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总在淡淡中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10 07:12: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浓情总在淡淡中散文

浓情总在淡淡中散文

有人说,当你总想起过去,当你总回忆起童年的时候,那一定是你老了。我听了却不以为然。我觉得,也许某些过往留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于是那记忆便时不时会从心头泛起来。

有如刺泡,一种并不多见的山中野果,我却总觉得它有种别样的味道。

也许你没听过这名称;也许你没见过这植物;也许你没吃过这果实。但如果吃了,那滋味准让你忘不了。

刺泡是野生的,在我们那地方,山上、坡地或田埂,都有生长。也许是得益于它那爬满枝条的尖刺吧,所以尽管在那个什么都被砍了烧了的年代,它都有幸能生长下来。要不然,我们也未必能吃到刺泡。

当然,刺泡大多是长在山上的。小时候小伙伴们一起给队上放牛,我们就没少摘吃过刺泡。我们把牛赶上山,为了不让牛走远了找不到,我们就把牛拴在树上,然后一门心思地钻进刺丛里摘吃刺泡。有时候不小心手被刺了,便悄悄的塞近嘴边吹。

其实再小心也没有用,那植物浑身都是带钩的弯刺,碰一下手就扎了,除非你不吃刺泡。

我们一边摘一边吃,常常吃得满嘴黑乌黑乌的,看上去就像现在电视剧里的僵尸。我们吃饱了,牛却饿了,我们这才想起牛还被我们拴在树上。于是解下缰绳搭在牛背上,放了牛去吃草。但天很快便黑了。回到家,看着牛肚子瘪瘪的,父母们就质问。我们只低了头什么也不说。父母见我们的嘴或红或紫的就什么都明白了,于是便一顿训斥。

刺泡的种类很多,按颜色分有红的、黄的、黑的和紫的;按名称分有三月泡、扒船泡、糯米泡……还有一种叫狗屎泡的'不能吃,那泡是草本的,苗儿爬在地上有点像草莓。父母们告诫,说那泡长在地上让狗、蛇、老鼠屙过屎屙过尿,有毒,不卫生,不能吃。但我们有时候不听,也偷偷吃过,倒也没觉着什么,只是味道确实有些差,于是便不再吃了。

刺泡的名称,大多里按季节取的。三月泡因在农历三月前后成熟,所以就叫三月泡。它是树刺(单株带刺小灌木),不是藤刺。果实颜色有点深,黑色或紫色,味道最好。

扒船泡是五月端午前后成熟,因为正赶上端午节扒龙船,所以就叫扒船泡。扒船泡没熟透时是黄色,熟透了就成红色了。扒船泡是藤刺,常常无数根刺藤缠绕在一起,搭成一个刺蓬。

我们最爱吃的是扒船泡。不只是因为扒船泡好吃,更是因为吃着扒船泡端午节就近了,我们就可以在端午节这天去镇上的河边看扒龙船。

在那个许多传统节日都被淡化的年代,端午节一直热闹而隆重。这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镇上都会举行龙舟竞赛,镇上会派出民警维持秩序。

跟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不同,我们这儿的端午节有两天。一天是五月初五,我们这儿叫小端午。一天是五月十五,我们叫大端午。我们这儿所有的活动,都在大端午这天举行。据传,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河,从上游漂到下游,直到五月十五才从下游打捞上来。我们这儿便以他被打捞的这一天为纪念日,也便管这一天叫大端午了。龙舟竞赛或者闹龙船,便都设在这一天。谁家女儿女婿送个节什么的,也都在这一天了。

据说,这传统,就连我们邻近的下游镇都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的端午节也都是五月初五。

吃着扒船泡,我们就感觉到端午的临近,我们就会缠着父母做一套新衣服,以备端午节那天穿了上街看扒龙船。而父母们也不会拒绝。尽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年都难得做一套新衣服。但为了在那一年最热闹的一天,能让孩子们穿得更体面点上街,父母们也常常会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们做一件新衣服。

