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郭林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1-14 07:12: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后汉书·郭林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郭林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①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 《后汉书?郭林宗传》 )

[注] ①斗筲:喻低微、卑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遭母忧,有至孝称。 忧:疾病。

B.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辟:征召。

C.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D.弟子以千数。 数:计数。

2.下列各句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3分)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 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陈蕃、窦武遇害,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郭太早年丧父,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卑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音律。

D.郭林宗死,志同道合的人为他建墓碑,蔡邕写祭文,蔡表示郭林宗品行高尚,文章没有夸大其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5分)

(2)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6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忧,居丧,指母亲的丧事。

2.B解析A项的第二句体现了郭太的耿直而不为仕途,而不是“鉴品士人”。C项的第二句是涿郡卢植对郭太的敬重之语。而不是“鉴品士人”。D项的第一句是说郭太的免遭陷害后,回家教授弟子。不是体现它的“好学善友”。

3.C解析 C项的后半句“美音制”音制指言语中声音的节奏。

4.(1)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认为他十分与众不同,于是结为好朋友,名声震动国都。

(2)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

参考译文:

郭太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人。出身寒微。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后回到故乡,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边,有几千辆车子。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举有道。有人劝郭林宗出为官的,林宗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是不可支持的`。”于是,他都没有应。天赋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周游郡国。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能把他看做臣仆,诸侯把他看做朋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后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声。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祸兴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于是闭门教授,学生以千计。

建宁元年(168),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因叹声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乌鸦不知落在那个人家的屋上啊。”(是说王业不知当何所归。)

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终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送葬。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共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既成,对涿郡卢植说“我作的碑铭多啊!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郭有道碑无愧色呢。”

郭林宗所举荐选拔的官员,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后喜欢品鉴人物的,或附会增加夸张之,所以多了一些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又像卜相之书。今录其明明白白见效于事实的,写在篇尾。

第2篇:《后汉书郭林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后汉书郭林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①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 《后汉书郭林宗传》 )

[注] ①斗筲:喻低微、卑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遭母忧,有至孝称。

忧:疾病。

B.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辟:征召。

C.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D.弟子以千数。

数:计数。

2.下列各句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3分)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 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陈蕃、窦武遇害,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郭太早年丧父,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卑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音律。

D.郭林宗死,志同道合的人为他建墓碑,蔡邕写祭文,蔡表示郭林宗品行高尚,文章没有夸大其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5分)

(2)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6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忧,居丧,指母亲的丧事。

2.B解析A项的第二句体现了郭太的耿直而不为仕途,而不是“鉴品士人”。C项的第二句是涿郡卢植对郭太的敬重之语。而不是“鉴品士人”。D项的第一句是说郭太的免遭陷害后,回家教授弟子。不是体现它的“好学善友”。

3.C解析 C项的后半句“美音制”音制指言语中声音的节奏。

4.(1)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认为他十分与众不同,于是结为好朋友,名声震动国都。

(2)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

参考译文:

郭太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人。出身寒微。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后回到故乡,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边,有几千辆车子。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举有道。有人劝郭林宗出为官的,林宗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是不可支持的。”于是,他都没有应。天赋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周游郡国。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能把他看做臣仆,诸侯把他看做朋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后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声。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祸兴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于是闭门教授,学生以千计。

建宁元年(168),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因叹声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乌鸦不知落在那个人家的屋上啊。”(是说王业不知当何所归。)

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终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送葬。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共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既成,对涿郡卢植说“我作的碑铭多啊!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郭有道碑无愧色呢。”

郭林宗所举荐选拔的官员,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后喜欢品鉴人物的,或附会增加夸张之,所以多了一些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又像卜相之书。今录其明明白白见效于事实的,写在篇尾。

第3篇:《后汉书·杜林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后汉书·杜林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①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后汉书》郅恽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汉书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

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后汉书·郭林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后汉书·郭林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