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
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
看完了平凡的世界,彷佛经历了一段历史,从那个艰苦的年代回到了现实。以前许多无法回答的问题,似乎有了点眉目。
这本书描述七十年代中期到改革开放以后这段历史变革过程当中,一些普通人的生活。书中用到了很多陕西本土化的语言,我是陕西人,所以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虽然那个时代对我来说有些遥远了,但依然有种强烈的震撼。
开始是少安和润叶这青梅竹马的一对寄托了我的希望,后来少安因为他的身份放弃了这个美好的结合,而选择了另一个门户相当的秀莲。我无从判断他的选择是对是错,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社会地位、政治身份在人思想中占如此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得在它的约束下进行,即使热烈的爱情。少安很满意他和秀莲的结合,他们后来过上了作为农民富足的生活,但不管他们的生活如何,他和秀莲的结合,就注定他们代表逝去的一代。而润叶相比于少安,她的生活就很不幸了,她接受了一个不满意的婚姻安排,为她也为善良的向前安排了一段不幸的经历,但我很赞赏她那种执着、勇敢,尽管最后她的命运归于现实。他们都没能突破旧时代的枷锁。
少平,代表新生的一代,他有文化、能吃苦、有独立的人格,与另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田晓霞产生了炽热的爱情,他们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一个煤矿工人和一个市长的女儿会产生如此坚贞的爱情,是因为他们同等的视野、观念,而非同等的社会地位。思想在高层次上的一致,这是一种顽强的力量。但这段美丽的爱情并没有走到最后,在它最绚烂的时候戛然而止,晓霞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无尽的痛楚,当我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后面的内容对我来说甚至都显得不重要了。少了她,少平活着的意义就少了一大半,但他得活下去,还有另一个家等着他。他师父去世后,他主动承担起了煤矿的棚户区那个温暖家庭的责任。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留在城市,还有另一个优秀女孩金秀的示爱,但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又走进了那个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煤矿,继续他的人生与责任。无意猜测他的结局,当晓霞离开后,他就有了结局。
兰香,这个从小就非常懂事的孩子,一直如此优秀,如果说少安代表逝去的一代,少平就是踏入了新时代,而兰香则代表未来。金波,少平从下到大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情感甚至已经超越了亲人。在参军时,他爱上了一个不知名的藏族姑娘,但因这件事被遣送回去,以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在痛苦中挣扎了好多年,他鼓起勇气回到了当年参军的地方,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最后无果而终,他的结局就注定和少平一样。润生,开始一直默默无闻,最后爱上了已是寡妇的郝红梅,尽管遭遇到家里强大的阻力,他依然如故,他们结合的结局还算完美,拯救了两个人。金秀、李向前、田福军、金俊武……这一个个形象构建了那个大背景下的小社会。
他们每一个人的经历给人一种思考,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的愿望那么简单,让我学会乐观。但留下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孙少平了,也是他,给了我许多启发。他的思想,给了我更深思考的条件。
许多问题我曾经也想过。例如人为什么而活?但思考总是以跑题而结束,所以几乎没有什么结果。少平在给田晓霞说自己理想的时候,提到给他父母建一座他们村最阔气的楼房,这是他立的一个碑。这些简单的话让我忽然感觉有些事明白了一些。现在我不会一直怀疑我所做的决定可能是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是由于不愿承认的虚荣心,而不是由理智的判断所形成的的。人是由环境塑造的,不受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对于终极问题的回答,要想做出完全的理智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一个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会是独特的.。以前,看到其他人提出的深层或者对于终极问题的回答,我会有盲目的敬畏感,以至于盲目的认同,把别人人生目标转嫁到自己身上,自己对于这个目标缺乏切身的理解,很难将自己实践与其完全统一起来,目标反而带来了迷茫。对于他人终极问题的认同,必然否认了以前自己的某些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在自己以前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虽然受所生活范围的局限,但有些对于家和故乡的原始情感,使得自己必须在这个受局限的范围内得到认可,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这些狭隘的价值观也有保留的必要。但是这些价值观的保留会引起和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冲突,这些本质问题必然会影响自己的行为。我在心里抱很大侥幸,或许自己将问题复杂化了,其实只要自己做的事,得到小环境的认可,但思想可以完全自由!也就是自己做事不是完全由着自己的思想来,而要考虑一部分的感受,或许这个局限是很小的。但我又无法想象一个有着小市民思想的人还具有着俯看大众的眼界。又陷入另一种矛盾中。
