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刻舟求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刻舟求剑(14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2分)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何不/试之以足D.私拟作/群鹤舞空【小题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3分)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小题3】解释划线的词语(2分)
(1)楚人有涉江者( ) (2)遽契其舟( )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渡 (2)立即,匆忙
【小题1】(1)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小题1】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解析【小题1】B应是“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小题1】D中应是“那只/自己”。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所、若此、惑”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第2篇:刻舟求剑阅读题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题答案
【导语】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下面关于刻舟求剑阅读题答案 ,希望可以帮到您!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置之其坐 坐:( ) ②遽契其舟 遽:( )
③反归取之 反:( )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
7.下面的之字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反归取之 B.何不试之以足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8.翻译句子。(4分)
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
9.《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你能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吗?(2分)
10.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11.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4分)
答案:
1、①同座,座位 ②立即、匆忙 ③同返,返回 ④、指示代词,这儿
2、C
3、①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②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4、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买椟还珠 滥竽充数 扁鹊治病 郢书燕说 (写出两个即可)
5、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讽刺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的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第3篇:《刻舟求剑》阅读训练(附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训练(附答案)
《刻舟求剑》(10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小题2:、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小题3:、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小题4:、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吕氏春秋》、吕不韦
小题1:C
小题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小题1:考察文学常识。《吕氏春秋
第4篇:刻舟求剑的阅读题答案
刻舟求剑的阅读题答案
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小编收集了刻舟求剑的阅读题答案,欢迎阅读。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
不久,船靠岸了。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
好词:滔滔 自言自语得意
第5篇:刻舟求剑阅读及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及答案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
不久,船靠岸了。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
好词:滔滔 自言自语得意
佳句: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
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
A.在船舷
第6篇: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⑴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⑵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⑶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⑷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⑸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肦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⑺而去。
⑴田:打猎。后写作“畋(tián)”。⑵径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⑶乘(shèng):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⑷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⑸泗(sì)上:泗水之滨。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