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水的浮力的自然教案
水的浮力的自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浸入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关。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准备:
平衡尺、铁块、木块、绳、水槽、测力计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将一些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些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这些物体为什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
1、通过平衡尺认识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1)认识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A.教师演示:
a.当平衡尺一端的小木块浸入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b.演示前学生假设、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B.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C.学生分析这是为什么?
D.师生共同小结:
浮在水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2)认识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A.平衡尺两端都挂上铁块,将一端的铁块浸入水中,平衡尺还平衡吗?
B.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C.得出结论: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3)得出结论:放入水中的物体,不管是浮在水面上的.,还是沉在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这个浮力的方向是朝上的。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关系。
(1)请学生设计实验,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完成P9的空格。
(6)测量水的浮力大小的变化。要求依次测量铁块在空气中、刚浸入水中、大半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时的读数,通过比较,你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学生分组实验。
(8)汇报实验结果。
(9)得出结论:物体浸入水中越多,受到浮力越大。
3、指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1)学生阅读P10的内容。
(2)让学生交流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应用和使用浮力的?
(三)小结本课:
1、怎样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
(四)作业:
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还会有的沉有的浮呢?
第2篇:水的浮力自然教案
水的浮力自然教案
水的浮力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浸入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关。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准备:
平衡尺、铁块、木块、绳、水槽、测力计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将一些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些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这些物体为什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
1、通过平衡尺认识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1)认识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A.教师演示:
a.当平衡尺一端的小木块浸入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b.演示前学生假设、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B.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C.学生分析这是为什么?
D.师生共同小结:
浮在水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2)认识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A.平衡尺两端都挂上铁块,将一端的铁块浸入水中,平衡尺还平衡吗?
B.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C.得出结论: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3)得出结论:放入水中的物体,不管是浮在水面上的,还是沉在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这个浮力的方向是朝上的。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关系。
(1)请学生设计实验,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完成P9的空格。
(6)测量水的浮力大小的变化。要求依次测量铁块在空气中、刚浸入水中、大半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时的读数,通过比较,你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学生分组实验。
(8)汇报实验结果。
(9)得出结论:物体浸入水中越多,受到浮力越大。
3、指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1)学生阅读P10的内容。
(2)让学生交流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应用和使用浮力的?
(三)小结本课:
1、怎样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
(四)作业:
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还会有的沉有的浮呢?
第3篇:《水的浮力》教案
《水的浮力》教案
《水的浮力》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今天这一节课,我选的教学内容是小学《自然》第五册第10课《水的浮力》。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节课我选择的是三年级的学生。
因为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大多九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
第4篇:教科版 小学自然 水的浮力教案
第5单元 沉与浮
1、水的浮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在水中,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2.知道物体浸没在水中的部分越多,收到的浮力就越大。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数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堂课学生对浮力的实验探索,进而引发学生对浮力在生活中的利 用的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浮力方便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难点: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课前准备:
水槽、泡沫塑料块、钩码、细线。
四、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
通过回忆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的物体的沉和浮,激发学生探究物体沉浮兴趣。
(二)体验水的浮力
(1)同学们,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一块泡沫塑料,请分别把它们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