对于“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换成“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更容易回答。自己幸福、家庭幸福、亲人朋友因我而幸福;挣一笔钱,给父母盖一个很像样的楼,下半生把劳动当做消遣而不再是一种负担;年轻时多去经历,多一些可以回想的故事,老时平静充实的过完;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在我的努力下,往好的方向变化了一点,或者说,世界因我而美好了一点……这几个理想,有些几乎算不上理想,但所有人的追求其实都差不了多少,或许我们忙碌的生活中去稍稍想想这些平凡而简单的理想。这些理想真的花一生来完成的话,我想都会实现。可是曾经我把那么多时间用在干很多一点都不相关的事上。
自己这些理想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而活”。这时我对于以前认为的“思想变得成熟”有点怀疑了。大学这两年,我有了很大进步,大学之前懵懵懂懂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大学的两年独立生活,碰了好多壁,得到了很多教训,受了很多教育、指点,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但经历还是很少,很多牵扯到思想的东西需要慢慢在生活中理解,最好这些思想是从自己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这样才算具有了独立的思想。在以后一两年内,认真生活、认真思考,希望自己真的可以变得成熟。
少平带给我的不仅是这些,还有对生活、对困难的态度。无论生活带来了什么,多么荒谬,也要坚持并改变这种处境。身在低处,则心在低处安放。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努力,都会成为优秀者!
第2篇: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自动化092邓同龙
小说主要描写1975-1985年10年间城市和农村的具大变化,我感觉描写农村生活的笔墨重于描写城市生活。农民生活由长期忍受饥饿,发展到后来的吃饱穿暖,仓有余粮,手有少许存款。可见农村生活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这10年间的巨大变化。从小说发展让我们看到农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断变化,让我们对农革和发展充满希望。
小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贴近生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正是平平常常的小事,点点滴滴的感受,组成了这个平凡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小说描写生动细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可读性较强。
小说以黄原双水村农民金家,田家,孙家这三家的农村改革中的不寻常的生活经历。但是以描写孙玉厚一家老少的生活和学业、事业为重点,描写了孙家这个平凡家庭成员成长的过程,平凡的家庭奋斗历程,平凡的家庭进步过程。孙家只是中国众多农村家庭的一个缩影,透过这个缩影,让我们看到更广大的农民在改革中的艰辛步伐和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
小说中有浓浓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感到着我。
首先我们来看孙玉厚的大儿子少安。少安只有高小文化,为了帮助父亲支撑起上有老奶奶下有在读弟弟妹妹的这个家,他毅然回家务农,对他父亲说:“我回来了,咱们两个人劳动,一定要把少平和兰香的书供成。爸爸哪怕他们出国留洋,咱们也拼命供他们吧!他们念成了,和我念成一样。不过,爸爸,我只是想进一回初中的考场;我要给村里村外的人证明,我不上中学,不是因为我考不上!”当时确实不是少安自己念不好,实在是因为家庭状况,他才不得不离开学校回来参加劳动。少安有志气不自私(不自私从后来的与父母分家时,他极不情愿分开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有韧性。就是因为他有这个要把少平和兰香供出去的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也支撑着弟弟和妹妹不懈地努力,这在当时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能够将他们供完高中毕业是多么地不容易,终于少平成为了正式工人,兰香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又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事啊!他们的成功与身后有勤劳的父亲和刚强的哥哥支撑是分不开的!
孙玉厚在儿子们的各种大事做出决定时,他都会尊重儿子的选择,少安的创
业,少平的外出做工„„当少安欢天喜地开业时,他父亲不来,因为他带着某种担忧;然而当少安失败之时,最需要人安慰之时,父母默不作声地陪伴在他们身边,与他共同承担困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连恶人田福堂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也有对女儿润叶命运无尽的牵挂,当儿子润生提出要与带着孩子的郝红梅结合时,他暴跳如雷;“然而几年之后,他急是急,气是气,但梦里都在想念自己的儿女。再说又有了孙女和外孙子,他急切地盼望能很快见到这两个亲亲的亲骨肉。”作者用了“亲亲的亲骨肉”足以见当时田福堂的急切之心。每个父母都会对不在身边的子女有无尽的牵挂和思念,这种感情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会更加强烈!
