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风筝又名木鸢》阅读题答案
《风筝又名木鸢》阅读题答案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史书记载,春秋时代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就“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汉代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风筝最初用于军事,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
从唐开始风筝由军品转成为娱乐工具,“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正是放鸢取乐的写照。“放风筝”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唐诗人高骈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可见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灯笼带到夜空,犹如“花雨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宵空。”
风筝的发展与民间习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历立春之前,谷雨之后,每年的清明节,也就是公历4月4、5或6日,百姓都要扫墓或到郊外去春游,各家到野外放飞风筝,然后切断引线,任其自由飞翔,意欲驱邪保平安。也有元宵节之后长辈送晚辈风筝,表示赠予力量和福分。同时儿童放风筝时,眼睛随着风筝在蓝天晴空下时远时近、或左或右地移动,是让眼睛得到休养的好方法。古时就有小孩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放之空中,最能清目”之说。可见,放风筝既能娱乐,又能健体。
古人所述“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描绘了春天放飞风筝的热闹。
南宋大诗人陆游:“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纸鸢的姿态,孩子的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欢乐。
明代诗人徐渭就是个风筝迷,他写了25首《风鸢图诗》像“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当时放风筝多么热闹啊。
清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光明媚,柳絮纷飞,舒臂牵线,喜放风筝。孔尚任描写的天真又刚健的儿童:“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北京竹枝词》;扬州郑板桥吟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北方万人观赏,南方风筝如雪,南北相映,蔚为壮观。清末画家吴友如的题画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似乎看到画上风筝的飞扬神采。
风筝是吉祥物,民间习俗还体现在风筝的题材上,如蝴蝶、燕子表示春天到来;荷花、鸳鸯象征着纯洁爱情;蝙蝠、仙鹤童子寓意福寿;龙与凤表示欢乐吉祥、国泰民安。那时的风筝各个造型新颖,绘制精细,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理想与祝福。
风筝制作工艺考究,集扎、糊、绘、放于一体,骨架结构、系线位置、线的长短和根数、迎风的角度和力度,都有很讲究,否则就飞不高、 飞不稳。传统样式有串型(以龙头蜈蚣为主),筒子型(以立体宫灯为主),板子型(以八卦形为主),软翅型(以蝴蝶、晴蜓为主),硬翅型(以燕子、神话人物为主),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种用丝绢制成的掌燕风筝,其形体如火柴盒大小,放于手掌上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
风筝有北鸢、南鹞之分,各地各有特色:北京以“哈氏风筝”为代表,绘工华丽、扎架精巧,放飞空中,姿态优美,挂在墙上极富观赏性。
天津以“风筝魏”最为著名,骨架不用线绑,全凭打眼扣榫,图案绘制汲取国画和杨柳青年画之精华,风格独特。
潍坊风筝以其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胡敬珠、孙永春等艺人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长达数百米,曾获全国风筝比赛一等奖。
南通风筝以“板鹞”最具代表,筝体以大为胜,筝面装满哨口,扶摇九天,声震四方。
6.下面对风筝的表述,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春秋时代中国就发明了风筝,但那时还不叫风筝。
B.风筝最初的发明用于军事的测距、传讯、侦察。从唐开始成为娱乐工具改叫风筝。
C.风筝妙处各地不尽相同,天津融合了传统木工工艺,南通的“板鹞”是“名副其实”的风筝。
D.放风筝是一个老少咸宜的娱乐活动,放风筝蕴含祛病、求福、吉祥的寓意都与当地的`习俗密切相关。
7.根据文意对下列诗句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诗人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
B.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诗句描写风筝不仅能飞,还能吹出美妙的笛音。
C.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诗中描写风筝如蝴蝶般艳丽。
D.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此诗描述的是断线的风筝。
8.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筝制作工艺考究,骨架结构、系线位置、线的长短和根数、迎风的角度和力度虽不属科学要求,却体现工匠们的高度自律。
B.风筝这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品已经在走向世界中展现着现代魅力,放风筝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C.风筝要在有风的天气下才能放飞,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扬力三个力的作用下,风筝在空中基本上是达到受力平衡的。
D.风筝这一小小玩具却包含多元审美,可以大取胜,可以小取胜,可以华丽取胜,可以乡土取胜,可以音乐取胜。
试题答案:
6.B
7.C
8.A
第2篇:鲁班造木鸢的故事
鲁班造木鸢的故事
导语:鲁班长大后,跟父亲学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带很有名气。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鲁班是敦煌人。他小时候,双手就很灵巧,会糊各种各样漂亮的风筝。长大后,跟父亲学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带很有名气。
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完工。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然飞行灵便。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也没有言语,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这样,时间不长,妻子便怀孕了。
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之事。见儿媳有孕,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查问,媳妇便将丈夫乘木鸢每晚回家之事说明白,谁知,二老听了不信,晚上要亲自看个真假。
掌灯时分,鲁班果然骑着木鸢回到家中。二老疑虑顿散。老父亲高兴地说:“儿呀,明天就别去凉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让我骑上木鸢,去开开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亲骑上木鸢,儿子把怎样使用机关作了交待:“若飞近处,将机关木楔少击几下;若飞远处,就多击几下。早去早回,别误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亲将交待记在心中,骑着木鸢上了天,心想飞到远处玩一趟吧。就把木楔击了十多下,只听耳边风响,吓得他紧闭双眼,抱紧木鸢任凭飞翔。等到木鸢落地,睁眼一看,一家伙飞到了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吴地的人见天上落下一个怪物,上骑白胡子老头,还以为是妖怪,围了上去,不由分说,乱棒把老头打死,乱刀把木鸢砍坏。
鲁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见父亲返回。他怕出事,又赶做了一只木鸢,飞到各处寻找。找到吴地以后,一打听,才知父亲已经身亡。他气愤不过,回到肃州(今酒泉)雕了一个木头仙人,手指东南方。木仙人神通广大,手指吴地,大旱无雨,当年颗粒无收。”
三年以后,吴地百姓从西来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无雨原是鲁班为父报仇使的法术。便带着厚礼来到肃州向鲁班赔罪,并讲了误杀他父亲的经过。鲁班知道了真情后,对自己进行报复的做法深感内疚,立即将木仙人手臂砍断,吴地当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灾。
之后,鲁班左思右想,认为造木鸢,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干了两件蠢事。便将这两样东西扔进火里烧了。木鸢和木仙人便就此失传了。
第3篇:鲁班造木鸢历史典故
鲁班造木鸢历史典故
鲁班是敦煌人。他小时候,双手就很灵巧,会糊各种各样漂亮的风筝。长大后,跟父亲学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带很有名气。
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完工。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然飞行灵便。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也没有言语,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这样,时间不长,妻子便怀孕了。
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之事。见儿媳有孕,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查问,媳妇便将丈夫乘木
第4篇:鲁班造木鸢的故事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下文是励志网整理收集的鲁班造木鸢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鲁班造木鸢的故事
鲁班出生于敦煌。鲁班自由双手就非常灵巧,可以糊出各式各样漂亮的风筝。长大以后,跟随父亲学得一手好木匠活,不管修桥建楼造塔,样样拿手,非常有名气。
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完工。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然飞行灵便。
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
第5篇:《风筝》阅读题答案
《风筝》阅读题答案(精选12篇)由网友 “幻鸢” 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风筝》阅读题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风筝》阅读题答案
(一)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 ①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 ②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