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022年鬼谷子的语录80条
2022年鬼谷子的语录80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语录都很熟悉吧,语录具有短小简约,不重文彩的特点。什么样的语录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年鬼谷子的语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鬼谷子的语录 篇1
1、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2、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3、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4、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5、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6、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7、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8、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9、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0、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11、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12、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3、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14、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15、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16、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
17、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8、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19、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20、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21、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22、“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23、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24、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25、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出处:鬼谷子
26、以阳而动,德相生也:以阴而静,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27、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
28、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
29、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30、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鬼谷子的语录 篇2
1、故捭(1)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2)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2、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3、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4、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5、巇(xì,隙,虚的意思)者,罅(xià,缝隙)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7、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8、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9、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1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11、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2、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13、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14、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5、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这两句话是说了“捭阖”中“捭”和“阖”最重要的方面,想要运用开放之术,贵在周详,想要运用闭合之术,贵在隐秘。)
16、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7、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8、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19、“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20、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21、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22、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23、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4、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5、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26、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27、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28、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39、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当你的欲望达到巅峰,你旧会无暇顾及太多,你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但是你却会因为这样而忽略了更多的东西。
30、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31、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3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33、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34、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35、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36、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37、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38、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39、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40、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4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42、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43、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44、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45、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4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47、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48、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4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50、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注:
(1)捭:bǎi,开
(2)阖:hé,闭
(3)巇:xì,隙,虚的意思
(4)罅:xià,缝隙
第2篇:鬼谷子
鬼谷子智慧与企业人性化管理(旷世奇人与旷世奇书)
从政经商,为人处事的旷世奇书 谋略权术,纵横捭阖的智慧禁果
主讲人:翟杰
鬼谷子其人及历史背景
鬼谷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军事家,他精通数学星纬,兵学韬略,游学势理,养性舍身及纵横术。他隐居山林,著书立说,传道授徒。
在狼烟纷飞的战国时代,鬼谷子因其弟子纵横驰骋与战国的政治、军事、外交舞台而显威扬名。据说他的弟子有500多人,其中纵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孙膑、庞涓;道家茅蒙、徐富是他的“六大弟子”。他的这些弟子叱诧风云,出将入相,左右着时局的变化。
后人把鬼谷子尊为神,不仅历史上纵横家们侍奉他为鼻祖,兵家们崇尚他的谋略,即便是民间占卜支流都尊他为师爷。不管属于哪一家,他是一个成功的教师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培养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六大弟子。
然而,两千年来,非主流文化的处境,使这位旷世奇人在时代口耳相传中愈来愈神秘,以致神龙不见首尾。
