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采菱》的教学反思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采菱》的教学反思
第一课歌曲《采菱》每个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特别是对采菱的好奇心,当孩子们了解了采菱的知识后,兴趣都大大的提升了。
课前,我先问孩子们,吃过菱角吗?它长的`什么样子?他的味道是怎样的?你喜欢这种味道吗?然后介绍他的外形,生长的环境,并且许诺等同学们都唱好了,老师会带一些给唱的好的同学们尝一尝。学生听后,马上更加有精神了,学习歌曲的速度也比原来快多了。
这课的知识点是“切分节奏”我把他作为课前的节奏练习,先让孩子们感受这种节奏的感觉,带着他们拍一拍,学生在歌曲中就更容易唱好这个节奏了。
学生能很好的唱准歌曲的节奏,重点和难点都能很好的掌握,并且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每个班的孩子都很喜欢这首歌曲,很愿意演唱。
第2篇: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采菱
《采菱》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课标中相关内容有标准要求: 第二学段(3—6年级)
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2.能够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3.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掌握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
基于课标、设计制定的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南北方音乐的特点。
节奏:复杂、多变的;旋律:婉转、五声调式;歌词:以一字多音为主。2.有感情地演唱《采菱》。3.能听辨出江南民歌的风格。
二、评价设计:
1.通过聆听、学唱《采菱》,体验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感受音乐美的意境。2.运用圆润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
3.通过感受、体验、启发引导、自主创新,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三、教学内容: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标记吗?(出示南北分界线标记)这是位于江苏淮安,刚刚建成的,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标记。这个建筑物的造型就像一个微缩的地球,球体分为南北两半球,北侧为渐变冷色调,南侧为渐变暖色调,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气候特征。其实,南方和北方,除了环境、气候、风俗、语言的不同,在音乐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2、听两段音乐,说说他们哪段是南方的音乐,哪段是北方的音乐。节奏
3、怎样区分南北方音乐?(节奏上)
师讲解:第一首是我国北方的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它的演奏乐器是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曲子的节奏是X XXX,特点是:单一的。第二首是我国的江南民歌《茉莉花》,它的演奏乐器是江南丝竹中最常见的乐器:竹笛。曲子的节奏是XXXX XXXX,特点是:复杂多变的。
4、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节奏。(出示采菱的第一句节奏谱)小结:节奏的特点——复杂多变。旋律出示《茉莉花》歌谱。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江南民歌《采菱》,大家先来欣赏一下。(放视频)旋律有什么特点?婉转的。学唱歌曲旋律
5、你们来说说这首歌是由几个音组成的?(6个音)多了一个“7”。
6、一起来唱一唱有“7”的地方。(间奏的地方师唱,学生唱好弱起)
7、学生自己来总结,“7”在这首歌中出现得多不多?唱得长不长?所以,它并不是主要的音,而是起到点缀的作用。
8、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谱。(清唱一遍)
9、有的同学觉得节奏太密,唱不过来。那么我们用“lu”来哼唱,一边哼,一遍画旋律线。
10、大家觉得这首歌的旋律像什么呀?像不像江南的溪水?江南的园林?小巧精致、婉转动听。一边划船一边唱。
11、下面我们来把歌谱唱一遍。(跟琴)
12、男、女生唱。(多种形式)
学唱歌词(讲解: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好,唤气的地方,比较)
13、小组讨论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完整地演唱。(跟伴奏)
四、教学实施
完整演歌曲(互动)身体随音乐晃动
总结江南民歌的特点
节奏复杂多变、旋律优美婉转、歌词一字多音为主。
《我是少年阿凡提》
一、学习目标:
课标中相关内容有标准要求: 第二学段(3—6年级)
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2.能够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3.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掌握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
基于课标、设计制定的学习目标:
1.感受歌曲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升记号的唱法,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能用圆润、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自信地表现歌曲。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评价设计:
1.唱准下滑音、升记号,掌握后
十六、切分节奏等,在演唱中学会自如换气。2.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3.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学习阿凡提勤劳勇敢、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品质,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
三、学习内容: 组织教学
1.学生听《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音乐,感受音乐节拍自由地走进教室。创设情境,舞蹈导入
