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蝉声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1-08 07:12: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听听那蝉声散文

听听那蝉声散文

好多天未曾落雨,气温日日攀升,刹不住车似的越冲越高,室内颇有点憋闷在火炉里的意味了。

不敢终日开着空调,上午不算热的光景里,开着窗让还不算热辣辣的空气流进房间里来。偶尔也会有风,但那风也是烘烘的暖。不过这上午开窗透气的辰光是真真令人期待的,窗外的蝉声早已响亮得如热锅里的烈油嗞嗞作响,好似一会儿就有美味可口的珍馐。蝉鸣实在不算好听,甚而有点单调枯燥令人厌烦,但这蝉鸣却又是夏天独有的味道,风味独特,哪里也难以找寻。

“妈妈,窗外什么在叫?好烦,好吵。”

年幼的儿子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他不知道窗外的是蝉声。大自然大部分已被隔绝在他的世界之外。

“是蝉在叫。”

“蝉是什么?”

“蝉是一种生物,也叫知了。它们生活在夏天,秋天来了就会死掉。它们在黑暗的地下生活许多年,然后只活一个夏天。有的蝉在地下生活十几年,却只能在阳光下生存十几天。所以它们要尽情歌唱,扯开嗓子嚎叫。生命太短暂,只能尽力去绚烂。”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想,他现在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他会懂得。

“等回老家,妈妈带你去捕蝉。”

“好!”儿子眉开眼笑,眼里盛着无尽的`期待。而她的心早已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炎热的盛夏,母亲每天中午都会逼她睡觉。但闲不住手脚她怎么可能乖乖听话?母亲刚去前厅,她就开了后门偷偷溜了出去。母亲每天辛苦劳作,好似有做不完的事情,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照料她。母亲知道她偷溜出去,也不说什么。她自己玩,总比缠着她,让她做不了事情要好的多。每晚,躺在床上母亲都会关照她注意安全。

屋后,是一片葱郁浓密的竹林。竹林里藏着她的秘密,也藏着她的捕蝉工具。她捕蝉的工具十分简陋却不粗糙,那细长的竹竿被粗砂纸磨得滑滑的,没有一点儿刺手的地方。每天她都会摘来最新鲜的柳条弯成柳圈,然后用白色的棉线细致地绑在光滑的竹竿顶端。绑好柳圈后,她便扛着竹竿去找蜘蛛网了。蛛网粘性好,只要碰到蝉,那蝉十有八九便逃不掉了。蛛网不算好找,有时得碰运气。但她一点也不愁,她知道哪里有她需要的蛛网。以前她不懂,常常用柳圈缠绕蛛网时连同蜘蛛一起兜下来,然后一脚踩死蜘蛛。后来她渐渐懂得细水长流,缠绕蛛网时,绝对不弄死蜘蛛。不弄死蜘蛛,准保第二天这里还有她想要的蛛网可用。凡事一定要留有余地。

蛛网一层一层地缠绕在柳圈上,厚厚地都有点看不清阳光了。她心满意足,扛着竹竿,开始一天最快乐的捕蝉时光。

蝉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是灰色的小麻蝉。小麻蝉对她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她是不屑去捕捉的。小麻蝉太小不入她的眼,那种大个的大黑蝉就颇吸引她的眼光了。但大黑蝉不容易捕捉,就像人长大了,也就更精明,不容易着道上当。大黑蝉警觉性高,往往还没等人走到眼前,它就吱得一声飞走了,徒留树下的人惆怅、神往、难受……偶尔也会遇见一两只大黑蝉成为她的囊中之物。捕到大黑蝉的她别提有多高兴,往往扛着竹竿边回家边就忍不住引吭高歌了,恨不得邻村的人都知道她捕到了大黑蝉。

最高兴的还不是捕到大黑蝉,而是彩蝉。彩蝉真漂亮,迷离的绿色深浅不一地附着在身体的各个部分,那浅绿的翅膀如烟似的氤氲朦胧,让人不能不喜欢。彩蝉相对更少见,每次一见到彩蝉,她觉得自己连呼吸都不会了,她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脏在砰砰地跳动。屏着呼吸,瞪大双眼,不留一丝犹豫,双手握着竹竿快速地往彩蝉扑去。有时,往往用力太猛,彩蝉就被打死了。那时,她会恨恨地什么也不想做,扛着竹竿闷闷地走回家,躺在床上,生气,生气……如果彩蝉没有死,她也什么也不想做,高兴骄傲地扛着竹竿愉悦地走回家,像凯旋的英雄。躺在床上,放下帐子,囚禁在小小天地里的彩蝉此刻是她获得的最大荣耀,这荣耀使得她在天黑的时刻,可以享受小伙伴们羡慕夸奖。她真高兴。