相传,鬼谷子从其师傅手中继承了竹简一卷,此乃师傅仙逝时留给他的真传。简上写“天书”二字。在松明火的映照下,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一口气读下来,从头到尾背之成诵。
原来,书中记录的是一种思想:捭阖、反应、内楗、抵巇、飞箝、忤合、揣摩之术,共十四篇。这就是传说中的《无字天书》。这十四篇天书中 转丸第十三、却乱第十四,原文现已失传。
《鬼谷子》共包括十四篇。第一篇《捭阖》,是全书的总纲,是纵横学说的主要主要理论依据。《反应》、《内楗》、《抵巇》、《飞箝》、《忤合》是让谋臣策士对组织进行分析,着重从外部环境着手进行。
《揣》、《摩》、《权》、《谋》、《诀》则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思路,讲述说服对方各个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策略。
最后一篇《符言》,是作为国君或者利于上位的统治者言行修养的标准,也是对前面是一篇的总结。即无论是游说也好、谋略也好、权术也好,目地就是让对方达到这样一个标准。
《开篇词》
春秋战国一隐士,鬼谷智慧世人知;
运筹帷幄锁乾坤,纵横捭阖定大势。
张仪苏秦皆弟子,孙膑庞涓巧斗智; 更有毛遂来自荐,千古神话今人释。
——翟杰 题序
第一篇 捭 阖
开篇:以纵横之术为总起,多角度、多层次地详尽阐述了言谈技巧及游说者自身的修养,体现了纵横家的总体风貌,对游说进行了全面的经验总结,并上升到了理论高度。
1、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与阖、阴与阳之间相互转化。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一捭一阖,一阴一阳,开到极点归于合,合到极点归于开,阴阳二者,循环始终。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以阴求阳:卧薪尝胆
谋术
二、阳动阴止:见机行事
谋术
三、排其言:诸葛智激孙权
谋术
四、刚柔:鲍叔直谏齐桓公
谋术
五、圆方:齐景公占梦魏征与长孙谏唐太宗
谋术
六、张弛:宁越伤齐妙计
谋术
七、不能欺、不忍欺与不敢欺:三不欺
谋术
八、守司门户:公子池说秦王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智慧点
一、用人之道:
A、世间人之个性千差万别
有贤德之人,有不肖之人;
有聪明之人,有愚蠢之人;
有勇敢之人,有怯懦之人;
有仁厚之人,有义气之人„ „ B、用人者应因人施管
对贤德之人施以开,对不肖之人施以闭;
对聪明之人施以拔,对愚蠢之人施以弃;
对勇敢之人施以尊,对怯懦之人施以卑;
对仁厚之人施以信,对义气之人施以情„ „
总之,顺应对方的个性,根据企业的需要,使各种个性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因才施用。
二、审人、探人、待人
1、先观察他的嗜好和欲望,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和意志;
2、在与对方辩论时,可先略微驳斥一下他的观点;诱使他启齿说话,找到漏
洞或弱点,再加以反驳。这样可以得到对方的真实情况,更可以得到他 的行动意图。
3、明白了对方的实际情况后,有两种处理方法:
A、闭藏自己,不让对方察觉自己的真正用意。然后开启自己的思路,从中获得自己需要或有利的信息。原因是:要考虑彼此的诚意。特别提示:假如要闭藏最重要的是保密。闭藏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实
力和想法,争取和寻找到最佳的合作方案。
B、开启自己,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真实用意。目的是:能获得共同的感
情,彼此的信任。
特别提示:假如要开起:最重要的是考虑要周详。通过辩论双方细小的碰撞
与交流,会让计划更为周详、科学、合理。
因此,同样是开启,有些信息是开启之后传出去的;有些信息是开启之后收进来的。
同样是闭藏,有的是通过闭藏之后加以争取,有的是通过闭藏之后弃置不用。开启与闭藏,是天地之间万物变化的规律。他们使阴阳二气处于变化之中,四季交替发生,世间万物生死轮回。
天下事务纵横交错,不论是纵横还是反复,都离不开“开启”与“闭藏”的相互作用。
三、经营好“进出口”
口,是人内心的门户;心,是人精神的主宰。
一个人的意志、喜好、思虑、智谋等,都借口来表达给别人。
因此,我们要用好这个父母赏赐给我们的、不用营业执照的“进出口公 司”,并作好、做活,这个“进出口”生意。
四、施展计谋要领
1、计策的可行与否,须先观察、分析清楚对方的计谋,才能比较彼此相
同与差异之处。
2、计谋中有与自己意见相同或不同之处,应该在尊重对方意愿的前提下,把握好自己的计谋主张。力争做到:对方能够接受,又不丧失自己的 原则和立场。
五、自如运用捭阖
1、捭:指开启、言谈、阳气。阖:至闭藏、缄默、阴气。阴阳必须中
和,开闭才会有节,阴阳才能处理适当。
2、对于正处阳气的人,要用崇高的言语来说服或交流,用高尚来要求崇
高的人。对于正处阴气的人,可用卑小的语言来说服和交流。用低 下来要求卑小的人。
3、用阳的方法:积极主动热情的人,道德会随之增加;
用阴的方法:冷静处理局面的人,形势会随之助长。
用阳气来追求阴气,就是用道德来包容它;
用阴气来接纳阳气,就是用外在力量来约束它。
阴阳互相追求,遵循开启与闭藏的规律变化。
也是企业家人性化管理值得借鉴的基本方法
四、这正是:
《浪淘沙·捭阖》 翟杰作 世间人之性,百变多情,贤德聪明人常有,愚蠢怯懦不足惊,因人而应。
开施贤德之人,弃施愚蠢,智圆行方天地道,刚柔相济细思忖,以人治人。
第二篇 反 应
反应术:主要阐述了有意识地刺探对方对方情况的谋略:想要听对方的话,反而沉默;想要敞开,反而收敛;想要升高,反而下降;想要获取,反而给予;想要知道对方的心里话,就要用模仿、比较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讲话的实质,投石问路是洞查事务最好的办法。
“听其言,观其行”是反映的基本技巧,要听话外之音,看不言之言。
