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春节节日礼仪
春节节日礼仪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春节正是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的大好时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节日礼仪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节日礼仪
春节是亲人们大团圆的节日,正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让孩子体味亲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培养孝心、感恩之心。
根据传统,晚辈要向长辈拜年,以表达对过去一年养育的感谢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祝福。口头上的问候拜年自然必不可少,还可以让孩子通过一些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情。比如,饭后洗碗擦桌,帮老人削个苹果剥个桔子,陪坐在家人中间,与老人拉拉家常。要知道,真正的骨肉亲情大多是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来的。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又能让他们享受到自己的行动营造出来的'亲情氛围。
春节期间,孩子们会跟着爸爸妈妈去探亲访友做客人,也会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无论做主人还是客人,都应该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受欢迎,春节期间,可以来一个“文明礼仪强化培训”。
首先,要教会孩子怎样称呼。现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平时亲戚走动也有所减少,亲戚间的称呼许多孩子搞不清楚,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
其次要教会孩子怎样使用春节的祝辞。当见到年纪比较大的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当见到做生意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当见到工薪阶层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还可以教会孩子餐桌上的礼仪。春节在饭桌上聚会肯定不少,应该讲究餐桌文化,好吃的东西不能自己一个人吃,要留给别人吃;取菜时,尽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飞龙过海”;看准哪块就夹它,不要翻来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夹带汤汁的肉菜时,更要小心夹,以免溅脏了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外出做客时,应让孩子先轻轻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千万不可以随便翻抄主人的东西;主人递给东西时,要双手接。有客人来自己家里时,要礼貌待客。给客人敬茶,不能倒满,只需倒半杯茶,因为茶凉了可续茶;敬茶时只端茶杯的下半部,双手递给客人。亲戚朋友送红包时,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应该双手接过,说声“谢谢”。
趁着春节,教孩子如何称呼、祝辞,这对训练孩子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大有裨益,能让孩子年龄大一岁,懂事多一点。
春节时,安全教育是最重要旳。外出旅行时,应带上本人有效证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规则,保管好自己旳随身物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任何信息(尤其是家庭成员、住址和联系方式),谨防诈骗;假期外出乘车、旅游、购物、娱乐和聚会时保持警惕,注意防扒窃;在商场、市场和公共娱乐场所,注意疏散指示标志和通道,一旦发生险情,能保证迅速逃生自救,确保自己人身和财产安全。告诫孩子,不要到河边、湖边溜冰玩耍。另外,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旳食品是“祭灶”用旳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旳时代,这是极好旳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旳“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旳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旳民谣。民谣中列举旳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旳美食。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旳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旳食物。一些小康旳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旳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旳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为名的供品和传统食品,几乎全保留下来了,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至于如今的春节,餐桌只能用“丰盛”一词所概括了,什么川鲁大菜、生猛海鲜,都会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讲“新派”的人家还会到大饭馆里去“撮一顿”来喜迎新春呢!
第2篇:节日送花礼仪
节日送花礼仪
情人节
