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父母最常见的4大教育误区,你中招了吗?
父母最常见的4大教育误区,你中招了吗?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中国家长最关注的话题。我们的家长并非生而为人父母,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成长,犯错是在所难免的,需要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观念和教育思维。
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教育中最常见的4大误区,看看你是否中招了呢?
1、孩子摔跤撞地板,父母就打骂地板
相信你会看到过这样的情况:小孩子在家里玩耍,因为走路不稳,摔跤撞地板,然后就哇哇大哭!家长远远看到后,跑过来将孩子扶起,对着地板跺几下脚,然后对孩子说“好了,不哭不哭,我已经把地板打了!”然后一直安抚到孩子不哭!
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对的,家长将孩子摔跤的原因归结在“地板”等事物上,是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这不是我的错,我不必负责。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在犯错的`时候,孩子不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将责任推给他人或相关事物上。
最明智的做法:父母应该让孩子弄清楚为什么会摔跤,找出原因后,告诉他方法,让他知道如何避免再次摔跤!
2、当别人的面教育孩子
很多中国的父母都喜欢在人前教育孩子,一点都不避讳场合。他们或许认为:孩子做了错事在众人面前责骂,让他没面子、感到羞耻,才能记住教训。其实,当众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羞辱。
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是有自尊心的。当你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时,他内心不一定真的认识到自己有什么错,他感受到的更多是丢脸。这样做只会加深孩子被训斥的印象,产生逆反心理。
最明智的做法:家长们可以采用“悄悄话”原则。当孩子犯错或者闹脾气的时候,可以将孩子带到一个无人的地方,让孩子稳定情绪,耐心听孩子说心里话。倾听比说教更加有效,不要试图去教育他,而是让他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把道理告诉孩子,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3、在孩子专注的时候打断孩子
有些家长在孩子玩积木或者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习惯性去打断他们。比如,吃饭、要不要尿尿、热不热、冷不冷……在孩子专心玩的时候,经常打断他们,会不知不觉地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更严重的可以导致以后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
最明智的做法:学会等待,不随意打断孩子。在孩子专心玩耍或者看书时,不要强制性地打断他们,让他们好好走好自己的事情。
4、阻止孩子尝试新事物,扼杀孩子好奇心
要知道,小孩子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爱探索,敢冒险。当孩子想要爬高时,一些家长会阻止道:“危险,赶紧下来。”当孩子想要和泥吧时,一些家长阻止道:“哎呀,脏死了,不许玩!”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危等,我们的家长这个不许,那个不准。于是,到时孩子觉得周围处处有危险,不敢尝试新事物,也失去好奇心。
最明智的做法: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危及孩子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同时,如果担心可以陪着孩子身边,做好预防和挽救措施,将危险降低到最下。
第2篇:纳税信用评价4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
http://www.daodoc.com
纳税信用评价4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是对纳税人一定时期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的综合评定,是衡量纳税人“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纳税人要依法纳税,经营好自己的诚信资产,一享受更多有利于企业的政策激励,但是仍有不少纳税人对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存在理解误区,云帐房小编归纳整理纳税人常见的误区。
一、我一年纳税也不多,几万块钱,所以我肯定评不上A级纳税人了。
误解。
分析:不少纳税人认为,入库税款的多少直接决定纳税信用评价的得分。那,我们来看看纳税信用登记评定的过程和依据。
依据政策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机关通过对纳税人纳税信用信息的按月采集、记录和收集,作为纳税信用评价打分的依据。这里采集纳税信用信息,既有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也有税务系统内信息和税务系统外信息;其中的税务系统内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8号),入库税款的多与少,并不直接决定纳税信用评价的打分。通俗点说,税缴的少未必信用低、税缴的多未必信用高。
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
http://www.daodoc.com
正解:纳税人缴税多与少,不会直接造成纳税信用评价的加分或减分;纳税人没有按期申报或没有按期足额缴纳税款,才会直接造成纳税信用评价扣分。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8号)
二、我今年接受了税务检查,所以信用评价我肯定要扣分了。
误解。
分析:不少纳税人认为如接受了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纳税信用评价肯定要扣分,结果肯定不理想。这一理解是错误的。
依据政策,纳税人有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务检查的义务,应主动配合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进行的税务检查,如实地向税务机关反映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执行财务制度的情况,并按有关规定提供报表和资料,不得隐瞒和弄虚作假,不能阻挠、刁难税务机关的检查和监督。同时,类似于刑法的“无罪推定原则”,纳税人接受税务检查,并不代表纳税人一定有税务违法行为,也就未必造成纳税信用评价扣分了。
正解:纳税人有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务检查的义务,接受税务检查这一行为不直接造成纳税信用评价扣分;经税务检查发现纳税人存在涉税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做出税务处理决定时,才会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评价扣除相应分值。
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
http://www.daodoc.com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09年第1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8号)
三、今年我有三个月没有按期申报,那我今年未申报要扣一次分吧?
