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对联
《对联》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2004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在此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写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对联
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画,说出门上贴有什么?
二、对联的起源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歌剧>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寿
--------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例如解晋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引用来给具有主观主义态度的人画像)
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见到一户农家正在操办喜事,乾隆一时兴起,便派人送去几个铜板和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贪财。”他满以为这半联会使对方难堪。没想到这家的大人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上前答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举足不前,左右为难。还有一次乾隆和和?|、纪晓岚在一起,乾隆高兴便出了上联:
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乾隆);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和?|)对联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阶段,已逐步变成了美丽的装饰品。文雅的交际手段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叫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或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文学形式应用文。它是由上下两部分字数,句数完全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或相近,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协调的文字组成的文学样式。)例如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三、对联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对联的写作
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仗,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会写出较好的对联。
1、工对
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同,这才是工对。所谓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如:
天文(日月风云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水江河等)宫室(楼台门户等)器物(刀剑杯盘等)衣饰(衣冠巾带等)饮食(茶酒餐饭等)文具(笔墨纸砚等)文艺(诗词书画等)草木(花草桃杏等)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形体(身心手足等)人事(道德情才等)人伦(父子兄弟等)
只有这些门类在对联中对上后,才能称得上工对。请看下面歌诀:
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鱼,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例1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月”和“云”既是名词,又是天文类词对天文类词。
例2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和“夜”同是名词,又是时令类词对时令类词。这两联均为漂亮的工对。
2、宽对
是针对工对而言的.。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相对。
例1
山外斜阳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边书
山阳湖雪四个名词对下联的窗水枕书四个名词。
例2
闭门藏新月
开窗放野云
“闭”“藏”两个动词对下联“开”“放”两个动词。
3、借对
借对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义,一种是借音。
因为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作者在联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下联构成工对,这就是借义的借对。例如: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寻常”的甲义是平常,但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两寻为常,所以又以它的这个乙义,拿来对数目“几度”,就非常工整。
除了借义,有时借它的读音来与下联相对。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借“沧”的读音“苍”表颜色,来与下联表颜色的“蓝”来相对,而且“海”对“田”,“月”对“日”,“明”对“暖”,“珠”对“玉”等,都是工对,既是词性相对,又是同类词相对。
4、流水对
流水对又称串联。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流水而下,故称流水对。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它的上下两联不是并列关系,而常是因果、条件、假设等主从关系,属偏正关系,内容串联,这就构成了串对。例如: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一籽入地
万粒归仓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以上三个例子,全都是由流水对组成的.既然串对的两联不是并列关系,那上下两联是并列关系的对联,就属于正对和反对了。正对用来表现相近?U或相似的事物。从两方面来说明一个事物,描绘一种景象。例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反对是用来表现相反的事物,上下两连的内容是相反的。例如
柳絮体媚无骨气
梅花形?C有精神
五、对联的分类
1、春联
高天冬去苏万物
大地春回放百花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2、婚联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3、寿联
体健身强宏开寿域
孙贤子肖欢度晚年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4、晚联
烟雨凄寞,万里名花凝血泪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
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5、名胜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叁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6、行业联
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7、书画联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8、其它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横批:缺衣少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仪廉(横批:忘八无耻)
六、高考名题举例
例
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山东等考卷)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__________(树一代新风)祖国江山好
__________(大地气象新)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新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例
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云南等考卷)第一题
春晖盈大地
__________(生机满乾坤)科学能致富
__________(勤劳能发家)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练习
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处处春光好
__________(家家气象新)一代园丁乐
__________(九洲桃李荣)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爆竹声声脆
——————————(祖国日日新)
满园春色好
