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的毕业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9-25 07:12: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汇率的毕业论文

汇率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汇率的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

汇率的毕业论文

浅析中国汇率改革

摘要: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们币基本都是出于升值的状态,在过去六年时间中人们币的升值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各种压力,人民币非合理的升值和升值预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随着欧债危机的加深,美元地位得到加强,人民币有走弱的趋势,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形成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应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改革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直与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相随。自2003年中国经常账户从负值变为正数开始,到如今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外汇储备的快速积累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最大的原因。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进行梳理,可以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分为3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94~1997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第二阶段:1998年~2005年,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三)第三阶段: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汇率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1)有利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汇率改革,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迈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根本保障,是深化经济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设性举措。

(2)有利于增加进口产品

人民币的升值会降低进口品的成本,增加国内消费者对进口的需求。我国原材料和能源相对匮乏,这种改变使我国企业在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上成本降低,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

(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长期以来,产品优势仅仅体现在价格上,此次人民币汇率调整,将有利于我们加快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长期以来的“打工者”形象。

(4)有利于缓和贸易摩擦

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以美日为首的利益集团频频攻击我国的汇率政策,并以此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缓和与各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贸易摩擦与经济纠纷。

2. 消极影响

(1)外汇资产遭受损失

在汇率调整后,面临着外汇储备缩水的问题,汇兑损失是相当庞大的。而且我国外汇储备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增加,其原因在于其中许多投机性热钱的流入,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可能造成外汇资产的更多损失。

(2) 部分出口行业遭受冲击

以初级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行业中的企业,升值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由于我国GDP 就业弹性的持续降低,我国已经很难通过GDP 的增长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会加速就业形势的恶化。

(3)金融体系运行风险加大

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面对完全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国内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状况。随着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入,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的本外币资产将造成直接冲击,并增加对外贸企业的贷款风险,而人民币资产配置低效等问题也将越发明显。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央行外汇储备资产汇兑损失也浮出水面。

四、欧债危机中的人民币贬值预期

近期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深化,市场对欧元担心进而是恐慌性的失望,令美元又恢复了强势地位。

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短期贬值预期的互相作用,在打消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同时,也可能让人民币真正进入贬值通道,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将导致资本外流,更强的贬值预期导致更多的资本外流,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再结合国外复杂的金融环境以及美元的进一步强势,对中国经济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而以前贬值所能带来的对出口的利好,也因为糟糕的外需而无法起到应有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

五、进一步完善汇率机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为“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善汇率机制优先, 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渐进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 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 避免汇率大幅波动。中国的汇率改革应坚持自主、渐进、可控的原则,根据市场状况及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的需要逐步推进汇改。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波动的参照体系以及汇率波动的幅度。显而易见, 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 任何调整汇率水平的决策, 无论是汇率升值或者贬值, 都因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而成为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武玲玲.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汇率改革.经济与管理

2.张茉楠.对人民币跌停不必过度担忧.经济参考报/2011.12.6

3.曹维.利益集团博弈分析.经济经纬

4.王世军,江航.人民币汇率与综合比较优势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第2篇:汇率制度

案例研究1:阿根廷应该实行美元化吗?

20世纪90年代初,糟糕的经济形势严重地阻碍了阿根廷的发展。价格在12个月里疯狂上涨了20266%,而这一年的GDP却下降了23%。1991年决策者通过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计划,包括实施可兑换法,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货币委员会制度。阿根廷领导人希望货币委员会制可以给政府的政策带来可信性,并通过将政策与汇率管理分离来降低通货膨胀。到1998年,这些改革措施使通货膨胀率每年下降大约1%。

阿根廷货币委员会制度是独特的,与典型的货币委员会不同的是,它允许阿根廷的货币委员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必须确保国内的货币基础完全取决于所持有的美元储备。央行绝大部分美元储备都是以带息金融工具的形式(如美元存款和短期美国政策债券)持有的。然而,中央银行最多可以用储备美元的1/3来购买阿根廷政府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债券。尽管中央银行还没有行使过这种权力,但这种规定还是使它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拥有一定的自由度。

1996年,决策者创立了或有回购工具,允许中央银行向出现流动性问题的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这种最后贷款者的功能也是典型货币委员会制度所不具有的特征。这种工具所需要的资金是由超过货币委员会制度要求的储备资金提供的。1990年末,阿根廷外汇储备是货币委员会制度要求储备量的近两倍。

即使阿根廷已经将通货膨胀率下降到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水平,阿根廷的利率还是比美国的利率高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利率缺口是由于阿根廷政府还没有完全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因为政府已经持有了大量的美元储备,阿根廷货币实际上已经75%被美元化了,因此,阿根廷政府正在考虑是否完全实行美元化。通过使用美元取代阿根廷比索,阿根廷政府就一定会实现承诺的价格稳定。利率会下降到与美国相同的水平,这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率。