李向前的双腿截肢前,医生与李登云详谈了当时的紧急情况。李登云先是绝望地问医生:“那就是说要把腿锯掉?”医生说:“马上要施行截肢手术。”他又哭着问:“能不能留下一条腿?”当他颤抖签过字后,手术室关闭了,李登云一个马趴晕倒在地!当做过手术,院长说情况很好时,他咬文嚼字地问院长:“难道是保住了双腿?”可见那么大的一个领导,说话也有天真到如此地步的时候!性格刚硬的刘志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等她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便像受伤的母牛哞叫一声,对周围的医护人员哭喊着说:“为什么要把我儿子的腿锯掉,为什么?”撕心裂肺的哭声,呐喊声,催人泪下。这就是亲情!纵使当再大的领导,再刚毅的父母也不能经受起这么大打击!
少平听说妹妹兰香考上了大学,按照他自己手里的钱,为妹妹买皮箱买衣服,买女孩子的生活用品,虽然他挣的钱也不多,但是为了妹妹在大学里生活得好一点,作为一个男孩子,他却像家长 一样,细心地为兰香做准备,这一幕幕虽然细小,却足以体现出兄妹之间的关爱之情。
然而故事中另一种亲情----田海民夫妇俩对待田海民他父亲和他四爸的态度不可取。的田海民鱼池虽然雇用人员,但是他们去雇外人,也不用田海民的父亲和他四爸,不想让他们插手分红!一个冬天老兄弟俩都穿着开花破棉袄!而田海民的媳妇银花认为自己通过劳动在赚钱,别人都应当自己想办法,休想借上她的光。而田海民又说不服她,不敢公开帮助老人只是偷着给他们塞几个零用钱,但是这又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的。田海民心中是很痛苦的。我认为银花这种对待亲情态度是令人唾弃的。
故事体现了浓浓的友情:
兰香和金秀一同上学,相处的感情深厚,当金秀听说兰香要退学的时候,对兰香说你不能退的,实在不行,我就哭着央求我父母供你读书!多么真挚的感情,当时许多人吃都吃不上,金秀却为兰香的上学思考,她不想让兰香退学回来,两个要好的女孩子从小到大在一起,真是亲如姐妹,一直到共同考上了大学,进入大学后她们还真诚地相处。这种感情这份缘分实在令人感动不已!
少平和金波的感情更是深厚,他们上学共同骑金波的自行车,当少平没吃上饭的时候,金波就会不声不响地帮他买好饭送过来,当郝红梅与少平分手去和顾养民好时,金波认为是顾养民抢走了郝红梅,为了替少平出气,他竟然拉拢同学合伙将顾养民打了一顿。。。以至于后来他们不在一起的时候,偶尔的相聚,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有高兴事说给对方听,让对方和自己分享快乐,在困苦面前互相说着安慰的话语。不管距离多么遥远,他们都牵挂着对方。人生中能有这样的朋友实属不是容易和简单的事情,需要彼此的宽容和理解更主要的是真正的朋友总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童年时期的润叶和少安之间我认为是真挚的友情,因为那时候他们还小算不得是爱情。当时少安吃不饱,润叶就从家里给他带来玉米面馍,他们在校院内做游戏时候,少安裤子后的补丁绽开,肉都露出来,他不敢跑过来和大家一同玩耍。润叶跑回去取来了针线为他缝补,虽然缝了一次没缝好,润叶用针扎在他的屁股蛋上,疼得他直叫唤。春夏秋冬他们形影不离嬉戏玩耍,农村那片天地给他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然后后来由于少安家境不好,少安退学,他们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逐渐大了,也有一点点疏远。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还在深切地挂念着对方。童年时期的友情是纯真的,是值得他们回忆的。
少安和他同学刘根民的友情,可以说刘根民在少安的创业过程中帮了很大的忙。当有什么好一点机会,刘根民首先想到的是少安,当少安有困难需要刘根民帮助解决的时候,他会竭力为少安努力,当他办不到的时候,他还是会帮少安想办法。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你是多么贫困,能有这样真正为你着想的人你就是富有的,因为朋友才是你一生的财富。后来之所以少安能够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的努力另外还与周围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分不开的。少安本身能吃苦,性格沉稳,让人信得过这也是不可排除的一方面因素。
另一种友情,在田福军和张有智之间就体现出来了。
