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三1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12 07:12: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积累运用三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第2篇:积累运用三1(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 时 备 课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 元 第 课时】

【课 题】:积累运用三

【课 型】:积累课

【主 备 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 学 目 标 】:

1、 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 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关 键】:

【教 具 准 备 】:

【教 学 内 容 】: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

3、 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4、 小组开火车接读、接背。

5、 比赛:看谁在一分钟内记住的词语多。

6、 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课后查字典、词典。

二、 完成“阅读”

1、 自由读短文,通过查字典或商量的方式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

2、 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的思考题,在文中圈点标画。

3、 小组内合作学习。

(1) 先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 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 全班交流。

5、 体会作者的感情,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

7、 拓展延伸:

课下自找一篇描写人间“亲情”的感人之作,阅读交流

【教 学 反 思 】:

第3篇:《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积累·运用三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教学目的:

1、朗读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春夜喜雨》,了解主要内容,通过读背,积累古诗。

2、阅读短文,明白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

3、口语交际是正反方辩论,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明白好读书,更要读好书,才真正开卷有益。

4、习作练习。结合学生即将离开母校的契机,真诚的请学说留下自己的意见。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

一、介绍诗人杜甫。

二、自读这首诗,了解大致的内容。

(诗人通过刻画雨景,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

1、读这首诗,利用字典理解词意。

俱:全、都。

晓:早晨。

红润处:枝头的花,红润一片。

花重:被雨水淋湿后的鲜花饱满沉重。

乃:当即、就讲。

潜:悄悄地隐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积累运用三1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累运用三1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