误解。
分析:未按期申报这一信用评价指标是按税种按次扣分,而不是按类别扣分。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8号),诸如未按期申报等信用评价指标是按次扣分,而不是按类别扣分。
例如,纳税人发生未按期申报这一行为时,纳税信用评价按税种按次扣5分。如果纳税人当年有三个月增值税未按期申报,那么纳税信用评价要扣去15分,而不是扣去5分。
正解:纳税信用评价体系中,诸如未按期申报等指标是按发生次数扣去相应分值,而不是按发生同一类型行为扣去相应分值。纳税人在实务中要注意,如发生扣分事项,要及时处理、及时补救,不能置之不理,避免纳税信用评价扣分越积越多。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8号)
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
http://www.daodoc.com
四、我做法人的一家公司被定为信用等级D级,大不了这个户头我不用了,开个新户就行了。
误解。
分析:依据政策规定,D级企业直接责任人在企业被评价为D级之后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企业仍评价为D级。被评定D级的纳税人应当主动应对,查找问题、纠正错误,积极努力修复纳税信用,提升信用等级。
正解:评定为D级的纳税人应加深对纳税信用的理解和认识,努力修复纳税信用,加强涉税风险意识、降低涉税风险,提高税收遵从度;而不是通过“换户头、开新户”等方法试图躲避信用等级管理。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
2.《关于明确纳税信用管理若干业务口径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5号)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纳税信用评价级别一定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也将成为衡量纳税人“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要认真遵守规定,经营好自己的诚信资产,以享受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激励。
第3篇:健身房的四大误区 你中招了吗
健身房的四大误区 你中招了吗
人们大可不必冒着举重提臀容易受伤的危险,如果你想要运动你的背部,简单的提臀就可以了,这也会激活你的三层腹腔壁,提高脊椎的稳定性和运动效果。
误区一 每个肌肉群做3~4组动作
这是著名的电影明星,曾经多次获得国际健美锦标赛冠军的阿诺德·施瓦辛格提出的建议,他认为这样的运动量可以保证你锻炼到肌肉的每个纤维。问题是当你练到足够多时,你就不会那么尽力了。
想想吧,你练习得越刻苦,你保持的时间就越短。例如,很多人可以慢跑一个小时,但是很少有人能够高强度地跳跃一个小时,更别提在这段时间里能一直保持较好的状态了。可是一旦你的状态开始下滑,你就已经达到了肌肉运动的锻炼效果。
因此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不同动作的运动次数上,一共重复25~50次就足够了。也就是说,五套动作重复五遍(25次)或2~3
第4篇:父母爱孩子的几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父母爱孩子的几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教育孩子是中国新一代父母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问父母:“你爱我吗?”父母总会毫不犹豫地说:“爱!”
是呀,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你真的会爱孩子吗?有时候,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适得其反,误了孩子的一生。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父母爱孩子的几大误区,各位家长看看自己是否中招了呢?
误区1:是否定孩子,还是肯定孩子?
我们很多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比较挑剔,喜欢用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较。他们总是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在否定自己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容易自暴自弃,更有甚者对别人充满敌意。
宽容的父母愿意肯定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在进步的时候,不会吝啬那句“孩子,你真棒!”。宽容孩子的缺点,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