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苏东坡的奔放人生优美散文
苏东坡的奔放人生优美散文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这对于任何人来说无疑都是沉重的打击,但苏东坡是一位乐天派,旷达洒脱。他的乐观旷达难道是天生就具有的吗?当然不完全是这样的。他的乐观旷达与他的性格有关,更与他的思想转变有关。
苏东坡从小聪颖好学,一生都勤于治学。比如他把《汉书》抄写了四遍,可以倒背如流。苏东坡少年成名,二十岁刚出头就高中进士,一路平步青云。正当他踌躅满志,想在政治上干一番丰功伟业,灾难却突然降临了。他在徐州任太守,积极组织军民抗洪抢险,治理水患,为百姓造福,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就让朝中的小人嫉妒怨恨,于是他们网罗罪名,在苏东坡的诗文中寻找罪证,诬陷迫害他。
苏东坡在湖州任上,被御史台的钦差抓走了。在这之前,他就得到了朝廷要抓捕他的消息。他也是凡人,也知道害怕。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就问身边的人:“我如今已是罪人,该穿什么衣服出去迎接钦差大人?”他身边的人对他说:“还没到那个份上,您现在还是朝廷的命官,就该穿官服出去迎接御史台的钦差。”苏东坡被粗鲁地捆绑起来,关押进了御史台。御史台的院子里种了许多棵乌桕,屋顶上有许多乌鸦飞叫,所以御史台又称“乌台”。这就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东坡在御史台的高墙里关押了一百多天,九死一生。虽然宋代刑不上大夫,但是御史台的官员欲置东坡于死地。他们日夜审问苏东坡,不让他睡觉休息,处心积虑地折磨他。苏东坡甚至写好了绝命书,是两首写给弟弟子由的诗。其中有两句诗非常有名:“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东坡和弟弟的感情非常深厚,古今罕见。他的那首《水调歌头》就是思念弟弟的名作。
经过太后等人的多方营救,“乌台诗案”终于了结了,苏东坡被贬黄州。在黄州定慧寺的一间破旧斋房里,惊魂未定的苏东坡孤苦伶仃,寂寞惆怅。他看着窗外的明月,月下的枯树,情绪低落,心情悲凉,一生从未有过的孤寂之感漫上心头。他对人生本来就很深的感悟,具有一种仙风道骨的境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表达出他对人生的深深感叹。现在,苏东坡看到窗外的情景,一种失魂落魄的.凄凉心境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了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面上是写一只乌鸦,其实就是在写他自己。此时,他也有一种惆怅孤独之感,心境并不旷达洒脱。他在寺庙里终日不出门,也没有朋友给他写信。他的心情失落到了冰点。
那么,是什么让苏东坡变得旷达洒脱呢?他在被贬黄州期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苏东坡在黄州城东开辟荒地,自己带着家人耕种。他从一位朝廷命官才高八斗的文人士大夫,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贫苦农民。苏东坡的思想在这时候开始转变了,他仰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因为他耕种的地在城东的高坡上,就自号“东坡居士”。他不再渴望政治上建功立业,而是努力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的百姓中去,和他们打成一片。他喜欢和当地朋友一起到城外喝酒,然后大醉深夜翻城墙回家。“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这是苏东坡对他的弟子说的几句话,再合适不过地形容了这个酣畅淋漓、亦庄亦谐、丰沛敦厚、胸怀旷达的诗人了。他从不自命清高,什么人都可以与之交往,亲切随和,风流潇洒。所以,他的粉丝随处可见,这也是人们对他的喜爱之处。他在《定**?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借眼前景,写心中事,以曲笔直写胸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小见大,富含哲理。全词言简意赅,不事藻绘,却能够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语意双关,令人回味无穷。他回望了刚才烟雨凄迷的经行之处,却吐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断句来。他在词序中写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余独不觉”表明词人深察人世无常,所以才能做到苦乐随缘、去留无意。也表现出词人的开朗达观,宠辱不惊。从此,苏东坡走出了内心的苦闷,随遇而安,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他在许多词中都流露出“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的老庄思想。他常常借诗词来安慰自己。比如他夜晚在黄州的江边听到滚滚的涛声,内心翻滚澎湃,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第二天,黄州城里的老百姓都传说,苏东坡划着小船跑了。因为他在词中写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其实,这只是他的理想,一种心理安慰,他正躺在床上睡大觉呢!
