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秋美文欣赏之中秋月泊
中秋美文欣赏之中秋月泊
中秋人月两团圆之时,一轮明月,一桌家常菜就是最美好的相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美文欣赏之中秋月泊,欢迎阅读!
漫过黑夜清寂的心,你从遥远的梦中赶来。
那时,我正站在高高的楼台上,手捧一杯香茗,静静地等你。
我是在低头啜一叶香茗时,不经意看到你悄悄滑进那一杯清淡里的。我急忙抬头迎你,而那一刻,我的目光一下子完全地被你攫住了。
你清秀冰洁的面庞正从一轮明镜里托出,那清澈明亮的眸子穿透我的忧伤,明亮了我的心底。我闻到了桂花的洁白的香味了。
从来没有一双手如你这样熨帖。当你冰柔的玉指从心上温情地抚过时,我无数个残缺的期待,顷刻圆满成一团碧荷,盛开在我无波的心湖,清纯、淡雅,晶莹如玉。
混沌的日子,总渴望有一丝清清爽爽的风儿沐浴;杂乱的思绪,总渴望有清清凉凉的光辉清洗。
给心灵一片宁静吧。今夜,我会把所有郁积的情感一一抖落在你的面前,让金色的风吹去上面的浮尘,为你摊开十二份的虔诚,等待你空灵的拂尘一一明净。
感受着你的温度,听你的脚步穿过香气袅袅的花丛,很有节奏地从碧寒清浅的荷塘里走来,掬一轮凝脂的清露洒在我的身上,顿时,世界一片清凉。
时间在静寂中一秒秒地走过,虚幻之中,我仿佛看到一颗微渺的灵魂正慢慢蜕去尘染的外壳,仙化成一朵圣洁的白莲,在空明洁净的星汉亭亭玉立。
广寒清浅,银河无声,听着你桂棹划过浪花时美妙的声音,思绪荡起一圈圈涟漪,生动你来时的方向。
你是从那一方弥漫着泥土清香的黄土高坡来的吗?你是从那一间蜡烛摇红了夜色的小木屋里来的吗?你是从那一案淡墨轻扬、情思淋漓的素笺上来的吗?
如果是,那黄土的味道里一定是丰盈了季节的深情,不然,不会如此浓烈;如果是,那烛花一定盛开了夜色的浪漫,不然,不会如此绚丽;如果是,那墨笺一定折叠了层层渴望,不然,不会如此厚重。
让一叶心舟悠悠引渡,我将重复摇着聆听的橹桨,让敏感的耳朵渐渐逼近,那咿咿呀呀的呢喃,那深深浅浅的思念。
自古多情,中秋总是让人心存感伤和激动,而你总是播洒泪水和欢笑的语言和音符。
一岸翠柳掩玉,半塘清荷流香。你倩倩碎步慢移,在不懈的轮回中画着一轮人间期待的圆满。
千古一轮玉,尘寰不了情。多少佳话,因你而生,多少情感,依你而寄。宫廷名卷,有你的'玉影;草野竹简,有你的清声;大漠疆场,有你的豪阕;小巷里弄,有你的低吟。花泪溅过,鸟声啼过;酒杯泡过,锦瑟抚过。慈母盼过,游子数过;征人望过,思妇哭过。
走过唐诗,春风吹暖了你的妩媚;走过宋词,秋雨淋湿了你的愁思。而你却始终守侯着一个信念,执著而坚贞,纯粹而干净,从容地走着自己的路,留一份孤独给自己,送一份明亮给别人。
今夜,你没有忧伤,以一种古典端庄贤淑的美丽,向人间展示千年的神韵,向他乡的亲人,送上一盘圆圆的问候,送上一盏满满的祝福。
我抬头望你轻灵的眸子,你正低头窥我满腹的心思;我低头拣拾你的玉香,你却俏皮地从我指尖溜走。
品你如诗,总有品不完的情韵;读你如画,总有读不尽的意趣。
人生快意如斯,淡淡的香茗似乎欠缺了些须浪漫。斟酒满樽,让红红的液体如血液般地浸透你冰清的玉颜,我在你的羞涩里寻觅平平仄仄的诗行。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今夜,听你穿行竹林婆娑迷离的乐音,读你徘徊花前斑驳陆离的倩影,还有什么比你的莅临而幸福自己的一生呢?
