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梅雨心情散文
梅雨心情散文
一连多个时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总想等雨歇初睛,让明媚的阳光一释心中因久雨而积的闷气,可老天依是灰蒙蒙,阴沉沉的。我用灰蒙蒙的眼神,看着灰蒙蒙的天色;用湿漉漉的心情,看着湿漉漉梅雨,我在等待着,等待一个明朗的天气,会出现在某一个清晨。
我如一个惯性的陀螺,思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旋转,就连每日生活的内容也是往一个方向重复。每天,依旧吃罢早饭,依旧推开窗子,依旧打开电脑,完全不去理会,窗外梅雨不停地飘落。
梅雨的日子,有时候雨丝儿淅淅沥沥,落在地上悄无声息;有时候暴雨骤至,雨幕朦胧,雨声哗哗,似整个世界沉浸在雨里。我喜欢听树上的雨滴,滴落在铁皮雨棚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动,好一首梅雨季节的交响曲,让我感觉出这雨声也是一曲天簌之音。斯时我在想,只要将心静下来,将这一幕梅雨的景致,换个思维去想象、去欣赏,才不致让久下不倦的梅雨,烦了自己的日子,迷乱了窗外的另一种美好。
依旧泡上一杯茶,轻轻吹着茶汤中的茶末,待一阵氤氲热气飘过,再呷一口香茗入口。这样的天气,虽让人烦心,但其清凉之感,让人更多了一份憩静般的闲适。这时,安静地坐在电脑前,找找今天出现的网友,看看是否有惊悚人心的新闻,读读最近出现的美文,听听流经岁月的歌曲,这是最好的消遣,一种雨中等待的消遣。
突然间,几个小鸟飞来,站在院外的树枝上,鸟儿在东张西望着,时而抖颤着粘在羽毛上的雨水,叽叽喳喳地叫着,看样子,它们也似乎在瞒怨着这可恼的久雨天气。一只鸽子从屋上笼中飞出,它那光滑的羽毛,流线性体型,身姿虽比鸟儿笨拙,但俯冲的速度如鸟儿一样快速,转瞬间消失在雨幕之中,不知它去哪儿了?一只燕子,站在屋檐燕窝边,着一身分不清是蓝是黑的`羽衣,羽衣带有金属般的光彩,如剪形的尾巴,短喙的小嘴,纤细的小爪,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着,看它焦急的样子,似乎在等待这场雨过,准备出窝寻觅食物。
院边一盆君子兰,依然是一簇青翠的绿色在眼前韵染着、张扬着,清新得直逼人的眼睛,仿佛轻轻一掐,便会流淌出嫩绿的汁液。肥厚的叶片紧夹着萌生的花蕊。生命的活力,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雨天,它都能一样的张显着,一样的向上生长着,如此风度,真不愧为是“君子”。
桌上的瓷瓶已然换上了新的花束,同样背诵着身不由己,情不自禁的台词,哪里还会听到此刻里,我那一声轻微的叹息。只有那株曾经满是繁华的花树,盛载着不曾动摇的坚守,依然伫立在那里,郁郁葱葱,绿满枝桠,任雨儿淋洗。
雨依然在下,人依然寂寞。有谁会在意我此刻的心情?又有谁愿陪我消遣这寂寞的时光?看来只有窗外的雨落,还有雨落中的一切景致,虽然显得有些湿漉漉的,但凉爽般的湿润总比酷热般的烦闷要好。
许多时候,习惯独守一帘清幽,于文字的世界中兀自悲欢。喜欢上网也好,喜欢文字也好,让心沉浸在另一个世界,这儿的五彩缤纷,胜过街上的喧嚣热闹,无需行走,处处可见美景,处处感觉新颖。我喜欢这样的独处,这样的独处,能让思绪自由飞翔,能让心灵在独处中提升,能让身心在独处中丰盈。如此,窗外的丝雨,请你飘进来吧!飘进来,淋湿此刻正在播放的靡靡之音;飘进来,滋润一下笔下有些干涩的文字。