苏东坡晚年被贬广东蛮荒之地惠州,生活凄苦悲凉。但是由于他旷达的胸襟,洒脱的情怀,不管被贬到哪里,都能随遇而安,自在地享受生活。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岭南风土人情的热爱。苏东坡在另一首词中也表达了同样的精神。“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并不是说非要认他乡为故乡,而是说既来之则安之,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中去,好好地活着。
苏东坡六十多岁从海南儋州被朝廷召回。他在经过金山寺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一幅画像。苏东坡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或许,苏东坡已经预感到自己去日无多了。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表面上看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其实他在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几乎都是在被贬期间创作的。同时,苏东坡在地方上任职,无论担任官职大小,他都能尽心尽力地为百姓造福,深得民心。
苏东坡一生命运坎坷,饱受磨难,却能用豁达洒脱的胸襟化解,随遇而安,笑傲江湖。
第2篇:奔放的夏日优美散文
奔放的夏日优美散文
在一年四季中,我最爱夏季,她是热烈的、奔放的、缤纷的,她展示着绚丽的迷人的五光十色,她昭示着生机勃发的生命力。
春携带着它的春水、春梦和春思从地平线上渐已离去,春寂、春恨和春愁的人啊,请勿要神伤!抬起头来,看看那蔚蓝的天际,朵朵圣洁的白云已向我们轻盈飘来,那是天使敞开赤诚的胸怀,踏着夏日离合的神光,伴着天籁中最优美的旋律,用无暇和明丽加冕人间,她让绿树作谱、鸟儿奏乐;她让万物焕发最勃发的生机,使我们抛却春逝的忧郁,追随她的脚步,去感悟“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芳草是天涯”的胜境,去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新生,去欣赏那最明媚、最亮丽、最荣华的缤纷夏季!
高空撒下了万道金光,阵阵明朗澄净的空气吹拂着路面上一张张洋溢青春光彩的笑脸,那摇曳着鲜艳的舞裙在阳光下就像催开的花朵,焕发出青春的活力,都市两侧林荫道的绿树辉映着金光,那花坛里的丛丛不知名的鲜花也盛情怒放着,绚丽而奔放!广场上的孩子在嬉笑争相追逐着风筝,高空中放飞的鸽子在蓝天上用优雅的风姿欢快的翱翔,犹如飞舞着浪漫的西班牙舞曲,夏日的葱茏使人的心灵空间飘荡起一股青春的骄荣和蓬勃的激情!
当阳光隐去,无数的街灯亮了的时候,深邃的天庭上无数的星星闪烁着熠熠的光辉,夏日的夜晚便成了一个金晖泻银的琉璃世界。最勾魂的是夏的月夜,它赋予了四季最浪漫的情怀!当那一碧遥天的月亮静静流泻着水晶般莹澈的清光时,摆上几盘丰美的瓜果,或捧出几杯香茗品饮,在微风的徐徐吹拂中,与友人推心置腹共叙情怀,谈史、谈社会、谈人生,使友情更加深厚,使生活更加美好,那是何等的惬意!每当夏日,那一对对恩恩爱爱的老年伴侣相依相挽在路边,在公园里款款而行时,那种风雨人生中相扶相持的深沉的爱感召着我,形成最为独特,最为动人的风景!那样的风景使人心河涌起朵朵浪花,升起美好的感觉,这种感觉犹如拨动幽静的.古琴,那细细、平和、悠悠的音韵在空漠的心宇低回旋转,使人泪眼,让人动容。公园里,酽绿的柳絮在静默的星辰中飘舞着倩影,鲜花幽草中的暗香任着醉人的微风向四方飘散,都市多情的少男少女们在姣好的月色中,荡起一艘艘小船,在湖光潭影的醉摇下,融入心灵意会的耳语中,夏的温馨让他们的心和境交萦互染,碰撞着纯洁的爱情火花,憧憬着未来的蓝色梦想!
