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在危重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13 07:12: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VIS在危重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论文

VIS在危重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论文

血管活性药物 (vasoactive drugs) 是一类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状态, 改变血管功能及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1].在临床上, 血管活性药物主要用于心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及休克患者。本文将对血管活性药物在儿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逐一介绍。

1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VIS) 的提出和定义

1995年, 为了评估大动脉调转术后患儿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 Wernovsky G等[2]将正性肌力药物行加权处理, 得出正性肌力药物评分 (inotrope score, IS) , 其计算方法为正性肌力药物评分 (IS) =多巴胺[μg/ (kg·min) ]+多巴酚丁胺[μg/ (kg·min) ]+100×肾上腺素[μg/ (kg·min) ], 并以此来评估患儿病情。虽然没有相关研究表明其可作为评估心血管相关术后患儿病情的工具, 但仍被一些学者用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术后患儿的预后[3-5].然而, 随着新型血管活性药物, 如米力农、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IS评分已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并且Davidson J等[6]认为, IS在预测患儿预后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2010年, 为了量化CHD术后患儿所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 并以此来间接反映患儿术后的心排血量。Gaies M G等[7]使用系数将所有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整合, 并给予相同的权重, 以整合后的数值作为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 VIS) , 其计算方法为VIS=多巴胺[μg/ (kg·min) ]+多巴酚丁胺[μg/ (kg·min) ]+10×米力农[μg/ (kg·min) ]+100×肾上腺素[μg/ (kg·min) ]+100×去甲肾上腺素[μg/ (kg·min) ]+10, 000×垂体后叶素[units/ (kg·min) ], 即在IS的基础上加入了米力农、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 并证明了其对患儿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2 VIS的计算方法

根据患儿入住ICU后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 选择计算VIS评分的时间, 如入住ICU后48 h[7-9]、72 h[6].VIS评分每小时记录一次, 并计算每天24 h的平均评分, 即VIS24为入住ICU后第1个24 h的平均评分, 以此类推, VIS48、VIS 72即为入住ICU后第2个、第3个24 h的平均评分。根据不同的研究, 还可计算入住ICU后0~24 h、24~48 h、48~72 h内的最大值, 若某评分数值大于当日24 h的其他评分, 则该评分为该24 h的最大代表性评分, 即为入住ICU后每一天的最大VIS, 即VIS 24max、VIS 48max、VIS 72max.

3 VIS在危重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3.1 VIS评分在CHD术后患儿的预后评估中的研究

CHD指出生时心脏及大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 其为儿童先天性缺陷的常见疾病, 发病率在1‰~8‰, 也是引发儿童心脏衰竭的首要因素[10].随着体外循环下CHD矫治手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减少了患儿术后心脏衰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因此术后监护成为了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11].CHD术后患儿常有心排血量下降, 若不及时干预, 会导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LCOS) 的发生, 为CHD术后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当患儿出现心脏指数<2.2 L/ (min·m) , 并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时可考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12].但心脏指数的测定需使用PICCO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进行监测, 而上述监测方法有一定难度, 临床上主要依靠患儿出现少尿、心动过速、低灌注、低血压、心脏停搏等症状进行临床诊断。而血管活性药物常用来改善患儿术后的'心功能, 其用量可间接反映患儿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进而推测其可能与预后相关。因此, Gaies M G等[7]提出VIS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目前, 已有许多学者对VIS与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手术患儿术后预后进行相关性研究[7-9,11].其中, 预后主要为患儿术后的短期预后, 而评估预后的指标包括入住ICU后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及总住院时间、实现液体负平衡时间、严重病情结局等。其中术后患儿出现心肺复苏、院内死亡或出院30 d内死亡、需机械循环支持、肾脏替代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任一情况, 均视为严重病情结局。在这些研究中, 研究者收集术后进入ICU的患儿, 并记录其年龄、性别、体质量、CHD解剖类型、手术方法、乳酸值等指标, 并根据其所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计算出其入住ICU后48 h或72 h内的VIS均值及最大值。最后, 根据所计算出的各组VIS与预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上述研究均认为VIS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Ryan J等[11]认为, 在体外循环下行CHD矫治手术的患儿存在很高的病死率, 虽然目前术后患儿的病死率已有所下降, 但患儿术后监护与预后评估仍是临床医师需关注的重点。在术前, 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患儿的预后, 包括早产、体质量、手术复杂程度等, 但是没有相关研究得出确切的指标来评估患儿预后。有25%的婴幼儿或儿童在术后可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6], 使得这些患儿术后死亡的风险增高。由此, Ryan J等[11]在对≤30 d新生儿的单中心研究中, 将新生儿术后发生LCOS与VIS进行对比, 发现LCOS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及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并不相关, 而VIS与术后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 Ryan J等[11]认为VIS较LCOS对预后的评估更有价值。

