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项群特征研究的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1-16 07:12: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项群特征研究的论文

关于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项群特征研究的论文

摘 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竞技体操、竞技武术套路、竞技跳水这些具体项目去分析表现难美性项群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分析了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体育因素,说明了体育运动与青少年个性心理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体育运动中促进青少年个性形成与发展的解决方法及策略,旨在为进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抚州市第一中学 非体育专业学生 体育锻炼项群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青少年因为不健康心理而发生的不良事件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介于此,我从青少年的个性心理出发,分析影响个性的体育因素,探讨体育中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方法及策略。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抚州市第一中学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男生66人;女生114人,共180人。

查阅大量关于体育锻炼项群强度方面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

参考体育锻炼项群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出生地、专业、季节以及最喜欢参与的运动等方面进行划分。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由于暑假期间,学生不在学校,很多问卷通过电子表格发放。一些纸质问卷,在学生开学后,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有效问卷180份。其中有5份问卷,存在漏填、误填等情况,故视为无效问卷。

对不同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出生地、季节、健康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用SPSS11.5数据统计软件包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取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为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个性心理的特征

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其中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最主要的标志。有的人热情、坚实、果断;有的人冷漠、动摇、懦弱;有的人固执、自信、骄傲;有的人优柔、谦和、自卑。由缺少对青少年心理的关注,容易产生很多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解决,同时还可以疏导青少年在学习上、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避免形成不健康的习惯。通过体育锻炼,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对心里的调节作用。要定期举办适合的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加深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也拥有一个阳光的心理。这些性格的形成都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自我意识受个人价值观的支配,可以对周围情况做出判断,并主动地去适应环境。

2.2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个性心理的影响

现代体育运动还能够作为社会教化的手段来促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对人的有机体施加影响,它不仅能影响人体的生理属性,还能影响到心理属性,促进身心的健全发展。

2.3 体育运动对发展能力的影响

大多数农村地区学校现在有的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无法达到国家教育部体育教育要求的标准,难以达到国家标准中的要求和规定,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地区体育教育发展的体育教育体系,完善体育教育系统。学校体育教育是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因素,必须培养辨别肌肉运动的能力、观察力、运动记忆力、时间知觉能力。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还有要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的内容,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让更多孩子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上体育锻炼,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运动能增强肌肉活动的力量,提高循环和呼吸的机能,并使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改善,从而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素质。

所以,从事该专项的运动员要结合该专项的特点及各方面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3 结语

参考文献

[3] 孙美佳.锻炼项群对普通高校中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影响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第2篇: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教育归根到底做的是人的工作,教师这一职业的主要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发展中的人,这就使得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困惑,教师应该从那些方面来做工作。于是,我选择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来进行阅读和学习。通过仔细的阅读和学习,感觉到收获颇丰和受益匪浅。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概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他们的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他们的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很容易“动感情”;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于是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以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化”。

二、青少年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出这个阶段过渡性(从幼稚过渡到成熟)、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四个特点。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理论课题,又是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反思是本书的主旋律。所谓反思,它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检讨、认错和修正,而是理智上的思考、对质和鞭挞,即对过去的所思、所想、所做进行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就是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工具、教育对策是否尊重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是否尊重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在反思的基础上,本书针对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四种宏观方略:(1)更新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2)掌握与当代青少年沟通的技巧;

(3)让青少年体会的我们的爱;(4)用“新眼睛”看世界。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个对策:

1、正确帮助青少年上网;

2、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

3、引导青少年走过“独木桥”。

本书提出的这些对策能在正确引导当代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书的书名冠以“当代”二字,是因为全书试图折射出时代的光彩,让读者感触到时代的脉搏。这种鲜明的时代性首先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当代”青少年:他们出生在70—80年代,被称为“信息时代的青年”。90年代后期出生的一代,现今基本上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少年”或当代“少年”。这种鲜明的时代性更主要体现在本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上。本书介绍了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变化特点,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当代青少年新的心理需求,剖析了互联网络给当代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作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独特的心理感受。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国内外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归纳出以下6种标准:(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2)自我调控能力;(3)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4)与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发展;(6)对生活有热情工作效率高。

针对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所显示出的严重性,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并且言注重落实,重视效果。

1、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的教育

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必须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对学生加强个人生存教育,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必不可少的优良的心理品质。事实证明: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我们国家当前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较为优越,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任何生活困难,所以他们的生存忧患意识相对淡薄。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告诉他们一粒米,一棵粮食都得来不易。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的美德。此外,还要时刻注意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自己用餐、收拾餐桌、刷洗碗筷。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拖洗地板、收拾房间、自己的衣物自己清洗等。平日里做事情要有条理,不要眼高手低或虎头蛇尾,而要善始善终。

2、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备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质,走向社会难免不出问题。当代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生长在一个宽容到及至的环境里。他们受到家人的过分溺爱,从没有受到过任何的委屈。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情感会是多么的脆弱。因此,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偏狭的生活态度,一方面分析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使他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了解社会,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重视树立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比如在美国,每一名中学生在完成中学课程之后,必须完成国家教育规定中的一定量的社会服务时限,学校才允许其毕业。而在国内,这一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家长害怕学生能力不行,学校唯恐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影响升学率。我们应该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要使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

4、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当代的学生由于缺乏劳动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的劳动技能素质几乎为零。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 所以,具有熟练全面的劳动技能是一个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在学校教育中,要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重要性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要爱劳动,会劳动。此外还要尽可能地利用周围学校、社会上的环境和条件,给学生创造参见社会实践和锻炼自身劳动技能的机会,因为劳动技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得来的。同时,在劳动中,学生才可以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以致用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

5、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当代的学生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差。事实上,一个人心理依赖性程度越高,心理承受力就越低下。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第一,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逐步做到生活自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分类概括能力。第三,给学生主动权,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第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防止心理封闭;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创造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境。

总之,《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是一本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单纯是因为青少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坚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最终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自学报告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2011-7

第3篇:论述青少年心理训练问题-论文

论述青少年心理训练问题-论文

摘要: 心理疾患是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应当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以解决青少年心理成长、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及挖掘心理潜力等问题。要综合选择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引导青少年心理素质不断完善和发展。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尤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进展论文

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进展论文

人类社会面临着三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竞赛规则问题⑴。其中生态与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类生存和活动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源泉。然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人类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吉登斯在他所著的《现代性的后果》中指出,我们今天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可怕的世界。工业主义造成自然的改变,现代性带来生态灾难。各种长远而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已经发生。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问题会议》指出,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经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为了这无可替代的地球的未来,人类社会和个人必须在多个层面上改变自己的行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项群特征研究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项群特征研究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