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冠军“假小子”吴晴的故事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19 07:12: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残奥会冠军“假小子”吴晴的故事

残奥会冠军“假小子”吴晴的故事

9月13日,征战伦敦残奥会的河北健儿们回到石家庄。本届残奥会,河北省健儿参赛成绩创历届最佳,在全国各省、市参赛成绩排名中,金牌数和奖牌数位列全国第二。在残奥会健儿们口中,我们又会知晓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将由小编为你带来残奥会冠军“假小子”吴晴的故事,相信你们会感兴趣。

残奥会冠军“假小子”吴晴的故事

“假小子”练出真功夫

吴晴是个不幸的女孩,患先天性脑瘫,从小父母离异,一直与姑姑、姑父生活在一起。据姑姑吴艳丽介绍,吴晴生就男孩子的性格,喜欢和男孩子玩,尤其爱和男孩子一起打篮球。尽管她的左脚不灵便,但却丝毫不影响她喜爱运动的兴趣。在亲人、邻居眼中,吴晴就像一个“假小子”。她从来都是一头短发,一身休闲装,不喜欢艳丽的色彩。但是对邻居,对弱小她却是一副热心肠。吴艳丽说,正是吴晴这种好动、爱玩、不怕输的“假小子”性格使她在日后的训练中百折不挠,顽强拼搏。

先天性脑瘫导致吴晴双腿蜷曲。在训练中,为了把她双腿的筋撑开,教练每次都要找来5个人帮她压腿,人为地把已经扭曲10多年的筋拉直。每一次,吴晴都凭借坚强的毅力忍受彻骨的疼痛。由于腿不听使唤,吴晴没少摔跟头,即使这样,她总是在课后给自己加砝码。为了提高成绩,她无论训练还是平时走路,腿上总是带着两个重重的沙袋。不知情的人都会奇怪地盯着她看,可吴晴不管。一个多月下来,吴晴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经过刻苦训练,在2006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她取得了女子100米、200米短跑T35级两块银牌;在2007年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她以0.02秒的微弱之差夺得100米短跑T35级亚军。2006年末,吴晴开始转项练习标枪。经过大半年的刻苦训练,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残运会的标枪比赛就打破了世界纪录。

差点与冠军梦擦肩而过

“吴晴能走上正规的训练道路,多亏了她张姨!”吴艳丽告诉记者。“张姨”是指现任龙沙区江安街道一厂社区主任张丽梅,就是她在最后一刻,把吴晴力荐给即将离齐的省队教练。

事情还得从2004年冬季说起。那次省队来齐选拔残疾人运动员,一直关心吴晴的张丽梅,在得知消息后放下手中的活就赶紧联系她,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她。焦急万分的`张丽梅,直到晚上五点才把吴晴等回家。当时天色已晚,省队教练在齐就餐后即将返程。张丽梅二话没说,亲自打车护送吴晴去找省队教练。在市残联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省队教练。省队教练认真观察了吴晴的手、脚和其它条件后,让她回去等通知。一周后,忐忑不安的吴晴一家接到了赴省参加训练的通知。

一辈子不忘姑姑家的恩情

吴晴自父母离异后,就和姑姑一家人生活。对于姑姑全家的关怀,她心存感激,总是说“一辈子不忘姑姑家的恩情”。

豁达的姑父把吴晴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在吃的、喝的、花销上从来没二话。姑姑是吴晴的心灵港湾,有什么困难,她总是向姑姑倾诉。就在残奥会开赛前一周,一向稳定的吴晴成绩出现下滑。烦恼的吴晴给姑姑打来电话说,可能是压力大,一上场就忘了技术,脑袋总是一片空白,怎么办?深谙侄女心理的吴艳丽就不断给她解压:,“不要考虑拿不拿牌,只要你尽力发挥了水平,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不会怨你。”在姑姑几次劝导下,吴晴逐渐恢复了平常心。在残奥会女子铁饼比赛中,调整到最佳状态的吴晴,用一枚闪光的金牌向姑姑一家及家乡父老献礼。

