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承蜩文言文原文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25 07:12: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丈人承蜩文言文原文翻译

丈人承蜩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在丈人承蜩本文中,主旨句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意思是:用心集中,不分散注意力。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丈人承蜩文言文原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仲尼①适②楚,出于林中③,见佝偻④者承蜩⑤,犹掇⑥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⑦,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⑧;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⑨也,若橛⑩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①仲尼:孔子。

②适:往,到。

③出于林中:从林中经过。

④佝偻:驼背。

⑤承蜩(tiáo):用竿粘知了。

⑥掇:拾取。

⑦五六月:指夏天。

⑧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极少。

⑨处身:立身。

⑩橛(jué):原指木桩,这里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像木桩那样竖立着。

株拘:带枯枝的树墩。

执臂:执竿的手臂。

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用“唯之(为)”的.格式作前置的标志,把宾语“蜩翼”置于动词谓语“知”之前。

14顾:回头看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用手捡东西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厉害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如果能在竿头)摞上两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知了很少能跑掉;如果摞上三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十只也不过跑掉一只;能摞上五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粘知了就象伸手拾东西一样了。我站立在那里,身体就象一个树桩子;我执竿的手臂,就象一节枯树的干枝。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心目中)只注意在知了翅膀上。我不转身不侧身,不因万物干扰而转移我对知了翅膀的注意力,这怎能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回头看弟子并对他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于一处,这是驼背人所说的道理吧!”

第2篇:丈人承蜩原文加翻译

丈人承蜩原文加翻译

《丈人承蜩》出自《庄子》,旨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丈人承蜩原文加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丈人承蜩

仲尼⑴适⑵楚,出于林中⑶,见佝偻⑷者承蜩⑸,犹掇⑹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⑺,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⑻;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⑼也,若橛⑽株拘⑾;吾执臂⑿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⒀。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⑴仲尼:孔子。⑵适:往,到。⑶出于林中:从林中经过。⑷佝偻:驼背。⑸承蜩(ti o):用竿粘知了。⑹掇:拾取。⑺五六月:指夏天。⑻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极⑼处身:立身。⑽橛(ju ):木桩,象木桩那样竖立着。用为动词。⑾株拘:带枯枝的树墩。⑿执臂:执竿的手臂。 ⒀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用“唯……之(为)……”的格式作前置的标志,把宾语“蜩翼”置于动词谓语“知”之前。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以万物易蜩之翼__________ ②孔子顾谓弟子曰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

①出于林中 ②乃凝于神 ③万事莫贵于义

3.翻译句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译文:

4.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粘知了的“诀窍”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转移 ②回过头去

2.①介词,从。 ②介词,在。 ③介词,比。

3.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心目中)只注意在知了翅膀上。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意思是:用心集中,不分散注意力。

5.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译文:

仲尼到楚国去,从树林中经过,看见一位驼背老人用长竿粘知了,就好象伸手拾东西那样容易。

促尼说:“你真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老人说:“我有诀窍。夏天时,(如果能在竿头)摞上两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知了很少能跑掉;如果摞上三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十只也不过跑掉一只;能摞上五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粘知了就象伸手拾东西一样了。我站立在那里,身体就象一个树桩子;我执竿的手臂,就象一节枯树的干枝,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心目中)只注意在知了翅膀上。我不转身不侧身,不因万物干扰而转移我对知了翅膀的注意力,这怎能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用心集中,不分散注意力’,大概就是指这位驼背老人说的吧?”

第3篇:痀偻者承蜩文言文翻译

痀偻者承蜩文言文翻译

痀偻承蜩的典故出自庄子的《外篇·达生》,讲述了孔子去楚国游历,走到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他粘蝉的样子就好像是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容易,使孔子受益匪浅。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痀偻者承蜩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

痀偻者承蜩文言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痀偻者承蜩文言文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的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佝偻承蜩原文及翻译

佝偻承蜩原文及翻译

佝偻承蜩,该文写驼背老人讲述自己苦练捕蝉本领之事,借此喻彼,以小喻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佝偻承蜩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选自《庄子·达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ó,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丈人承蜩》语文阅读和答案

《丈人承蜩》语文阅读和答案

仲尼⑴适⑵楚,出于林中⑶,见佝偻⑷者承蜩⑸,犹掇⑹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⑺,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⑻;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⑼也,若橛⑽株拘⑾;吾执臂⑿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⒀。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⑴仲尼:孔子。⑵适:往,到。⑶出于林中:从林中经过。⑷佝偻:驼背。⑸承蜩(ti o):用竿粘知了。⑹掇:拾取。⑺五六月:指夏天。⑻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极⑼处身:立身。⑽橛(ju ):木桩,象木桩那样竖立着。用为动词。⑾株拘:带枯枝的树墩。⑿执臂:执竿的手臂。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丈人承蜩文言文原文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丈人承蜩文言文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