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佛经名句
佛经名句(集锦4篇)由网友“大数据的焦虑”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佛经名句,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佛经经典名句
佛经经典名句集锦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4、为何不必?
15、一切皆为虚幻
16、不可说,不可说
1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4、刹那便是永恒。
2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6、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9、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3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3、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5、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37、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38、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3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1、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47、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1、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5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3、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54、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6、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7、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58、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59、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6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62、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6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64、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6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6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7、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6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69、且破心头一点痴 ,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7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7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7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4、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75、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6、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77、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7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篇2:佛经经典名句
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发愿容易行愿难。 布施如播种,以欢喜心滋润种子,才会发芽。 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除去心中的阴影,要时时散发光和热。 身外的环境,要天天整理,心地的风光,要常保清静。 真正的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得少。 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所疑。 发脾气是短暂的发疯。有时当思无时苦、好天要积雨来粮。 能干不干,不如苦干实干。 为人处世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能善用好时间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静听、静观亦是一种自我修心的方法。 以至诚的热心去温暖人们心灵上的凄凉。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温情。 犯错出惭悔心,才能清静无烦恼。 君子如水,随方就园,无处不自在。 触事无心,时刻自在。 修行要系缘修心,籍事练心,随处养心。 人要自爱,才能普爱天下的人。 要面带微笑,不仅可让别人开心,更可缓和自己的情绪。 心该何求?有人说要“修心”,我却更愿“无所修而修”如此似水、无色、无形、无处不在,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存活世间的长久而在于为世间付出多少。 万境本闲,唯人自闹,心若不生,境自如如。偶尔抬头看看天空的云朵时,想想何不学学天空的广大,云朵的悠闲呢?
篇3:经典佛经名句
经典佛经名句集锦
1、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5、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6、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7、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8、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9、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0、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1、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2、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1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5、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16、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7、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18、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19、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0、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2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2、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23、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4、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5、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6、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7、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8、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2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0、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1、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3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33、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34、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5、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36、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37、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38、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9、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40、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2、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4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4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6、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4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48、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篇4:佛经名句
佛经名句
佛经是东方文学的一个象征渊源和原型库,其名句的哲理容易被人读懂,但是要想深入理解却不是那么容易。
佛经名句
1、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2、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6、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8、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9、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0、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11、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2、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4、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5、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6、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17、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8、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19、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20、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2、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23、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24、众生界即诸佛界。
25、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6、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7、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2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29、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30、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3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2、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3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4、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35、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36、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8、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39、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4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42、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43、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4、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45、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46、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47、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48、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49、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0、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51、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52、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53、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54、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55、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56、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57、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58、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9、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60、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拓展阅读
研究佛学的目的和方法
在谈本题之前,先要说清什么是佛学。佛即觉义,佛学即觉悟之学。觉悟系从智慧中来,也可以说佛学即是智慧之学,智慧达到圆满高深的水平,即是成佛。智慧的海洋,深不可测,宽广无涯。学习的次第,当依生得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一、菩萨为度众生而学
通常所见,研究佛学的目的,大约有三种不同。第一种人,是把佛学当作一般学问来研究。众所周知,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没有信根,没有实践,纵有生花之笔,悬河之辩,但对佛说的道理不会有亲切感,也得不到真实受用。第二种人,是从厌离心出发,着重了生死。虽也学了少量经论,似懂非懂,不求多闻。专重信仰,缺乏智慧。一心求佛菩萨的感应,整天在死字里翻斤斗。如解放前某法师写一死字挂在墙上,两只眼睛整天盯着死字。从纯正的大乘佛教观点看,这两利人学佛学的目的都失之偏颇。第三,研究佛学的正确目的是什么呢?《华严经》上说得好:“菩萨为度众生而学”。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为着人类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和睦,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于善知识处,精勤学习。为了达到正确的学习目的,必须坚持“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的原则。
在研究佛学中,如能坚持正信,坚持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一致的原则,既有别于第一利人的浅薄,又不同于第二种人的消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菩萨为度众生而学的目的,于佛学领域,才谈得上登堂人室,得到亲切的受用。
第2篇:佛经经典名句
佛经经典名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曰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二
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
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
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
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
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
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二
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
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
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
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三
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三
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三
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
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三
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三
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三
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四
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
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
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四
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
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四
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
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四
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四
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
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
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
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五
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
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
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
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
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
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
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
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
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六
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六
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六
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
十四、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六
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六
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
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六
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六
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
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七
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
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
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
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
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七
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七
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
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七
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八
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
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
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八
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
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八
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
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八
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
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
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九
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九
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
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九
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九
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九
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九
六、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九
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九
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
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零零、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
三、口
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第3篇:佛经经典名句
人于浮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无量寿经》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无量寿经》
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无量寿经》
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
《无量寿经》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无量寿经》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无量寿经》
人在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灭,自得喜乐,无有旁代。
《无量寿经》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无量寿经》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无量寿经》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鸠摩罗什《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
第4篇:佛经名句摘选
佛经名句摘选
1.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2.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3.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4.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5.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7.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9.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10. 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11.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2.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13.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想它干什么
14. 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15.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 若无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