(设计意图:教师以舞蹈的形式导入,一方面为教学内容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而说一说阿凡提是怎样的人则加深了学生对阿凡提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师介绍新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占中国面积的1/6。这儿风光壮美,物产丰富,又饱含丰富的文化意味和人文资源,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的同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维吾尔族了,那里的人们特别好客,又个个能歌善舞,瞧!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来邀请我们一起舞蹈了呢„„。新歌教学
(设计意图: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音乐的灵魂。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各种教学形式、手段,培养学生听辨旋律高低、快慢、强弱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来感知音乐的变化,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快速地学唱歌曲,获得审美体验。
师:这么美妙的歌舞,引来了„„(出现阿凡提的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传奇式的人物阿凡提大叔,阿凡提的故事好多好多,有两千多个呢,在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新疆的小朋友们都深深地喜欢和崇敬这个传说中的人物阿凡提,并且孩子们都愿意做一个小小的阿凡提„„(出示歌片)
提问:除了这些,你还了解阿凡提的故事吗?(生随意说)感受歌曲情绪,请生说说你听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一边听一边合着音乐轻轻地拍出歌曲的强弱。
3、有感读词:按节奏有感受地读歌词,让我们也做小阿凡提吧。(师给节奏)
4、模唱旋律:复听并模唱歌曲。(师表扬“亚克西”,让我们带着“啦”和他一起唱唱啊。)
5、教师范唱:师生情并茂地范唱,生倾听并简单轻轻地伴奏。(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复杂乏味枯燥的音乐知识变得趣味化、生动化,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更加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6、跟着琴声慢唱,并及时纠错解决难点。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为什么这么动听而且很富有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吗? 生:猜测、观察歌篇。
师:下滑音、变化音和其富有舞蹈性的节奏——切分音。(师指歌篇)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是这个“#”记号在起作用(出示“#”记号)。知道这个记号的名称吗?老师告诉你们,这个是升记号。
师指导:现在我要考你们的耳朵。老师分别来弹两组旋律,是不是一样的呢?竖起你们的耳朵来。
A、教师对比范唱下滑音处:3 3 3.﹨0 | 小毛 驴
B、随琴模唱升记号处: 2 2 #1 2 | 3 0 心中 多欢 喜
C、切分音处,闭口法。5.4 3 2 | 0 1 2 | 3.5 |我 可 对他 不 客 气(多唱,学唱本句曲谱)
D、附点音符处,手势法。1.3 | 2.17 | 哎
7、歌曲处理 生:(带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情绪、速度、感情和音乐风格
8、师生互动:听到同学们优美的歌声,老师禁不住翩翩起舞。请同学们跟我再一起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四、教学实施(设计意图:创编歌词正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和评价能力。)保护环境。
那你们平时是怎么爱护环境的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付出也必有收获,在大家的努力下,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更熟更甜了。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愿我们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分组做一个填词游戏。
汇报„„并且师、生做相应地评价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在再次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中结束本课。(设计意图:由于这首歌是以环保为主题,所以我将音乐与环境保护有机的融合,从而进行德育渗透,通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编创。)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课标中相关内容标准要求: 第二学段(3—6年级)
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2.能够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3.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掌握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
基于课标、设计制定的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能准确地演唱歌曲。2.了解力度的强度,能运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知道不同的力度能呈现不一样的音乐效果。
3.能与同伴分角色编创动作来表现他们的神态,并能表演出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发生的故事情节。
二、评价设计
1.唱会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并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2.根据节奏读歌词。
3.把力度记号中强、中弱并运用到歌曲当中去。
三、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
2、学习歌曲(1)教师范读
这首歌我们听着好听又有趣就是因为它的歌词与旋律的节奏高度地统一,教师示范按节奏朗读,同学模仿,全班齐读,对孩子的朗读予以评价总结。(2)教师范唱
学生边听边观察老师唱歌的声音力度,突出弱起,学生回答后总结弱起。(3)教唱、力度试唱、分角色演唱
指导弱起,跟琴学唱,会唱之后跟伴奏完整唱一遍。在学唱歌词中回顾上课之初学习的力度记号中强(mf)和中弱(mf),.讨论:你觉得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蛙分别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比较合适?找同学回答,分别试一试。
