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安全知识分享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7-28 07:12: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应急安全知识资料

安全应急常识

一、紧急呼救

1、牢记110、119、120、122等报警电话。一旦发生突发事故,拨打相关电话紧急呼救。

2、报警时说明自己的身份、事故发生详细地点和事故的基本情况。

3、保持冷静的头脑,科学的方法,积极自救。

二、人工呼吸

1、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等方法。采取口对口施救时,如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先清除,开放气道,再以一只手按住病人的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将其下颏托起,使其头部后仰;压额手的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口唇严密的包住病人的口唇,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当看到病人的胸廓扩张时停止吹气,离开病人的口唇,松开捏紧病人鼻翼的拇指和食指,同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再施二次吹气。每次吹气时间:成人为2秒钟,儿童为1至1.5秒钟。

2、胸外心脏按压法:施救者以靠近病人的下肢手(定位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缘自下而上移动至肋缘交会处(剑突),伸出食指与中指并排,另一只手靠根置于此两指旁,再以定位手叠放于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贴碗跷指,手指跷起勿压胸肋,以髋关节为轴用力,肘关节伸直向下压(垂直用力),手掌下压深度为3.5至4.5厘米,每分钟约做10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应交替进行,比例为:单人进行复苏30?2,也就是说: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反复做;双人进行复苏30?2,也就是说:一人做30次心脏按压,另一人吹气2次,反复做。

三、道路交通安全应急知识

1、车辆落水 ;驾驶人要保持冷静,若水不能淹没全车,应等车稳定后,再设法从安全出口离开车辆;水较深时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应迅速判断水面的方向,一般来说,有光亮的的方向为水面方向。若水进入,车辆迅速下沉,车门又难以打开,可用锤子等铁器打开车门或车窗;当准备向车外逃生时,做好憋气潜水的准备。当车内的水将要淹过头顶时,深吸一口气,破窗或推开车门潜游而出。

2、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 ;遇到道路交通事故,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利用电话、手机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应拨打12122)和120急救中心报警电话。报警时要说清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的大致情况;在交通警察到来前,要保护好现场,不要移动现场物品;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当事人不要与车方私了,以免事后伤情恶化,后患无穷;遇到肇事车逃逸时,要记下车牌号码、车身颜色及特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为侦破工作提供依据和线索。

二、水上交通安全应急避险知识

1、遇到船舶倾翻的应急 ;当乘船遇到风流袭击时要保持冷静,不要站起来或向船的一侧,要在船舱内分散坐好,使船体保持平衡;若水进入船内,要尽快将水排出;当

木制船发生翻船事故时,应立即抓住船舷并设法爬到翻扣的船底上;当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船只发生翻船事故时,不要将船正过来。要尽量使其保持平衡,避免空气跑掉,设法抓住船只,等待救助;遇到事故需要弃船避难时,要对浮舟进行检查,清点好带到浮舟上的用品;遇到恶劣天气时,千万不要乘船出行。

2、落水后的自救 ;落水后不要脱掉衣服,以保持体温,若穿救生衣或持有救生圈,应采取团身屈腿的姿势,不要盲目游动,以保存体力;水性一般的人应以自救为主,无法自救时,应使用救生衣里的救生哨,或拍击水面或摇动色彩鲜艳的衣物发出救生信号。

3、不会游泳者落水后的自救 ;不会游泳的人下沉前,应深吸一口气,下沉时要保持冷静,憋住气,不要在水中挣扎,应仰头,使身体倾斜,以利于身体慢慢浮出水面,浮出水面后,不要将水举出水面,要放在水面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呼吸空气。如有可能,应脱掉鞋子和重衣服,寻找漂流物并牢牢抓住,慢慢向岸边划动,及时向岸边人员呼救。

家庭安全事故应急常识

一、家庭应急包(箱)

(一)、家庭应急药品;

1、医用材料:胶布、体温计、剪刀、酒精棉球;

2、外用药物:碘酒、眼药水、烫伤药膏、消炎粉;

3、内服药物:退烧片、止泻药、消炎片、保心丸、止痛片、抗生素、催吐药、消毒水。

(二)、家庭应急食品;

1、固体食品:水果、饼干、面包、方便面等;

2、瓶装食品:矿泉水、各类水果汁等;

3、罐装食品:肉类、水果类罐装食品等。

(三)、家庭应急物品 ;

1、应急逃生物品:锤子、哨子、绳子(承重力不小于200千克,绳直径在25至30毫米之间,外裹阻燃材料);

