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家风家训征文
谦卑诚做人,礼仪传家训
——浅谈陈氏家训
谈起山西的文化名人,不得不说到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的陈氏家族。陈氏家族在历史上有过九位进士,其中六位翰林,最为有名的当属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康熙皇帝曾以一首五言律诗来赞颂陈廷敬的风度:
横经召视草,记事翼鸿毛。礼仪传家训,清新授紫毫。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何似升平相,开怀宫锦袍。
颔联的第一句“礼仪传家训”是说陈廷敬家族世世代代将“讲礼仪,重道德”作为自己的家风家训传承了下来。其实陈氏家族的家风并非由陈廷敬首创,而是来自于陈氏家族三世祖陈秀。陈秀幼时十分聪慧,能文善曲,但是他并不喜欢八股文,因此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无望于官场。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秀得到举荐出任陕西省西乡县典史。典史只是一个很小的官职,负责掌管文书的收发。后来西乡县附近的城固县知县空缺,上级又派他前往任职。在为官期间陈秀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当地百姓立了一个生祠给他作为对他的尊敬和纪念。
陈家家业丰厚,为了防止儿子沉迷于花天酒地的生活而不努力读书,并且加强对子弟的教育,陈秀写了教子词寄给了儿子们,以后这些教子词也就作为了陈家的家训流传了下来,成为了陈氏后人居家立身之本。
陈氏家训倡导族人惜时用功,谦卑做人,这既是一个家族所应遵从的家风家貌,更应作为我们所有人学习的道德典范。青年时代最是奋发图强、汲取知识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如此宝贵的学习时光,不断充实自我,强大自身,为了理想,为了中国梦而奋斗,莫要到“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只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还必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补充自己,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求知的道路上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到生活之中,方能使真理之光照亮我们前进的步伐。
然而即使饱读诗书、经纶满腹,没有德行的话,依然只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因此陈氏家训的后半句“谦卑做人”显得更为珍贵。谦卑做人不仅教导人们在地位显赫、家业富足之时不忘保持低姿态,更强调了即便我们身处落魄、志不可得之时,依然要保持一颗平淡谦逊之心,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不骄傲自满,更不妄自菲薄。历史上许多家大业大的名门望族终究没落,都与此有很大的关系,而像陈家这样以谦卑诚实作为家训的家族才得以兴盛不衰,才人辈出。
一个好的家训不仅影响一个家族,更可以改变整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国家就是由无数个小家组成的,当每一个小家庭都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时,国家的面貌便会焕然一新,社会的风气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以家风带动党风,从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我党一直以来积极倡导的,可见家风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家风相比其他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真真切切能够感受到的,充盈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中,我们从父辈那里接受到的安身立命的美好品质,也应当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由一个小家影响到大家,再由大家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得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可以变得和谐有序,美好向上。
回到家训中来,我们要时刻以陈氏家训要求和鞭策自己,谦卑诚做人,礼仪传家训,让优秀的家风得以不断弘扬,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斯奇
第2篇:家风家训征文
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
家是每个人的港湾,他可以包容你,爱护你,尽最大可能的原谅你。但这不代表家就没了家的样子,家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家虽然没有明确的家规家训,但是也潜移默化的成了形,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做什么事,有个度才好。如果要总结一下的话,我们家的家风家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官之道,二便是为人处世之道。
所谓为官之道,就是重在四个字上,“清正廉洁”,就是不贪,有作为,以民为本,爱民如子。这四个字也让我想起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并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受,说:“您以宝石为宝,我已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宝玉,那我们俩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我觉得子罕便是把为官之道最好的体现了。
