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秋点塔灯作文
中秋点塔灯作文
热闹。灯光。随波逐流的人群。构成了这灯会的风景线。
热闹,是灯会的代名词。从海盗船上传来的尖叫声,从水池边传来的欢呼声,以及播音员清脆的声音不绝于耳。
灯光,更是这灯会的主角。宋词中写道,“一天灯雾照彤云”,便是对花灯最好的诠释。
人群,灯会最大的受益者。站在这流光溢彩的彩灯前,只有欣赏,只有赞叹。即是“九陌游人起暗尘”。
说起这次灯会,最让我难忘的是塔。白塔。绿塔。金塔。
白色巨塔——纯洁。
我得承认,所有的花灯都很精致,但我对“白塔之王”这组灯情有独钟。今年灯会最大的特点就是颜色鲜艳,的确是很美。但看多了这柳绿花红,却也觉得有些审美疲劳。倒是这几座白塔,让我感觉眼前一亮。这是一组有着西双版纳风情的白塔。形似佛塔,或许是因为是白色的缘由,竟让我觉得有些许清真寺的韵味。白塔不高,没有高耸入云之风,亦没有千军万马之势,有的,只是灵魂。灵魂,也就足够了。透过塔,我似乎看到了遥远的西双版纳,感受到了那里的风土人情。我似乎看到泰姬那张凄美的脸,领会了王子对她那份真挚的爱。
很特别的是,这组“白塔之王”不同于其它灯组,它没有一点灯光,完全是靠自身纯白的颜色反射光。或许是因为不受其它灯光的影响,白塔显的更加清丽脱俗。最高的那座白塔,是最豪华,最精致的,外形完全在其它白塔之上,细细观看,竟有些女子般的桃羞李让之美。我无意识的在白塔周围绕着白塔走,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它的美。这一次,我才真正完整地领教了白塔的美,纯洁,神圣,清高。我的天,工作人员把西双版纳白塔的.气质托显的淋漓尽致。他们精湛的技术甚至可以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媲美。
绿光托塔——孤傲。
也许是因为白塔太过出色,又或者是因为我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祟,在看完白塔之后,其它所有的彩灯我都觉得比较平庸,直到我看见一座神秘的绿塔。
应该说,我是在不经意间邂逅这座塔的。我的眼光无意识地扫到了这座塔,这座绿塔,神秘的绿塔。与白塔不同的是,绿塔并没有异国风情,它是一座传统的塔,外形和西湖边的雷峰塔很像。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风姿优美,古色古韵。
我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这座塔的外形,而是它的颜色。其实,我说这座塔是绿塔,并不是因为它是绿色的,而是因为塔上的灯发出绿色的光,整座塔像是陷进了绿光里,又像是绿光把这座塔给托了起来。远远望过去,塔发出了绿光,宛如一座神秘幽远的绿塔。那种绿色,清冷,高贵,孤傲。这种绿很特别,特别得好象连画家也很难调出这种颜色。这样的绿虽不象森林的绿那般的充满朝气,却也像干花一样,没有生命,倒可以拥有生命的精彩,这种精彩,永不褪色。
金陵宝塔——神圣。
在一座浑身散发着神圣气息的金塔面前,我停下了脚步。是的,我被它吸引了。这是一组关于乐山大佛的彩灯,佛塔释放着金光,造型并不特别,但是原汁原味。
金色,是佛教的象征,代表着不可侵犯的神圣和无上的光荣。看到这金色的宝塔,我也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敬畏的感情,虔诚地双手合十。金塔,是神圣的。佛教,亦是神圣的。恍惚间,我的脑子里好象浮现出了释迦牟尼“割肉喂鹰”的场景。那是多么的崇高的精神。或许我现在还不能完全领会这种精神,甚至不能给它下一个定义,但我知道它是崇高的,是神圣的,就如这金色一般。“点燃八百灯火,指引千帆夜海航。”我想这便是佛教精神的真谛所在。这组灯的做工十分精细,就这个颜色看起来,一定是漆了多遍的。只但愿有些浑浊的东西不要玷污了这金塔才好。
我很喜欢这些塔,但我并不愿意用相机记录下它们的美。因为我相信,镜头只会扭曲和减弱它们的美,事物真正的美,永远在于它们本身,而不是这些无谓的复制品。
第2篇:灯 塔
灯
塔
——信仰之光
照亮前方
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师的名作《法苑珠林》中,有言:“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灯塔,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和支撑,纵观伟大祖国的历史长河,逝去的近一百年,有这样一个政党一直以一个灯塔的形象屹立在茫茫大海上,用光指引着方向,用信仰凝聚发展之力,他,就是共产党。他,信仰共产主义。
在逝去的一百年中,因为他的存在,我们无畏无惧,当主权面对挑战时,我们亮出利剑;当民族遭受屈辱时,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时,我们开山劈路;当风雪阻断归途时,我们用爱取暖;过去,现在,未来,因为他的指引,我们从未迷失方向。
忆往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番话曾是方志敏同志在英勇就义前所说。忆往昔,无数的党员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从嘉兴南湖的烟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陕北窑洞的运筹帷幄;从**城楼的国旗飘扬,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一步步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辉煌,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造就了现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赵一曼在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时,她选择坚守;杨靖宇在孤身对抗六百敌人时,他选择顽强;刘胡兰在躺向铡刀时,她坚贞不屈…… 信仰,照亮了他们的人生,也为前仆后继的继承者点亮了方向。
看今朝