2、应急生存物品:收音机、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电池等。

二、如何安全用气

(一)使用天燃气的注意事项;

1、在做饭、烧水时,锅、壶里的汤、水不要盛满,以防止汤水沸腾溢出烧灭火焰,造成漏气;在用气时最好不要离人。

2、在有风时,火焰可能被风吹灭,造成漏气,应该做个防风圈挡风;

3、用气不离人,防止因以上两种原因造成天燃气大量喷出,不能及时处理,引起事故;

4、要教育小孩,不要玩弄天燃气灶开关,以免损坏或忘记关闭造成漏气,引起事故;

5、每天三餐饭做完后应立即关闭灶具阀门,在夜间睡觉前、外出前或用气后,应对天燃气灶开关、表后截断阀等设施进行仔细检查,并关闭天燃气计量表后阀,如需长期外出,应将天燃气计量表前、后阀全部关闭。

(二)哪些地方容易出现漏气 ;阀门、气表、灶具与天燃气管道接头处;连接灶具的胶管的两端接头处;管道或气表本身生锈穿孔;胶管因年久老化,出现裂纹等。

(三)不要私自拆、装和修理天燃气设施 ;可燃气体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殊性,安全技术要求高,如自己私自盲目修理、拆卸,很容易造成燃烧、爆炸中毒事故。

三、食物中毒 ;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或者误食化学品时,应及时用筷子或手指伸向喉咙深处刺激咽喉壁、舌根进行催吐。在中毒者意识不清时,需由他人帮助催吐,并及时就医。

四、煤气中毒 ;

1、立即使病人脱离中毒环境,开窗通风并注意为病人保暖;

2、病人需安静休息,尽量减少心肺负担和耗氧量,要让有自主呼吸能力的病人充分吸入氧气;

3、对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法,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4、如条件允许尽可能将病人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医院,使病人尽早接受高压氧舱治疗,以减少后遗症。

五、农药中毒 ;

1、立即切断毒源,脱离中毒现场;污染的衣裤,用微温的肥皂水、稀释碱水反复冲洗体表10分钟以上(注意:敌百虫中毒时,不能使用碱性液体)。

2、对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送医院由医务人员为其洗胃。对神志清楚的中毒病人,需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催吐。

3、昏迷病人出现频繁呕吐时,救护者要将他的头放低,使其口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4、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实施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法抢救,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送医院治疗。(5)在农药生产车间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发生毒气中毒事故时,救助者应戴好防毒面具后才能够进入现场,快速把病人抱出。(6)中毒现场知情人员,尽可能向医务人员提供引起中毒的农药的名称、剂型、浓度等,以便争取时间进行抢救。

公共安全卫生事故应急常识

一、有毒气体外泄

1、迅速采用常备或就便的防护器材保护自己并及时报警。可迅速向上风方向或侧风方向转移,不要在低洼处滞留。有条件的也可转移到有滤毒通风装置的人防工事内。

2、来不及撤离,可躲在结构较好的多层建筑物内,堵住明显的缝隙,关闭空调机、通风机等,熄灭火种,人员尽可能在背风无门窗的地方。

3、要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内,离开染毒区域后,要脱去污染衣物,及时进行消毒。必要时应到医务部门检查诊治。

二、危险化学品

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迅速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4、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5、当化学事故发生时,首先应想到使用就便器材进行自我保护,如可用湿毛巾、湿手巾、湿口罩等就便器材保护呼吸道,其次可用雨衣、手套、雨靴等保护皮肤。

6、自救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方式

火灾事故应急常识

一、防火灭火

1、火灾发生后,应立即拨打119,报告失火地点的详细位置,燃烧的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情况,并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2、当发现液化石油气起火时,迅速用湿布包手后,迅速关好气瓶的阀门,然后再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身上的衣服着火应该尽快脱下着火的衣服扑灭火或就地翻滚把火压灭。

4、油锅着火后,应迅速用锅盖盖住油锅,窒息熄灭或把将要炒的青菜倒入油锅,覆盖至熄灭。

二、火灾后逃生方法

1、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宾馆、商场、娱乐场所等,一定要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2、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群,或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3、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应尽快撤离,不要顾及贵重物品,浪费逃生时间。

4、为了防止火场浓烟烫伤呼吸道,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也可以利用透明塑料袋罩头寻求逃生,但塑料袋一定要够大(长100厘米,宽60厘米以上),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抖动塑料袋来装填空气,而不是对塑料袋吹气,因为吹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效果会适得其反。

