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答案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答案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潘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宝库。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晏:平静
B.亚信之,拷掠竟罪 掠:掠夺
C.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 遗:赠送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藩与权德舆在中书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18.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技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家贫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不赞同,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气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
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20.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
(2)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
第2篇:《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及答案参考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潘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宝库。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晏:平静
B.亚信之,拷掠竟罪 掠:掠夺
C.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 遗:赠送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藩与权德舆在中书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18.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技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家贫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不赞同,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气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
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20.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
(2)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
第3篇:《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及答案参考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及答案参考(锦集12篇)由网友 “关了个灯”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及答案参考,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及答案参考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
第4篇:《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五》原文及译文解析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五》原文及译文解析
吴少诚,幽州潞县人。父为魏博节度都虞候。少诚以父勋授一子官,释褐王府户曹。后至荆南,节度使庾准奇人,留为衙门将。准入觐从至襄汉见梁崇义不遵宪度知有异志少诚密计有成擒之略将自陈于阙下。属李希烈初授节制,锐意立功,见少诚计虑,乃以少诚所见录奏,有诏慰饬,不次封通义郡王。未几,崇义违命,希烈受制专征,以少诚为前锋。崇义平,赐实封五千户。后希烈叛,少诚颇为其用。希烈死,少诚等初推陈仙奇统戎事,朝廷已命仙奇,寻为少诚所杀,众推少诚知留务。朝廷遂授以申光蔡等州节度观察兵马留后①,寻正授节度。
少诚善为治,勤俭无私,日事完聚,不奉朝廷。贞元三年,判官郑常及大将杨冀谋逐少诚以听命于朝,试校书郎刘涉假为手诏数十,潜致于大将,欲因少诚之出,闭城门以拒之。属少诚将出饯中使,常、冀
第5篇:《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阅读答案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
注释:①谠言:正直的'话。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②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3)文章说: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
(1) ①
第6篇:《旧唐书·列传七十八》原文及阅读答案
《旧唐书·列传七十八》原文及阅读答案
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淠阳人也。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
大历元年,马璘奏加开府仪同三司。磷决事有不合理者,必固争之,得磷引过乃已。磷既奉诏徙镇泾州,其士众尝自四镇、北庭赴难中原,侨居骤移,颇积劳怨。刀斧将王童之因人心动摇,导以为乱。或告其事,且曰:“候严,警鼓为约矣。”秀实乃召鼓人,阳怒失节,且戒之日:“每更筹尽,必来报。”每白之,辄延数刻,四更毕而曙。既差互,童之乱不能作。
四年,朱泚盗据宫阙,源休教洮伪迎銮驾,阴济逆志。洮以秀实尝为泾原节度,颇得士心,后罢兵权,以为蓄愤且久,必肯同恶,乃召与谋议。秀实初诈从之,阴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言判官岐灵岳同谋杀泚,以兵迎乘舆。及韩曼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