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风衣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20 07:12: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情暖风衣散文

情暖风衣散文

这是一件薄款风衣。纯黑色,质地上乘,面料丝滑极有手感,无论怎么揉捏,怎么胡乱叠放,都绝不会有半点褶皱。

十二年了。从得到这件风衣时算起,迄今已有十二年了。

那年,我念初三。一天,一位同学过生日,大伙聚在她家。她有三个姐姐,均在沿海打工。她家的衣柜里,有很多姐姐们带回的衣服,且每一件都非常时尚漂亮。其中,就有这件黑色风衣。那同学个子不高,又很胖,这风衣自是穿不上的。因此,她将这风衣送给了另一个同学芳。

芳与我因家近,从小一起玩到大,不是姐妹却胜似姐妹。芳得到这件风衣后欢喜不已,我很是羡慕。芳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将风衣借与我穿。这一借就几乎成了我的,芳一直没有问我要,还一如既往的与我交好。

芳说,你个子比我高,你穿更好看。

其实,我知道,芳之所以把风衣给我,一来是见我真心喜欢,二来是她很清楚我家条件,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买衣服。她就是这样,心疼我,却从不表露出一丝怜悯,只一味对我好。

秋去冬来,薄款风衣自是不能御寒的,但我仍旧一直在穿,只是里面加了紧身毛衣。如此搭配,确有些不合时宜,但在当时还真没觉得有何不妥。纵有同学玩笑说:“嘿,你要风度,不要温度啊。”我也只哈哈一笑便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芳会怒气冲冲地叫我把风衣还给她。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那是正月初几,天还很冷。我与芳共同的好友波,特地来看我们。本来是件高兴事,却因一些缘由闹得很不愉快。

波是个阳光帅气的男孩,初中刚毕业,投身于理发行业。与波相识,是前一年,他来给亲戚拜年,他的亲戚与我家是邻居,一起吃了饭。当晚,我把波介绍与芳认识,波就成了我与芳共同的好友。这一年来,我们常有书信往来。

在波写给我的信中,我隐约感觉到,他对我似乎有种朦胧的情愫,只是从未说过什么,我也装作懵懂无知。波这次来,得知我竟有了男友(一段无疾而终的早恋),他虽没说什么,但看得出他心情很糟。

那晚,我们在河边的竹林里燃起了一堆火。波不知何时买来的白酒,一个人悠悠地喝着。芳劝波别喝了,波却总笑着说没事,难得见我们,高兴。我因男友在旁,实在不便多说什么,很是尴尬。后来,男友说天冷,劝我们早些回去,波却执意不肯。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十分为难。芳一下子就生气了,怒气冲冲地说:“波难得来一次,你就这样把他晾在一边?还是不是朋友了?重色轻友!你要走可以,把衣服脱下来还我,那是我的!”

我完全没想到芳会这样!我一把将风衣脱下,并狠狠地扔给了她,然后转身离开了。

当时,我没有去想,芳拿着风衣目睹我离去的背影会有多难过,多失望。也没有去想,芳平日里对我的好,只顾赌气去了……

芳要回风衣后,将其胡乱叠放在衣柜一角。不知是她本就不稀罕,还是因为与我吵架的缘故。总之,她再没有穿过。庆幸的是,我们的友谊并没有因一件风衣而受影响。吵过之后,很快便和好如初,仍旧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闹,形影不离。

中考之后,我与芳十多年的姐妹,终将各奔东西。我去外地上学,她去外地打工。因是她先走,所以是我帮她整理的行李。当从她衣柜中翻出这件风衣时,我们都不明所以的笑了。芳说:“这件风衣还是你穿着好看,你拿去吧。”不知为何,当我再次拿着这件风衣,竟没了先前的欢喜,反有些难为情。不过,芳忙着叮嘱感叹伤怀,根本没有觉察出我的不自然。

芳很感性,容易哭,也容易笑。我陪着她在马路上等车,不过半个小时,她就哭了好几回。每见她眼圈一红,眼泪一滚,我就笑。见我笑,她也笑。哭哭笑笑间,车来了。她拖着行李上了车,又从车窗里探出头来拼命朝我挥手。我也将手举得老高,不停地挥动。