但是, Ryan J等[11]得出VIS与患儿总住院时间并不相关, 并且认为在新生儿中, VIS对预后的判断较弱;再者, LCOS的发生在新生儿人群中, 也与其预后不相关, 这与Hoffman T M等[13]在年长儿童中的研究中认为LCOS与预后有相关性存在差异。Ryan J等[11]认为这种结论与新生儿这种特殊群体有关, 新生儿的心肌细胞发育不成熟, 且病情复杂, 可合并其他多种因素, 如喂养困难等, 可综合影响患儿的总住院时间。且在该研究中, 复杂手术的比例偏高, 对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与之相反, Gaies M G等[8]在对≤1岁婴幼儿的多中心研究中发现, VIS在新生儿群体中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评估作用, 认为这与单中心、多中心研究的差异有关, 也可能存在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VIS在新生儿群体中的应用价值还有待更多的研究。

Gaies M G等[7]对174例≤6月龄儿童进行单中心研究, 根据患儿入住ICU后48 h内所计算出的VIS评分将其经验性的分为5组, 24 h内VIS评分<10分或24~48 h内VIS<5分为1组, 以此类推, 2组为24 h内10~14分或24~48 h内为5~9分, 3组为24 h内为15~19分或24~48 h内10~14分, 4组为24 h内20~24分或24~48 h内15~19分, 5组为24 h内≥25分或24~48 h内≥20分, 并分别计算每组VIS预测患儿严重病情结局的敏感度、特异度。最后得出第4组为患儿严重病情结局的临界值, 且认为VIS24max或VIS 48max对患儿预后的评估最有价值。但由于其作为单中心研究, 队列中单心室、复杂CHD患儿的比例较高, 且研究对象为6月龄以下的婴幼儿, 对稍年长儿的预测价值未知,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为了继续探索VIS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并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可以作为评估CHD术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Gaies M G等[8]随后进行了一项对≤1岁婴幼儿的多中心研究, 其研究方法与之前的研究相同, 但将研究对象的年龄扩大至1岁, 将单中心扩大至4个中心, 研究对象样本量扩大至391例。在该研究中, 进一步将VIS≥20指定为预测严重病情结局的临界值, 结果表明VIS 24max为预测患儿预后的最佳指标。

3.2 VIS在心脏移植儿童方面的研究

在关于心脏移植术后患儿预后的研究中[10], 其研究对象为≤18岁的儿童, 其中病种包括CHD、心肌病、肿瘤等。研究者将24 h内及24~48 h两个阶段内分别至少有2次VIS评分≥15并且维持3 h及其以上的患儿分为持续高VIS组, 其余为低VIS组。结果显示, 持续高VIS组患儿较低VIS组患儿更需要长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其心血管功能, 且持续高VIS组患儿的VIS与ICU住院时间、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有一定相关性, 病死率也较高, 认为持续高VIS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比VIS 24max或VIS48max更大。持续高VIS说明患儿的病情危重, 较单一的VIS高值更有说服力。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心脏移植术后患儿, 与其他研究不同, 其心脏疾病更为多样化, 也更为复杂, 且VIS与心脏移植术后儿童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 各组VIS的选择及其价值在评估心脏移植术后患儿预后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VIS在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评估中的研究

脓毒性休克是一种分布性休克, 严重脓毒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远较其他类型的休克更为复杂, 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脓毒症休克治疗的重要手段[14].为改善和维持器官血流灌注, 维持组织氧供和氧需的平衡, 血管活性药物的正确使用是治疗的关键[15].