1、反应者,反向对应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核心:欲擒故纵,即“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知己知彼,为正应。知彼知己,为反应。这是反应的最高境界。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象比:赵高力挺胡亥为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木偶土偶
谋术
二、钓语:触龙说赵太后
谋术
三、投石问路:诸葛亮用智激周瑜
谋术
四、张网而待:以尸为诱
谋术
五、欲擒故纵:晏子转型
谋术
六、反听:景公伐鲁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要想倾听对方讲话,自己反而要先保持沉默。要想对方敞开心扉,自己反而要先闭声收敛。
二、舍不得就不能得
想要升高,自己反而得先下降;要想从对方获得好处,自己反而显得付 出利益。也就是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三、要善用“钓人之网”
如对方没有说出实情,就要变换方法,用顺应对方的事例感动对方,触 动其情感,进而了解实情,以达到控制对方,驾驭对方思维的目的。
四、与人相知相合欲了解这个人,要像比目鱼的两只眼睛一样没有距离。明了对方的情形,从情形看其内心深处,能做到像光和影子一样准确无误;侦察对方的言 辞,就能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轻而易举,做到万无一失。
五、先“圆”后“方”
在情况不明之前,用“圆”的策略来诱导对方;在情况明朗以后,用“方” 的策略来劝服对方,助其成就大业。
六、切勿“忘情失道”
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就不能正确管理别人,做事就没有合适的技 巧。自己首先需要确定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
七、天神看门 轻易不要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出其门道所在,这就是所谓的“天神”。
4、这正是:
《西江月·反应》 翟杰作 欲闻其声反默,欲擒故纵反作;
声东击西知己彼,南辕北辙而过。
用心投石问路,保全木偶土偶;
螳螂捕蝉黄雀后,张网而待胜数。
第三篇 内 楗
内楗术:阐述了“进说辞”和“献计谋”:如果能采用对方的意见,就可以独来独往;如果能获知对方的情况,就可以控制对方施展权术,可以坚持,也可以开放;如果想离去,就将危险留给他人,就像圆环旋转反复,使人不知要干什么。这是鬼谷子为人处事的秘诀,能够由疏到近,邮近到亲,然后再进策,无事不成。
1、内楗,即游说谋略,进谏说辞。核心为:“得其情,乃制其术”。只有在知晓对方意图和心愿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形势下,推行自己的主张,达到控制对方、进退自如的境界。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知其情:孟尝献佩、靖郭君善齐貌辩
谋术
二、投其所好:吕不韦助子楚为秦王、张仪之楚贫、智伯欲伐卫 谋术
三、思间时当:淳于髡见惠王、郑武公伐胡 谋术
四、以变求内: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知晓君心,选择时机
1、说服上司要选择适当时机,使自己的计谋合乎对方的心愿。
2、如果不吻合,说明没摸透对方。
3、如果吻合,但总达不到默契,证明彼此关系只是表面亲热,实际二者心
里差距很大。
二、过去与未来
1、与上司谈过去的事情,要顺着他的意思来分析
2、与上司谈未来的事情,要用容易变通的言辞,留有余地,随机应变。
三、对待上司,亦隐亦说亦替
1、认为没有能力改变上司,又不想委曲求全:选择隐退;
2、想要说服上司:先奉迎他,取得信任,再慢慢说服,最后达到目的;
3、有能力胜任上司的职位:可采取契约式代替、弹劾式代替等
四、君臣关系秘诀
1、君臣相距遥远,关系亲密:因为君臣心意暗合;
2、君臣相距咫尺,关系疏远:因为君臣心意不一;
3、身在职位,未被重用:因为主张未被上司心里认可;
4、离开职位,重被召回:因为主张被上司延迟认可;
5、每天君臣相见,不被信任:因为君臣想法不一;
6、君臣彼此陌生,听到主张就要重用:因为他的主张正是上司的计划。
4、这正是:
《菩萨蛮·内楗》 翟杰作 察言观色知其情,投其所好控其行。
语中藏智慧,万事皆大成。
思间须时当,邹忌讽齐王;
以变求内术,阡陌尽通畅。
第四篇 抵 巇
抵巇术:讲了对付“裂痕”的谋略:本篇阐述了万事万物都有“巇”,智者要善于发现漏洞,甚至要促成漏洞的出现,才会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于不同的漏洞,要善于分析,或采用弥补的方法,维持现有秩序,或者推倒重来,开创新的天地。
1、巇者,成大隙也,引申为弱点和危机。天地之合离始终,必有隙巇。抵巇术,就是防护自己之隙和攻击对手之隙。是完身而退,保全自我,进退自如的大法则。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反间抵:蒋干中计群英会、张仪使楚间楚齐
谋术
二、美人计:貂蝉闭月
谋术
三、见微知著:箕子以箸识纣王、子贡因礼知鲁亡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纵横捭阖抵“缝隙”
1、内有缝隙里面抵:使缝隙停止发展;
2、外有缝隙外面抵:使缝隙减小;
3、上有缝隙上面抵:使缝隙堵住;
4、下有缝隙下面抵:使缝隙消失;
二、亦补亦弃对“缝隙”
1、当局势还有救时,就采取弥补的抵法,使缝隙得到弥合;
2、当缝隙已经扩大到无法抵塞的程度,就弃旧从新,趁势取而代之。
三、亦隐亦现待“缝隙”
1、当没有缝隙时,隐居修炼,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2、当出现缝隙时,挺身而出,施展才华,出谋划策。
4、这正是:
《采桑子·抵巇》 翟杰作 天地日月离合始,离中有合合中有离,女娲后羿举手治。