当车影消失,尘埃落定,发现空荡荡的马路上只有我一人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那些与芳形影不离的日子,那些浪漫美好的青葱岁月,从此便都一去不复返了……

我没有将风衣带去新的学校。因为一见这风衣,便会想起那次与芳吵架的事。我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深感自责,所以不敢再穿这件风衣。

这一年寒假,我回家,发现这件风衣被晾晒在院中。问了母亲才知道,原来母亲在整理屋子时,无意中翻出了这件风衣,见款式好,成色新,颇为喜欢,就穿上身试了试,竟十分合适,于是就一直在穿。母亲说,这衣服是黑色的.,耐脏,而且质量好,怎么洗也不旧。她还经常穿着去上班呢……

母亲上班的地方叫电冶厂,所干的活是最不起眼最卑微的——拣灰石子。开学前,我曾去帮过母亲两回,深知个中滋味。那是电冶厂最后一道工序,工人把用过的灰石子从高高的台阶上“轰隆”一声倒下来,一时间,四周尘烟滚滚,呛得人咳嗽不止,更睁不开眼,头上身上亦全是灰。然而,为了能多抢一些有用的灰石子,不得不赶紧围上去挑拣,拣了一袋又一袋,如获至宝。这一批拣完后,又等下一批,如此反复,最后将装好的灰石子拿到指定地点称,按重量算工钱。钱不多,一个月也就五六百,却是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来源。那几年,母亲不知吃下了多少灰尘。

真的不敢相信,这风衣经常被母亲穿着去上班还能像崭新的一样!我开始欣赏起这件风衣来。开学,我将风衣装进了行李箱。

学校是军事化管理,一周只有半天可穿便装,其它时候都是穿迷彩服。所以,我虽喜欢这件风衣,却也没多少机会穿。后来,我又将风衣带回了家,且没再带走。

毕业后,我去了沿海。多番周折,几经辗转,才终于稳定下来。那段日子充满艰辛,却无所畏惧。我很欣赏那时的自己,有理想,有追求,面对困难从不低头。那时正热播青春偶像剧《奋斗》,我亦如剧中人物一样,一直努力适应着从学校到社会的种种转变,一直为心中的理想奋斗着……

那年阳春三月,我工作后第一次回家。彼时,家中光景较前两年略有好转,毕竟我独立了,家中少了很大一个负担。不过,母亲仍旧在电冶厂上班。父亲的身体稍好了些,也谋了个活计。弟已高出我半个头。

在我房间的衣柜里,我再次看到了那件风衣,竟然还如新的一样!我问母亲,平常是否一直在穿。母亲说有,而且也穿着去上班。不过后来弟弟见了,说这么好的衣服穿着去上班太可惜了,就自己拿了去。我很惊讶,弟弟也穿过这件风衣?母亲笑着说:“是啊,他套在身上左右看,说姐姐这衣服,他穿着都合适,可高兴了,还穿着到处跑呢。”

弟小我四岁,高瘦,穿这风衣自然合适,且这风衣是黑色,就算男孩子穿上,也并不古怪。不过,听闻此事,我还是笑了很久。倒不是笑话弟弟穿我的衣服,而是为有这样一个朴实可爱不好面不讲究的弟弟而深感欣慰……

再次离开家,我又带走了这件风衣。但已不仅仅是出于喜欢,而是不知不觉中,对这件风衣有了深厚的感情,无论如何不舍丢弃……

岁月如流,人生几何。捻指间,不觉又过了好些年。这件风衣被我一直封存在衣橱一角。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风衣一如当年模样,尽管也是饱经风霜,却无半点褶皱。每一次不经意间的触碰,都会感受到一股奇异的暖流,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旧日时光里的一些人和事。

芳,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整日为孩子,以及家中生意操心。我们时常聊天,忆从前,说现在,内心总无尽感慨。芳说:“真不知那时候的我们,怎么能那么疯,那么傻。现在想起来,真的不可思议。”