5、在高层建筑中,火灾发生后期,住在上层的住户尽量不走电梯逃生,因为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高热的作用,使电梯变形而无法正常使用。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直通各楼层,火灾发生时大量有毒的烟雾直接涌入,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6、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随机扑来。当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无人救援,这时候,可用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洒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

7、被烟火围困,应尽量停留在阳台或窗户等易于被人发现处。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服,或抛轻型、引人注目的东西。晚上,则可用手电筒,不停的在窗户外闪动,或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8、大火场里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吓而四处乱跑,更不可用手扑打因而加速氧气的补充,让火势更旺,正确步骤应是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9、消防单位一再警告,千万不要跳楼逃生,但若跳楼已是最后一步,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垫等松软物品,以减缓冲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抓住窗台或阳

台,使身体自然下垂,然后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缩成一团,减少伤害。

10、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常识

一、预防雷击

1、人在室内怎么避雷: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关好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状雷侵入;雷雨天气时,最好把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固定电话;雷雨天气时,不要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燥。

2、人在户外怎么避雷:人在户外碰到雷雨天气,为防止被雷击,应遵守以下原则: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场所,但应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不要停留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停留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不要停留在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停留在山顶、楼顶等高处;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山顶孤立的大树边尤其危险);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不要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狂奔;停留在汽车里应关好车门车窗;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高压电线遭雷电击落地面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电击,逃离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身处空旷地带宜关闭手机。

二、洪灾注意事项

1、不要惊慌,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如洪水来势很猛,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木板等。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2、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3、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4、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切记: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等。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离,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三、地震注意事项

1、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鼻防尘、防烟。

2、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3、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4、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5、正在市内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6、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7、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8、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9、参加震后搜救时,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不可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困难时,首先应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

第2篇:应急安全知识分享

应急安全知识分享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对于一些危险事件我们要知道怎么样应对。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应急安全知识分享,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1、什么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有哪些特征?

◆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衍生性、扩散性等特点。

2、我国突发事件是如何分级的?

◆ 在我国,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和可控性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1、一般事件。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2、较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3、重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特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在不断蔓延。

3、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涵盖哪些活动?

◆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公共组织,为了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所进行的预防、响应、处置、恢复等活动的总称。它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应急管理贯穿于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二是应急管理是事前、事后的管理和事发、事中的应急的有机统一。

4、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什么?

◆ 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有:

1、预防准备。要通过应急管理预防行动和准备行动,建立突发事件源头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制度,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准备。

2、预测预警。采取传统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将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不可消除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社会预警。

3、响应控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

4、资源协调。应急管理机构应该在合理布局应急资源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资源共享与调配机制,以有效利用可用资源,防止在应急中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

5、抢险救援。确保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科学地实施现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人员,以降低伤亡率、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6、信息管理。突发事件信息的管理是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的重要手段。应急管理机构应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如综合信息应急平台,保持信息的畅通,以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

7、善后恢复。应急处置后,应急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安抚受害人员及其家属、稳定局面、清理受灾现场、尽快使系统功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上,并及时调查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评估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

5、我国应急管理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 目前,应急管理机构主要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地方机构、咨询机构等。

1、领导机构。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国务院负责处置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按照分工对相关领域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全权负责,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成立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与处置。地方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工作机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机构,其职责是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承担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工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指导、协助下级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3、办事机构。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必要在其内部设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综合办事机构,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4、地方机构。地方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处置重点是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的组织领导工作。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政府建立突发事件工作机制和责任部门,有些特殊行业的突发事件的信息员要设置到社区、行政村。

5、咨询机构。国内外大量事例表明,应对突发事件除了健全的管理体制,灵活的社会参与机制外,设置咨询机构,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制度十分必要,让应急管理专家参与处置与预防工作,可以为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决策出谋划策,起参谋作用。

6、什么是应急预案?