Haque A等[16]认为,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可间接反应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 同时可用于评估患儿预后。在对71例1个月~16岁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研究中, 将入住ICU的患儿进行VIS评分, 其中以VIS>20为临界值, 将24 h内有2次VIS>20的患儿分为高VIS组, 其余为低VIS组。结果发现, 高VIS组与低VIS组病死率分别为100%、44%, 且高VIS为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认为VIS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脓毒性休克患儿常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 目前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有感染指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APACHE-Ⅱ评分[17]、SOFA评分[18]、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19]、休克指数[20]等, 而关于VIS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较少, 因此, VIS是否可结合上述评分系统或指标, 得出适用于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还需要更深一步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4 总结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作为一项反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的评分, 其算法简捷、方便, 应用于临床可帮助临床医师对患儿病情做出及时判断并相应的调整治疗方案来改善患儿预后。VIS作为近年来提出的判断患儿预后的指标, 在国外也仅在CHD矫治术后、心脏移植术后、脓毒性休克患儿方面已有报道, 而国内未见报道。VIS虽然不能指导临床医师选择血管活性药物, 但能对病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作用。VIS是否可以与其他临床指标结合来针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判断,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2篇:实物期权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

实物期权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我国房地产评估理论与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由于不确定性,房产所有者面临着许多和“或有索取权”性质相同的权利选择,因而房地产评估需要多元化拓展。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系统的介绍了基于实物期权的房地产评估方法。第一部分回顾了国内房地产评估现状及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实物期权理论概述,简单介绍了实物期权的定义和实物期权的种类;第三部分是房地产评估中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是物期权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案例,列举了三个案例并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综合阐明本文观点,并展望其发展应用。

关键词:实物期权;房地产评估;B-S期权定价模型;二叉树定价模型

一、国内房地产评估现状及选题意义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评估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评估方法主要有: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它们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但是因为不确定性,房产所有者面临着许多和“或有索取权”性质相同的权利选择,比如说扩大规模、转换用途,分期投资等等。在房地产评估中,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些实物期权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完整地评估出房地产的真实价值。

魏凯(2010)在《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归纳了三个主要评估方法的特点:市场法认为一个房地产的价值应该与另一个具有相似效用的房地产价值大致相等;成本法认为房地产的价值等于房屋的重置成本,减去应计折旧,加上土地价值;而收益法则认为房地产的价值就是房地产预期未来的现金流的现值。

依据上述观点刘照云(2009)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指出现行的三种房地产估价方法本身有局限性,主要是其忽视了房地产估价对象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动态灵活性所带来的价值。

下面的学者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

周悼华(2005)认为某一项房地产可以分区段开发,分阶段投资,而且以后也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对此进行调整,这些都属于房产所有者的的一种权利,这就增加了房地产评估的柔性。而这点刚好可以用实物期权的思想来考虑。项盛辉,何芳(2002)在其论文中引入实物期权理论,将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对传统的房地产估价方法进行改善。

王宇(2004)在《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中表明实物期权充分考虑了项目的潜在价值,如项目所蕴含的延迟期权、扩大期权、放弃期权等。

以上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引入了实物期权理论,使得在房地产评估领域,实物期权理论的应用使房地产评估的灵活性价值得以体现和量化。从理论上修正了传统评估方法的缺陷和不足,使房地产评估更加科学合理。但是目前实物期权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还有待完善,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实物期权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加完整的、准确的评估出房地产的真实价格。

二、实物期权理论概述

1、实物期权的定义

实物期权的基本定义是:以实物资产投资为标的资产的期权,具体表现在经营、管理、投资等经济活动中,使企业在将来具有活动空问和投资的可能性,并能根据变化的市场,以各种形式获得进行决策的权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黄本尧(2003)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认为期权就是机会,就是在未来采取某种行动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在实物资产中的机会权利被称为“实物期权”。

曾力勇,裘哑峥(2005)从与金融期权相比的角度,认为实物期权是:以一个具体替代的价格来获得或交换一份实物资产的任意决定或权利,但不是义务。

刘洪玉,黄霆(2003)在《房地产研究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的研究》中认为开发商获得一块土地开发权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一个期权,即在未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机会。通过实物投资获得的这种期权,能为投资者创造了获利的权利而又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称之为实物期权。