第2篇:残奥会冠军杨洋奋斗的故事

残奥会冠军杨洋奋斗的故事

因为脑瘫导致的“马蹄足内翻”病症,15岁的杨洋无法行走,但他却是伦敦泳池中最耀眼的明星。5年的游泳训练,杨洋的身体不仅得到极大康复,而且“飞鱼”也成为中国代表团在伦敦夺得金牌最多的“四金王”。 9月1日,中国选手杨洋在颁奖仪式上。当日,在伦敦残奥会男子200米自由泳S2级决赛中,杨洋以4分36秒18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残奥会纪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残奥会冠军杨洋奋斗的故事,希望你们会喜欢!

残奥会冠军杨洋奋斗的故事

杨洋,这个来自宁波的`男孩因为早产导致脑瘫,智力正常但四肢患上“马蹄足内翻”的病症,双手双足往内翻,无法走路,也无法用手。父母四处求医,给他做矫正手术,才帮助他如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动手。

正是靠着这两只手一左一右有规律地划水,杨洋在1日晚的伦敦残奥会男子200米自由泳S2级的决赛中,以4分36秒18获得金牌,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

杨洋今年才15岁,出生于1997年的他是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最年轻的队员。虽然人小,但他个子不小,心更不小,“我就想拿金牌,班上的同学们都说,让我拿块金牌回去给他们见识见识”。

杨洋说,自己最先要感谢的是教练,“教练带我够辛苦,帮我提高了很多”,然后要感谢家里的父母,“他们把我生出来,从小就一直鼓励我,还让我走上了游泳的道路。我要用金牌献给爸爸妈妈”。

在杨洋10岁的那年夏天,正是他快速长胖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了帮助他康复,想带他去公园的露天游泳池游泳。没想到,杨洋的腿虽然不能动,两只手却拼命想划水。就这样,父亲成了他的启蒙教练,教会了他游泳。

“我喜欢游泳,感觉水里面特好玩。”杨洋说,自己小时候不会写字,又不能走路,只有到了水里才灵活自如,所以别人说自己是“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一年后,宁波市残联选拔残疾人体育选手,发现杨洋很有潜力,就把他带到了残疾人游泳队。在那里,杨洋非常认真,虽然年纪小,但是特别坚强,进步非常快。不仅在宁波市残疾人青少年游泳比赛中获得3枚银牌,还在2010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游泳比赛中拿到2枚个人项目金牌和1枚接力项目金牌。

“我游泳的时候,从不看旁边的人,就尽自己的能力游。”杨洋说,虽然这是自己第一届残奥会,但他希望多锻炼、多挑战一下自己,“我后面还有三个项目的比赛,多努力嘛。我年纪小,大家都照顾我,我没什么压力,努力做到最好就行了”。

第3篇:残奥会冠军张立新不为人知的励志故事

残奥会冠军张立新不为人知的励志故事

第二乐章:战胜病魔 走进体育新世界

曾一度自闭于家中

张立新第二次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他体内的癌细胞得到有效抑制,而恢复为一个健康人的代价是他永远失去了左腿。当一个人身患绝症的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顽强地活下来。但是真的`活了下来,却从此告别健全人的生活,在漫长的岁月里都要依靠拐杖走路,这种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出院后的张立新告诉妈妈,自己不想再上学了,即使继续读书,就在家学。汲桂香给儿子买来一台电脑,办完退学手续后,张立新整日呆在家中,每天与电脑为伴。每逢周末,当汲桂香提议和儿子到外面走走,张立新听了总是摇头。由于汲桂香白天要上班,而与小立新同龄的孩子平日也去上学,平日里张立新几乎没有朋友可以倾吐心事,久而久之,张立新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除了亲人外,他不愿意见任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残奥会冠军“假小子”吴晴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残奥会冠军“假小子”吴晴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