男生女生分角色演唱,男生唱癞蛤蟆,女生唱小青蛙,引导学生编创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四、教学实施
两名同学分别来扮演癞蛤蟆和小青蛙,上台表演的同学注重表演和对白,全班同学来伴唱。
第3篇:六年级上册音乐《采菱》的教学反思范文
六年级上册音乐《采菱》的教学反思范文
第一课歌曲《采菱》每个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特别是对采菱的好奇心,当孩子们了解了采菱的知识后,兴趣都大大的提升了。
课前,我先问孩子们,吃过菱角吗?它长的什么样子?他的味道是怎样的?你喜欢这种味道吗?然后介绍他的外形,生长的环境,并且许诺等同学们都唱好了,老师会带一些给唱的好的.同学们尝一尝。学生听后,马上更加有精神了,学习歌曲的速度也比原来快多了。
这课的知识点是“切分节奏”我把他作为课前的节奏练习,先让孩子们感受这种节奏的感觉,带着他们拍一拍,学生在歌曲中就更容易唱好这个节奏了。
学生能很好的唱准歌曲的节奏,重点和难点都能很好的掌握,并且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每个班的孩子都很喜欢这首歌曲,很愿意演唱。
第4篇: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采菱》课堂实录
《采菱》教学课例实录
执教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音版第七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采菱》表达对水乡和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
2、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能够了解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加入到集体表现歌曲的形式中来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优美婉转地演唱歌曲并能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
1、切分音和附点音符。
2、培养合作意识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歌曲
同学们,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我们美丽的音乐之旅又开始了。刚才听到的歌曲喜欢吗? 学生:喜欢
老师:是啊这是一首富有江南风格的歌曲《太湖美》歌曲旋律优美而抒情所以我也很喜欢。其
第5篇:人音版 四年级音乐 采菱 教案
《采菱》教学设计
学校:山南镇大烟墩明德小学
教师:刘梦
课题:《采菱》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D.S.反复记号,能够准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2、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采菱》,知道这是一首具有浙江民歌风格的歌曲。
3、即兴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从而受到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D.S.反复记号的作用,并准确运用于歌曲之中。
2、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采菱》。
3、准确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2、准确创编新歌词,并试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师: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又开始了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同学们,老师刚刚播放的歌曲就是我国江苏省的民歌——《茉莉花》,那同学们眼中的江苏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可不可以用一首诗来表达?(师可提示来自白居易的《
第6篇:四年级上册音乐《采菱》教学设计
《采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学唱《采菱》,体验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感受音乐美的意境。
2.能够运用圆润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
3.通过感受、体验、启发引导、自主创新,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歌曲的意境,用歌声表达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特点。
2.对节奏准确的掌握,为歌曲配上节奏伴奏。教具准备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简单的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菱角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知意境
播放《采茶舞曲》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江南水乡采茶的劳动场景以及江南水乡细腻的音乐风格特点。(谈话法引出本课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江南水乡姑娘采茶的劳动场面,那么在这个美丽的水乡,还有什么欢快的劳动场景呢?
(二)感受歌曲,体验意境(1)初听
第7篇: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河谷》教学反思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河谷》教学反思
整堂课,总体还是完整、有效的。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地学会了这首歌。
应该说,这节课的闪光点,就是歌曲的教学很顺畅,特别是学生的声音非常纯净。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得很好,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很快掌握了。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就沉浸在乡村音乐的氛围中,影片中的舞蹈把加拿大乡村音乐风格传递得很好,给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加拿大乡村音乐风味的氛围,学生都不由自主的动了起来。整个课堂洋溢着快乐、亲切、自然,师生一起沉浸于音乐、享受着音乐。当然了,一节课上下来总会有一些缺点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我想关键在于课前的备课,所以在平时我们还是要好好的把歌曲和欣赏的内容仔细钻研,争取做到带着详细的`、设计全面的教案进教师上课,这样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