芳所说的疯傻,有太多案例。如用破罐子煮野菜,洒点从家中偷来的盐便能吃得津津有味;如在垃圾场里争夺捡来的皮包、口红、零钱;如趁邻居不在家偷偷从门缝下钻进去找吃的,还在别人床上乱滚,玩够了再爬出来……还有很多,实在不胜枚举。

谈及现在的生活,自是各有各的喜忧。芳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她与丈夫在另一城市做生意。她常说压力大,心累,多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此,我亦感同身受。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孩子,便有了束缚有了牵绊,不可能再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哪怕是并不算太出格的事,也总有诸多顾虑。这就是现实。我和芳可以在彼此面前肆意宣泄对现实的不满,而后又相互安慰,相互鼓励,然后继续在现实生活里从容地穿行。我们既能是对方倒苦水的垃圾桶,亦能是给予对方正能力的碧泉湾……

母亲,现已无需劳累,日子过得清闲。但因父亲和外公的相继离世,母亲深受打击,忧思过重,身体有些不好。

许是应了那句“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母亲现在就时常念叨父亲的好。要知道,父亲在时,两人经常蹬鼻子上脸,大呼小叫,吵吵闹闹,难有清静时候。后来父亲患病,性情变得温和,对母亲竟分外体贴起来,以至于母亲对他始终难以忘怀。如今每次念及父亲,母亲都是满目柔情,让人既感动,又不免心酸。我知道,一向要强惯了的母亲,必定在无数个黑夜里偷偷哭泣。我知道,但我绝口不提。因为,我只想用欢笑来抚慰她内心的伤。

弟弟,现学业有成,工作稳定,让人很是欣慰。我与母亲有个共同的心愿,便是弟弟早日成家。因为有了自己的家,才能真正意识到责任,才能算真正的长大……

芳、母亲、弟弟,都是我很珍惜的人,他们都曾穿过这件风衣,这件风衣承载着友谊的珍贵、亲情的温馨,更承载着我对走过的时光、历经的岁月的深深怀念。我会一直珍藏这件风衣,亦如我会永远珍惜友谊和亲情,还有正一点点,一点点,悄然流逝的光阴……

第2篇:情暖笔尖散文

情暖笔尖散文

本来不想写,这类文章太多了,且有自我卖弄和阿谀吹捧之嫌。可有些东西,在心里沉积久了,就会情不自禁,就像一粒种子,有了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足够的养分,它就会发芽,就会破土而出,挡也挡不住。

我来江山,是因为在《》看到“快乐公主”和“天街小雨”两位文友文章后面的评论有人提及《江山》,所以怦然心动,不声不响地来了。我是带着惶恐来的,却被人热情相邀。谁?笔尖为暖社团的社长——航帐老师。

社长航帐

“社长是位老好人!”“社长是丫环。”这话是笔尖社团的副总编红凤青鸾老师说的。我并不认识社长大人,不知他是男是女,不知他是老头还是小伙。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信的东西并不太多。他对我肯定也一样,也了解不多。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雾里看花。可“社长是位老好人”这句话,我却是深信不疑的。

说实话,我的文章其实很烂。可没想到《人到中年》通过了绝品初审。社长第一时间给我留言,要我准备修改。他还不止一次的请求社团的老师们找文章的毛病,找错别字,找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他说绝主石霞山人老师对绝品的审核近乎苛刻,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能错一个。

航社对我这篇入审的文章比我还紧张,还重视。他一次次找文中的错误,一次次征求我的意见:“这句是不是删了好?”“这里是不是增加几个字?”文章的结尾有一大段议论,我自己认为是点晴之笔,可航社却建议删除。他说,小说切忌说教,说教味太浓会削弱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让读者自己去思索,去感悟。这些话真的让我很受益。

文中有一个“树荫”的词,航社让大家说是用“阴”还是“荫”。社团里的老师们意见不统一,有的说用“荫”,有的说用“阴”,还有的说两个字都能用。讨论了大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最后航社说,他回家查字典。航社是散文家,他对文学的造诣应该很深;可还是这么慎之又慎,对文字的态度可见一斑,对文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当时我说:“航社,为了我这篇破文章,让你么操心,真是太感谢你了!”