“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这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说过的话。看今朝,一个泱泱大国从落后到腾飞,从贫穷到富强,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和追赶,获得今天的世界地位,离不开每一位优秀共产党员锲而不舍的奋斗和信仰的坚守。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嫦娥三号上天揽月,蛟龙潜水下五洋捉鳖;首艘航母扬帆起航,东风返航导弹震撼出场;城乡居民保障更全面,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在一个年轻睿智政党的指挥之下以可见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罗阳,生命的最后阵地,在辽宁舰;孙波,人生的终点,停在中亚的戈壁大漠;兰辉,最后一天,在北川防汛的路上……
信仰,使他们无畏生死,用燃烧生命迸发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展未来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时讲到的话。展未来,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将继续走向辉煌,共产党依旧是指引正确方向的灯塔,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和政府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中国将从农业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未来的中国将会形成更节俭、舒适的消费方式;未来的中国更注重民生建设,人民会更有创造力和活力;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公平正义的现代经济、行政和政治体制的国家。
灯塔,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灯塔,在我们心中树立希望;灯塔,是我们信仰的图腾。与我们每个人同呼吸共命运的大船——中国,一直有党这座伟岸的灯塔在照亮前行的航向。
第3篇:点一盏心灯
点一盏心灯
一盏灯可以照亮周围,一盏心灯却可以照亮不够清晰的双眼,点亮整个人生。
酸甜苦辣,是生活的滋味,所以会疲惫、会迷茫。悲欢离合,是生活的滋味,所以会痛苦,会失落。喜怒哀乐是生活的滋味,所以会流泪,会伤心。人生的路总不会是平坦的光明大道,我们需要一盏灯来照亮前行的路,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执着。给自己点一盏灯,驱散路途上的迷雾,温暖迷失的心,照亮前行的路。给自己点一盏灯,驱除生活中的阴影,融化冰封的心,迎着风雨前行。给自己点一盏灯,消除一路上的烦恼,滋润风干的心,坚强走向未来。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迷茫,缺少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坚定选择的勇气,少了一盏心灯来照亮前行的道路。2014年,满怀着对工作的期待与向往走进
第4篇:点一盏心灯
暮霭沉沉,茫茫楚天,印记他们的是步履匆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陪伴他们的是旷世悲凉;君弃朝厌,多情离别,等待他们的是归程无期。
这不是梦幻,这是历史,谁也不知道“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帝王碾碎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梦,将他们逐出朝廷,逐出京师,逐到人烟荒寂的边陲,热闹离他们已是目不能视,耳不能及的“曾经沧海”,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没有想过,他的惩罚给了他们一片寂静,让他们的心灵在灵魂与生命的打磨中,在无边的沉默中,燃了一盏光明之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革旧立新,是你为人臣子的意气风发;厌俗嫉恶,使你不受污垢的高洁志向;奸人恶语,使你遭受一逐千里的贬官之行。“巴山蜀水凄凉地”,在那个民化未风的穷山恶水中,你体味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怆然而涕下”,而正是这苍茫的寂静中,山水打磨了 你的性情,洗去了
第5篇:点 亮 心 灯
点 亮 心 灯
——李强老师“为自己工作”的学习之感悟
一、过去篇
一天的学习安然过去,闭上眼睛,回首向自己内心深处望去——刻骨铭心的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毅然看懂了自己。李强老师的话语让我顷刻间明白了一个简单而又精深的道理,那就是“感恩过去,感恩现在,感恩未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只要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就要学会感恩,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哪怕她是不好的,也同样要感恩。过去,我没有学会珍惜;过去,我没有学会努力;过去,我没有学会检讨;过去,我没有学会工作,为自己的工作——我几乎一无是处!走在“历史”这个讨人厌的人生道路上,我曾今多少次的跌倒,多少次的痛哭,泪水沾湿了衣角、甚至没有人愿意走进身旁扶起那满是失败创伤的我,但是,我仍然感恩过去,感恩历史。因为,没有他们为我制造障碍,我会深深的明白我的明天更
第6篇:点 灯 的 心
点 灯 的 心
教师的意义不在美丽的言辞中,不在空洞的追求里,而在于拥有一颗点灯的心,为学生点亮心中成功的明灯,实实在在地谋求学生的发展。
——题记
孙同学,是一个安安静静、其貌不扬的小男孩,在班里并不显山露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对诗歌非常感兴趣。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闲暇时刻常动笔墨,写些小诗,并在班级读书会上与学生们交流。周五时刻,班会之余,大家照例拿出本周浏览的美文,共同赏析,我亦是拿出了一首五律,一起分享。当我念完自创的《白雪歌送李生归西京》之后,他怯怯地举起了手,“老师,我也创作了一首诗。”我眼睛一亮,心中暗想,读书活动开展数月,学生自创诗歌倒属首次,于是便让他起来朗读。“诗题《女皇武则天》,唐代开始李世民,后来驾崩成李治。最后武氏统天下,她是女皇武则天。”读毕,班级顿时轰动起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