有时捕蝉也会遇见不愉快。那个男孩是她最讨厌的,老是叫她“赛小伙”。今天他竟然抢先她一步把那只彩蝉捕走了。她心里恨恨的,拿起竹竿愤愤地打了那个男孩后背一下。那男孩不依不饶,伸过竹竿和她对打开来。竹竿声啪嗒啪嗒地此起彼伏。瞬时,蝉都不叫了,天地间只有竹竿发出的啪嗒声。

邻村的那个男孩是她家的远房亲戚,祖母让她叫他表哥。他人长得好看学习又好,家人常常拿他教训她。她总是避着他,她可不想自讨没趣。那个午后,她看见他远远走来,赶紧藏好捕蝉工具,故意在树下大声背书。“你在干什么?”那个表哥走过来俯视着她。“背书!”“背书?捕蝉吧?女孩子家的,不要老是像男孩子一样疯。小心长大没人要。女孩子要淑女。”她对着他的背影狠狠地吐了一口痰。她拿出竹竿继续捕蝉,真是管的宽哦。谁能都像你人长得好学习又好?呵,做个野丫头挺快乐的,至少可以享受捕蝉的乐趣。

时间过得真快。老家的村子少了好多,建公路拆迁。村子少了,树木少了,蝉也少了,童年里那些人也不知音讯了。

窗外的蝉声一波一波响亮地涌进房间。夏天如约而至。但那野性的,快乐的,自由的童年却回不来了。

第2篇:听听那雨声散文

听听那雨声散文

电话那头,有人叹息:“老街旧了,要拆了……”

突然下起滂沱大雨,窗外一片模糊。回首,不由自主地将手伸向电话亭外。一个绽放,开在柔软的掌心。

儿时,喜欢穿着红雨靴在老街的水塘里乱跑;喜欢折纸船放在雨水里漂泊;喜欢在雨后的旧砖上数青苔……但最喜欢的还是坐在屋檐下听雨。

听见雨声打落在秋千上,打在那厚实的木质秋千上的声音浑厚而又动听,仿佛一曲深沉的克罗地亚。秋千有被雨声漂洗过后的颜色,而老街也有被岁月漂洗过的痕迹。

那时,雨滴会落在青瓦上,旋跃着,顺着湿润的.文理,流向檐角。滴答滴答,雨声哼着快乐的歌谣,将依恋倾吐给老街上质朴的人们。老街的雨声是最纯净的,仿佛那声音能够濯洗人的灵魂。

老街的转角,屯着几缸旧酿和新醅,雨滴与这陶制的罐瓦相逢时,交汇处的声音清脆,柔滑。比任何婉转的鸟啾都要好听,似是透着一股空灵之感。我闭上眼,仰头,聆听这来自老街各处的雨声,能够辨认出他们的相似之处,差别之处,杂乱而又规律,整齐又不划一。听着雨声交织成老街的生活,描绘出我的童年画卷。老街还是要被拆了,几年前就传出要被拆的老街终究还是避免不了推砌成商业街的命运。

街坊都陆陆续续地搬走了,老街开始冷清空芜。可能以后下雨,只能听见雨滴落在钢筋水泥上的哭泣了吧。我抬手微微整理被雨浸润的发丝:“再让我听听老街的雨声……”电话那头雨声淅淅沥沥,虽隔着空间的距离,却倍感亲切。

席慕蓉说,所有的成人最后都需刺上文身。旧事物都要发展成新的,而孩子的童年都只湮没在时间的浪潮了。千年来雨声不息,老街放下了质朴,接受了繁华……

好似一种错觉,那雨声难道不是老街眸中含泪的抽泣声?