航社说:“我只是不想失去这次机会,这是你的娃啊!”

我当时很激动,想起了那句“润物细无声”的诗;不由脱口而出:“怪不得青鸾说你是老好人!”

社长对我这位新人——并不认识的陌生人尚且如些——他对别人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我也知道,社长对社团里每一个作者都是一视同仁的。“社长是位老好人。”这句话,应该不是我个人的感受。我相信,笔尖、江山、乃至现实生活中和航社有过接触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

我那篇《人到中年》最终没有通过绝品审核,但我却收获了比绝品还珍贵千万倍的东西。

航社有亲和力,有包容心,这是大伙有目共睹的。他不但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个优秀的社长。 作为社长,他要操心社团里的所有事。他要为取得成绩的作者鼓掌,他得陪受了挫折的作者流泪。他得有忍气吞声的气量,他得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网络是虚拟的,约束力有限。你做得好,别人会说是你应当做的;你做得稍有瑕疵,人家就会有意见,甚至拂袖而去。

我不太关心社团的事,我所知道的是:社长总是在尽力维持好社团,不断寻找新人,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充实社团;还得想尽办法留住老文友。社长得处理好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让社团里的文友们能和平共处,一团和气;可他做得再好,总也免不了“众口难调”。 社长总是希望社团里的老师们,能多出成绩,多出精品,甚至绝品。他肯定会在社团的文山诗海里,不断地寻寻觅觅,像一只小蜜蜂。他为别人辛劳,为别人忙,也为别人高兴。文友们得到了提高,得到了荣誉,可他能得到什么呢?他要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他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工作时间。

前不久,江山总部出台了新政,一个社团只能保留三十位编辑。对航社来说,这是一大难题。撤谁他都不忍心,撤谁谁都会有失落感。虽说网络编辑也没什么好处,但我相信,谁都不是冲着那蝇头小利来的。所谓“文人”,多少还是有点小清高,在意那些没有什么用处的虚名的。当时,社团里的投稿率急降,航社心急如焚,不断采取措施。先是“忍痛割爱”,后来又按编辑成绩“竞争上岗”,可谓用心良苦。航社当时的处境,我虽未亲见,却感同身受。

我当时也是一位编辑,我也被撒了,因为我占着茅坑不拉屎。说实话,我当时也有点失落。但我知道自己来江山的目的。我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学习才来的;撤了那个有名无实、费力不讨好的编辑,我反而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写作;对于我而言,我又失去了什么呢?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航社的辛劳,航社的真诚,大家都看在眼里。笔尖的老师们都是有智慧的人,大家很喜欢这位“丫环”,也理解他,支持他。

你猜老师

你猜老师是笔尖社团的一位副总编,我把他当做我的朋友。我总觉得对不起他,有件事一直如梗在喉,让我寝食难安。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他给我编完文(我的文大部分是他编发的),给我发来飞笺,大意是我的文章还行,建议我努力,争取再提高。我挺感动。都说文人相轻——所谓相轻,应该是忌妒的成份占多些。可你猜老师却能这样为我设想,以诚相待,肝胆相照。当时和他谈了几句,心生感慨,就想写篇关于我和他的小文发到论坛。第二天早晨写好后,准备到论坛发表,可点击进入后,发现他已在论坛发表了一篇《祝贺云静水闲》的文章,我们不约而同写了关于对方的文章,只不过他的先发表了。

知道我也写了文章后,他不准我发。他说:“谢谢你,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你的文别发了,这样对你不好(当时我的《人到中年》正在绝品审核中),你听我的。”我想了想,认为如果现在发表,就有点相互吹捧之嫌,的确不好。虽说我是发自内心的。也只好作罢。