每年2月14日,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支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支半开的红玫瑰衬上一片形色漂亮的绿叶,然后装在一个透明的单支花的胶袋中,在花柄的下半部用彩带系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形成一个精美秀丽的小型花束,以此作为情人节的最佳礼物。
玫瑰是世界主要的礼品花之一、表明专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一般有深红、粉红、黄色、白色等色彩。著名品种有伊里莎白女王(红色)、初恋(黄色)等。情人节以送红玫瑰的最多。给情人送玫瑰以几枝为宜?当然是越多越好,一枝取情有独钟之意,三枝则代表“我爱你”。送6枝、8枝代表吉祥数,送11枝,是将10枝送给最心爱的人,另一枝代表自己。
至于送24枝则是国际性的常例,12枝为一打,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有追求圆满,年年月月献爱心之意。
母亲节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通常以大朵粉色的香石竹作为母亲节的用花。粉色是女性的颜色,香石竹的层层花瓣代表母亲对子女绵绵不断的感情。
送花时既可送单支,也可送数支组成的花束,或插作成造型优美别致的插花。红色康乃馨:用来祝愿母亲健康长寿;黄色康乃馨:代表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粉色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美丽年轻;白色康乃馨:
除具有以上各色花的意思外,还可寄托对已故母亲的哀悼思念之情.凌霄花寓意慈母之爱,经常与冬青、樱草放在一起,结成花束赠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用康乃馨、非洲菊配以文竹,扎成以红色为主线的花束,表示温馨的祝福。
父亲节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通常以送黄色的玫瑰花为主。在有的国家,把黄色视为男性的颜色。在日本,父亲节时必须送白色的玫瑰花,枝数和造型不限。
圣诞节
定在12月25日,纪念耶酥监督的诞生,同时也是普通庆祝的世俗节日。现在的圣诞节,通常以一品红作为圣诞花,花色有红、粉、白色,状似星星,好象下凡的天使,含有祝福之意。在这个节日里,可用一品红鲜花或人造花插做成各种形式的插花作品,伴以蜡烛,用来装点环境,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结婚
适合送颜色鲜艳而富花语者佳,可增进浪漫气氛,表示甜蜜。如百合、月季、郁金香、香雪兰、荷花(并蒂莲),用以象征“百年好合”“永浴爱河”“相亲相爱”。结婚纪念日,可选择百合花、并蒂莲和红掌,祝愿其“爱情之树常青”“恩爱相印如初”“百年幸福长存”生日适合送圣诞花最贴切,另以玫瑰、雏菊、兰花,表示永远祝福,年轻朋友可送一束月季、木本象牙红、石榴花,示意前程似锦,年华火红。
给老年人祝寿,宜送万年青、龟背竹、鹤望兰、寿星桔、寿星桃,以祝贺老人健康长寿。
探病适合送剑兰、玫瑰、兰花,避免送白、蓝、黄色或香味过浓的花。可选择香石竹、月季花、水仙花、兰花等,配以文竹、满天星或石松,以祝愿贵体早日康复。:
探望产妇,宜选用大红、粉红色的香石竹、月季,配以文竹、满天星,以祝幸福、健康。
乔迁
适合送稳重高贵的花木,如剑兰、玫瑰、盆栽、盆景,表示隆重。
公司庆典宜送大型花篮,可选用月季花、大丽花、香石竹、美人蕉、山茶花,配以万年青、苏铁叶、桂花叶、夹竹桃或松柏枝,以示祝贺发财致富、兴旺发达、四季平安。
丧事
适合用白玫瑰,白莲花或素花,象征惋惜怀念之情。
送给老人的花选一盆梅花盆景,赠送长者,寓意“冰中育蕾,雪里开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
送给小朋友的花把仙客来送给小朋友或童心未泯的老人,是祝愿其生活快乐,无忧无虑。
大花葱适宜送青少年或小朋友,祝愿其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
第3篇:节日礼仪教案
节日礼仪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中外的节日礼仪。
教学重点:能够恰当地运用中外节日礼仪规范自己。教学难点:养成重视节日礼仪的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 具:多媒体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智慧之光
习俗也许不如法律来得明智,然而它们向来比法律更爱人欢迎。
——迪斯累利
礼节比法律更重要,它那高雅的特性为自己筑起了一道无法攻克的防护墙。
——爱献生
二、讲授新课
(一)、春节
春节(含除夕)是炎黄子孙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富于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年节”,其影响遍及祖国的四面八方、海外华侨和华人。在中国历史上,上自帝王显贵,下至村野山民,家家要过年,人人要过年。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度中,除藏旅、白族、傣族等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本民族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中国民
第4篇:关于节日送花礼仪
关于节日送花礼仪
元旦: 每年的一月一日,一年复始,万象更新;举国欢庆,合家欢喜。用那些色彩艳丽的花木装点居室,或馈赠亲朋好友,是许多大中城市居民的理想选择。如金桔、在翠绿的叶片之间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耀眼夺目,充满喜庆与吉祥;在瓜叶菊青翠悦目的肥大叶片上,簇生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更能营造出喜气洋洋的和谐氛围。瓜叶菊俗名“富贵菊”,赠于亲友,既送去了富贵,又送去了吉祥。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爱的传统节日,是辞旧岁、迎新春的欢乐日子,是亲情、爱情、友情的大团圆,因此人们对春节用花的普遍心理是:色彩要鲜艳,能体现出合家欢喜、繁荣昌盛的美好心意。所以宜用表现热烈、宝贵、吉祥的花卉馈赠亲友或装扮居室。1999年春节期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仙客来、杜鹃、月季、火鹤、瓜叶菊十分畅销,短短不到10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