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0-19 07:12: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陆游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陆游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这两首是陆游悼念他前妻唐琬的诗。唐琬原是陆游的表妹,两人结婚后十分相爱,但是陆游的母亲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下面小编带来的陆游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陆游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篇1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注释

黄縢(téng):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是错误,是错落,更是错责,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第2篇: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还记得古诗词鉴赏是怎样做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原文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赏析】

这首《钗头凤》写的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出爱情悲剧。陆游二十岁左右时与表妹唐婉结婚,俩人相爱很深。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结婚才一两年,陆游便被迫与唐婉离婚而另娶王氏,唐婉也改嫁了赵士程。陆游三十一岁时,到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沈园游玩,偶遇唐婉夫妇。唐婉派人给陆游送去酒菜致意。陆游回想往事,痛苦而又激动,就在花园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词。词的上片,回顾当年夫妻相爱的幸福生活和被迫离婚后的愁苦。下片写与唐婉偶然重逢的情景和他的复杂心情。

作者与唐婉既然是在春游中偶然重逢,很自然地,在回想过去幸福相处时,首先想起了当年两人共同赏春的情景。那时节,年轻的妻子用她那红润的、酥[sū]油般细腻的手,深情地给自己斟上一杯上好的黄縢[téng]酒,也就是官酿的以黄纸封口的黄封酒。两人举目观赏,只见满城春意盎然,红色的宫墙旁边杨柳飘拂。作者只用了三句话,选择了这样一个印象最深、和今天形成尖锐对照的生活场面,就把当初俩人的感情和美满生活写出来了。接下去,作者用东风来比喻他的专制的母亲说,由于东风的冷酷无情,破坏了自己美满的婚姻,失去了欢乐。于是“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离索,就是离群独居的意思。)只落得满腔愁苦,几年来一直在孤独中度过。上片最后以“错、错、错”结束回顾,表示了他对当初屈服于封建家长的压力被迫与妻子离婚的沉痛悔恨。

今天的重逢又是怎么样不同的情景啊!春天虽依然如旧,可是“人空瘦”,那可怜的妻子比起当年已经憔悴了许多。这消瘦的容貌正同当年的红酥手相对照。“空”,是徒然的意思。这个“空”字,透露了作者对唐婉的心疼和关切。我们好象听到作者在暗暗地对她说,你又何苦这样无益地拆磨自己呢!这时的唐婉,已哭得象泪人一样了。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浥[yì],沾湿。

鲛绡[jiāoxiāo],古代神话故事中的鲛人(即人鱼)所织的精美纱绢。这里指唐婉用的手帕。陆游看到,唐婉痛哭不止,沾有胭脂的泪水,已将她的手帕湿透了。

不仅人有变化,在伤心人看来,景色也大为不同。尽管同样是春天,但桃花已经雕落,花园里的池台楼阁也很荒凉,再也不是充满“春色”的景象了。上片对昔日赏春的描写,是充满了欢乐和生意的情景交融;现在花园重逢的场面,则是充满辛酸与凄凉的情景交融了。看着此情此景的陆游,他当时心中又作何感想呢?“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古人为了表示爱情的坚定不移,常常指山为誓,即“山盟”。“锦书”是指表达爱情的书信,这是由古代一个女子用锦缎织上文字给她的丈夫表示情意的典故而来。这时的陆游,内心非常矛盾:虽然他对唐婉仍然深爱在心,但是现在大家都已经各自婚嫁,为礼法所限,再也难以向她表示自己的爱情了。他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一个悲剧的现实。“莫、莫、莫”。“莫”,是罢了的意思。他这连声“罢了”的悲叹,和上片的“错,错,错”的悔恨相呼应,读起来好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在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读者的心弦,向封建礼教发出了悲愤的控诉。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淮上舟中。考进士时,因名列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被黜免。秦桧死,始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后出任夔州通判。任满,往南郑,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南郑临近大散关,距宋金分界线不远,有些在金人营中的汉人将吏,便以蜡丸向他密递消息。同时,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取中原。这是他创作生活上一个很重要时期,他自己认为从那里得到“诗家三昧”,后来连听到蝉声亦要想起南郑。王炎被召东归,他应四川制置使范成大之邀而入蜀,任参议官。他以细雨骑驴的诗人之身,成为范成大的文字交,又爱蜀中俗厚才众,因名其集为《剑南诗稿》。后返临安任京官,至七十九岁回到故乡。自此流连山水,交接老农,写了不少田园诗。但他仍念念不忘于沦敌的中原,念念不忘于地下的唐琬。在《示儿》中,他遗憾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在《禹寺》中,他怅惘的是“尚余一恨无人会”。这是他晚年心头两大隐痛,却亦让我们看到一个清澈而完整的老诗人影子。卒时八十五岁,适值除夕。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则作八十六岁。非。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实存九千一百三十八首),但写得最多的年代却是八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前者四七八首,后者五九九首(见欧小牧《陆游年谱》)。