事情是过去一段时间了,可一直在我心里挂着。 现在想来,我真的自私。我是发自内心的,问心无愧。何必想那么多?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人之交,贵在知心,贵在真诚。我真是不可原谅的。下面是我当初的原文:

和你猜老师相识,是偶然,也是必然。

其实,我和他并不算认识,以前从无交流。就算是现在,加起来也聊不了十句话,可却有一种老朋友的感觉。

因为喜欢文字,所以来了江山。在文网,我和在现实中一样,并不喜欢交流、凑热闹、攀龙附凤;所以朋友甚少。你猜老师算是例外了。

那一天,你猜老师发飞笺建议我向纸媒投稿。我就偶尔和他聊起,自己在《散文在线》有一篇文章得了二等奖,发表在《作家选刊》。他就显得很高兴,说让社团做成快讯发出去,宣传宣传。我说,小文不值一提,不去献丑了。你猜老师只得作罢。

第二天,他又发来信息;说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把消息发出去,这样对我有好处,还说总觉得要为我做点啥。听着这真诚朴实的话,我很感动。

真诚、朴实是文人应有的美德。对一个从未谋面,素昧平生的人说,总想为你做点啥,这是多么热的心肠!多少么高尚的品格!想想现实中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落魄异地无人相帮;中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句“总想为你做点啥”。你猜老师真是个热心真诚的人。

你猜老师作品丰硕,还是社团副总编,往往深夜还在为作者编文。他对文字的态度,令人动容。编辑做的是为他人作嫁衣的事,费力不讨好。可有些朋友还不一定理解,常常挑剔,有的甚至吹毛求疵,故意刁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从不对编辑说三道四,有的只是感恩。对你猜老师更甚。

“ 君子之交淡于水。”人生的长河里,我和你猜老师只是两滴小水珠。茫茫人海,我们也许擦肩的机会都没有。但,我已把这份感动和友谊深深地珍藏。

红凤青鸾

大凡世上的事,都讲缘分两字。所谓“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可见缘分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东西。和人相遇,那叫人缘;干成了一件事业,那叫机缘。相逢是缘,分离是缘。缘,无处不在;缘,又千年难遇。

我和红凤青鸾老师相识,就是因为缘分。如果不是来到了江山,如果不是进了笔尖,如果我们不是有相同的文学爱好;我和红凤青鸾老师就不可能相遇、相识、甚至相惜。

青鸾是我的良师,益友,知己。

对青鸾老师的印象主要有三:一是为人仗义,爱憎分明;对社团的事,看不惯的、不友好的人和事,她敢管敢说,所以有文友戏称她“凤姐”。其实她待人很热心,很喜欢帮人,而且帮人尽心尽意。二是她很神秘,忽男忽女,喜欢开玩笑,喜欢捉弄人,有点玩世不恭的味道。其实这是她好玩、率真的表现。三是她博学多才,她的文字很有穿透力,她的才思非常敏捷,她的语言功夫深厚,作品结构新颖、不落俗套。

青鸾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肯定师从名儒。这一点,她在聊天中曾透露了些许,她很敬佩她的恩师。另外从她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出来。她的语言能力,表达方式,我望尘莫及。她曾和我说过,她喜欢清静,不喜欢太多人知道她。这句话,如果让那些挖空心思、想出名的人听了,不知做何感想?也是从这句话上,我隐隐觉得青鸾绝不简单,是一个“有来头”的人物。

她是我佩服的笔尖作家之一。我刚到笔尖时,正逢她的小说《人生如梦》封绝。当时又佩服又忌妒,连祝贺都忘了。她也是我最敬佩的编辑之一。她编文章,先得把作者的文章吃透,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她和社长一样,把作者的文章当成作者的娃。她编文章,从来不走过场,用套话,滥竽充数。她说编辑文章是一件对自己很有益的事。通过编辑别人的文章,能提高鉴赏水平,能开拓视野,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学到很多东西。