宁静的小巷,独坐小城静寂一隅。小巷某栋小楼中的我,一杯香茗,一缕清香,独自品尝。我习惯在氤氲的茶香中调整心情,品味生活,音乐悠悠地弥漫于空气中,思路于溪水一样静静流淌。细雨润窗前,我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独守飘逸,在如水的宁静中品味隽永。
生活如一杯清茶,很淡,但它那内含的高贵品质,永远值得回味,值得欣赏。呷一口清茶,尽思红尘往事,若境似水。茶,需要慢慢品味,时光,需要平静的渡过。过一段时光,一段文字便在指尖寂寂的开放,待一阵雨落,便散落一缕淡淡的清香。
时光任冉,往事如烟。曾经的往事在清风里渐渐飘远,心情好象雨中的丁香,带着淡淡的忧郁。只是那淡淡的一抹紫,依旧在梦中流连。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在经历的时候,并不会刻意地去品味它,而是在过了多年以后,才开始拾起记忆的碎片,细细品味,精心的拼接。幸福的味道和思念的忧伤,在回忆中雕刻,但更多的是无尽的怅然。
花甲老人的文字,带着细雨中的丝丝薄凉,将点点滴滴,支言片语,记录着散落在岁月深处那些心绪和往事,待时光苍老容颜时,再次翻阅起那些曾经写过的文字,或许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雨儿依然在下着,丝丝凉意涌上心头。其实也没必要悲愁,更怨不得雨落,春花秋实,阳光雨露,轮回四季,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人生旅程,就像季节的更迭,潇风柔雨,花开花谢,不停地面对着;缘深缘浅,缘聚缘散,不断地经历着。度过漫长的岁月,才渐渐地懂得,我们只是风尘里的一个过客,那些走过生命的轻轻浅浅,随着时间都在改变,都在慢慢地走远;那些别离聚散,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渐渐淡弱,甚至完全地走出我们的视线。
外面的雨儿,一如我的思绪,不知不觉中悄然中断,天气好象爽朗了些。窗台上,虽是没有开放的花儿,但见一蜂一蝶在被雨淋而凋谢的花草中来来去去,看来等待天气放睛的蜂蝶,比我的心情还要急迫。蜂儿,蝶儿,再过两天吧!待那时雨过天睛,再来为我眼前的花开喝彩!
第2篇:梅雨散文
梅雨散文
梅雨来得如此强势,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淅淅沥沥的才下了几天,好不容易见了太阳,以为该放晴了吧,却没想到晚上又是一阵噼噼啪啪,那架势,让人们觉得有种“霉”运刚好点时,又突遭了当头棒喝一般愕然。天地间自是雨脚如麻,心地里自然也潮潮润润。“天大由天”这句话是对梅雨无可奈何的最好解释了。看来,谁都得靠天吃饭。
在城市,雨是无所顾忌的下着,上班的埋怨,做生意的埋怨,游街串巷的也埋怨,怨气冲不了这雨,生活还是得过吧。骑车的,张一颗彗星,拖着尾巴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卖水果的,支起一副雨棚,坐地吆喝;挑担卖菜的,穿件雨衣,头顶一个塑料袋儿,沿街找运气,此时,菜因雨水却自然多了几分卖相;各类店铺的门大开着,一朵朵蘑菇进去了又出来,商铺由此变成了一个个菌类种植场了。一个片区如此,一个城市如此,大半个江南也如此。这种忙忙碌碌,这种无可奈何,还真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相似了。这座小城自然会被时间和生活酝酿出此番旷古的的诗意来。
雨是最公平的,凡是它能到达的地方,都会无一例外的到达;雨也是最自恋的,无论到达哪里,它都尽情的倾泄,不管此地喜不喜欢。
