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阅读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9-16 07:12: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伤仲永》习题及答案

《伤仲永》习题及答案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题目中的“伤”意即悲伤哀痛。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本文叙事先扬后抑。

原文

金溪[地名,在今江西金溪]民方仲(zhòng)永,世隶(lì)耕[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世,世代。隶,附属,隶属]。仲永生五年,未尝[不曾,从来没有]识书具[书写工具。这里指笔、墨、纸、砚],忽(hū)啼求[索要]之[代词,代书具]。父异焉[对此感到惊异。异,感到惊异],借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与[给]之[代词,代方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写]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团结族人。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为意,传一乡秀才[这里指读书人]观之。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立刻]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值得看]者。邑(yì)人奇之[同县的人认为他是奇才],稍稍[纷纷]宾客其父[把他父亲当宾客对待。意思是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有的人]以[用]钱币丐[gài,求,索取,这里的意思是“花钱请(仲永题诗)”]之。父利其然[认为那样有利]也,日[每天,天天]扳[pān,牵,拉]仲永环谒(yè)[四处拜访]于邑(yì)人,不使学。

余闻之[代词,指代这件事]也久。明道[宋仁宗年号之一]中,从[跟从]先人[亡父。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父亲已故去,因此这样敬称]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èn,

相当,符合]前时之闻[名声。这里指好名声]。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了。泯,消失。然,……的样子。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译文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

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了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阅读及答案

【内容】课文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金溪县神童方仲永,出生在世代务农的家庭。五岁的时候,他突然哭着要笔墨纸砚。他父亲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主旨是赡养父母、团结族人,引起了全乡读书人的重视。从此大人指着东西他就能作出诗来,并且诗的文采和主旨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同县的人认为他是奇才,纷纷邀他父亲做客,甚至花钱请仲永作诗。父亲以为有利可图,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仲永学习。

“我”早就听说过这件事,后来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当时仲永十二三岁的样子,“我”让他作诗,已经写得不如从前好了。过了七年,“我”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

第一段:作者详写了方仲永的神奇,同时也为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退埋下伏笔:“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第二段:写了方仲永才能衰退的过程,着墨虽不多,却把事情的全过程交代得很清楚。

【主题】课文通过写仲永从具有神异的禀赋到“泯然众人”的过程,揭示了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一主题。

【写法】有详有略。

【作业】

一、朗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幼年时有怎样的过人之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方仲永幼年时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后来,“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最后“泯然众人矣”。

2.产生这样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产生这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即书诗四句 书: 写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就: 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3.从先人还家 从: 跟从

4.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相当,符合

5.泯然众人矣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第2篇: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

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__________

③复到舅家_________________

④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发生_________________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成语和典故必须不相同。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隶属,属于 ②有人 ③又、再 ④感到奇怪

2、C

3、①从此(人们)指定物体让(仲永)作诗,他就能立马写好。

②(仲永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不让(仲永)学习。

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方父是一个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人

我最想对他说:“略”。 (合情又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6、①一个人的天资再好,如果不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②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伟编三绝》、 《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等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江泌伴月读书》、《苏秦刺骨》。《范仲淹划齑而食》等。

第3篇:伤仲永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世隶耕 隶___________

②父异焉 异___________

③或以钱币乞之 或___________

④日扳仲永 扳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粗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忽啼求之于舅家见之

B、复:复到舅家 唧唧复唧唧

C、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王安石伤仲永答案

王安石伤仲永答案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__________

③复到舅家_________________

④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伤仲永阅读答案

伤仲永阅读答案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加点的词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伤仲永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伤仲永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