——————————(遍地面貌新)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2、请同学们下去每人收集20副对联.总结:
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发扬光大。
第2篇:对联
妙的对联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 学习欣赏对联;
学做一些简单的对联。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优美的汉字,探寻了汉字的奥秘,感受了汉字的魅力。请同学们试着读一下这副对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为妙;山石岩上古木枯,此木作柴。我们不能不折服于作者的才思,他利用汉字独特的构形方式组成了一副绝妙的对联。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联更是随处可见。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妙联,我们选取几副写在了黑板上,请同学来讲一下这些对联妙在何处。
二、感受对联,思考对联特点。
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妙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赏析] 一个修行的人在远离红尘的深山中修行,无论是松涛声、风吹竹叶的声音还是庙里的钟磬声都使其身心自在,眼前美丽的山水云霞入修行者心中皆无分别,着一个空字。此联主要是从外部环境入手引领出个体心中的超脱和怡然。上联谈的是听觉,下联是说视觉,都透出出家人的恬静祥和、内心的空灵。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蛇踞山头欲扬志,梦花荣,可惜时迁(《水浒》人物)
[赏析] 此对甚为巧趣。采用了比喻、双关、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文面上说的是:一只美丽的金丝雀儿被关进一个精致的鸟笼里,雀儿透过笼子隙孔看见了蓝天白云,便张开翅膀欲自由飞翔,没想到却一头碰在笼壁上,雀儿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囚笼里空有一双翅膀,飞不起来了。
短短的14个字,不仅暗嵌了一个地名和三个人名——恰巧都在《三国志》一部书中,还暗喻了诸葛亮名篇《隆中对》。语言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既含蓄微妙又明朗不晦涩。生动、幽默、趣味三性兼而有之,确实为风雨绝对。
三、知识链接 对联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不重复用字。科学能致富 艺术能修身
二、要词性相同,位置相应。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孙行者——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三、要结构相当,句法一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四、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
声字,反过来也一样。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关联,但又不能重复。老师:嫩松 甲生:老柏 乙生:干爹
乙生: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
有个暴发户略通文墨,极爱以文人自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筵席,喜
贴春联。这一年,账房先生写好一副常见通用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暴发户想,既是过年,又是给娘祝寿。应该改动一下才贴切,于是让账房先生改上联为:“天
增岁月娘增寿。”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得对仗工整才是。他又想起小时候塾师指教的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便吩咐将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房先生曰:
“东家,怎么这么改?”暴发户正色道:“爹对娘不是很对仗吗?!” 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带着这些对联的知识让我们在一起来欣赏一些妙联。
四、妙联欣赏
1、谐音双关联
一次在闲睱之余乾隆要和他对对子,乾隆巧妙地出了上联三个字“两碟豆”纪晓岚略为
思考,他想炒熟两碟豆只要少许的油。他马上对“一瓯油”,乾隆马上改口说,我说的是“两
蝶斗”,纪晓岚改口应对,我说:“一鸥游”,乾隆又说:“林间两蝶斗”,纪晓岚应对“水
上一鸥游”,乾隆又说:“近睨林间两蝶斗”,纪晓岚应对“远眺水上一鸥游”。纪晓岚应
对如流,乾隆连连称赞。
2、同偏旁部首联
湛江港清波滚滚;渤海湾浊浪滔滔 全联文字都有“氵”旁,生动贴切地描绘了两处自然景观,对仗工整,令人称奇。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上、下联相对字的相同偏旁依次是“火金水土木”,五行齐全,极为工巧。对联既描绘
了广东虎门的秀丽风光,又表现了中国人民严守国门的威风雄姿,含义隽永。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
上、下联前四字分别同旁。
同旁对联利用汉字结构特点,以形取胜,形象性强,富有美感,引人注目。
3、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苏州网丝园联
第2/4页
此联描写了一年四季的冷暖交替变化和园中莺飞燕舞、花艳叶茂的情景。
4、回文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纪晓岚)
5、绝对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描写了月夜的景色。明月照进纱窗,每一个窗孔都被照明,许多个楼阁(葛谐阁音)都被照亮,好一片月光照耀下的银色世界!)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 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绹 微风送幽香,郁郁婉华梅兰芳 今世进士,尽是近视 古时故事,固是古事
对联的确很奇妙,但除此之外,对联还可以使我们受到教益,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哪些使你受到启示和教育的对联呢?
五、励志名联集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欣赏了这些妙联,下面让我们来实践一下吧!
六、体验对联
1、选选看
【2010年天津卷】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 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 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 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2、填填看
【09安徽卷】1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芝兰绕阶座凝香
3、调调看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第3/4页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4、对对看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05福建】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答案】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振兴中华
七、总结
“北大之父”蔡元培指出“对联不但是作文的基础,也是作诗的基础。”国学大师陈寅恪
说:“对对子有益处,可以考出虚实字,懂得平仄声,还可以看出读书之多,语藏之丰富,思想之条理。” 总之,对联是我们民族文化里的一颗耀眼的珍珠,千言万语道不尽,只有走进它,走进
语文,走进生活,才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的魅力。请大家课下继续搜集对联,深入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在生活学习中尝试写对联,感受对联的奇妙。
1(5)传统对联写作所使用的方法
叠字、反复、复叠、顶真、析字(拆字、合字)、镶嵌、加减、翻造、双关、同音、回文、比喻、夸张、数字、方位、联绵等。
举例:
数字联: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反复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复叠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顶针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拆字联:踢倒磊城三块石 剪断出字两重山
合字联: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
镶嵌联:天下万物皆润泽世间无水不之东
双关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同音联: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联绵联:独抱琵琶寻旧曲;数教鹦鹉念新词。
数字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如何贴对联?
