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一诗的艺术特色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0-24 07:12: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将进酒》一诗的艺术特色

《将进酒》一诗的艺术特色

引导词: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全篇中诗人情感发展变化很快。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将进酒》一诗的艺术特色,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http://www.ruiwen.com/wenxue)。

情感一波三折,酣畅豪放

开头写悲。落笔写黄河景象,颇显浩大声势,但流光易逝,其基调是悲;由此联想人生竟如朝暮短促,悲意更浓。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立即转悲为欢。尽管政治上不“得意”,但朋友间聚会同样是人生快事。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他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为他们惋惜、抱不平。尤其是曹植,他赞扬其豪华酒宴,实为其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强烈的自信以及狂傲不羁的处世态度是李白极具个性的一面。“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才天生也,天授我才,必定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敢自许“天生我才”,放眼古今,恐怕惟李白一人而已。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乃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实为诗人悲之重、欢之浓、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想象大胆夸张

诗中有些夸张用数字来表现,如“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斗酒十千”表现酒价昂贵,“万古愁”表现愁思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从空间上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从时间上极言人生短促,且形成正反向对比效果。这些夸张都借助于思接千里贯通古今的大胆奇特想象,体现了豪放飘逸的诗风。

语言狂放沉郁

诗起即气势磅礴,狂放不已: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浓缩于昼夜之间,悲叹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由狂放而显沉郁。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酒宴至此,已渐入高潮,诗人更反客为主,频频劝酒,一曲高歌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杯复一杯,到“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李白醉矣! 后面皆为“酒话”,却是李白心声。俗语说:酒后吐真言。李白趁醉将满腹真言和盘吐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追求高级层面的精神生活,藐视庸俗的物欲和感观刺激。宁可长醉而不愿清醒,道出心中真实想法,其实诗人心中何等郁闷,却又借“古来圣贤皆寂寞”聊以自慰!沉郁中又见狂放,且合情合理。

李白酒意已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已然大醉!这种为饮酒一掷千金的豪爽狂放性格,在诗人身上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

理想主义的李白与中唐日趋颓败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注定了李白后期诗作的英雄式悲剧色彩:虽豪放,但又沉郁。

用典及身

古来圣贤“唯有饮者留其名”,举出“陈王”曹植,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何以偏举“陈王”?因李白心目中的榜样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同情,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深广的忧愤与自信,这种主旨至此就全清楚明白了。以人生苦短之愁开篇,以借酒消愁之句收尾,可谓前呼后应。

第2篇:将进酒艺术特色

将进酒艺术特色

唐王朝,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则是诗。唐诗以其无穷韵味与深厚含蕴,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

提到唐诗,首屈一指的则是李白的诗作。李白其人,洒脱豪迈,放荡不羁。博览群书又有豪侠气派。唐代极盛时期孕育了他“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并毕生为之而奋斗。他声名在外,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春风得意。然而锋芒毕露,终为朝中权贵所馋。天宝三载被“赐金放还”。此时,他的思想极为复杂,既愤懑不平,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但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他所作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将进酒》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当时距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人生快事莫如置酒会友。纵酒高歌既解放愁绪,又自带一股豪迈之气,最符合李白的性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抒发,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挥洒。

《将进酒》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将借酒消愁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与力量。充分反映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明明是“朝如青丝暮成雪”,却自带一股不容忽视的豪壮气势。开头两句写悲,黄河奔流,慷慨生悲。生如朝暮,渺小之哀。紧接三句写欢。尽管仕途并不得意,然而以酒会友亦是人生乐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个“必”字,一个“尽”字,是何其直白的自信与旷达!也道出了诗人的欢乐之浓烈。所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这是一种豪情的挥洒,并不如凡夫俗子一般只图一醉方休,境界高出许多。“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近乎口语入诗,直白晓畅,诗人快人快语,写下诗中之诗,接下来转而写激愤之情:他鄙视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权贵阶级,因而“但愿长醉”。又由此联想到古今多少贤能之才因此不得施展抱负,更加深了诗人的激愤。最后至结尾,生出一股豪放之情。纵是“五花马,千金裘”,也统统换了美酒。狂傲之极。也是诗人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激的集中体现。“与尔同销万古愁”,水到渠成,恣意豪迈。

通篇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深沉浑厚,气度不凡,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量词“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衬托豪迈诗情,同时,有充实深厚的、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作内在支撑,便不会给人空洞浮夸的感觉。

此外,全篇大开大阖,五音繁会,气象不凡。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语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参差错综布其间,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疾徐多变,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与始终奔放雄劲的感情相配合,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坦荡飘逸的人格风采,奔放而不流易。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情绪,使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

深入体会又会发现,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直抒胸臆,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语言风格特色,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之妙,非刻意能学。

在艺术上,其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第3篇:将进酒艺术特色赏析

将进酒艺术特色赏析

《将进酒》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将借酒消愁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与力量。充分反映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将进酒艺术特色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唐王朝,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则是诗。唐诗以其无穷韵味与深厚含蕴,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

提到唐诗,首屈一指的则是李白的诗作。李白其人,洒脱豪迈,放荡不羁。博览群书又有豪侠气派。唐代极盛时期孕育了他“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并毕生为之而奋斗。他声名在外,天宝元年(742)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将进酒》一诗的艺术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进酒》一诗的艺术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