当然,作为人民的好官不贪是件好事,但不贪却不作为可不是一件好事。记得我看过一部电影叫《私人订制》,心灵麻醉师马青对第一位顾客做了一句话,“作为一个官,不作为也是一种贪污。”对此,我表示赞同。为官,就是为人民做个好表率,领导好人民。不干点儿事,谈何为官。我爷爷年轻的时候也当过一小段时间的官,虽然官位不大,但是爷爷还是保持十万分的认真的态度。做到了不贪,虽没有为人民办什么大事,但也解决了不少小事。虽没有做到爱民如子,但也与人民为善,大家和气气的,遇到困难人家也愿倾力帮助。爷爷虽没有什么特殊成就,但也把韩家的家风家训中的为官之道体现了一二。
再说说韩家家风家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讲的就是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美德的传承。韩家人在为人处事之道中有三样是必须做到的。首先,韩家人必须要做到“孝”这个字。孝,不是嘴上说说,心里光想想却无实际行动。爷爷心中对“孝”这个字也有一个定义,而这个定义在我和哥哥小的时候爷爷就已成天挂在嘴边了:“正真的孝不是在于你们给予父母多少物质,我和你娘生你们养你们的时候也没图过这个。你们别让我和你娘操心就行。”可是对于这个简单的要求,绝大部分子女还是没能够做到。对于“孝”这个字韩家的小辈也让长辈担心了,所以做的不够好。可虽然如此,在每个韩家人心中依然有“孝”这个字依然存在,它已经深深的烙在每个韩家人心中。
再者,便是善了。善又分了好几种,有友善,善良等等。友善便是与人为善,不相识的人见面后,交谈几句能做个普通朋友。要广交朋友吗!但也必须有一个准则:不交损友。我觉得我自己是把广交朋友这一条体现到了淋漓尽致。在生活中,与我交谈过的人都是与我十分有缘的人,日后定能再相见。这正是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嘞!
善良,想必大家也很有了解。善良并不是不敢客观上认定的坏事,富有一点同情心罢了,同样是需要实际行动的。就想爷爷经常挂在口变得一句话一样:只说不干,算什么“英雄好汉”。要是你的善良让你成为了《农夫与蛇》故事里的农夫,这样就是愚蠢了!
不记得善良二字是什么时候深入脑海中的。小时候,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他人的,虽然那时自己也做不了什么,但一句温暖的问候也好。
最后,便是简。“简”字也是韩家对于生活的一个道德标准:不能铺张浪费。穿衣要从简,不攀比。物品不在多,不在样式,而在于实用。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也许不能给予后代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宽泛的人际关系,但我们会努力将父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影响并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第3篇:家风家训 征文
握紧自己的人生之牌
如果我们想做一个有用的人,那现在就要握紧自己的人生之牌,只有打好自己的牌,你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实质是勇于自我实现的表现,也是自信、自尊的体现,更是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契机。
我的人生之牌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坚强、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是爸爸从小教育我的主题。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追求生活的圆满是人生的良好愿望,然而真正实现这个愿望又何其艰难啊!漫漫人生之路,缺失和倾斜是永远存在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幸福和磨难如同孪生兄弟如影随行,都是你漫长人生的宝贵财富,关键是遇到磨难和考验时,应该怎样摆放自己的心态呢?坚强,这就是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心态。我们不怕痛苦,但我们害怕丢掉刚强;我们不怕磨难,但我们害怕失去希望。坚强会把遇到的每次大
第4篇:家风家训征文
家风之美,代代相传
--家风家训征文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正是在这种成长环境中,我们体会着父母的言传身教、老一辈的谆谆教导,在生活中学到了很多。
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在这个家庭中成长,从咿呀学语的小婴儿到现在亭亭玉立的女孩,伴随我的就是在父亲从小到大的教诲。
父亲老实憨厚,性子温和,待人和善,他的一生平淡无奇,却让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吃亏是福。
那是家里刚建好房子的时候,一家人喜气洋洋,围坐在一起,一向不善言谈的他开口说:“房子总算建好了,是件好事啊!”我能听得出他语气里带着的释怀与喜悦。
房子是建好了,但麻烦事接连而来了。下着倾盆大雨的那天夜里,窗外电闪雷鸣,感觉就像的什么大事就要发生一样。“咚,咚,咚!”,“开门啊!”一阵敲门声和叫喊声打破了
第5篇:家风家训征文
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一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其中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在个性方面,有的突出学习之风,有的彰显勤劳之风,有的信奉孝敬之风,有的倡导节俭之风。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指的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的总和。从文化学的角度评说,又可理解为一种家庭文化或家庭精神。
良好的家风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它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影响孩子行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们成长的风向标。一般说来,学习型家庭的孩子喜欢读书,勤劳型家庭的孩子热爱劳动,和谐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礼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尊重。不同的家风都会在孩子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