帮人修改文章,是同行讳莫如深的事,尤其是对不太熟悉的人。可青鸾一点也不忸怩作态,用她的话说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天晚上让她帮我修改一下《母亲》,她说晚上没空,让我等一天再发表。她看了我的文章后,毫不客气地说我的文章没有进步(她曾为我修改过《人到中年》),还和原来差不多;小毛病很多,标点符号也不注意。她说我的语言是跳跃式的,可能和平时的说话习惯有关;有些不是在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写的,是强迫自己写的。她说,我不是个有耐心的人,有点性急,没有认真修改的习惯。她说要我养成修改的习惯,不要多,一天只一小段,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她说我的文章有情绪化,加入自己的情感太多。她说我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评述,直接说的那种她把我说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我无言以对。因为她说得太对了,好像就在我身边,亲眼看着我写作一样。如果不是至诚、有心的人,是不会这么坦然地和我说的,是不会说得这么中肯的。我很感激,真的`很感激。我不知用一句什么话来形容,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二天,我把《母亲》发表了。青鸾去了合肥出差,回家时,她一面怪我太性急,一面向我道歉。她在文章后面留下了很长、很精彩的评论。我做了这样的回复:“谢谢一默的精彩留墨(平时我都叫她一默),什么也不说,惟有铭记。很幸运来到笔尖,因为来到了笔尖,才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师长。笔尖为暖,心也暖。感谢社长,感谢所有的老师。”

是的,惟有铭记!有友如此,夫复何求?

笔尖为暖

以上提到的三位老师,只是笔尖的一个缩影。笔尖,每天都在发生着感动,每天都在演绎着精彩。

笔下生花。让眼里的缤纷、心中的涌潮化成一篇篇锦绣华章,让梦在这里飞翔,让温暖和爱在每一个人心中流淌。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笔尖为暖。

在江山,笔尖只是个年轻的社团。但笔尖社团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前辈中,有东方鹰、阔野瘦江、了缘无尘等。东方老师名震江山,了缘无尘老师在报刊上发文就像我家门前那棵枣树--结果又快又多。笔尖有很多优秀的管理人员兼作家。如猪儿、陈影、江冰、黎尘等,文友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有他们默默的付出。我对江社的印象深刻些,觉得她是一个有素养、有奉献精神的人。你猜老师也曾说过“江冰老师是一个好人”的话。猪儿的文采是我仰慕的。陈社不论为人还是作文,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黎尘社长也一样。笔尖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如:陆成兵老师,垄上行老师,唐音宋韵老师。小怪物老师“才高八斗”,拉基紫孜老师“学富五车”;还有白水红叶、春草葳蕤、罗档云老师。笔尖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我是去年九月份来到笔尖的,当时社团里有108个文友。社长说,我们是108条好汉,我们要把笔尖振兴起来。短短几个月,如今笔尖已发展成二百多人的社团。社团成绩斐然,人才济济。

笔尖是一个和谐的家园。笔尖所有的文友都是家中的一员,包括那些笔尖的客人。大家在一起品诗论文,切磋谈心。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有不同的性格,我们有不同的人生。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我们都喜欢文字。而文字可以成为一座桥,成为友谊的纽带。

笔尖的宗旨是:“依着文字的馨香,将如水的情思,摇曳成笔尖的曼妙,让心中的季节,永远春暖花开!”有那么多好的管理人员,有那么多优秀的作者,我相信,笔尖一定会四季如春,生机勃勃,桃李争艳。

有幸成为江山的一分子,成为笔尖的一员,我惶恐,也自豪。近朱者赤。在这么多老师的熏陶下,我也悄悄地改变着自己。就像置身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森林,而我只是一棵小草,在万树丛中,快乐着,也幸福着。

文人不能相轻,文人应该相亲。我始终相信“学海无涯”。我牢记着“文无第一”“山外有山”。我也知道,环肥燕瘦都是美;不论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心血,都有它美的地方,都值得尊重,都值得赞赏。在文学的殿堂,我只是个门外汉——像一只井底之蛙,只能对着头顶一块巴掌大的天,顾影自怜。