第3篇:蝉声寥落优美散文

蝉声寥落优美散文

去年夏天,我就老觉得好像少了点儿什么,直到今年夏天到来,我才明确意识到那缺少的东西是蝉声。其实,蝉声并没完全消失,只是与以往相比显得越发寥落,日渐势微了。

蝉声是属于夏天的。在我少年时的夏日里,芒种过后不几天,树上便逐渐落满了蝉。抬头望去,树枝上密密麻麻的蝉首尾相接,它们的叫声甚至把人们说话的声音都淹没了。那段时间,在有树的地方,地上便有许多拇指粗的小孔,小孔多的地方,地面几乎成了筛子―――那就是蝉们曾经的家。

我无意去描写蝉,法布尔先生在他的《昆虫记》里已把它写得淋漓尽致。我也不是在怀恋蝉,因为从蝉的生活习性看,它无疑是一种害虫―――它不但吸吮树木的汁液,还把卵产进树枝,使树枝枯死。我在这里只是想说说蝉声寥落的缘由。

我想,除非环境改变或恶化,否则没有哪个物种会无缘无故从地球上消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儿时的蝉声散文

儿时的蝉声散文

妹婿带了几瓶知了罐头送给我。久居都市的我不由想起儿时在乡下老家听蝉的日子。

在老家蝉又叫“知了”。记得小时候,每到炎炎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爷爷家房前屋后的小树林里“知了”声不知疲倦地响成一片:伏凉儿!伏凉儿!声音清脆,火爆,欢快,整齐,节奏鲜明,俨然是有人指挥的一台大合唱。爷爷说:这种叫“伏凉儿伏凉儿”的知了是淡绿色的,是知了当中叫得最好听的一种。爷爷还说:蝉,在老家有三种,一种是一进入麦收,就开始“咿咿”鸣叫的蝉,它个子很小,全身呈绛紫色的花纹,俗称“火知了”;再一种就是这种“伏天伏凉”的蝉,大致是夏至以后入伏开始鸣叫,立秋后就听不到其叫声了;另一种是最普遍的黑色的大知了,鸣叫声音很大,但很单调,就会哇哇的大喊。从进伏鸣叫到立秋后的一两个节气,直到寒冷声噤。古人说的秋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怀念那远去的蝉声抒情散文

怀念那远去的蝉声抒情散文

夏天的日子过得总是快的,等你发觉过来,她已经溜走了三分之二,想想那过去的日子,日头拼了命的炙烤着,雨瓢泼似的下着,绿意发了疯一样的生长着……大自然的夏天就该是这样吧,我安慰着自己。骗子,夏天不是这样的!心里的另一个声音却在反驳,她总该缺点什么东西吧!可是,究竟少了什么呢?我趴在窗边沉思着,良久,终于找到了答案。我到底有多久没有听见夏天的蝉鸣了呢?缺少了蝉鸣的夏天感觉是那样的不真实.....

孩提时代的记忆萦绕在脑海中,总也挥之不去。盛夏的.夜晚,约三两玩伴去捉蝉,悠悠的蝉声和着皎皎的月光让人心醉,我们蹑手蹑脚的来到树林,打开随身携带的手电筒,照在蝉的身上,一道道光柱就像一条条锁链将蝉束缚,此时我们只需要用手指轻轻的一捏蝉就成为了我们的猎物。薄薄的蝉翼如同透明的纱,在月光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逝水流年之蝉声散文

逝水流年之蝉声散文

我宁愿它安安静静地在漏无尽斋(我的宿舍)遗蜕而寂(事实上,它是留尸而死)!这甚至是残忍的。于是,我忍受着它临终前二日的长鸣。那鸣声悠长划一、清脆响亮、震耳欲聋,因为它与我的耳朵只有二三米的距离。

等它一连一日两夜默默无声,我过去仔细一看,它已死了。找出个透明的小塑料盒子,把它装进去放在书桌上。再过了几日,它的尸体一直安静如生。这使我发现了近七年来一直不曾深究的误解:蝉蜕并非尸解。

我以为蝉之死是遗蜕而寂,蝉蜕是蝉死了留下的。但这几天,眼前明摆着的事实却是蝉的留尸而死。蜕变乃是蝉从生而活的过程;蝉的生下之后,并非就此能活,必须经过蜕变才会成活,因为成活了,所以它褪下旧壳子。

尸解,是道教用语,其哲学意味是指灵魂对肉体的超脱,其世俗意味与“仙蜕”“羽化”类同。道人死了,被称之为“仙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听听那蝉声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听那蝉声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