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10 07:12: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的教案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的教案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繁荣风俗。

2.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朗读、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2.通过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作比较,找出异同点。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到全班进行交流,请同学老师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同学间协作学习、交流心得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难点: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比较,学习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的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或许使你对宋代社会各阶层状况、乡村生活以及市民风貌等方面,获得形象、生动和比较深刻的了解。

二、学习新课:

1.士农工商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0-71的内容,找出“士”“农”“工”“商”的含义。

(2)教师点评后补充“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农民、手工业者等劳动者的身份也有所提高。其中,地位最高的仍然是皇室和官僚。士农工商阶层是社会的主体。“士”指的是读书人。 “农”指的是种地为生的农户。“工”指的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他们大多集中在城市、集镇,人身相对自由。“商”指的是经商的人。“士”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倘若通过科举考试,就会成为官僚阶层的一份子。经过陈桥兵变到“杯酒释兵权”,宋朝的统治者处处表现了对武将的不信任,这是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国策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当一部分官员是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的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结合P79的小字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的重文轻武的国策影响了宋朝朝廷事物乃至于皇帝的最终决策。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两宋对抗少数民族侵犯采取不抵抗、一心求和的原因,因为朝廷中反对战争的声音十分强烈。“士”普遍受到人们的尊敬,社会地位也比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他们对经济发展起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城市风貌

(1)教师介绍宋朝城市的特点:人口大大超过唐朝的长安城;打破市坊制,改变了长安城的城市格局;打破长安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

(2)请同学们结合唐朝长安城的内容与北宋汴京城做一简单的比较(对应“比较学习法”),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

唐朝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的区别

城市相同点不同点

唐朝长安城①城市建设规模宏大、雄伟

②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③拥有繁华的商业区①长安城布局整齐

②长安城商业贸易限制在东市和西市,而东京城贸易区域不受限制

③东京出现夜市和早市,贸易时间没有限制

④东京有娱乐场所—瓦肆

北宋东京城

(3)教师总结“长安城与东京城的区别正好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长安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东京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4)幻灯片展示教科书中的《梦梁录》的选段和图片“宋男女伎乐图”等史料,教师提问“这些史料反映了什么事实?”学生回答“说明了宋朝的城市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教师点评和补充——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具体体现在瓦舍中的各种表演和各种体育活动。

3.乡村生活

(1)幻灯片展示教科书的史料:王安石的《元日》选段和陆游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教师简单解释后提问“这说明了宋代时期乡村地方的哪一现象呢?”学生回答“宋代乡村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对自己熟悉的家乡节日的习俗进行介绍,并有专人进行记录。

(3)然后各小组派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来介绍本小组内的节日风俗,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谁讲的最多最详细的会得到丰厚的奖品。

(4)教师对各小组总结的节日风俗进行总结和点评,提问“宋代的节日习俗与我们家乡的节日习俗有什么不同?”教师强调比较学习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宋朝各阶层的生活情况、乡村百姓的习俗和城市市民的文化生活全面了解了宋代的社会生活,知道他们的社会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我们也认识到宋代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经济发展、文明发达的时期。

唐朝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的区别

城市相同点不同点

唐朝长安城①城市建设规模宏大、雄伟

②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③拥有繁华的商业区①长安城布局整齐

②长安城商业贸易限制在东市和西市,而东京城贸易区域不受限制

③东京出现夜市和早市,贸易时间没有限制

④东京有娱乐场所—瓦肆

北宋东京城

(3)教师总结“长安城与东京城的区别正好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长安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东京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4)幻灯片展示教科书中的《梦梁录》的选段和图片“宋男女伎乐图”等史料,教师提问“这些史料反映了什么事实?”学生回答“说明了宋朝的城市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教师点评和补充——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具体体现在瓦舍中的各种表演和各种体育活动。

4.总结

宋代的社会生活的整体印象——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况、乡村百姓的习俗和城市市民的文化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从中得出结论——宋代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宋朝时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经济发展、文明发达的时期。

三、教师小结:

第2篇:《社会生活与文化》教案

《社会生活与文化》

—— 公开课教案

陈桂芳

2014.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讨论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盛极一时的宋词元曲

2.教学难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宋代(元代)的总体印象。” 展示课题,直观浏览宋元生活场景图片;阅读教材P111,了解宋元社会生活概况,并概括出教材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阶层

2、日常生活

3、节日活动

4、都市娱乐。)

(二)宋元社会生活。

讨论探究案例:

故事A : 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庆祝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四个女婿以桌上酒菜为题,劝说老员外去自己家里住。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 二女婿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 请从四位女婿的话中,分析他们分别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哪一类。老员外会喜欢哪一个女婿,为什么呢?

故事B : 老员外喜欢大女婿,二女婿不服气,说:“爹,吃完饭,先接你老到俺们城外赵家庄住几天,你老看俺乡村好,你老就住,你老看俺乡村不好,你老就走,咋样?” 日月穿梭,光阴如箭,转眼到了年底:老员外和众人要向二女婿告辞,回家过年,二女婿死活不答应,非要大伙在赵家庄过年。大年初一早上,老员外和众人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门外到处在放炮,二女婿正站在门口帖对联,边大声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边向爹拜年。故事反映了农村哪些风俗习惯?

故事C :老员外听罢,笑着说“这乡下过年果然很热闹。”二女婿插嘴说:“老员外,你老要住到五月单五,七月初七„„还有热闹可看呢!”老员外问二女婿怎么个热闹法。同学们,谁能替二女婿回答这个问题呢?

故事D :老员外打算在赵家庄长住下去,可其他三个女婿就是不答应,非要老员外跟他们到都城临安住些日子再做决定,老员外拗不过这三个人,只好跟着他们到了临安。到了临安一看,果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不同凡响。那临安有什么热闹?

总结:(结合图片放映)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吴自牧《梦梁录》)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三)宋元文化。

学生阅读教材P112—113:概括宋元文化的成就;宋代文化及文人的特点;宋元戏曲发展背景及概况。通过朗读和分析名词名曲等,体验宋词元曲。

(四)共同关注。

回顾课题,“请分别用一词概括宋元生活生活、文化的总体概况。”

思考探究: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宋元朝时期人们的世俗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

(五)结束语。

远处传来铿锵豪放的大江东去,关汉卿悲愤欲绝的演绎着千古奇冤,寻寻觅觅时,断肠人已在天涯!当风花雪月的文化走进下里巴人的世俗生活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着中国文明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我们今天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包括今天我们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学习,都得益于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支撑着民族伟大而坚强的集体灵魂。

五.课后评析:

本课用故事串联宋元社会生活的教学、用朗读等方式感受宋词元曲的成就,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宋元的社会生活与文化!

第3篇: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信息技术》(必修)第五章

第一节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②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③认识技术的两面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②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③能够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教学重点】

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科技进步、个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本节课设计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而学习任务的完成,靠的是学生自己,符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以小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社会生活与文化》教案

《社会生活与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盛极一时的宋词元曲

2.教学难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现2012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创设情境。熟悉的场景,热闹的场面,这就是每年一度的春节文化盛宴,春晚已成为新的文化传统,走进了中国人们的生活,成为春节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