月上中天,你一袭广袖长舞,千朵桂花飘逸,在酒香四溢的天宇,用一束束银色的思念,为我写成一行行清丽的诗篇,为我谱成一曲曲悠扬的乐章,我明白了,圆满是生活的天堂,幸福是心灵的朋友。
今夜,擎起一心真诚的感动,目送你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在心田里播种你的名字,在甜美中耕耘来年更加生动圆满的中秋。
第2篇:秋月秋雨总关情美文欣赏
秋月秋雨总关情美文欣赏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我国现代作家郁达夫,曾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他在《故都的秋》借写故都的秋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只要能把秋留驻,就是折了寿命也在所不辞,可见作者对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实际上,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秋都有特别的感情,唐诗宋词中对于秋景的描写也特别多,现只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秋月的描写和王维《山居秋暝》中对秋雨的描写进行分析鉴赏。
秋月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无病呻吟的华糜诗风。公元815年,白居易因多次批评朝政,触怒唐宪宗,被贬到江州。816年秋天,白居易送客湓浦口,巧遇琵琶女,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中,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这首长诗,在艺术上有两个方面为后人所称道,一是写音乐,二是写秋月,但今人多是赞美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精彩描绘,往往忽略了秋月在诗中的烘托作用。其实这两者在这首诗中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独特作用,不可或缺。诗中有五处写到秋月,其作用也因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有三处与音乐有关,现分别引用分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在枫叶飘飞、荻化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者和朋友饮酒作别,几杯浊酒赶不走因朋友离别而带来的悲伤,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只好默默望着倒影江中的月亮。这里的“茫茫”,既写出作者与朋友分别后,朋友将踏上茫茫之路,天高地远,相会无期,自己若有所失,深感惆怅的情怀,同时也写到了江面上的茫茫水烟,这水烟如同愁丝万缕,缠绕着作者的心,江月无声,但作者却心潮涌动。可见,这里的秋月,不仅对作者的情感起到渲染烘托作用,而且还为下文写作者“忽闻水上琵琶声”感到惊喜万分埋下了伏笔。《琵琶行》中的,第二次写到秋月是在琵琶女演奏结束之后: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是很高超的,一是弹琵琶的指法非常娴熟,拢捻抹挑,得心应手;二是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自然流畅,恰倒好处;三是借助琴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苦诉得酣畅淋漓,激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正因为如此,当琵琶女曲终收拨的时候,白居易及其朋友们还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眼望江月,默默无语,此地无声,却胜过有声。由此可见,这里的“江心秋月”,一方面烘托了听众如痴如醉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表现琵琶女演技之高和听众受感动之深。
《琵琶行》中第三处写秋月,是在作者听了琵琶女的苦诉之后,作者因同病相怜而自叙生平。“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两句诗实际是白居易悲惨孤独苦闷生活的真实写照。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开始衰败,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的白居易虽然还有一官半职,但由于屡受排挤,被贬官异地,人生旅途上无丝毫快乐可言,再加上忧国忧民,心情自然沉重,怎么还有闲情雅意来沐浴春光,观赏明月呢?只好独杯自饮,聊解心愁,打发时光。这里的秋月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良辰美景;二是指一年光景。古人常以植物的.春华秋实来表示一年,秋天到来意味着一年将尽,古代文人伤感最深,正如现代散文家郁达夫在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中所说“对于秋,总是一样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当然,这里的秋月与琵琶女的音乐技艺还是有很大关系,正因为我苦诉“秋月夜取酒独倾”的苦闷生活,琵琶女才“感我此言”而“却坐转弦弦转急”,再一次用心灵去弹奏一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动人悲歌。
秋雨
古代文人爱写秋风,更喜欢写秋雨,秋风习习,给人凉意,偶尔下一场秋雨,那凉意更浓。秋风送爽,秋雨送凉,这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古人多用来渲染某种凄凉的气氛,如宋代柳永词《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但王维的《山居秋暝》却不是这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这首五言诗里,诗人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秋天的一个傍晚,下了一场秋雨,山色更显清秀,天气更显清凉。在寂静的山里,月光如水一般,洒在松林丛中,雨后的清泉漫流石上。这时竹林里传来一阵阵喧哗的人声,原来是山里的姑娘们在洗衣归来。村前的小河,流水淙淙,渔夫趁着秋雨刚停,正忙着划船捕鱼,河中莲叶,随波摇动,更是婀娜多姿。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波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这种诗画结合的风格,在王维的很多诗中都有表现,而《山居秋暝》则是最典型的一首。在这首诗里,“空山”、“明月”、“清泉”、“浣女”、“渔舟”这几个意象组成了一幅格调清新,富有山村生活气息的山水画。古人常以诗言志,这首诗也一样,表达作者远离尘世,向往乡村闲适生活的愿望。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虽然写到多种景物,但从整体看,秋雨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后面写到的每一种景象都与秋雨有关,正因为下了一场秋雨,傍晚的天气才更凉爽,月光才更加皎洁明亮,才有山里的清泉漫流。诗的颈联写到乡村的两件事:一是少女洗衣归来,二是渔夫下河捕鱼。这两件事与秋雨的关系更加密切,正因为下了这场秋雨,山里清泉漫流,勤劳的村姑们才结伴洗衣,也才有竹林里谈笑风生的热闹场面;再说打鱼,古人说:“近河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渔夫们正是因为知道秋雨过后,鱼儿一定出来觅食,所以才抓住雨后这个最佳时机,下河捕鱼。渔船下河,弄动莲叶,既是生活写实,又有艺术之美,真是妙不可言。
第3篇:赏秋月美文
赏秋月美文
仲秋前的半轮明月,携几缕白云信步漫游,就要走出人们的视野了。她似乎想告诉你,不要错过这美丽的瞬间。几颗星星欲拥抱明丽的月,却难以把心愿实现,只能用恋恋不舍的目光幽怨地望着近在咫尺的秋月,不愿离去。
置身在这迷人的秋月下,蛐蛐欢欣的歌唱,微风轻抚面颊,给人以遐想的动力……
秋月这个古往今来的宠物。假如要给明月星辰排队的化,秋月会以她独特而眛人的风采从队列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在新月初生的时候,人们为她幼稚鲜嫩的影像而惊叹,由于她把身体的大半隐藏得太深,使人难以领教她那独特的风采,经过几许潮汐的回合,在微微的秋风与淡淡地云儿地陪伴下,秋月于八月十五羞答答地出场了,展现出她自己一年中最为靓丽的.一面。于是,赏月的诗篇就走出了古诗人的书斋。欣赏了唐朝李白‘把酒问月’飘逸浪漫的风神,或许还能看到“云母
第4篇:美文欣赏 中秋之夜
美文欣赏 中秋之夜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