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望月》第二课时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15 07:12: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第二课时的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第二课时的教案

【教材简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散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课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书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可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让学生明白“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又鉴于本文所在的主题单元——人与自然,在设计上我力求营造出望月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积累、感悟,感受到自然事物的美好和情趣,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及望月的美好意境。

【教学目标】

1.紧扣意境优美的语句,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及表达效果。

2.品读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展开想象,尝试练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展开想象,尝试练笔。

教学难点:紧扣意境优美的语句,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及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江中月”,创设情境

1.板书课题。

2.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3.听写第二自然段,并对照校对。

二、沐浴“诗中月”,体悟诗情

1.默读3—20自然段,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什么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2.师生对诗,体悟诗人的情怀。

3.一咏三叹,回扣文本。

三、放飞“心中月”,迁移创作

1.再读3-20自然段,说说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

“是月亮把我叫醒的。”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 我们通常把月亮比作什么?比较平常的比喻和小外甥的比喻,感受小外甥幻想的独特。

4.化文为诗,通过朗读再次体会小外甥那美妙的幻想。

5.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

6.出示月亮图片,模仿小外甥的幻想,尝试练笔。

7. 交流体会,引读课文。

(1)月亮是那么美妙,他在作者的眼中是这样的:(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望月,赛诗,诗中有月,月中有情。(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3)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

(4)而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8. 回顾“诗中月”,师生共悟。

四、延伸“望月情”,作业引航。

1.尝试写作: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静静地望月,细细地感受,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创作属于你的“心中月”。

2.积累写月亮的诗句,可能的话开个“诗月千年”的朗诵会。

【板书设计】

25 望 月

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第2篇:《望月》第二课时教案

《望月》第二课时教案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月”为核心,从“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逐层展开对课文的解读。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同时为提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又加入了“幻想月”环节,让学生在体悟课文中心基础上展开想象,并学会用笔表达出心中所想。最后,为了让学生学会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我又设计了“观察月”的作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一齐读(指课题)。月光是那样的清纯淡雅,再读(指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谁在望月?(作者)作者叫什么?(赵丽宏)作者在哪里望月?(江轮的甲板上)。

师过渡:对,本课写了作者赵丽宏在江轮甲板上望月,那么他看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部分;眼中月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标记,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或是体会。

3.交流:

(1)指名读,谈感受

(2)难点词语解释:

芦荡:江边长着芦苇的地方。

剪影:指事物的轮廓(课件出示插图,师解释:月光下山峰、树林只留下了黑色的影子,就像是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宁静,优美)

(4)那么就请你读出这份宁静,这份优美来。

指名读,师生评议

(5)师:听了大家深情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我读一遍好吗?请听好,看看哪些地方你认为读得好,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不可取。

师配乐范读——《月夜》

(6)下面,请同学们也随着音乐轻声读课文,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

学生配乐读课文——《月夜》

小结:这个自然段中的月是什么月?它不是作者想象的,也不是听别人讲述的,而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作“眼中月”。(课件出示:眼中月)

师过渡: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我深深地沉醉于这如水的月色中,偶然回头时才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谁来了?(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小外甥来了,我们一起望月,欣赏这优美的江水月夜。我们只是静静坐在那里赏月吗/?我们还做了什么?(比赛背诗和谈月亮像什么)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作者与小外甥是如何比赛背诗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部分:诗中月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第7——11自然段)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假如我就是赵丽宏,谁愿意做我的小外甥?(指名)我们一起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你一句,我一句。

师生对诗(课件配乐——《春江花月夜》)

3.到此,我们的比赛结束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没有结束?(因为后面有两个省略号)那么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引文的省略)

4.除了课文中的这些写月亮的诗,你还知道哪些写月亮的诗?同桌之间也比赛背一背,看谁背的多。

5.师生比赛背诗

师:假如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在这优美的月光下,我们也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今宵无酒空对月,寂寥相思又一年。(师:这是我自己写的诗,还不错吧?原诗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全诗——《中秋感怀》:“秋风落叶清露冷,漫夜孤星月光寒。今宵无酒空对月,寂寥相思又一年。”老师相信,你也可以写的,就像我这样)

3.小结:同学们真的很厉害,会背这么多的诗,以后有机会,咱们再比试。回过头我们再来看这部分写的又是什么月?还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月吗?(不是,是诗歌中的月)我们可以概括为“诗中月”。(课件出示:诗中月)

师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课件出示)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四、学习第三部分:心中月

1.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生:你说,月亮像什么?

