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达标训练题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02 07:12: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语文第六单元达标训练题

关于语文第六单元达标训练题

第六单元达标训练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急湍(tuǎn)飞漱(sù)B.竹柏(bó)青荇(xìnɡ)

C.京尹(yī)百舸(ɡě)D.痕(hén)迹荒秽(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树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仅如银线(只有)

C:乘骑弄旗(马)江干上下(岸边)

D:上下一白(全)带月荷锄(扛着)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2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花之富贵者也。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默写填空。(8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三)的主旨句是:。

(5)《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6)《观潮》描写弄潮健儿英姿的句子是:。

(7)《湖心亭看雪》中对夜色下雪景的描写语句是:。

(8)《记承天寺夜游》中对月色加以描写的语句是:。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

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1分)

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

一、读音用心记。

混(hùn)乱漆(qī)黑血(xuè)迹(jì)颤(chàn)抖歧(qí)途腼(miǎn)腆(tiǎn)

二、多音字不可轻。

血xuè(血压)圈quān(圆圈)兴xīng(兴奋)

xiě(鸡血)juàn(猪圈)xìng(高兴)

三、形近字细分辨。

杉(杉树)混(混乱)曼(曼妙)砾(沙砾)豪(自豪)

衫(衬衫)浑(浑身)蔓(蔓延)烁(闪烁)毫(毫米)

版(出版)祥(慈祥)爆(爆炸)

板(黑板)详(详细)瀑(瀑布)

四、词语万花筒

1、词语会理解。

昔日:从前,往日。

绝望:毫无希望。

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源泉:泉源,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2、近义词是朋友。

坚定——坚决绝望——失望悲痛——悲伤腼腆——害羞

谨慎——慎重得意扬扬——沾沾自喜迫不及待——刻不容缓

3、反义词是对手。

坚定——动摇精彩——糟糕谨慎——马虎赞扬——责备

五、课文内容回温

1、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合同学的故事。②中心思想: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③重中之重——文章的重点句:

(1)“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答:文中3次出现。

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对父亲多么信赖。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奇迹。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答:这些具体的数字,这句话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长、过程艰难,这段话不是直接写38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3)“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答: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答题要点:父亲坚持不懈信守承诺儿子鼓励同学信赖父亲让同学先脱离险境)

2、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①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讲的是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许多年后事业成功了,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按时间顺序,讲述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起来”。母亲的评价是针对“我”七八岁就会写诗这件事,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父亲的评价注意的诗本身的质量。这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②重中之重——重点句:

(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答: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答: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正因为“我”,明

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鼓励下,不断前进。

(3)“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4)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样的平衡可以让“我”既拥有创作的信心与灵感,同时,又可以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是我不断取得进步的保证。

(5)多年后,我成功的因素有:1〉母亲的鼓励,激励自己满怀信心地前进;2〉父亲的严厉、严格要求,使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3〉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

3、18*课《慈母情深》(梁晓声)

为什么母亲第二次给我钱买书,而我说我没有权利买别的东西?

答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4、20*课《学会看病》(毕淑敏)

母亲的感情变化:做出决定----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回升

注意黄冈小状元中关于这一课的练习。

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父爱,在拐角处》朱自清《背影》冰心《纸船---寄母亲》古诗《游子吟》

六、文学常识

1、《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

2、《慈母情深》作者是梁晓声。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4、《学会看病》作者是毕淑敏。

第3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训练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训练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àoshòuzànglǐlǜzhōuèlièluànkǎnlànfá

()()()()()

hàozhàotǔrǎngyāoqǐngcāhàntánxiàofēngshēng

()()()()()

二、辨字组词。

燥()跨()幕()侍()

躁()垮()暮()待()

噪()挎()慕()特()

三、按要求写出本单元中出现的词语。

1.写反义词:肥沃()喜欢()节约()出现()

2.AABB式的:()()()

3.AABC式的:()()()

4.描写说话精彩、巧妙或有说有笑的:()()()

四、按要求填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其中是这样描写描写荷花的:,。我们本单元还学了他的一首诗,请默写其中的两句:

2.本单元我们还学了两首反映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语文第六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第六单元达标训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