每年的五月初五(小端午),人们在门上插上昌蒲、艾叶之后,便开始为孩子准备五月十五大端午上街看龙船的衣服了。

那一年,端午节(大端午)的前一天,母亲拿了新做的衣服让我试,我一试就不愿脱下来。结果,穿了新衣服去看牛,钻进山上的刺蓬里摘吃扒船泡,不小心衣服的肩背处被刺挂了条口子。回到家里,母亲看到了就说:“让你不要穿你偏要穿,现在刺破了看你明天穿什么上街!”我听了直想哭,母亲却找了针线缝起来。

第二天,我穿着挂破的衣服上街,走一步回头看一眼那衣服挂破的口子。

自那次以后,我似乎就慢慢地长大,便很少再钻进刺蓬里摘吃刺泡了。但偶尔想起更小的时候,父母赶在出早工之前从山里割草回来,常常摘了刺泡用油桐叶包了带回来给我们吃,我就感觉那味道特别的甜。

我们这一代人,跨过贫穷与富足,见证过农村与城市,在我们身上,似乎更多了一份比较与思考。

这些年,儿子一直一个人在家念书,只父亲陪着,我们很少在一起过。前些年,儿子署假被我们接来广州来玩,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我们说起了端午节,我忽然想起来问儿子:“你吃过刺泡么?”

儿子听了却倒问一句:“什么是刺泡呀?”

我一时语塞,真不知道该如何跟他说,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比划了半天,我只得说:“没吃过就再怎么跟你说也说不明白了!”

我于是想,如果说当年我们吃着扒船泡就期待着过端午节的话,那么现在过着端午节而要跟孩子们说明白刺泡,恐怕就是一件更难的事了。

我终究没能跟儿子解释清楚什么是刺泡,这一直成为我的一件憾事。前些天,偶尔从百度上看到,说:刺泡,学名覆盆子。我于是恍然大悟,我想,我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儿子是否就能明白了呢?但我忽然就感到惭愧,我想,覆盆子,我中学的课本上就已经学过,我竟然现在才知道它就是刺泡!

我于是想起中学课本上鲁迅的那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于是不自觉的念出那文中的一段话:“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我于是奇怪的想:鲁迅小时候,一定也没少吃过刺泡!

第2篇:淡淡如水的情散文

淡淡如水的情散文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几个很特别的人,他们或许只是你纯粹的精神寄托,但他们或许不能被单纯的划归为朋友,因为他对你的关爱超出了一般朋友的界,可你和他又不曾将之升华为爱的感觉,你们之间或者常常淡如水。那种“于表象义重于心”!是的,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友情。

淡而如水的`友情,或许,没有华丽绚烂的词句对彼此诉说,或许没有常常在一起的吃喝玩闹。但,那藏在心中的牵挂与默契,又怎是言语能表达得出的!只因,这是一份淡如水、重于心的友情!

淡而如水的友情,走的或许清而无味,但每每细品之时便犹入口绿茶,丝丝涌动皆回味无穷。如此方能长久,过于炽热猛烈的心跳,也只会刹那间如流星,虽美惑一时,但终将陨而无踪。

淡而如水的心情,或许少了激情所带来的快感,但可以从中学会不去执着得与失,不会对事情有所抱怨,因为那是一种踏实的心境。

淡而如水的生活,并非没有起伏,并非一成不变,只是在有起有伏,时而变幻的风云中,水的清透,给我们安然平静的应对心。君子之交淡如水,既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是顺从自然,没有功利心,没有欲望,没有利害功用之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谓的知己在认识的时候,并不因为富有,也不因为地位、出众和容貌;而是一种心灵的接受,一种精神世界的相通。也许这本身就很平淡,平淡的让人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但遇到危急的时候。处于窘境之中,知己才会显出与普通朋友所不具备的情怀。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份淡淡的友谊,也许会因为千里阻隔而很难谋面;也许会在相隔十年或二十年之后不再联系,也许这一生也不曾再见,但总有一份真诚与情意留在心底。从来不需要刻意保持长久,也不需要刻意去表现,但总是彼此记挂,彼此在心底也为彼此留出了永恒的空间,这样已是足够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份拒绝了金钱和地位的交情,不在意彼此的身份地位,只在乎彼此共同的心灵上的交流。

在这复杂的社会当中,在这无奈的人生当中,有这样一个人,当你不慎跌倒时,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关爱;当你走的疲倦时,只要一转身就可以找到依靠。有这样一种情感,当你受伤时会及时给予你宽慰,当你绝望时会及时拯救你的灵魂,你还奢求什么?这样一个人、这样一种情感,让你飘荡的心变得柔软脆弱,让饱受折磨的心拥有了温润的一偶,更让你独享着一生眷恋与牵绊、一世宽容和给予,拥有着今生的思念与回忆、来生的执着与寄托。

这到底是怎样一类朋友?怎样一种情感?只知道它真无香、淡如水.....