人间百事矛盾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攻守兼备万事吉。
第五篇 飞 箝
飞箝术:阐述了说服人的谋略:先用语言诱导对方说话,然后以褒奖的手段箝住对方,使其无法收回;“钩箝”是一种说服辞令,以忽同忽异的手法诱导对方说出与自己内心想法一致的话,如果再达不到目的就对对方进行威胁,然后再反复试探。或者先对对方反复试探,然后再摧毁其“防御”。
1、飞箝术,即用褒奖的手段钳住对方之术。
通过“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以迎之、随之”的手段,最终做到“可 钳可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 覆能复,不失其度。”这就是飞钳术的最高境界。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征远来近:萧何月下追韩信、燕昭尊隗
谋术
二、于识人:纸上谈兵
谋术
三、飞而钳之:唇亡齿寒、齐助楚攻秦、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谋术
四、激将术:苏秦以“牛后”羞韩、范雎以“无王”耻秦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招才之道
1、横向比较:考察其相同与不同处,区别其正误言行;
2、纵向测试:了解各自言语真实性,考察其真才实学;
3、深入考察:与其交流讨论相关问题,进一步测试其才能。
二、选才之道
1、引导对方表达真意,恭维对方相信自己,进而达到钳制目的,即“钩箝”。
2、“钩箝”时,时而采取相同言辞,时而采取不同言辞,进行控制测试;
3、“钩箝”术暂时无法控制的人,有的可先应召,然后反复考察;有的则
须先对其反复测试,找到弱点,挫其锐气,消其傲气
三、用才之道
1、赏赐财物、珠宝等贵重物品,在通过反应和表情试其是否贪心;
2、赋予权力、名利地位吸引,试其能力优劣;
3、暗中考察,找到弱点、把柄或漏洞,予以钳制挟持。
4、这正是: 《忆秦娥·飞钳》 翟杰作 量智能,萧何月下追韩信。
追韩信,财力气势,尽在手心。
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三冬暖,冰雪漫天,阳光灿烂。
第六篇 忤 合忤合术:阐述了灵活应变的谋略:认为世间的事务没有永远高贵的,也没有永远居于权威地位的,圣人应该:“无所不作”、“无所不听”。主张“因事为制”,善于“向背”,精于“忤合”。
1、“忤”为“背反”,“合”为“趋合”。“忤合”,指谋臣没有必要对失道者或不重视自己的国君愚忠,而应该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故主张“无所不作”、“无所不听”,主张“因事为制”,善于“向背”,精于“忤合”,才为高明的谋臣。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择主而事:苏秦游说列国终归燕
谋术
二、逆势而为:淳于髡献鹄楚王、激张仪阴主秦柄
谋术
三、忤合离间:苏代巧使忤合术、田单离间燕乐毅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变是永恒的。世间事务变化无常,没有固定模式,人更如此。
二、向背选择。先估量自我的聪明才智,在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做出有
利于自己 的选择。
三、难以两忠。忠孝不能两全,企业管理依然。保护了一方,也许就伤了
另一方。绝对的两全其美是很难的。
四、忤合术的使用。不能用在强于自己能力人的身上,而只能在对方不如
自己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4、这正是:
《浣溪沙·忤合》 翟杰作
择木而栖为良禽,择主而事属明臣,因事为制乃智人。
无所不作贵在心,无所不听贵在信,聚散离合为己任。
第七篇 揣 篇
揣:估量。
揣情术:阐述了善于“揣度”的谋略:要在对方高兴时期刺激他们的欲望,利用其欲望来刺探实情(贪酒人最易上当),还要利用对方最害怕的时机,去加剧其恐惧(徐小姐讲课),从而探到其实情。只有在充分权衡天下大势的情况下才能设谋定计,只有在全面了解对方之后,才能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此术是权衡天下大势和揣度对方的技巧,也是审时度势的具体方法。
1、揣包括“量权”和“揣情”。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揣诸侯之情。极好的谋略要以精通天下形势为基础,说服对方则需要以了解对方真实情况为保证。故揣情术是“谋之大本业,而说之法也。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审时度势: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司马错谏秦王
谋术
二、因色揣意:东郭牙揣透齐桓公
谋术
三、测深揣情:口蜜腹剑、司马熹荐后、张仪二入楚
谋术
四、揣情障碍: 郑武公戮关其思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顺势揣摩。在一个人极度兴奋或恐惧时,不能控制情绪,易露真情。极
力促成对方的这种情绪或状态。
二、迂回揣情。对于感性控制能力强的人,不易表露真情,难以观察。可以
与他身边或了解他的人那里,了解情况,迂回揣情。
三、见微知著。善于以小见大,见树木而知森林,一滴水见大海。从对方的一举一动进行揣情。
四、察言观色。人的言谈举止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通过这些可以知其心、知其意。实施“测深揣情”。
五、对人或事物的预见性,是揣情术的关键。也就是事前诸葛亮。
第八篇 摩 篇
摩,顺,合也;意为以事情去顺合于说服之君王。
摩意术:阐述了摩意的谋略:摩意是揣情的主张方法,用言语试探,然后知晓对方的内情。要像钓鱼一样“摩意”,一次次地去引诱其做出反应,耐心地等待其上钩,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功。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不争不费:周亚夫绝粮计、姜维兵败陇西
