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老师小记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27 07:12: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朱文杰老师小记散文

朱文杰老师小记散文

经常在博客看朱文杰老师的文章,非常欣赏。最重要的是相信他的人品和为人。因为从许多文章中我能够看到令人敬仰的朱文杰老师的形象。

今年9月初,我很冒昧地请朱文杰老师为我的诗集《窑变的泥土》作序,没想到朱文杰老师尽管非常忙,但是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不言分文。

时间过了一个多月,当我在博客看到朱老师为我写就的文章之时,不知道怎么了,一向坚强的我,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说是泪流满面,绝对不是渲染,而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眼泪。这评论耗费了他许多宝贵的时间,从老师文后的时间不难看出,他作序的`严谨态度和负责精神,他的文章,句句含鼓励,字字凝心血,情深意长,让我倍感温暖。

悄悄地抹去泪水,想起这个和我的父母已一般年纪的文坛老前辈,我的思绪不由又回到了初次见面和博客纸条来往时候的情景。

我从博客了解到,朱老师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伏案写作,因而他每天晚上工作到很晚,甚至通宵达旦,一般都在凌晨时分入睡,中午十二点左右醒来。应该说,他也是“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主儿。当年,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出版后,在西安市只签名送了几套书,其中一套就送给了朱文杰老师!他和路遥先生的交谊于此可见。路遥先生以一本《平凡的世界》永耀文坛,而朱文杰先生一直以来,却是实实在在活在平凡世界里的,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抒写践行着属于自己的平凡的世界。

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任铜川市歌舞团创作员,铜川市艺术馆文学组负责人、《铜川文艺》主编、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副主编、西安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西安市文联专业作家、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会长,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世纪70年代始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若干,有作品获全国及省市奖,著有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选》;长篇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就是这样一位颇有建树的大作家、诗人,他的人格和他的体格一样高大伟岸,他的胸怀和他的文章一样宽广锦绣,他的魅力和他的文采一样耀眼迷人。

就在他给我的诗集《窑变的泥土》写序的过程中,先生发纸条告诉我“最近太忙,才两去紫阳,到陇县关山、蓝田玉山,前天又到汉中南郑黎坪,其间参加多次聚会、接待、会议、评奖评委、笔会,忙得一沓糊涂。明后天周至,25至月底到北京参加国际首届收藏博览会。给你的序只是初看了一些诗,作了点笔记,望能耐心等点时间。”先生退而不休,于百忙之中给一个初入文学门槛的业余作者的写序严谨到不轻易落笔,居然要作笔记,让人不由又生一层敬意;不收一分钱的义务劳作,怕我心急,安慰沟通于我,待我如此实在醇厚,的确是偏爱有加了,在此物欲横流时代,用“难能可贵”形容他的做事原则实在是恰如其分。待序出炉,先生却说让我看看,不合适的地方可以修改,我认认真真看了几遍,除了感动了一次又一次,哪里去找可以修改的字句?

写就序不久,先生再次发来纸条说,他想请著名书法家冯郁章先生给我诗集题写一幅书法出书用,询求所书内容,我再次感动得无以言表,只是一句话在我的心里咕噜过去咕噜过来,反反复复,久久不散: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在他青年时代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开拓着属于自己的文学空间;在改革开放这个特别的时期里,他坚守着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在今天这个好多人叹息人心不古的世界里,他固守着人类良心的最后一丝光芒,用自己的人格和精神、修为和积淀、一步一个脚印,支撑起自己的文学帝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平凡的世界。

朱文杰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经常做好事,反复做好事,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忙忙碌碌而乐在文字里、乐在平凡世界里的人。

第2篇:品茶小记散文

品茶小记散文

流水,小桥,牌坊,花草……广场整洁宽阔,建筑俨然有序。广告牌上的“中国茶都”四字引起我的好奇,特意下车去“富坤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走一走。

谷雨前后,正是采茶制茶的黄金季节。人未走进茶室,已有茶香温馨鼻息,那是商家在炒制龙井,“老喝茶”的我自信有辨识茶香的天分。

没有车水马龙的人流,也没有喧嚣闹腾的`人声。广场上泊着十几辆小车,生意在品茶中悄然进行。

市场建筑是传统的四合院布局。中间一个采光的大院,四周全是茶铺,陈列着茶桌、茶具、茶罐、茶包……各有铺号,各具特色,繁而不乱,丰而不杂,窗明几净,纤尘不染。从院内走到院外,看见一排茶铺缘溪而设,仰望铺号,赫然“闽品”两字。走进店铺,但见曲尺形格柜上,摆满闽产茶叶: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福安红茶、武夷岩茶、南安绿茶、福州闽侯茉莉花茶……应有尽有,目不暇接。