淡淡的水的味道,尽管不是那样轰轰烈烈,但绝对不可缺少,而且对生命是很重要!感谢那淡如水的朋友。

第3篇:最浓姑嫂情散文

最浓姑嫂情散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浓姑嫂情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浓姑嫂情散文 篇1

“小妹,对不起!我才回来。”哥哥的车刚停稳,车门刚打开,嫂子就抱歉地对我说。

今天是我回老家的第六天。嫂子在几百里外的城里照护侄女的孩子,我回来之前,她就一再对我说放假了回老家玩凉快些,她说我回去了她就回来,说老人做饭不符合我的胃口,我会吃不好,不习惯。我再三对她说:“没事,自小在山里长大,没有什么不习惯的。”我在老家这六天里,嫂子天天打电话问候我,吃的什么,吃得好不好;床铺怎么样,睡得好不好。也天天给后母说做什么菜好吃,做什么饭我喜欢吃。甚至连后母煲腊猪蹄汤,添加什么样的辅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鲁迅散文:淡淡血痕中

鲁迅散文:淡淡血痕中

淡淡的血痕中,作于1924年9月24日,作者鲁迅。以下是全文,欢迎浏览。

作品原文:

──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

他暗暗地使天变地异,却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暗暗地使人类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暗暗地使人类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

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旧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

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款清情更浓散文

款清情更浓散文

这天,我在上班。有人喊我的名字:“二高兄弟,给我把钱存上。”我抬头一看,是贾家屯的二山子。“二山哥呀,今年蘑菇大棚的收入不错哈。好的,你先填上单子。”看到二山子,不由让我想起前年我冒险的那回事。可正因为我的冒险决定,让我和二山子成了好朋友。

那是五年前的事了。我刚来到这家信用社。我是信贷员,按照分工,分包了贾家屯。贾家屯的李大爷2001年从信用社贷了元钱,当时是因为他的俩儿子娶媳妇儿盖房贷的款。才开始结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停息了。我接手后,曾去过他家几次。李大爷只是说,生活条件不好。没钱还,等有条件了有了钱,我一定还。讲一些送人出门的话。

我经过了解情况,李大爷的大儿子大山子在外开大车,媳妇是小学教师,小日子过的不赖;二儿子二山子平常去建筑工地打短工,媳妇在家种地,只是刚成家,才有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粽香情更浓散文

粽香情更浓散文

夕阳带着绚丽悄然褪去,暑气在夜暮中渐渐消散,夜色匆匆,行人匆匆。

城市的霓虹灯卖弄着妩媚风情万种,又是一年的端午节,我独坐窗前,一边欣赏流光溢彩的街景,一边吃着母亲从老家捎来的粽子,顿觉心灵深处那扇记忆之窗,被思绪的手轻轻推开,一缕温馨的故乡气息,扑面而来,那样的清新,那样的怡人。

思念恰似一杯醇香的封缸酒,离开故乡越久,思乡之情越浓。恍惚中又回到了故里,又回到了儿时,也是在这插秧季节,母亲总是忙中抽闲从水塘边采来苇叶,晚上在那昏暗的灯下小心制作糯米粽,母亲包的粽子瘦瘦的'长长的,俨然像高挑女模特的身段,末了还亮出了几个玲珑小巧的菱角粽,而我则忙于用彩线编织网兜,一锅粽香在屋里飘荡,我守候在灶旁,祈盼那咸鸭蛋能装进网兜,挂在胸前,然后去村中炫耀。

思念仿佛一杯浓香的碧螺春茶,恬静而怡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浓情总在淡淡中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浓情总在淡淡中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