常 颖 陈南平(2010)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房地产投资研究中认为实物期权是现实选择权,是指公司进行长期资本投资决策时所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

彭俊(2007)认为实物期权就是项目投资赋予投资者所拥有的在未来采取某些投资决策的权利,如延迟、扩张、放弃项目投资等。

2、实物期权的种类

cSN(d1)Xer(Tt)N(d2)

 ln(S/X)(r2/2)(Tt)d1 (Tt)d2d1(Tt)

其中,C:期权的价值;

S;标的资产的现行价格; X:期权的协定价格; r:短期的无风险利率; T:以年表示的权利期间的长短; In():自然对数;

e:自然对数之底的近似值;

:标的物价格的波动性;

N():累积正态分布函数。

张炳信(2007)在其研究中认为实物期权定价的连续分析方法即在资本市场上能够寻找到一个与所要评价的实际资产或项目具有相同风险特征的可交易证券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建立B—S期权定价模型,推导出实物期权价值ROV。

杨若晶,张 丽(2005)基于对实物期权的研究将B—S定价模型应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等待期权,但其认为各参数的含义应有所变化。比如:s0表示开发项目投资后净收益的折现值;执行价格X为延迟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现值等。

2、二叉树定价模型

单期二叉树定价模型的公式如下:

fert[pfu(1p)fd]ertdpud

45671、对新的东西学习不够,工作上往往凭经验办事,凭以往的工作套路处理问题,表现出工作上的大胆创新不够。

2、本部有个别员工,骄傲情绪较高,工作上我行我素,自已为是,公司的制度公开不遵守,在同事之间挑拨是非,嘲讽,冷语,这些情况不利于同事之间的团结,要从思想上加以教育或处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形象。

3、宿舍偷盗事件的发生,虽然我们做了不少工作,门窗加固,与其公司及员工宣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但这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后来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现在工业园已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这样就能更好的预防被盗事件的发生。

七、下步的打算

针对201x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做好新一年的工作,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搞好与员工的协调,进一步理顺关系;

(二)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三)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强化管理的创新实践,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向广大员工宣传公司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同时在安全管理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广大公司员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向领导汇报自己在工作中的思想和感受,及时纠正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我们的工作要团结才有力量,要合作才会成功,才能把我们的工作推向前进!我相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cm大安防的明天更美好!

员工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个人静静的站在窗边,看着路上一辆辆行驶的车辆,不由的想起了以前。转瞬间来到红牛已经一年多了,有过开心与欢乐,悲伤与泪水,还有坎坷。

XX,崭新的一年,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在这半年里我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岗位知识,尤其这几次停机时跟着设备维修人员一起检修设备时又让我对设备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了解,从而使我提高了岗位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处理故障的同时,我能够熟练的将学到的新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减少了处理故障的时间,提高了处理故障的能力。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缺点。

学到了什么:1现在对所在岗位的设备工作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处理故障的能力与技巧,减少了处理故障的时间。2对整条生产线也有了的了解,在其他岗位出现故障时自己也能过去帮上忙。3现在和相邻岗位的伙伴配合的更加默契了,在彼此的岗位出现故障时只要对方一个手势就会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4在开班后会时通过主管描述生产线场的情况和岗位点评时悟出了什么情况重要。什么情况紧急,在同时出现多个突发事件时怎样能有条不紊的处理好每件事。5在观看“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之后我感受到

101112-

第3篇: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向量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向量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空间几何向量、线性向量等。比较突出的就是空间几何向量,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应用于证明,计算等方面。由于空间几何类的数学问题比较抽象,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向量来将其转化,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代数问题,以便于计算和证明。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反映在证明几何问题时,大部分首选向量这一计算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传统的计算方法对比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更愿意采用向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立体几何引入空间向量以后确实降低了解题的难度,而在求解过程中,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运算能力,但由于计算繁琐,直观性较差,学生还是会有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空间立体感,还有繁琐的计算容易出现错误。数学几何的学习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VIS在危重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VIS在危重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