田福军明明知道张有智不宜担当原西县的县委书记,就因为过去个人关系要好而抹不开情面,直到自己调离了黄原,还没有把张有智调换下来,结果使原西县蒙受了重大损失。毫无疑问,尽管田福军在黄原地区普遍受到了称赞,但他过去在原西县的威信,由于张有智的问题处理不了而大大降低了。田福军调走后,呼正文将张有智县委书记给免了。这时张有智对田福军更有怨气。本来他想当地委组织部长,结果田福军没任命他。他是想如果自己是组织部长,呼正文就不能这样免他了。张有智不好好,做得一塌糊涂,一旦升迁无望,干脆无所用心,在现有的位子上养尊处优。我认为真正的友情,应当是努力才是,决不能给对方抹黑。
故事中的爱情曲曲折折,让人有兴奋,也有伤感,可这就是活生生的人和事,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润叶与少安的爱情。润叶深深地爱恋着少安,只是几次想真切地对少安把话说开,可是却一直没说成,润叶在等机会,可是最终还是错过了机会。当初由于少安家境贫困,过早回家劳动,他们文化层次不同,让少安深深地自卑,他不能接受作为吃公家饭的润叶的爱,他选择了逃避,去山西找了秀莲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日子。这在润叶心中难免会有遗憾,她将过去他们在一起的所有快乐都珍藏于记忆深处,一点点地回忆。越是这样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越是痛苦。他们没有走到一起,就润叶的性格来说,在感情上感到痛苦是难免的。
少安与秀莲的爱情:
秀莲与少安成家,生活得虽然穷困,可是却很融洽。秀莲是聪明的,生活上他对少安的关爱和体贴,创业路上对少安的鼎力支持,在破产时候对少安的宽慰,可以说成了少安的精神支柱。居家过日子就是要这样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在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了些,他们出钱为孩子们盖了学校,新学校的庆祝仪式上,秀莲细心地把自己打扮得穿戴得像新媳妇一样,秀莲一直想要等光景弄好了,要和亲爱的丈夫举行一次像样的“结婚仪式”弥补结婚时的遗憾,这一天他们穿戴得很体面,秀莲感到很荣耀。然而不幸的是,在仪式到了尾声,秀莲却嘴里鲜血喷涌,身子摇晃着向地下倒去了!这一幕是相当令人揪心的,生活啊,秀莲还没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什么要夺去她的生命?!这就是生活,人的生命就是这样,想挽留
却无法挽留得住。
润叶与李向前的爱情:
润叶心中装着少安,虽然少安已经结婚,她也与李向前结婚,却仍在逃避,既不与李向前一同生活,也不提出离婚,在一边过着单身生活。润叶仍停留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不给李向前任何机会,而李向前却还在固执地爱着她,等着她。而润叶从来没去想过李向前的感受。直到后来的李向前为了润叶痛苦地喝酒,酒后驾车,造成双腿截肢。我认为这时候润叶出于一种责任心而并不是爱情,回到了李向前的身边,开始照顾并且与李向前共同生活,可以说他们的生活是从李向前的双腿截肢开始的。润叶的善良性格这时候就表现出来了。但是后来他们之间也产生了爱情,他们有了一个儿子,有了一个还算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李向前身体残废了,但是他不消极,却能自谋职业,去街上修鞋。这份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是润叶和他的儿子给李向前的,这样生活可以说是充实和有意义的。李向前是付出多大的代价才取得了现在的“幸福”!为什么他以前不知道找润叶沟通,为什么润生没有及早地向姐姐说明姐夫的优点?人生总有几许遗憾啊!少平与晓霞的爱情:
少平与晓霞的爱情,作者用笔墨很多,很凄楚很感人。在少平没有的工作时候,晓霞已经是大学生了:少平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而晓霞是地委书记的女儿!但是晓霞欣赏这个很有性格特点的青年。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金钱与地位的界限,没有隔阂,有的只是真挚感情。
少平出身卑微,家境穷困潦倒,但他不卑不亢忍辱奋进。少平性格中的一些优点从一些事件中可以看到:
1、少平冒生命危险在暴风雨中营救曾经嘲讽过他的候玉英;
2、少平的曾经恋人郝红梅发生“行窃”事件后,候玉英通风报信,想要替少平出气,讨好少平,想让郝红梅出丑。可是少平挺身解救郝红梅,还要候玉英为郝红梅保全名声。可见少平大仁大义、宽容善良之心。
3、少平打抱不平,替遭受包工头胡永州凌辱的小翠报仇,动手打胡永州,并将自己的一百块工钱也给了小翠,将小翠送上了回家的车。少平“仗义疏财”,几乎身无一文了!少平性格中有真诚善良正义,让人感动和钦佩!
