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中国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7-30 07:12: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度《中国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度《中国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度《中国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4”熟悉的数字,今年的这一天却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更多感受到中国几十年来国家的进步和法治的力量。20xx年度《中国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十大法治人物颁奖晚会,观看后我心潮起伏,那些法治人物成了中国光辉的旗帜,也成了我仰慕的英雄。

今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看到推选出的10位年度法治人物,他们中间有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调解员, 也有人大代表、媒体人、律师、学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躬行实践, 让法治精神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落地生花并结出累累硕果。

让我们感动的不仅是那些与罪犯斗智斗勇的警察,为冤者请命的检察官,或者明察秋毫、避免了冤假错案的法官,还有与我们一样,身处平凡岗位的普通人。印象深刻的有业务精深的办案专家华列兵,他是创新改革的践行者,从警20余年,他以公平正义为追求,坚定推进规范执法,实现执法质量新提升,为建设平安中国屡建新功! 还有一名“网红”,他是唐帅,他是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他是一名翻译,也是一名律师,专注手语普法。出生在聋哑家庭的他,因为懂得他们的“苦”,自学手语和法律,为无声人群做有声辩护,成为聋哑人最信赖的律师。

正是他们,告诉我们,法律工作,不止是警察、检察官或法官们的事情,也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深入学习宪法,增强宪法自觉,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在各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守护公平正义,传播光明的火种,让法治信仰真正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第2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篇

201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

2015 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

该奖评选委员会委员佛什贝里(Hans Forsberg)在现场宣布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使寻找疟疾治疗新方法取得了真正的突破和转折。” 屠呦呦是第12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瑞典电视台诺贝尔直播厅中参加嘉宾访谈的瑞典医学教授和评论员菲利普松(Mia Phillipon)在听到屠呦呦的名字时很激动地说:“太好了!”而卡罗琳医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瓦乐格林(Mats Wahlgren)对瑞典第一大报《每日新闻》表示,很高兴看到诺奖关注第三世界的疾病问题,仅是疟疾的治疗每年就能挽救10万人的生命,研究者们的成果都很出色。

201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阎肃 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事迹: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保定,为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曾担任歌剧《江姐》编剧,并为主题曲《红梅赞》作词,令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电视剧《西游记》里,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使他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另外,阎肃还曾创作过好几出颇有影响的京剧现代戏,比如京剧《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备受观众喜爱。

本月12日,阎肃老先生因病在京逝世。虽然斯人已去,但一代艺术大师精神永存。

阎肃 生平

1930年(民国十九年),阎肃生于河北保定。10岁时跟随父母亲到重庆生活,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后阎肃在重庆大学读工商管理系。解放时阎肃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团西南工作委员会要办一个青年艺术工作队,青年团决定调他去艺术工作队工作,在没有读完大学的情况下,阎肃离开了学校。

1950年,阎肃正式调到在工作队基础上成立的西南青年文工团,在团里任演员、分队长,开始是当演员、合唱队员、跳舞、乐队剧务、导演。在业余时间他还搞点创作,写点儿曲艺、戏剧、活报剧,后来就调去担任创作员,做专职创作。阎肃参加过土改、抗美援朝,慰问老根据地,慰问苏军,慰问越南人民军。

1953年,阎肃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调到西南军区文工团(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前身)任分队长,后任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

1955年,阎肃调入空政文工团,任职空政原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58年6月,阎肃成为空政歌舞团分队长。

1959年春节后,阎肃在空军航空兵某部锻炼时创作了《我爱祖国的蓝天》。

1959年8月,阎肃成为空政文工团创作员。

1964年,公演歌剧《江姐》时引起轰动,阎肃一举成名,并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1986年,阎肃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阎肃在沈阳军区空军瓦房店场站采风时创作了《军营男子汉》。

1998年,阎肃前往抗洪一线,参与组织《我们万众一心》、《携手筑长城》、《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等大型抗洪赈灾义演募捐晚会。

2008年,阎肃请缨抗震救灾被拒后,他通过电视,看到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的事迹报道后,连夜创作歌曲《云霄天兵》。

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第3篇:《感动中国 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感动中国 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5月1日,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观看了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 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相信会使许多人的心情难以平静,节目从始至终洋溢着的浓郁的温情与激情,可谓是情深意长。这种情怀,不是让人反感的矫情,也不是单纯赚人眼泪的悲情,而是流露自内心的实感真情,是催人奋进的豪迈激情。浓郁的情感令人动容,更撼人心魄,不愧为一首“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

从节目中我们感受到,那些在2006年被广为宣传的先进典型人物身上的人格力量和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节目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它把这些先进典型人物拉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也拉近了他们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人觉得这些典型人物也是我们当中的普通一员,也让他们变得更可亲、可信、可爱、可敬和可学;发掘大多数观众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

3月1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卢丽安、黄大年、谢海华夫妇、王珏、黄大发、刘锐、xx玉麦人、杨科璋、廖俊波、卢永根荣膺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最让我感动的是XX年度候选人物——邓迎香。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她的事迹,更加感动。

我不仅知道了这个村,更有一种想到那里去亲身感受的冲动。

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普通人感受到幸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该村位于麻山腹地,四面高山环绕,村民想去镇上都需要翻越陡峭的高山,通路之前130户全是贫困户,全村的00多人都处于贫困水平,麻怀村与沫阳镇直线距离并不远,但交通条极其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奉献自己 照亮他人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25日下午,学校组织全校师生集中观看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作为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看节目的过程中,我数次落泪,这个节目果然无愧于《感动中国》这个名字!

第一个受到表彰的是87岁的吴锦泉老人,他是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自己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他每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走街串巷替人磨刀谋生,辛辛苦苦磨一把刀才4元钱,一天多的时候收入不到百元,少的时候只有十几元,但他从2008年至2015年,共计捐款37148.4元。虽然这三万多跟那些富豪动辄几十上百万的的捐款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得磨9287把刀才能赚到这些钱,这些钱可以说是他这几年的所有积蓄。看着电视上吴锦泉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爱国”,是一个从古说到今不变的话题。一说起它,让我们想到的是许很多多的爱国英雄。古有怀抱一腔爱国热忱自投汨罗的屈原,近有为救国而甘洒热血的谭嗣同,今有为祖国强大而静默奉献的很多风流人物。

“河山只在我梦索,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听到香港歌手张明敏的歌声,多少人流泪了。这仅仅是一般的泪花吗?不!它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气的化身,它有一个崇高而宏大的名字,叫“爱国”!

它,是一种感情。我们是炎黄子孙,生在长城下,长在黄河边,听着长江的涛声成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度《中国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度《中国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