“先生是本地人吧!喜喝闽茶吗?”一位清丽苗条的小女子朝我微笑地点了点头。

“喜欢,不过最爱喝的还数安溪铁观音。那年我去龙岩开会,喝了几次,差点喝上了瘾。”

小女子眼睛一亮。“哦,看来先生与闽品有缘,那就喝一盅吧!”说着随手插上电热壶,双手恭敬地递过来一张绿色名片,“我姓陈,你就叫我小陈吧!”

小陈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闽南人来说,实属难得。

水开了,小陈向我演示一手熟练的茶艺:涮杯、洗茶、冲水、盖盏、滗茶……茶色清澈金黄,茶香清新氤氲,伸舌轻轻一啜,茶香直沁肺腑,让人一下子融入清和雅致的格调里。想起名人赞颂铁观音的诗句,我禁不住轻声吟起来:

“清清安溪水,醇醇铁观音。

滋味甘鲜好,汤色黄如金。”

小陈拍了一记手,惊奇地说:“先生是文人啊!难得听见品茶人吟诗,今日总算让我开了眼界。”小陈就此向我介绍起铁观音来,“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以嫩芽紫红,叶色浓绿为最佳……”她娓娓道来,轻声曼语,大方淡定,真有些“茶不醉人自醉”的境界。

“看不出年纪轻轻的已是个成熟的生意人了。”我真有点服她。

小陈两颊微微一红:“先生过奖了。初中毕业后我跟爸爸学做茶叶生意,到东阳才自撑一个门面,只是本钱不大,铺面小了一点。”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过,如果能在茶室挂上几幅字画,可就茶香墨香兼书香了。”我率直地亮出自己的观感。

“说得对。”小陈附和说,“先生肯定写得一手好字,就请你给我写几个吧!”

“哈哈,你这可是看走了眼。这样吧,几时你开个茶座,我请几个书法界朋友来品茶,为你留下点墨宝,也不愧给富坤茶市增添风光了。”

“到时还得请先生指导喔!”小陈笑了,笑得很开心。

临走时,我付了50元钱,买了一包350克的铁观音。

是夜,灯光下品茗啜茶,顿觉齿颊留香,乘兴写下这篇小记,以志记忆。

第3篇:沙坡头小记散文

沙坡头小记散文

1

多年前,我看到过一本名为《沙坡头——世界奇迹》的报告文学集。作者杨兆兴以详实的资料和素材,融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典型事例、沙漠奇闻和人民群众的科学实践,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一副感人肺腑的人与自然拼搏的英雄群像,以及林业工人和宁夏各族群创造的田园式的“麦草方格”森林固沙法的成功经验。曾引起外国治沙专家和联合国的极大兴趣,被誉为“世界上首位的治沙工程”。我也知道沙坡头的高大格状流动沙岭是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我国的第一条“沙漠铁路”也从这里横穿而过。从那时起,我就有了去看沙坡头的念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坡头被打造成闻名于世的旅游胜地。

2

刚看到沙坡头,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眼前的黄河宽阔,雄浑,波澜不兴。缓缓向前流动着,看不见源头望不到尽头。黄河水为沙坡头带来了弥足珍贵的滋润和福祉,洗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习字小记散文

习字小记散文

我这里所说的习字,特指练习毛笔字。我不敢妄图说练的是毛笔书法,因为毛笔书法是一种艺术,于我不配,又太遥远,我那信笔涂鸦的本事实在难以企及,更不敢说登堂入室。

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她的美色经过数千年的锻造,是那么美轮美奂,无数中国人乃至外国人都被其温煦的风景所吸引,吸引得深了,便握起竹竿,让那软软的毛发在纸上留下痕迹,留下清香,同时也留下心迹。

我的毛笔字启蒙应该在小时候。每逢过春节时,我的父亲便会煞有其事地拿出一个口袋,拭去上面的灰尘,轻轻地取出他那引以为自豪的已经有些年头的毛笔和砚台,在院坝里搭起一张桌子,拿起刀片将红纸裁成一条条的。我也随即开始我的份内工作,在砚台上倒点水,将漆黑的墨棒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紧紧地捏着,在砚台上使劲地磨啊,磨啊。父亲见墨磨得差不多了,喝上两口酒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朱文杰老师小记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朱文杰老师小记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