不管做什么少平总能尽心尽力去做。就是煤矿面临死亡线那么近的地方,他依然能守得住那份艰辛,为了给自己父亲箍窑洞,为了供妹妹读书,他很珍惜这
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同来的别人都跑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却一次次因成绩突出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因为少平没有收屈服于命运,不屈不挠地同命运抗争,这些优点让晓霞欣赏。
晓霞见多识广,性格开朗大方,勇于追求,热爱生活。晓霞的出现,给了少平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内容。因为她对少平理解得深刻,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刚开始少平对这份感情受宠若惊,不敢相信。而她的牺牲,少平却犹如也经历了一次死亡,少平的悲痛与彷徨让我再次潸然泪下。她的牺牲,让我们看到晓霞作用新一代年轻人在生与面前的抉择,让我们感受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让我对晓霞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这就是生活,它是残酷的,天有不测之风云。
晓霞生前能引导他不懈地努力,保持更远的人生追求和向往,晓霞就是他的强大精神支柱,一种向上的力量在召唤着他。他觉得人生是充实的人生奋斗是有意义的。然而晓霞的走,无疑给少平一个重大的打击,让他迷失了方向,连兰香要为他调动工作,这时候少平更向往煤矿那种平实安逸的生活,他都没有答应,放弃了走出煤矿的机会。凭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到另外一个岗位做更大的贡献。然而他不再有其他的争取上进的信心,停留在矿工的安逸的生活中似乎是找到了生活的归宿。这是他个人生活不幸的结局。
润生与郝红梅的爱情,金波对藏族不知名的姑娘的感情,金秀对少平的感情,都很生动感人,很真实。现实社会中又存在着的。作者用这些人的经历告诉人们如何对待自己深爱着的人和深深爱着自己的人,真挚的情感不容忽视。
这是一部真正反映人类生活、命运与人的本性的小说,不管社会 如何发展,人们仍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时代呼吁着真诚、真挚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将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
2010年3月1日
第3篇: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所描述的年代和我们当下生活可谓差别巨大,吃不上饭的旧事在如今的上海更是无法想象。人们的烦恼,已经由最基本的关于生存和温饱的烦恼,转变为买大房子买豪车送孩子读贵族学校的烦恼。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问自己,时代的进步在物质方面一日千里,但精神世界呢?
故事的开头,孙少平是个连饭也吃不饱的穷困的农村学生;故事的结尾,孙少平是个身有残疾的煤矿工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他身上的自尊却足以令衣食富足的我们汗颜。诚然,孙少平在物质生活上是窘迫的,在精神上也是寂寞的,但他如
第4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少平在小说结局还是一个煤矿工人,这么英俊的一个人,最后为了救自己的工友,差点把命也没了,最关键的是从此他再也不英俊了,也许这是我所关心的,而他的女朋友晓霞,在一次自然灾害中为了抢救生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少平从此一撅不振,对感情失去了信心,并且拒绝了喜欢自己的好姑娘。这个男主角后来变成了像<海上钢琴师>里面的主角,他已经习惯了煤矿的生活,并且即使有任何的的好的机会,他也不会离开煤矿,这里远离世俗,这里有兄弟情。也许这一辈子,他也就这样了。 他永远是这样的一种人:既不懈地追求生活,
第5篇: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1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个性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我的微不足道,以前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咱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咱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咱们又算什么呢?
第6篇: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书,叫《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非常朴实,讲了人们平平凡凡的生活和故事,里面没有像《荒野求生》这种惊险的故事,只有平凡的人干的平凡的事。
我很喜欢孙少平,他是个勇敢,不怕苦难,自强自立,坚持不懈的人。其实他也是个很平凡的人,但他对生活的意义有比别人更高一层追求的人,他认真对待劳动,对生活有着非常多的.理解。
如果生活遇到困难,一定要先有勇气,去勇敢的面对,想办法,坚持做下去。
人本来是没有差别的,但是过了几年,有些人却跟别人有着巨大的差别
第7篇: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导语:《平凡的世界》刻画了普通民众的形象,描绘了现代城市生活,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