南渡以后一些诗人中,对汴京沦亡,权奸误国的痛心局面,大都有所反映和发抒,但幅度如此广阔,感情如此强烈,而且贯彻始终的却是陆游。清代御选的《唐宋诗醇》,于汴宋只选苏轼,于杭宋只选陆游,除了艺术成就之外,亦因为“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的缘故。赵翼在《瓯北诗话》卷六中甚至认为陆胜于苏,这亦说得偏了。就“诗味”论,陆诗毕竟不如苏诗。促成陆诗这种感激悲愤之诚的,一是他少年时受父亲陆宰及其朋友感慨国事的议论的影响。二是从军和宦游生活的实践,使他对大地山河加深了热爱。三是对秦桧的痛恨。他在《自赞》中曾说“名动高皇,语触秦桧”。他为韩侂胄撰《南园记》,固然有主观上的迁就权贵的因素,亦因为韩氏是主张北伐的人。四是他曾受业于曾幾,曾幾亦是反对和议,与秦桧不合而罢官。陆游在创作上受曾幾影响不大,但门墙熏陶,对他的立身报国自有重大影响。五是杜甫的间关万里,扈跸老臣的艰苦忠挚精神对他的激励。从诗的形式看,毋宁说,他是接近于白居易的。他在《何君墓表》中说:“锻炼之久,乃失本指。斫削之甚,反伤正气。”这一主张,在他诗歌中大体上是做到了,例如他的律诗以对仗工使事切见称,却很少有雕琢纤巧的毛病,晚年则趋向平淡。

可是陆游的诗做得太多了,因而不少诗的用词、造句与命意有大同小异、似曾相识的地方,朱彝尊、赵翼都曾举出用词之重复,如“身似”、“心似”、“身如”、“心如”、“迹似”之类,有的甚至一句重见于两诗中,如《冬夜》的“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在《枕上作》中只将“残灯”改“孤灯”,“槁叶”改“枯叶”,在《郊行》中“民有袴襦知岁乐,亭无桴鼓喜时平”,在《寒夜》中上句改为“市有歌呼知岁乐”,下句一字不易。这类例子还很多。贺裳在《载酒园诗话》续编中说:“予初读《瀛奎律髓》……得务观一篇,辄有洋洋盈耳之喜,因极赏之。及阅《剑南》全集,不觉前意顿减。”就因读了全集之后,重复之处太多了。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指出“古来大家,心思句法,复出重见亦无如渠之多者”,又举“文气不接,字面相犯”之例,“如《秋夜示儿辈》首句云:‘难知垂老叹途穷。’而中间侈陈乡村鱼米之乐,则奚以叹为?”

第3篇: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

红酥手,黄酥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赏析】这首《钗头凤》写的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出爱情悲剧。陆游二十岁左右时与表妹唐婉结婚,俩人相爱很深。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结婚才一两年,陆游便被迫与唐婉离婚而另娶王氏,唐婉也改嫁了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越光米稀”为你分享11篇“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钗头凤·红酥手原文及赏析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陆游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陆游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