师: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指导朗读:

小外甥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那么请你也像小外甥这样读,让老师看到你眼中那闪闪发光的小月亮。

3.学生自由读(课件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指名读,齐读

5.这里的月又是怎样的月?既不是作者眼中的月,也不是诗中的月而是小外甥?(心中对于月的想象)我们概括为“心中月”。(课件出示:心中月)

6.你觉得小外甥这个比喻怎么样?

(很奇特)

4.由这么奇特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出小外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爱幻想)

5.除此之外,小外甥还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聪明好学:从比赛背诗中看出。②很调皮:从他说的话中看出,如“是月亮把我叫醒了”与“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过渡:这么一个聪明好学又调皮可爱的小外甥困了,睁不开眼睛了,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课件出示)

五、学习第四部分:幻想月——(课件配乐:《但愿人长久》)

1.此时,我们一起随作者坐在江轮的甲板上,抬头凝望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展开幻想的翅膀,把你的幻想写在该段省略号的旁边。

2.学生随音乐想象,记录

3.交流评议——指名说

六、布置作业:观察月——(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想象的可真好,你们也都是爱幻想的孩子。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保持这美好的想象,课下完成这样一道作业:

“在有月亮的晚上,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树、人、房屋、庄稼都是什么样。请你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大胆幻想,然后写成一小篇文章。”(师:你既可以像本课作者赵丽宏这样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像老师那样写一首小诗,即使写成顺口溜都可以。)

板书设计:

望月

眼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第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研究成果,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难点:

营造研究氛围,以学定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

2.上节课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研究了怎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二是研究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即舅舅和外甥在江轮上望月、谈月、想月,分别写了舅舅眼中月、诗人眼中月和外甥眼中月。)

3.舅舅、诗人、外甥眼中月一样吗?(不一样)他们眼中的月亮到底怎样又为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4.怎么研究?大家可以提出建议。

二、自主探索

选择自己喜欢的××眼中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刘楼镇焦楼小学五年级杨密芳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月”为核心,从“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逐层展开对课文的解读。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同时为提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又加入了“幻想月”环节,让学生在体悟课文中心基础上展开想象,并学会用笔表达出心中所想。最后,为了让学生学会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我又设计了“观察月”的作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望月》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研究成果,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难点:

营造研究氛围,以学定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

2.上节课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研究了怎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二是研究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即舅舅和外甥在江轮上望月、谈月、想月,分别写了舅舅眼中月、诗人眼中月和外甥眼中月。)

3.舅舅、诗人、外甥眼中月一样吗?(不一样)他们眼中的月亮到底怎样又为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4.怎么研究?大家可以提出建议。

二、自主探索

选择自己喜欢的××眼中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研究。(分组合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望月》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望月》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研究成果,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难点:

营造研究氛围,以学定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

2.上节课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研究了怎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二是研究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即舅舅和外甥在江轮上望月、谈月、想月,分别写了舅舅眼中月、诗人眼中月和外甥眼中月。)

3.舅舅、诗人、外甥眼中月一样吗?(不一样)他们眼中的月亮到底怎样又为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4.怎么研究?大家可以提出建议。

二、自主探索

选择自己喜欢的××眼中月,用自己喜欢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望月》(第二课时)说课稿

《望月》(第二课时)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月》(第二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文本认识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委婉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组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教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五年级下册《望月》第二课时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下册《望月》第二课时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