谋术
二、谋莫难于周密:唐玄宗铲除太平
谋术
三、成而不抱:兔死狗烹、“谋圣”张良功成身退
谋术
四、独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谋术
五、数道合时:杨修之死
谋术
六、从而应之:班超杀匈奴使鄯善国臣服
谋术
七、摩而为之:商臣摩意得天下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既了解对方,又不暴露自己。像钓鱼一样,放好鱼饵,悄悄等待观察,一定会钓到鱼。用此种方法做事,必定经常成功,又不惊扰他人。所 以 称为“神”。你越看不明白这个人是怎样成功的,这个人越高明。即所谓“谋之于阴,成之于阳”,人们誉之为“神明”。用一个字形容: 隐。
二、根据不同对象,对应实施“摩意”。
或平和进说、或正义责难、或娱乐讨好、或愤怒激励、或名声启发、或行为威逼、或廉洁感化、或信誉说服、或利益诱惑、或谦卑讨好。
三、谋划策略,最难的是周到缜密;
游说他人,最难的是对方服从;
主办事情,最难的是一定成功。
这三个方面,只有使用“摩意术”才能做到。
四、说话办事要情理结合。
要让对方听信自己,必须结合对方的感情行事。
五、“揣”、“摩”之区别。
揣:根据外在表现,由表及里,透过现象观察内容,处于判断静态阶
段,双方还没有实质性的接触。
摩:是揣的一种具体方法,其中一方已经采取行动,用各种方法刺 激对方,此时对方将实情表现出来,从而验证“揣”是否与其内情 一致。从事物发展程序上看:揣在前,摩在后。
4、这正是:
《蝶恋花·揣摩》 翟杰作 明察秋毫识滴水,审时度势方辩真与伪。
嬉笑怒骂千般情,尽收眼底刻心扉。
将心比心知人心,用之有道更需道之隐。
天地万物在我胸,人间百态任我行。
第九篇 权 篇
权:权衡。
量权术:阐述了游说的谋略:说奸佞话的人,由于会谄媚就变成忠(何申);说奉承话的人,由于会吹嘘就变成智;说平庸话的人,由于能果决就变成能;说忧愁话的人,由于善衡量就变成信;说平静话的人,由于惯于逆反就变成胜。论述取舍之道,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取舍之前必须静心衡量。
1、所谓“权”,其本意是秤锤,古代称物体重量的砝码。
权一般是权衡是非轻重、权变的意思,在此引申为权衡、斟酌、权变、审查之意。
所谓“量权”,是指根据所称物体情重而变化砝码,由此引申为谋臣说客在游说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选择适当的说服方式。
权者,策略的权衡;谋者,内容的谋划。
天地变化,万物生长,在于其高深莫测;圣人立身处世、治国安邦,在于隐秘藏匿,并不是单纯讲求仁爱、正义、忠诚、信用,而是在维护不偏不倚。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利辞应对: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
谋术
二、假之饰言:苏秦说服燕昭王、苏秦言谈得十国
谋术
三、戚言:合纵抗秦孟尝广借兵
谋术
四、仗义执言: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谋术
五、众口铄金:三人成虎、曾参杀人
谋术
六、见人说法:子贡说五国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避己之短,用人所长。
1、舍弃自己的短处,采用愚笨之人的长处;
2、避开自己笨拙的方法,采用愚笨之人擅长的方法;
3、说到对对方有利的一面,要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去论述;
4、说到对对方不利的一面,要避开他们的弱势,少说为佳。
二、与人沟通,遵循原则
1、与聪明人谈话时,要遵循博多识广的原则;
2、与愚笨的人谈话时,要遵循能言善辩的原则;
3、玉善辨人谈话时,要遵循简明扼要的原则;
4、在与尊贵人谈话时,要遵循在气势上压倒他的原则;
5、在与富人谈话时,要遵循清高雅致的原则;
6、在与贫穷人谈话时,要遵循现实利益的原则;
7、在与低贱人谈话时,要遵循谦恭待人的原则;
8、在与勇敢人谈话时,要遵循果敢坚决的原则;
9、在与过失的人谈话时,要遵循直率尖锐的原则。
第十篇 谋 篇
谋虑术:阐述鬼谷谋的专篇。如将这一专篇与其它篇中的谋略内容加以归纳,“鬼谷谋”可分为谋政、谋兵、谋交、谋人四个方面。给人设谋要先分析事情的因由,看对方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然后再试之。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正不如奇:南辕北辙、晏子讽谏齐王、子昂摔琴杨名
谋术
二、纵之,乘之:伶人说庄宗、楚庄王葬马、郑庄公克段 谋术
三、欺诈蒙蔽:苏秦放水浇周池、苏秦施计楚太子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衡量才干、估量能力、揣度意图
1、凡是情投意合而又关系密切的人,双方必定都能成功;
2、欲望相同关系疏远的人,一定会有一方受到损害;
3、臭味相同且关系紧密的人,双方必会两败俱伤;
4、恶习相同而关系疏远的人,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
5、对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说服他的心理入手;
6、对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人,要从改善他的关系入手。
因此,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要密切关系;如果互相牵连造成损害,就要疏远关系。
二、对“三才”的应对(仁人、勇士、智者)
1、仁义的君子必然会轻视财货,不能用金钱来诱惑,反而让他们捐出资财;
2、勇敢的壮士必然会轻视危难,不能用祸患来恐吓,反而让他们镇守危地;
3、聪明的智者必然会通达礼教,不能用假意来欺骗,反而让他们建功立业。
三、计谋的运用
1、公开策划不如私下密谋;
2、私下密谋不如加深与对方的感情;
