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9-29 07:1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延续和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重点在让学生理解互相比较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同时明确其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生动的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归类,抽象出本节课所需要的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分析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

三是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时,关注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不够。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前后相生的。我们不能就题教题,要关注“纵深”。即研究实际问题本身的发展。学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就是会也不举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

第2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1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并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红圆、蓝圆、正方形、三角形。

【小组评比】将全班分成4组(标准为:A、积极主动参与活动。B、乐意与同伴交流。C、思维富有创新意识。)【时间】导入:2分钟。新授:20分钟。习题:15分钟。总结:3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一、复习(2分)

师:同学们,因为有很多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很爱动脑筋思考,所以今天老师们都来看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你们可一定不要让老师们失望啊!现在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师生鼓掌)

1、师:小朋友们掌声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拍3下)。小朋友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拍一拍。(生3下)

师: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拍的次数 同样多。

{(课件)师:红圆 同学:绿圆 第一行摆师:红圆。第二行摆生:绿圆 } 师:(摆绿圆)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绿圆和红圆同样多呢?(生交流)

师:谁来试着摆一摆?(生板演)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摆吗?(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正方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正方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正方形的个数同样多)过难(画线:一一对应、下标:同样多)

2、师:再摆2个绿圆,现在你发现了什么?(谁多?谁少?区分:虚线隔开)

谁比谁的多?多几个? 谁比谁的少?少几个?

师小结: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很容易就能同样多,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指一指:(生黑板指)

①指出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的部分。②指出三角形比正方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正方形多几个?正方形比三角形少几个?

二、新课环节(20)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类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新授

1、知道什么

师:老师带来一幅情境图(出示课件),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板书:小华套中了12个 小雪套中了7个

2、怎样解答(提问题)

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生1:小华和小雪一共得几朵红花?(很好,请坐。)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共,用加法)师: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你真棒!你能在大声的再说一遍吗?)师板书问题。师:还有吗?

生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真不错!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他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呀?)师板书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3、过程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谁来读问题?(指名读)

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谁跟谁比吗?(小华跟小雪比)谁多?谁少(小华多、小雪少。)

师:为了进一步清楚地知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摆一摆,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1)、摆一摆

师:听清楚具体操作要求再动手摆。(小雪:蓝 小华:红;第一行:小雪,第二行:小华)注意:一一对应。评比的是速度,看看那一组摆得又快又好!摆好后用坐姿告诉老师,明白摆的要求了吗?开始动手摆一摆吧!师: xx组他们已经摆好了,他们用坐姿告诉了老师。(2)、展示环节

师:现在我请一个小组的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来摆一摆?(指名演示)

师:摆得真整齐!同学们你们小组摆的跟他们一样吗?(一样)来,掌声欢送两位同学。(3)、同样多、多的部分

1、师:同学们,通过一一对应,你们发现了谁的有多余的部分?(小华)

是跟谁比有多余的部分?(跟小雪比)

那你们能不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小雪同样多的,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能)现在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动手分一分。(小组讨论)

2、师:各小组都有结果了吗?谁能到黑板前也帮老师分一分?(指名操作)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哪部分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哪部分是小华比小雪多的。(板书:“同样多的部分”,“多的部分”区分:用虚线隔开)师:同学们他说的对不对啊?你真了不起,谢谢你,请回到座位。

小结: 在比多少时,一定要一个标准才能比较。例如小华和小雪比,小雪是比较的标准,所以小华能确定分成这两部分;如果没有小雪比,能确定小华的分成哪两个部分吗?

3、指一指(个别说、分组说、集体说)①指出小雪和小华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③小华比小雪多几个?

④小华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小华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

4、师:现在,小华套中的(大括号 12)已经分成两部分了:一部分是跟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问题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其实就是要求哪部分?(多的部分)求“多的部分”(板书:?)就是求(12)比(5)多几?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呢?谁来说说。(减法)你能列算式吗? 生:12-7=5(个)(用大数减去小数)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为什么要用12-7=5(个)?(因为问题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必须从小华的12个里面去掉同样多的7个,所以得出多的部分就是5个。)师:你真不简单!老师把这个小奖品送给你。

5、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交流)

(指名回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师:也就是说这两个问题只是在说法上反过来说而已,其实意思有没有改变?(没有),既然意思一样,那么求“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也就是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所以第二个问题同样也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指名:减法。)该如何列算式?(12-7=5(个))

6、师:现在求出来“少的部分”也是5个,刚才求“多的部分”也是5个。所以说“少的部分”跟“多的部分”是一样的。

教师小结:像这样小华比小雪多几个,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几个。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谁和谁比。同学们,以后我们在求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时,先要弄清楚的是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再从多的数里面去掉跟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方法是:大数—小数(课件、板书:减法 大数—小数)

三、课间律动()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记住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编了首儿歌:(课件)

(比多比少要动脑,谁多谁少要先找,谁多谁就是大,谁少谁就是小,要想求出相差数,就用大减小。)

四、巩固练习(15)

师:同学们也活动过了,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智慧门)第一关:比一比看谁说得有对又快,1、苹果比梨多5个,也就是说()。

2、黑兔比白兔少10只,也就是说()。

3、15比9多(),也就是说()。

4、40比43少(),也就是说().第二关:同学们反映的很快,看看应用题做得怎样?谁来读题?

生读题:小林家养了15只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师: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观察幻灯片)“兔比羊多几只?”也就是“羊比兔少几只?”,他们可以用同样的算式来解答。师: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能)请同学们列算式。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列的算式说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呢? 生:15-9=6(只)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一起说)

1、说说这个问题是谁和谁比吗?

2、谁多?谁少?

3、“兔比羊多几只?”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呢?“羊比兔少几只?” 第三关:生活中数学(师生比)

师:同学们真厉害,现在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比一比,谁想来试一试? 师: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我和小同学之间可以比什么?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跟你同桌说一说。(可以比年龄,比身高,比体重,同学们生活中可以比的量很多,不一定问“多几、少几”,可能是“重(轻)多少,高(矮)多少,便宜(贵)多少等等,但本质上都是求“几比几多(少)几”,因此都用减法解决,大数—小数=相差数)

5、翻书

P21 填空、做一做

五、小结(2)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复习、新知)

2、你认为自己或你同学今天的表现怎么样?(自评、互评)看看每个组所得红花数,你有什么想法?(复习了:一一对应、谁多、谁少;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用减法计算,也就是大数减小数

齐备口诀:比多比少要动脑,谁多谁少要先找,谁多谁就是大,谁少谁就是小,要想求出相差数,就用大减小。)

六、作业(1)

数学书P23页练习五 第5、7、9题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这些数学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能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板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1)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2)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第3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北街小学 李青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72例

3、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红花等学具。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玩拍手游戏,复习“同样多”“比多比少”的问题。

师:今天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玩个拍手游戏,好吗?(师生互动拍手游戏。师先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反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由数学网提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反思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上完课后,虽然教学效果还可以,但我觉得这节课上得还不够完美,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第一,在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