最喜欢冰心的一首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所以我常常自省,自勉。

第3篇:暖暖同学情散文

暖暖同学情散文

回忆读书时代的一幕幕往事,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有酸有涩。这是发生在初二的一段往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难以释怀。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骄阳似火、暑气蒸人、酷暑难耐。体育课就在下午的第二节课开始。下午的第一节课完毕,我们初二五班所有学生都走出了教室,三五成群的来到了校园的操场上。

听说这一节体育课是让我们玩的,我们可以打篮球、打乒乓球、做游戏、打排球、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我是一个对篮球如痴如醉的学生,当然这一节体育课我不能放弃对篮球的喜爱了。据我得到的消息这节体育课老师不在,他的身体不舒服,临时也没有代课老师,学校决定就让我们玩一节课。

我自然欣喜若狂,因为我是体育课代表,所以我到体育室里拿了若干个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与羽毛球。

第二节课铃声一响我召集了所有同学,我放声一说:“同学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月情暖散文

三月情暖散文

三月,春风吹拂的三月,气温回升的三月、草长莺飞的三月、阳光温柔的三月、心像长了翅膀,总想飞出寒冬的桎梏,飞出万物的冰凉、寻觅春江水暖的感动、寻觅似水柔情的涟漪。看着天是那么的蓝、看着水是那么的清,看着草是那么的嫩,看着枝条那么的柔软、看着树干那么的流畅、看着风儿自在的飞扬、看着鸟儿欢快的飞翔、看着池塘清澈明朗、看着鱼儿自在欢畅、心儿也如这回春的后土,变得湿润、变的柔软、变的舒畅、变的缠绵!

本来年前,二姐答应父亲,春节前后,带老人家去海南一周游,让没有做过飞机的父亲,享享云中飞翔的滋味,但是前提是不能再喝酒了,因为父亲是很多年的血压高了。空运拒载高血压患者。(是我规定的),为此,父亲一狠心戒掉了喝了半个世纪的酒(主要是上次住院,医生叮嘱过再喝酒,别要命了,为了保命,医生的话不得不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情暖冬日散文

情暖冬日散文

说到冬天,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不阴不晴的天空,昏昏沉沉的太阳似乎永远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苍黄的天底下呼啸着凛冽的寒风;极目远方,辽阔的大地上遍地都是冰霜和皑皑的白雪。天地间的一切仿佛凝固了一样,让人一见顿生寒意。可是最近一次亲身经历,却使我对冬天有了新的认识,严寒的冬天里同样充满了暖暖的温情。

元旦节那天清早,我匆匆忙忙地吃完早饭,就立刻向几十里以外的老家赶去。蔚蓝的天空宛如清澈的泉水洗过一样,万里无云,阳光灿烂。但是由于前一天刚刚经历了一股寒潮的袭击,尽管风不大,还是觉得寒气逼人,浑身上下冷得似乎要打颤。

前一天下午接到弟弟的电话,说同门一位堂叔因病刚刚去世,我心里瞬间难过起来。虽说堂叔已经七十多岁,早已过了古稀之年;但是想到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永远也看不到今天升起的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情暖人间散文

情暖人间散文

张小娴说,生活,宁静就好。将人生默默地走下去,有一个人就在不远处伴着你,他像那弯明月,又像洁白的云朵,他把人生最温暖的情怀给了你……

每次见到萧,总感觉是那么的亲切,而这种亲切感,源于久远的情怀。那些不肯落幕的温馨,就像古老的城墙上剥落得斑驳陆离的痕迹,沁透着岁月的沧桑。遇见萧,是在他青涩、最美的年华里,那时的他,犹如烟花三月、踏花归来的白衣年少,又如秋池中青莲一朵,静谧挺立,悄然沐浴着清幽的月光。

十多年前,我们从五湖四海来的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在一个烟雨蒙蒙、寒气逼人的清晨,被一辆大巴车一起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说是荒无人烟,其实周围还有村庄,不远处就有一个小镇。

一路上,大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发誓要大干一番事业,一下车,全都傻眼了,那个最小的、胖乎乎的,叫做宁的姑娘,忍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情暖风衣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暖风衣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