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动与静》导学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9-19 07:12: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八年级物理上册《动与静》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动与静》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动与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知道运动的相对性。

【自主学习】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________。

2.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一个物体作参照,这个物体叫做_________。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___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_的。

3.人们常说的“运动”与“静止”是___________。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常常会不一样。

【学习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阅读课本P18页和图2-1~图2-3,完成下列问题。

宇宙、地壳、人三个主题向我们展现一个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自然界无处不在存在运动,自然界以多种形式展现着运动。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动的描述

1.诗人画家音乐家如何赞美运动的?那么你能否说出一些描述运动的词语、诗句、音乐、绘画……?小组的同学讨论后说一说。

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什么叫参照物?

3.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与同组的同学讨论,完成课本P19两个问题。

4.什么是运动和静止?举例说明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运动:

静止:

5.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乘客是运动的;但选择电梯为参照物时,乘客却又是静止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_______为参照物时,说“竹排”是运动的,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时,说“青山”是运动的。

交流讨论: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请例举实例说明这个问题。

6.讨论交流: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那么参照物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5)阅读课文感受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三、学习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写在下面。

2.本节你还有哪些疑问?写在下面。

【自我检测】

1.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有的运动是位置的改变,如日出日落、南征北战,类似的例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的公转B.汽车在行驶中

C.冰化成水D.飞机从北京飞到广州

3.在微山湖上,有一人乘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湖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

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4.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金茂大厦,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观光厅位于金茂大厦的第88层,高度为340.1m,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已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堪称为“时光穿梭机”的两台电梯给人以高速体验,仅需45s左右就能将你平稳地从底层送至观光厅,电梯上升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

5.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的参照物是()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

6.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绿色的封面和白色的书页,在失重的太空中飘浮起来并悬停在空中。这时的飞行手册相对于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第2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动与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动与静》教案

一、运动的世界

在月明星溪的夜晚,我们在外面散步时,常常有月亮跟着我们走的感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太阳从东方升起

太阳从西边落下

赛跑冠军

豹在狂奔

候鸟在飞行

飞机在飞行

狗在奔跑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1、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

2、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

二、运动的描述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万马奔腾图》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汽车公路上的树飞快的行使

月亮地球升起来了

月亮云层在穿行

(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B)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思考: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标准物体位置是否改变动或静

乘客地面、树改变动

乘客司机、汽车没改变静

例1:浣溪沙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船为参照物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以山或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

例2: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若以宇宙上的另一个星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例3】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

【例4】试分析下列各题以谁作参照物。

①上升的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

答:①“上升的电梯”是电梯对地面上升,因此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人是静止的”,是人对电梯静止,因此,是以电梯参照物。

②静止的汽车有人感到它在运动;

答:“静止的汽车”是以地面作参照物,而“有人感觉它在运动”应为汽车对观察的人在运动,因而,是以运动的为人参照物。

③下降的电梯上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

答:“下降的电梯”是以地面作参照物,“墙向上运动”应是墙对人是向上运动的,因此,是以人(或电梯)参照物。

答:“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对于对面的汽车向后退”,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④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的汽车时,感觉自己向后退。

参照物选择的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经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如“太阳东升西落。”(这时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例5】:观察如图所示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

分析:(1)根据船上和楼房上的旗子摆动方向,船可能停在水面上相对楼房不动,旗子摆动方向顺着风吹的方向;

(2)船可能顺着旗子摆动的方向靠近楼房,但运动速度比风速小些;

(3)船还有可能逆着旗子摆动方向远离楼房。

我要试试: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参照物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3.太阳从东方升起;参照物

4、月亮躲进了云层,乌云遮住了月亮参照物,

5.两人并肩而行,以什么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以什么为参照物,两人是运。

课堂小练习:

1、下列各项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放糖的水变甜了B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

C铁生锈了D水结成冰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帆船、河岸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D青山、划船人

3、“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的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第3篇: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节绘画基础课。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

感受理解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现代建筑、铁塔等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的图片,收集有绽放的礼花、荡漾的水波、飘舞的雪花等景象的资料图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一根彩线,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状态,并用线条的形式把它记录出来。

观察一张方形纸飘落和乒乓球跳动的轨迹,用线条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八年级物理上册《动与静》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上册《动与静》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