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章节习题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9-04 07:12: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习题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习题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单项选择题

1、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所以选项B错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所以选项C错误。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选项D错误。参见教材P9

2、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 )。

A.价值

B.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价值。参见教材P9

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 )所决定的。

A.劳动的差异性

B.劳动的二重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参见教材P9

4、凝结在商品中的( ),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抽象劳动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具体劳动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P9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决定的。

A.具体劳动时间

B.价值和使用价值

C.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参见教材P10

6、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意味着( )。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就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参见教材P10

7、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的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扩大的价值形式概念的理解。参见教材P10

8、货币的本质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社会属性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参见教材P11

9、在货币具有的基本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通常称为( )。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1

10、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C.待流通商品数量成反比

D.物价水平成反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参见教材P12

11、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价格运动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周转速度

D.货币流通速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参见教材P12

12、币在商品赊销,预付贷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 )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价值储藏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2

13、( )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A.价值不同

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C.价格波动

D.价值变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经常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参见教材P13

第2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习题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单项选择题

1、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所以选项B错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所以选项C错误。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选项D错误。参见教材P92、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

A.价值

B.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价值。参见教材P9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差异性

B.劳动的二重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参见教材P94、凝结在商品中的(),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抽象劳动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具体劳动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P9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具体劳动时间

B.价值和使用价值

C.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参见教材P106、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意味着()。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就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参见教材P107、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的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扩大的价值形式概念的理解。参见教材P108、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

B.使用价值

C.社会属性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参见教材P119、在货币具有的基本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通常称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110、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C.待流通商品数量成反比

D.物价水平成反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参见教材P1211、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价格运动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周转速度

D.货币流通速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参见教材P1212、币在商品赊销,预付贷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价值储藏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213、()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A.价值不同

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C.价格波动

D.价值变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经常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参见教材P13

第3篇: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习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等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A.承担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

B.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第7章习题:宏观调控)

C.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

D.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B.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C.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D.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4、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A.调控的目的不同

B.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习题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习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等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 )职能。

A.承担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

B.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第7章习题:宏观调控)

C.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

D.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 )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B.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C.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D.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4、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A.调控的目的不同

B.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章节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章节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