乡村自然也迎来了它的大驾。雨中的乡村与城市不一样。乡村如棋盘,那一座座房屋就是棋盘上黑白相间的棋子。雨笼罩在棋盘上,渲染出双方交战的紧张氛围,烟雨漠漠,战况变幻莫测。如果真是这般境况,那多是不知情者的自惊自吓。雨中的乡村自有它的妙处。
近处,房屋伫立,禾苗青青,小溪潺潺,雨脚轻轻,远远望去,满眼苍翠,成片成林。在这个林子里,偶会遇见一两个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时而田间地头,时而房前屋后,时而小桥河口,他们四处穿梭。凌空飞鸟归息了,田间蛙鸣匿迹了,眼里满是一层层的雨帘,耳里满是一声声敲在伞上的笃笃,周遭是如此的静谧,静得仿佛夜已来临,抬手看表,只不过是午后两点而已。如果偶听得一阵儿喧哗,什么“碰啊”“糊啦”的,那儿多半是“茶馆”,有的顺带弄个小卖部,这多半是拿来哄孩子的。在这里玩牌的,多半是些老人、妇女、儿童,这些人加起来充其量就是三四拨儿,而且囊括了方圆几里的牌友。大人们喊着牌说着笑,孩子们也各自玩着,因为这里有足够的玩伴,他们笑啊,闹啊,看电视,玩游戏,打滚儿......孩子们玩得高兴,大人们就玩得高兴。如果有孩子哭闹,大人就常常用两招来哄孩子。奶奶说:“娃娃,快看,爸爸妈妈回来了。”孩子顿时就不哭了,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向路口看,边看边抽搭,忽然发现奶奶骗他,就倒过头来接着刚才的眼泪又哇哇大哭。奶奶没辙,又骗说:“娃娃,快听,爸爸妈妈在叫你呢。”孩子又顿时就又不哭了,生拉硬拽的要往雨帘子里冲去接爸妈,奶奶的谎言再次撕破,这下孩子哭得更伤心了,伤心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走,伤心为什么奶奶要反复骗人,于是孩子玩着哭了,哭着玩着,奶奶没办法了,就花上一两块钱在小卖部里买东西,以食物堵眼泪,这一招往往有效。
乡村的外表在雨中宁静了,内里却有点静过头了,静中多了份沉重的寂寞。这份寂寞,或许只有雨中的'棋手能品知一二吧。
城市里,傍晚,雨又下起了来,才八点多钟,这个小城的好多店铺就关门儿了,只有门缝里透出几道光来施舍给路上匆匆的行人和还在工作的人们。卖菜的焦急地想处理掉剩得不多的菜,吆喝到:“降价了!降价了!一块一斤。来,这位大姐,把这点菜全卖了去吧!”这位撑着伞挽着爱人手臂的大姐应也没应一声儿,走了。街口卖水果的,喇叭声少了,吆喝声也少了,只有少数的贮存时间不长的水果还在雨水中孤零零的祈求被收留。等到把最后一点菜最后一点水果卖完时,整个巷子都空荡荡了,雨珠畅快的在地上翻滚,放肆地在垃圾车里浸润,周围全是雨的世界。
回到租住屋,一天的活儿才算完,早点休息吧,明儿一早又得出摊。心中如缕的思念被雨声荡起了秋千,如雨中的蛛网,脆弱不堪。城市的雨声,只有一个调调,永远是低沉的,再激烈的雨一落下来,掉在钢筋水泥上,就菱角顿失,打在心上,没有尖利的刺痛,却有一股无可把握的钝痛,如一场发生在海底的地震,内伤严重,外伤无人注意。
乡村却是另一番境况。傍晚,人们早早的回家了,关上那一扇扇装得美丽的大门,雨帘被隔绝了。没有了哭声,麻将声,哄孩子的声音,耳里却串出了另一种声音。雨水滴在青瓦上,如玉石落盘,清冽铿锵;雨水敲在窗户上,有秋窗风雨之凄凉;雨水洒在竹林里,如竹与大地的低语,嘈嘈切切;雨水落在露天金属陶瓷盆器上,叮叮当当,滴滴哆哆,这些不同音色音质的声音汇成一首悦耳的轻音乐,更像一首田园抒情诗,在这唯美的意境里,大人的叹息声,孩子的呼吸声,立刻让乡村的诗意变得瘦骨嶙峋,让人顿生怜意。
雨还在下着,同样的强势,人们的心态却变了,由不知所措变得学会了忍耐。
第3篇:梅雨过后散文
梅雨过后散文
当梅雨落尽,端午醉后,一觉醒来,村外边的溪水还是一片浑红,而天上已经被阳光荡开了所有的阴霾与暧昧,瓦蓝瓦蓝的,让人满怀豪情。
