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行者 陈年》阅读
《行者 陈年》阅读
①我绝没有想到那个深到膝盖的礼是行给我的。
②正午,伏天,高温。我像片枯叶子搭在柜台前,两眼闭着,脑子却是清醒的。前后店门大开着,却没有一丝风溜进来。往水泥地上泼一些水,洇出各种图案,又马上蒸发掉了。天地白亮亮一片,所有东西都藏起自己的影子。
③嗓子里升着一团火,不停地喝水,喝水。那个没有影子的人什么时候站在门外的,我不知道。喝了太多的水,肚子隐隐发胀。出门看到一个人以奇怪的姿势站在我的店门外。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巨大的旅行包,腰弯成九十度,双手垂放在膝盖上,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南方话。内急,没听清他说什么。方便回来,看到刚才的那个怪人,站在另一家的店前,店主正将一杯水递给他。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刚才是向我讨一杯水喝。我带着歉意招呼他进来,休息一会儿再走。他看我一眼,极干净的眼神,笑着摇摇头,仍就是深及膝盖的鞠躬礼,然后背着行囊渐渐走远。
④心静下来,天气似乎也不再那么热。我抽出一本书,安静地读。书上说,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站起来,看着伸向远方的那条路,我的快乐像散在路边的石子,悄悄眨着眼。
⑤晚上,我看到坐在小饭店斜对面的吃面人正是中午的那个过路人。心跳莫名其妙地加快,和他说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要了一碗面汤,慢吞吞地喝,一小口,一小口,很惬意的样子,像是在品一碗老酒。多么熟悉的神情。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⑥多少年前,在某个小酒馆,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地坐着,喝一点酒,说一些话。所有的时间和事物都停下来,听我们讲各自路上遇到的风景。
⑦面端上来,雪白的刀削面,上面漂着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香菜叶。他香甜地吃面,咬着煮成褐色的卤豆腐块。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很想坐在他的对面,问一问他这些年过得可好。
⑧终于还是坐在他的对面。我闻着他身上微微带点苦味的汗味。那些味道挟裹着一路的风尘,散在空气里。
⑨你一定走了很多的地方,我说。
⑩他笑了一下说,从最南边来,有海的地方。
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烽火台,这些苍老的建筑物,披着黄土,沐浴在黄昏里,像一个瘦硬的老人,倔强而又坚忍。金色的向日葵花,像一群少女仰着脸笑意盈盈。而那些垂垂老矣的房子隐在黑暗里,旧得浑身都是故事。
我告诉他,这几年我守着一个店,也守着自己不安分的心。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我是一种内心的行走。我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乘车,下车。选择交通工具,选择站台,选择路口,选择朋友。他静静地听我讲,我知道他能听懂我的故事。
碗空了,他站起来,背着包,消失在夜风里。我知道我们还会在很多年后坐在一起,喝一点酒,说一些话。
(选自《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5·行走的生活》,有删改)
18.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能够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2分)
(2)第 段中“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其中“另一方式”指的是 。(2分)
19.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
(1)第⑤段中“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3分)
(2)第 段中“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这些“影像”让“我”感到“吃惊”的原因是什么?(3分)
21.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4分)
第2篇:陈年旧事散文
陈年旧事散文
回想童年,我曾有过一样空前绝后的玩具和一个形影不离的伙伴。只是时日太过久远,关于它们的记忆已是残缺不全。
我曾拥有过的这样玩具,你怎么也猜不到它会是一个皮影人儿。
当时文化生活相当贫乏,皮影戏在哪开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赶来观看。人头攒动,树上草垛上都是人,盛况和热情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名星的演唱会。我的皮影人儿是人家戏班淘汰的,被妈妈要了回来。于是我家的皮影戏连日连场演出不断。
妈妈的房门上挂着个帘子,上面有妈妈亲手绣的鸳鸯戏水图,还有红红的荷花绿绿的荷叶,相映成趣非常好看。
将门帘扯得紧绷绷的,便成了皮影戏的舞台。虽然没有铙钹鼓点相助,我却玩得极为投入。整天举着个皮影人儿在门帘边晃来晃去,把妈妈教的唱词不厌万遍地重复:“三泡子眼雨四泡子流,鼻涕拖地像猪油”。后面还有长长的尾腔:“嗨呀嗨呀,依呀嚯子依呀嘿。”
虽然我的表演非常认真,可大人们看到都捂着肚子弯着腰笑。有一次竟真的让奶奶笑出了长长的猪油一样的鼻涕……
有了这皮影人儿,便时常有小伙伴来看我的表演,眼神里透着切切的羡慕哦。而且这样的玩具可遇不可求,实在称得上独一无二的绝版。这让我在小伙伴里的地位急剧攀升,一时无两。给了我极大的骄傲和满足。
只是那个皮影人儿是怎么没有的,却一丝也想不起来。为什么我视若珍宝的玩具却不能让我记得它的离去呢?
或许童年时代的我实在不愿意记得舍弃的痛苦,便选择了遗忘?