反对美元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阿根廷中央银行会丧失现在所拥有的有限自由度。美联储克利夫兰银行的大卫·阿尔提格和欧文·汉姆佩格认为,通过使用或有回购工具的方式持有美元储备,中央银行可以继续充当最后贷款者的角色。因为,他们认为,“美元化给阿根廷货币政策带来的成本,远小于实行委员会制度所带来的成本。”

资料来源:[美]约瑟夫P·丹尼尔斯、戴维D·范户斯著:《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中文本,第2版),李月平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57-58页。

关于阿根廷实行货币美元化的问题,还可参考以下文章:秦凤鸣:“从阿根廷货币危机看美元化的命运”,《拉丁美洲研究》,2003年第1期;蔡辉明、易纲:“美元化利弊及美国的态度”,《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2期。

专栏1:目前各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9年以前对汇率制度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1)钉住汇率制。它是一种汇率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一个国家会将本国货币钉住另一种货币或一个货币篮子。(2)联合浮动制度。这种汇率安排在1999年以前主要存在于欧盟内部,欧盟成员国之间汇率相对稳定,对外实行联合浮动。(当然,1999年1月1日起,欧元进入记账流通后,这种联合浮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3)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汇率朝向有利本国政策目标的方向浮动。(4)单独浮动制度。这是指本国货币不与任何外国货币发生固定联系,汇率只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

上述传统的汇率制度分类有一个较大的缺陷,即IMF成员国对外公布或向IMF上报的汇率制度往往不是该成员国实际执行的汇率制度。一些宣称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实际上常常通过政府干预以稳定汇率,或者干脆实行实际上的钉住汇率制。为此,IMF从1999年开始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见表8-1。新的分类方法区分了各种盯住汇率制度以反映各国货币当局在汇率上的自主性和责任权限。

表1

1999年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的新分类

汇率制度

国家数目

1999.1.1

1999.12.31

2000.12.31

2001.12.31

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

2.货币局安排

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

4.水平波幅内的钉住汇率

5.爬行钉住

6.爬行波幅内的汇率

7.不事先公布汇率轨迹的管理浮动

8.独立浮动

资料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1999年4月,2001年5月

IMF:《2002年年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4月

专栏2:各国货币合作的层次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的含义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指区域货币合作,即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它既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是紧密的;既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既可以局限在某个方面,也可以是全面的。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形式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通货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通货区(也可称为货币区)具有5个显著特征:(1)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2)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3)这种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4)有一个适当的协调和管理机构;(5)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根据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第八章有关内容编写。参见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专栏3: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单一指标法:建立通货区的条件

最优货币区理论证明:如果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性很大,那么,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对各成员国都最有益处。那么,如何判断和度量各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呢?进而哪些国家之间最适宜建立最优货币区呢?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看法,下表概括了其中的主要观点。

指标名称

指标

代表人物

提出时间

要素流动法

速度/成本

蒙代尔

1961

经济开放性

可贸易产品/社会总产品

麦金农

1963

低成效的产品多样性

单一出品/出口比重

彼得·凯南

1969

国际金融的一体化

长期资金流动/总额

伊格拉姆

1969

政策一体化成效

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托尔和威莱特

1970

通货率相似性

原因和趋势

伯勒·弗莱明等1970、1971

第3篇:人民币汇率之我见

人民币汇率之我见

自2005年到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由“8时代”跨入“6时代”,2014年一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使人们一度预期,中国将进入“5时代”。但之后人民币连续下跌,跌幅达3%以上,很多人认为这将给中国带来流动性挑战。对于人民币连续下跌,我持乐观态度。

首先,这是市场的自然修复行为。人民币不断升值使物价不断上涨,同时对外贸行业造成很大冲击。因此,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态势应该得到遏制,这种修复行为有利于经济的良性运行。

其次,这是正常的现象。①实际上,2月份人民币一周的下跌幅度和国际市场一天的下跌幅度相当。②任何价格的走向都应该是双边走势。汇率是依据我们的经济以及发展需要来变化。

再次,中国人的心理影响。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投资和投机,因此对价格十分敏感,再加上人们对人民币预期升值,这样就会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汇率战争演讲稿

汇率战争

一、开头——活跃现场气氛

1.向听众问好,介绍自己的演讲题目(汇率战争)

拿出一张人民币

请问在场的人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东西….有谁知道?大声地告诉我!

好!看来大家都认识这个东西,而且似乎大家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脸上都洋溢着极其灿烂的笑容。那我再问大家一句,有没有人想要这个东西?诶哟,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啊,看来大家不是有一点喜欢这个东西,而是喜欢的不得了啊!嘿嘿,想要我不给,给了你们我下个星期就没饭吃了啊......好了,我现在可以确定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东西了。

但是我必须得告诉大家,也有人不喜欢这个东西,并不是说他们不喜欢钱,而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现在的“人民币”!而且,在他们的眼中,人民币似乎成了他们,特别是某个国家经济衰退下滑的罪魁祸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二、正文——慷慨激昂的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汇率的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汇率的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