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揭穿谎言:不死之药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20 07:12: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我们要揭穿谎言:不死之药

我们要揭穿谎言:不死之药

【我们要揭穿谎言:不死之药】

有一个人拿着长生不死的药来到楚国,要将药献给楚王。

负责传达的门官捧着药走进宫里。宫中的一名卫士问道:“你手里捧的是什么东西?”

门官说:“是长生不死的药。”

卫士问:“可以吃吗?”

门官说:“可以。”

于是,卫士就从门官手里把药抢来吃了下去。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派人将那个卫士抓了起来,要将他斩首。

卫士托人对楚王说:“我是在征得门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药的,因此这罪责应该由门官来承担。再说,那人献给大王的是长生不死之药,如果我吃了药,您处死我,那么这药岂不成了让人死的药了?如果杀了我,那就证明别人是在欺骗大王啊。”

楚王听了卫士的一番话,觉得有道理,就免除了他的死罪。而那所谓的长生不死的药,当然是假的了。

【说明】 在这则寓言中,卫士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揭穿了“不死之药”的谎言,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这说明,是谎言,就会有漏洞,只要有勇气和胆识,就一定能揭穿谎言。

【活到老学到老:秉烛而学】

师旷是晋国著名的乐师。有一天,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还想再学习,但又担心为时已晚,就好比是接近了傍晚啊!”

师旷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不点上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恼怒地说:“哪有大臣敢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我哪里敢戏弄大王您呢?我听说,少年时好学,就像早晨初生的太阳;壮年时好学,就像中午太阳的光芒;到了老年好学,就像点燃了蜡烛发出光亮。点着蜡烛照亮,谁还会在黑暗中摸黑前行呢?”

晋平公听了,感叹道:“对极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在任何年龄阶段想学习,都为时不晚,正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认清自我:不知己丑】

在秦蜀的山谷中,有一个叫南岐的地方。那里的水喝起来有点甜,但水质不好,凡是常年喝这种水的人,脖子上都会长出一个大肿包。所以南岐这个地方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是得了这种大脖子病的。

有个外地人来到南岐,一群妇女和儿童好奇地围着他看,并且讥笑他:“你的脖颈看起来好奇怪啊,干瘦干瘦的,一点不像我们。”

外地人回答说:“你们脖子上的.那个大肿块,其实是一种瘿病(瘿(yǐng)病:俗称“大脖子病”,由于饮水中缺碘而造成的甲状腺肿大。)啊!你们为什么不去找药治病,反而嘲笑我的脖子干瘦?”

南岐人对外地人说:“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这样的大脖子,哪里用得着把肿块除掉呢?”

南岐人始终不明白脖子上有肿块是一种病,是丑陋的。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自身疾病不但不以为是病,反而认为理所应当,是见识浅陋、无知自大的表现。

【掌握技术需要相应的心理和素质:操舟若神】

孔子的学生颜回问孔子:“我曾经在深潭里乘船,那摆渡的船夫驾驶起小船来,技艺娴熟,简直像有神相助一样。我问他:‘驾船可以学得会吗?’他说:‘可以学会。善于游泳的人练习多次也就会了。至于那些能潜到深水的游泳高手,即使从没见过船,一上手就很快能驾船了。’我问他为什么,他不告诉我。请问您,他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擅长游泳的人练习多次就能学会驾船,是因为他能做到不在意水的可怕。至于那些潜水高手,即使没见过船,一接触船就很快会操作,是因为他把深渊看做是地上的高山,把小船的倾覆看做是车在陆地倒退一般。翻船、倒车等种种情况出现在他眼前,却不能扰乱他的内心,他怎么能不将船驾驶得轻松自如呢?”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掌握一门技艺,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和素质,这样才能做到驾轻就熟,轻松自如。

第2篇:寓言故事:不死之药

寓言故事:不死之药

导语:只要有科学的头脑,一个“小人物”也可以不畏君主的强暴,在坚持真理的斗争中做出贡献。

有一个人拿着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药来到楚国,要将这不死的药敬献给楚王。

宫廷的守门官捧着药进宫去,碰上宫中的卫士。卫士问:“你拿的是什么好东西?”

守门官说:“是不死的药。”

卫土说:“是可以吃的吗?”

守门官说:“当然是可以吃的呀。”

于是卫士从守门官手里夺过药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派人去将卫士抓来,要将卫士斩首。可是卫士不慌不忙地对楚王说:

“大王先息怒,请听我说。我曾问过守门官这药能不能吃,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我是一个位居守门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征得守门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药的,因此我是无罪的。如果说那药是献给大王的,别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么这罪责应该由守门官来承担。再又说回来,如果那人献给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药,您就不该杀我,因为如果您把我杀了,那药岂不是死药吗?这么看来,那人把送给您的死药说成是不死之药而大王还准备重赏他,就说明他分明是在欺骗您。大王您如果杀了我一个无罪的小臣,等于是向世人宣布您被人欺骗的.丑闻,大王您这样贤明的君主怎么也会被人欺骗呢?您倒不如饶恕我,把我放了,这么一来,世人将会称颂您的英明和大度。”

楚王听了卫士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把卫士放了。

其实这个卫士得以活下来,并不是什么“不死之药”的魔力,而是全凭着卫士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用了一个逻辑的二难推理与楚王辩论,戳穿了“不死之药”的谎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要有科学的头脑,一个“小人物”也可以不畏君主的强暴,在坚持真理的斗争中做出贡献。

拓展:

秦士好古

秦朝有个读书人非常喜欢古物,即使价值十分昂贵也一定要求购。

有一天,有人带来了一张破席子。亲自上门对他说:“过去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国事,就让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他心里非常高兴,认为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换了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拿了一根旧拐杖来卖,对他说:“这是周太王逃难时所用过的拐杖,它比孔子坐过的那席子要早几百年,您用什么来报偿我呢?”他就把家里所有的资金给了那人。又过了一阵,又有人拿来了一只快腐烂的木碗对这好古的读书人说:“那席子和拐杖还不算很古,我这只碗是夏朝时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时要古得多。”读书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东西都给了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资金和家产都已失去,无法解决衣食问题。于是,他披上哀公时的破席子,拄着周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朝时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讨,说:“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铸造的钱币的话,请赐一文给我吧!”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为好古而好古,为崇洋而崇洋,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就会产生拿着宝物讨饭吃的悲剧。

第3篇:不死之药成语故事

不死之药成语故事

不死之药成语故事1

【拼音】bù sǐ zhī yào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人把长生不死的药献给荆王门官拿进去时,守门卫士得知是长生不死的药就自己吃了下去。荆王十分气愤,要杀掉这个卫士,卫士托人向荆王说情,说自己是为大王试验这药的效果。荆王也就放弃杀他的念头。

【典故】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长生不死的药。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长生不死的药

【近义词】不死药

【成语举例】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成语举例】

◎ 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 公元前二一五年,秦始皇首次出巡到旧燕国海滨,就听信了方士燕人卢生等人的话,派遣卢生去求羡门、高誓等仙人,派遣韩终、侯公、石生等去求仙人不死之药。

不死之药成语故事2

成语名称:不死之药

成语拼音:bù sǐ z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我们要揭穿谎言:不死之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要揭穿谎言:不死之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