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0-16 07:12: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急湍(tuǎn)飞漱(sù)B、竹柏(bó)青荇(xìnɡ)

C、京尹(yī)百舸(ɡě)D、痕(hén)迹荒秽(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树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仅如银线(只有)

C、乘骑弄旗(马)江干上下(岸边)

D、上下一白(全)带月荷锄(扛着)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反义词。(2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________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4)花之富贵者也。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课文填空。(4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2分)

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二、阅读(38分)

(一)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3分)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

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

(三)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6、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突兀()即棹()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神醉波纹如绫()

17、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

19、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20、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4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四)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折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22、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3、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24、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25、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1)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1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2分)

(3)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三、写作(40分)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包含最复杂的内容或复杂的道理,例如:“人”、“一”、“0”、“人要吃饭”、“细胞”、“原子”等。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以“简单”为话题,选取一个具体事物来说说这个道理。文体不限。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人教版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第2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急湍(tuǎn)飞漱(sù)B、竹柏(bó)青荇(xìnɡ)

C、京尹(yī)百舸(ɡě)D、痕(hén)迹荒秽(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树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仅如银线(只有)

C、乘骑弄旗(马)江干上下(岸边)

D、上下一白(全)带月荷锄(扛着)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反义词。(2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________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4)花之富贵者也。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课文填空。(4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2分)

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二、阅读(38分)

(一)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3分)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

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

(三)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6、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突兀()即棹()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神醉波纹如绫()

17、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

19、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20、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4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四)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折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22、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3、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24、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25、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1)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1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2分)

(3)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三、写作(40分)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包含最复杂的内容或复杂的道理,例如:“人”、“一”、“0”、“人要吃饭”、“细胞”、“原子”等。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以“简单”为话题,选取一个具体事物来说说这个道理。文体不限。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人教版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第3篇: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ìxūjiùyuánxùnsùjīngxǐyèmùchūchuí

()()()()()

huòlúnyùnshūpèifusīhāopòkéérchū

()()()()()

二、扩词。

趣()()攻()()援()()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难:nànnān都:dōudū长:chángzhǎng

参:cānshēn行:hāngxíng差:chāchà

1、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2、啥样的船我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种长()的船。

3、一行()白鹭上青天。

4、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5、这两种颜色相差()很大,怎么能说差()不多呢!

四、在括号里填上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1、我们告别了()的老居,搬进了()的新居。

2、()对白天正如()对夜晚。

3、()对冬天正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ìxūjiùyuánxùnsùjīngxǐyèmùchūchuí

()()()()()

huòlúnyùnshūpèifusīhāopòkéérchū

()()()()()

二、扩词。

趣()()攻()()援()()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难:nànnān都:dōudū长:chángzhǎng

参:cānshēn行:hāngxíng差:chāchà

1、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2、啥样的船我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种长()的船。

3、一行()白鹭上青天。

4、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5、这两种颜色相差()很大,怎么能说差()不多呢!

四、在括号里填上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1、我们告别了()的老居,搬进了()的新居。

2、()对白天正如()对夜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共28分)

wěidàxīshēnɡmínbīnɡshōumǎichūmàiɡuānɡrónɡ

( )( )( )( )( )( )

chénɡshìjiàzhíkètīnɡzhúlóuértónɡzhúdíwūdǐnɡ

( )( )( )( )( )( )( )

yǔmáolǐxiǎnɡxiānyànbìjiānɡhǎiguīyōuměihǎifánɡ

( )( )( )( )( )( )( )

duījīshēnlánɡāoniánjíbùɡuǎnyònɡliúhúlánhónɡlǐnɡjīn

( )( )( )( )( )(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共12分)

( )衣( )食满不( )( )( )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fán zhí zhuānɡ jiɑ shū cài jiànɡ lín ( ) ( ) ( ) ( ) lǎo shǔ jǐnɡ zhǎnɡ y mù nián línɡ ( ) ( ) ( ) ( ) yù fánɡ yóu lǎn sh shì dǐ de shànɡ ( ) ( ) ( ) ( )

二、请给多音字组词。(8分)

chà( ) shǔ( ) jiāo( ) fnɡ( ) 差 数 教 缝

chā( ) shù( ) jiào( ) fnɡ( )

三、请选词填空。(10分)

降临 降落

1. 飞机( )在跑道上。

2. 黎明时分,一个新的生命( )到了这美丽的世界。 3. 夜幕( ),一轮明月高悬夜空。

4. 沉沉暮色中,一颗流星划出一道美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