3、感情很深就不会有间隙让别人离间了。
四、人际相处特点
1、和关系密切的人见外,就会被疏远;
2、和关系较远的人深谈,就会有危险;
3、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强人所难,强迫接受;
4、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情,说服教训,不留情面。
5、如果对方有某种嗜好,就要效仿迎合他的兴趣,顺其所好;
6、如果对方有某种憎恶,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
7、想要除掉别人,就要放纵他,任其胡为,留下把柄时,趁机一举除掉;
8、对遇事不喜形于色、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沉稳的人,可托机密大 事;
9、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委以重任;
10、对了解不透彻,摸不透心理的人,暂且不用。
五、行事原则
1、控制别人,就掌握了行事的主动权;
2、被人控制,就被控制了命运。
六、运用谋略原则
1、智者隐而不露,行事容易成功;
2、愚人大肆张扬,行事举步维艰。
七、“智慧”、“才能”定义
1、智慧,就是用众人所想不到的方法处理事务;
2、才能,就是用众人所看不见的方式解决问题。
4、这正是:
《卜算子·权谋》 翟杰作 陈子昂摔琴,姜太公钓鱼。
自古摔钓皆奇人,叹出其不意。
人分刚与柔,事有缓与急。
刚柔急缓巧济通,中庸不偏倚。
第十一篇 决 篇
决物术:决物是万事之先机。智者之所以能够决断正确,处事成功,源于深知事理,善于变通,因人而断,因事而断。
1、决,乃决情定疑。
决断的目的是解疑,解疑的目的是趋利避害。决是万事之基,关系到治乱、成败、祸福。决断正确,则是成功者。决断错误,招灾惹祸。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决疑:
谋术
二、决物:刘备入川
谋术
三、阳励阴励:城濮之战
谋术
四、当断不断:鸿门宴、韩信之死
谋术
五、度以往事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决断前之准备
1、要考虑过去的经验;
2、验证未来的发展;
3、参照现在的状况和条件。
如可行,就做出决断。
二、圣人成事的五个途径
1、阳德:用公开规范的道德准则去对待别人
——适用于事情能成功、道理很充足的人;
2、阴贼:用计谋暗中贬损、抑制对方、甚至伤害别人
——适用于隐瞒实情、言词虚伪的人;
3、信诚:用诚心诚意、以心换心、忠信诚实取得对方的信任
——适用于明白事理、品性正直的人;
4、蔽匿:用仁爱之心,稍作保留,稍隐实情的方法来包容别人
——适用于小奸或小错的人;
5、平素:用常规的对待常人、常识、常理的办法来决断
——适用于循规蹈矩的老实人。
三、决断的条件
1、可以获得崇高又有美誉的事,如可行,即作决断;
2、不用费力轻易可获成功的事,如可行,即作决断;
3、费力且辛苦又不得不作的事,如可行,即作决断;
4、能消除对方或自己忧患的事,如可行,即作决断;
5、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快乐的事,如可行,即作决断。
4、这正是:
《渔家傲·决策》 翟杰作 万事之基在于决,万全之计在于算。
是非成败由人定,剪不断,当断不断受其乱。
趋利避害解疑团,当机立断鸿门宴。
一锤之音定天下,力拔剑,大将风范英名传。
第十二篇 符 言
1、符言,御国治民之策略;
为君上治国平天下,指引修养之术;包含九个方面:主位、主明、主德、主赏、主问、主因、主周、主恭、主名。
2、历史经典案例
谋术
一、主明主德:兼听纳谏
谋术
二、刑贵正:严明赏罚奏奇效、马谡失街亭、天穰苴重权立威
谋术
三、赏有信:商鞅立木建信
3、用于企业人性化管理 自我管理、律己秘籍
一、主位:谨守本位、心理稳定
二、主明:明察秋毫、免受蒙蔽
三、主德:端正视听、虚心纳谏
四、主赏:赏罚必信、公正无私
五、主问:不耻下问、分辨是非
六、主因:遵规循理、控制臣民
七、主周:遍通事理、周密考虑
八、主恭:收集信息、洞察奸邪
九、主名:把握名份、循名求实
4、这正是:
《清平乐·符言》 翟杰作 商鞅变法,立信昭天下。
诸葛挥泪斩马谡,只为明鉴赏罚。
古圣信义为重,今人亦当效法。
名实相符九鼎,他日飞黄腾达。
尾 声
收尾诗:
《如梦令·鬼谷智慧》 昨日梦中如令,今日如梦方醒;
众里寻千年,方才求得真经。
鬼谷智慧,点津华夏精英。
——翟杰 题跋
第3篇:鬼谷子经典语录
鬼谷子(约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人,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鬼谷子的经典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2、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3、故计国事者,则当审
第4篇:《鬼谷子》读书笔记
《鬼谷子》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鬼谷子》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鬼谷子》结缘是在20xx年。20xx年春,某天在京东上用19块钱秒杀了十本书。其中一本就是《鬼谷子》。秒杀书本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此书,直到收到书本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一本被人们称之为奇书的《鬼谷子》。
初读印象。初读《鬼谷子》时,总觉得太过重视谋略。有同事大概瞄了几眼之后甚至跟我说《鬼谷子》有些阴毒。然而,那时的我们忘记了《鬼谷子》的成书年代。《鬼谷子》由鬼谷子著。鬼谷子生卒年不详,据说大概生活于战国时期。战国时代当是尽显谋略的时代,这样的书本应运而生也不足为奇。传说战国几大名人:苏秦、张仪、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