可是,妈妈手把手地教我耍皮影人儿仿佛就在昨天,那绣着鸳鸯的门帘仿佛就在眼前,而我手上仿佛还有妈妈的'温暖。
妈妈给我的慈爱和快乐,让我终生不忘。 如今,妈妈已去世数年,回忆童年的点滴快乐,哪里少得了妈妈的宠爱?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家里养有一条狗。狗的形貌依稀记得,浑身全黑。我和狗之间有着怎样的亲密却全无印象了。只是后来听奶奶和妈妈说起,我和那条狗就像评书里的孟良和焦赞,可称形影不离。
可是这条狗是如何离开的,我却记得相当清楚。
这是一段惊悚的记忆,曾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可怕的冲击。
那是一个初冬的下午,晚饭的时候。爸爸说家里的狗卖给知识青年了,一会他们就来把狗带走。
听了爸爸的话,我变得难受委屈起来,心里闷闷不乐。
而所谓的知识青年,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产。他们都是由城里下放来锻炼的,就是所谓的“上山下乡”。
而在我幼小的心里,这些知识青年的可怕不亚于魔鬼。
他们据说有几十号人,在一块神秘的地方搭棚而居。他们拥有当时农村没有的衣饰,甚至还有走起来毕毕响的皮鞋。他们的手电筒都是装三节电池的,特别长。据说这样的手电筒第一是亮,可以方便他们偷取瓜果。第二是长而沉,方便他们打架好使。
在当时我幼小的心里,他们就是啸聚的绿林,没有管束的魔头。因为当时我们村里被他们偷去的瓜果和打破的头实在不在少数。
而等待一群魔头来带走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心里不只是忐忑而已,其实有些绝望。好像地球末日,房里房外稍有异响,便怕得心惊肉跳。
天黑了下来,家里点上了媒油灯。我们就着灯火围坐在桌子前。听说知识青年卖狗是为了“加餐”,即打牙祭。这更让我感觉可怕!这条狗是我最亲密的小伙伴,怎么可以打杀了来吃?怎么可以?
焦躁不安中,外面漆黑的夜空中突然有了数道刺刀般雪亮的手电光,交错着在空中划来划去。我的心狂跳起来,头“嗡”地一响,耳边只剩下自己慌乱的心跳。
“来了”,家里人开始站起。我像逃亡的兔子飞快地跑进房里,惊恐地从房门口探头望出去,只见家门口影影绰绰人头攒动,还有纷杂的语声。
一会儿,我听见了狗惊恐的叫声,像是在哭喊,又像是在哀求。再看出去,人影和手电光一起向房子旁边涌去。
我只觉得四肢发软,太阳穴边的血管响得惊天动地,头也开始晕起来。
突然,传来狗“嗷嗷”的厉叫,还有棍棒落在肉体上的沉响!狗的叫声由凄厉转为微弱,继而消失。只剩下些满足的笑骂声和毕毕的脚步声嘈杂着远去。
我用十指死死地抓住了身边的门框,才能支撑自己不至瘫倒。
那条狗卖了五元钱。那时候,一学期的学杂费是五毛钱,一支冰棍的价格是三分。五元钱绝对可以让一个贫弱的家庭献出他们的狗。
这个可怕的晚上让我从懵懂无知中暂时挣脱出来,作了一些似懂非懂的思考。
那时候的我们一无所有,真的,夏天短裤都可以省掉,赤条条地蹦来跳去。但是快乐依然处处存在,成长的烦恼也同样必不可少。
三十年转眼流逝,我自己的孩子都已是少年。挺拔的身子青春得不能再青春的面庞。不知以前的我们可曾拥有?
有时在梦里,我又会赤条条地在尘土里奔跑跳跃,旁边会有我的狗快乐地跟随。而不远处总是我的妈妈,扎着短辫,瘦瘦的脸上满是爱怜的微笑。那微笑的温暖,可以穿透岁月的薄凉。
而醒来,明白一切都是梦境,微笑慢慢凝固。唯有一滴清泪划过耳际,温热过后的清凉,一如命运。
第3篇:陈年旧梦散文
陈年旧梦散文
听人说起,才记得已是月末,这末端总让人莫名害怕起来,甚至担忧突然就老去,只需片刻,又该想到,那坟墓未必离得太远。
这一月一年的的惆怅须臾便已消散,突然看见自己掌心成的茧,想起年幼时稚嫩无力,到如今厚重有力,这一切该有着属于自己成长的故事,而这些一定是让我想着、忘着、念着,一并消散在时光深处。
无故的想象到多年之后的自己,忆起过往的陈年旧事,弥漫交织,难以名状的快乐和忧伤,这复杂的心境太过牵强。但我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前方,而那些旧事,只是年份不对,有些快乐会想起,分外的怀念,想到如今的快乐似乎少了点,想的不那么简单了,这便又开始有点惴惴不安了。那些过去所经历过的所谓的忧伤,如今看来,却如陈年老酒,经久弥香。后来又想,这三三两两的日子拼接起来,总归有那么几天的浮躁。多半还是清净愉悦的心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