夏天用明洁活泼的韵致毫不矜持地展现它的万种风情,当那城市的喧嚣让你负债的时候,夏会带你来到那“堤树生昼凉,浓荫扑空翠”神奇而优美的原野,去感受那万物生灵的款款深情!你听,那一树蝉鸣的清音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在吟诵“菩堤本无树,何处惹尘埃”的禅语。你看,远处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红红绿绿地自如的开放着,就像燃烧着美丽的梦境浮现在眼前。当你在风传树籁的微鸣中静静走到那瑶池,看着一池荷花的娇艳,把自己的心也幻化成一朵圣洁的莲花,在翡翠般的怀抱里尽情舒展优美的花瓣,领略此中耐人寻味的真意。带上你的真情,去聆听那幽邃胜境中高山流水的澎湃音律,让自己欣悦的心和大自然一起奏鸣,一起充盈!
夏日用无尽的真诚为我们广袤的大地装点了无与伦比的万象之美;夏日用明亮透彻的肺腑之言诠释了人类生活的深刻底蕴,在她那博大的伟力感召下,人们不由烦襟顿释,欢乐开怀!在她那圆满足尽的关爱下,人们的心不禁暗许要用所有美好的情愫还诸奔放缤纷的夏季!
第3篇:苏东坡的禅意人生优美散文
苏东坡的禅意人生优美散文
苏东坡的思想底蕴深厚,构成极为繁杂。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读儒家经典,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同时,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谪流放期间,为了摆脱精神的苦闷,开始寻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可以这样说,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释道并存,互为照应,成了苏东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苏东坡从小聪慧过人,志向不凡。在他的书房里有一副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在初入文坛时,苏东坡便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携。苏东坡以文章独步天下,名满京城。这一时期是他的策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高峰。他在策论中给皇帝建言献策,抒发政治理想,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苏东坡以儒家的思想贯穿文章,抒发报国之志,精妙
第4篇:苏东坡的禅意人生的优美散文
苏东坡的禅意人生的优美散文
苏东坡的思想底蕴深厚,构成极为繁杂。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读儒家经典,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同时,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谪流放期间,为了摆脱精神的苦闷,开始寻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可以这样说,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释道并存,互为照应,成了苏东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苏东坡从小聪慧过人,志向不凡。在他的书房里有一副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在初入文坛时,苏东坡便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携。苏东坡以文章独步天下,名满京城。这一时期是他的策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高峰。他在策论中给皇帝建言献策,抒发政治理想,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苏东坡以儒家的思想贯穿文章,抒发报国之志,精妙
第5篇:奔放人生作文
奔放人生作文
题记:奔放
带有海浪的波涛
独流狂涌
洪波簇拥
尽情地奔放
忘记了时间的流动
心灵的容积扩张
自由地奔放
一片汪洋
奔放出涛涛的白浪
冰凌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大海,这个曾经给他带来欢乐的大海,也是曾经带给他不幸的大海,今天将要结束他的生命。“这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冰凌这样想。
从在海滩上,望着那海面上一排排海浪汹汹涌涌,排天走雷般地窜上海岸,伴着怒吼的海风,惊涛骇浪,波澜壮阔。
冰凌无视这一切的存在,他变得好渺茫。他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个世上。又和继母吵架了,又一次被她骂出家门,又一次内心的折磨。对于14岁的冰凌,他忍受了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一切委屈和寂寞,也同样忍受了那个被他称之为“妈妈”的无理责骂和训斥。家里有一个小弟弟,是继母带来的。他比冰凌好上千倍万倍。她是这样认为的,他也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