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遵循着仄起平入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
三、优秀对联赏析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赏析】用比喻手法,以天为盘星为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气象宏大,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赏析】这副对联用四个节气--大雪、霜降、小雪、清明和两个节日--端午、重阳组成。一寒一暖,形象分明,谈天说地,意境优美。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
【赏析】上联从月的形状介绍了天文知识。下联从声音上介绍了春雷的区别,一形一声,构成一副对联,颇具匠心。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赏析】这是对联,也是诗画,联中钩画出一副美妙的夜晚醒月图。其中的数字掺进了乘法运算。上联“十四”是“七”的倍数;下联“一双”是“孤”的两倍。
四、指导学生搜集对联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对联,在以前学过的一些古代诗文里,同学们平常都积累了哪些对联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课堂互动
(1)猜对联活动
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成都杜甫草堂)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武汉黄鹤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州醉翁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广州黄花岗)
猜人物;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屈原)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猜行业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药店)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茶店)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理发店)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
寒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裁缝店)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
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珠宝店)
(2)对联练习
对联连线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江河不洗古今恨
天地能知忠义心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雨洗杏花红欲滴 日烘杨柳绿初浮
补充对联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扫千年旧习,(迎万古新风)学问藏今古,(文章贯中西)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绵绵春雨润万物,(皑皑白雪兆丰年)
一书生门对富人家的竹园,故在门上贴对联一幅: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后将竹子全部砍去,此人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人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此人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第3篇:对联
八法龙蛇寻奥妙;万方翰墨出精微。九州崛起龙蛇舞;十亿腾飞骐骥欢。人怀壮志江山秀;蛇报新春世纪新。人民有福歌新政;祖国长春舞小龙。小龙得志行风雨;彩蝶迎春戏牡丹。小龙起舞神州地;祖国腾飞大治年。大泽龙伏藏远志;莽原蛇蜕蕴生机。大治山河铺锦绣;小龙日月更辉煌。大业中兴新世纪;宏图再展小龙年。大展宏图华夏伟;新开世纪小龙飞。山舞银蛇春烂漫;路驰骏马景妖娆。山舞银蛇迎巳岁;原驰蜡象送辰年。山欢水笑普天乐;龙去蛇来遍地春。山高水远人增志;蛇接龙年地满春。山蛇起舞云行雨;喜鹊争鸣雪点梅。山舞银蛇春烂漫;路驰骏马景妖娆。巳岁迎春花开早;蛇年纳福喜报多。丰岁龙腾盈喜气;新年蛇跃涌春潮。丰稔龙年留喜气;小康蛇岁溢春潮。
丰年盛景龙蛇舞;新岁春光彩蝶飞。丰收喜讯龙刚报;长寿灵芝蛇又衔。云霞燕舞春光艳;灵草蛇衔寿气浓
第4篇:对联
对
联
一、概念: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起源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三、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
第5篇:对联
1、金山白雪濡翰墨,绿地青山沁书香”
2、“爱洒杏坛,人文立教,重庆名校响四海;薪传国粹,特色创优,联报春风播九州
上联:重教尊师世外多灵秀 下联:育才治国中锐有栋梁 横批:春色满园 ——彭克新
上联:望飞龙傲踞苍穹祥瑞泰安 下联:观世外耀立中华桃李芬芳 ——张璐
上联:彩凤起舞迎盛世 下联:金龙腾跃庆新春 ——许璐
上联:英语汉语外国语 语语相通 下联:老生新生留学生 生生不息 横批:学在世外
上联:一支粉笔授真知
下联:三尺讲台育英才 横批:诲人不倦 横批:志存高远 ——刘晓玫
上联:桃李芬芳满天下 下联:世外辉煌融心间 ——李梅
上联:佳校传佳音 盛世龙腾皆春语 下联:新年颂新像 中外携手育群英 横批:践知躬行
上联:金龙腾跃,跃出新春新象,百年教育树人为本; 下联:世界大同,同享盛世盛景,多种语言尽汇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