湘西南并不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夏天也与那些人文历史并不相关,夏天只是一个轮回,而那些人,却轮不回了,这些也与雪峰山脉下的一个边陲小村毫不相关,大山脚下的人只关心季节,关心地里的庄稼,关心远在异乡的儿女。
晌午的炊烟升了起来,薄薄地飘在黑色的屋瓦上,纠结在一块,风一吹,向着后山涌去。西边群山默然伫立,撩云拨雾,被梅雨洗涤后变得清晰明朗,如名家的泼墨画作,这一切又与流年经转无关。又似被山脚的炊烟一年四季熏陶,熏出了一层永不退色的靛青色。也像一块蓝布,从地上扯起,晾到了半天上,让人断了朝西天去的念想。
次日清晨,东边的朝霞尚未酝酿完成,第一颗露珠还没跌落,村庄仍在熟睡的
第4篇:梅雨优秀散文
梅雨优秀散文
雨,一会儿下,一会儿停。蛙与蝉,这两位民间歌手,不知疲倦地唱着亿万年前的调子,在午后的秧田和山坡。
山坡上的梅子熟了,胀满浆汁,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缀在叶间,一阵风过,沙沙,落一地水珠儿,也落一地玛瑙珠儿。
秧田与山坡间的小河已涨得满满,青色的和白色的河石不见了,绿色的水草也不见了。河水席卷了一切。河水流得有声有势,转弯的地方直冲岩壁,掀起浪头。水面上旋着碎叶,旋着枯枝,旋着芦花。芦花刚刚吐穗便被南风送上云端,又从云端飘入河水,然后,流去一个不知道的地方。
六月里南风发大水。爷说。爷把秧田的田埂掏开一个水口,通往路沟。一些蛙声便也从水口里淌了出来,淌进沟,淌进河。
孙儿正在山坡上摘梅子,一边摘一边往嘴里塞。爷,梅子好甜哩,快过来吃吧。
你爷早就吃够啦,六十年前就吃够啦,知道它有多甜。爷
第5篇:江南梅雨散文
江南梅雨散文
一直喜欢雨。喜欢丝雨纷飞的江南春色,喜欢雨后艳丽的那一抹朝霞,喜欢雨中的宁静和宽容,喜欢雨过天晴碧蓝的那一片天空。也一直想写一篇关于雨的文字,可一直以为,自已并没有真正懂得雨。
而童年的记忆中,也曾溢满着关于梅雨两字的记忆,然而一直到今天,却不知道究竟什么叫梅雨,究竟为何叫梅雨。我想,大多数人也许和我一样吧。
不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样的古诗句还是记得的。乡人在古朴文风的熏陶下,连大字不识的田间农民,也能背上几十首唐诗宋词(我的父亲就是这样),所以这样的诗句小时候听得基本上是耳熟能详,而且这“黄梅”两字正合家乡的黄梅戏,而那“青草”两字,原本就是家乡小镇的名字,所以,这样的诗句记得更为深刻,也一直以为,这原本写的就是我的家乡。
一到梅雨季节,江南的水乡便没日没夜地沉浸
第6篇:梅雨优美散文
梅雨优美散文
雨,一会儿下,一会儿停。蛙与蝉,这两位民间歌手,不知疲倦地唱着亿万年前的调子,在午后的秧田和山坡。
山坡上的梅子熟了,胀满浆汁,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缀在叶间,一阵风过,沙沙,落一地水珠儿,也落一地玛瑙珠儿。
秧田与山坡间的小河已涨得满满,青色的和白色的河石不见了,绿色的水草也不见了。河水席卷了一切。河水流得有声有势,转弯的地方直冲岩壁,掀起浪头。水面上旋着碎叶,旋着枯枝,旋着芦花。芦花刚刚吐穗便被南风送上云端,又从云端飘入河水,然后,流去一个不知道的'地方。
六月里南风发大水。爷说。爷把秧田的田埂掏开一个水口,通往路沟。一些蛙声便也从水口里淌了出来,淌进沟,淌进河。
孙儿正在山坡上摘梅子,一边摘一边往嘴里塞。爷,梅子好甜哩,快过来吃吧。
你爷早就吃够啦,六十年前就吃够啦,知道它有多甜。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