◆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

7、什么是值守应急工作?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 值守应急是指为及时掌握和报告单位(辖区内)重大突发事件情况和动态、办理向上级报送紧急重要事项、保证与各级各部门联络畅通而进行的专门值班工作。值守应急工作作为单位(辖区内)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承担信息采集、上传下达和综合协调等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是保障信息通畅的基础性工作。

值守应急工作主要内容有:

1、负责日常值班和紧急事务的.处置。负责接收和处理单位(辖区内)各类上报的紧急重大情况;及时向领导和上级政府报告区域内发生的紧急重大情况。2、协助领导和部门进行应急处置,并及时反馈处置情况。3、调查分析单位(辖区内)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各类矛盾并及时上报。4、建立值班信息网络,确保通信联络畅通,随时了解、掌握单位(辖区内)发生的突发事件情况和动态。5、建立健全值守应急工作各项制度和规范,推进值守应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6、负责对所属各部门、单位值守应急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建立值班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单位(辖区内)值班工作情况;组织值守应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7、负责与非所属部门(辖区外)单位建立畅通的联络渠道,开展业务交流、互通信息等工作。8、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8、什么是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 应急演练是在事先虚拟的事件(事故)条件下,应急指挥体系中各个组成部门、单位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的特定情况,执行实际突发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简单地讲就是一种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应对演习。实践证明,应急演练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迅速从各种灾难中恢复正常状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应急演练不完全等于应急预案演练,由于应急演练一般都需要事前作出计划和方案,因此应急演练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应急预案演练,但这个“预案”还包括了临时性的策划、计划和行动方案。应急演练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提高应对突发事件风险意识。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事件及应急处置过程能给参与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直观上、感性上真正认识突发事件,提高对突发事件风险源的警惕性,能促使公众在没有发生突发事件时,增强应急意识,主动学习应急知识,掌握应急知识和处置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

2、检验应急预案效果的可操作性。通过应急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暴露预案的缺点,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以及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验证应急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局部是否可以有效地付诸实施;可以检验应急工作机制是否完善,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是否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一致等。

3、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应急演练是检验、提高和评价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接近真实的亲身体验的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各级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研判、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帮助应急管理人员和各类救援人员熟悉突发事件情景,提高应急熟练程度和实战技能,改善各应急组织机构、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协调合作;可以让公众学会在突发事件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恐惧感,配合政府和部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应急常识

1、家庭燃气安全

◆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通常称为燃气,它是一种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气体。当空气中含有管道煤气达3.8%~24.8%或空气中含有液化石油气达2%以上时,则为爆炸性混合气体,不仅遇到明火、电火花或其他激发能量会发生爆炸事故,引发火灾,而且燃气泄漏,还会发生中毒事故。燃气中一般会渗入少量硫化物,形成一种难闻的臭鸡蛋气味,一旦闻到这种气味,说明发生了燃气泄漏。

在燃气灶具周围,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在装有煤气管道、灶具或放置煤气罐的地方,不准搭床睡觉,煤炭炉与煤气灶不能在同一灶间使用。放置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地方要隔热,严禁用火烤、开水烫瓶提高气压,也不得靠近热源。使用燃气时,人不应离开灶具,防止风吹、汤沸等原因导致燃气火焰熄灭,造成燃气外泄。同一灶具禁止使用两种燃气。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新鲜处,并立即拨打120或110求助。有条件的应将中毒病人施以高压氧舱治疗。

使用燃气热水器沐浴,不能将其安装在浴室中,以防燃气泄漏及造成缺氧引起中毒。新安装或检修煤气管道、阀门后,在接头、阀门等处涂抹肥皂水或用煤气检漏仪检测煤气是否漏气,确保不泄漏煤气后方可使用。燃气火焰不宜太小,以免不完全燃烧产生C0或沸水造成火焰熄灭。厨房窗户应开启通风。

2、家庭触电预防

◆居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品种繁多,预防触电事故显得极为重要。居家成员要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全面了解预防触电的各项措施。居家铺设暗线,须加绝缘套管,不准用单根软线或电线。电线破损、电线接头修补必须用绝缘胶布,不准用普通胶布。不准用湿手更换灯泡、灯管,不准用湿布、湿纸擦拭灯管、灯泡。保险丝的选择要安全匹配,禁止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洗衣机、空调、电冰箱、计算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要采用三孔插座,并要安装地线,配电箱要安装漏电保护器。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能直接用手去拉救,要用木棍使人和带电体脱离。

3、食物中毒及预防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发病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数人或数十人、数百人发病。中毒病人一般常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防止食品被有毒物质污染。选用新鲜食物,选购卫生检疫合格的肉类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过期食品。食品加工前,食品原材料要彻底清洗处理、烹饪,生熟食品要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加工时要充分加热,烧熟煮透。熟肉类食品应快速降温后,低温贮存(放置在冰箱或冰库中),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不吃发芽的土豆、鲜黄花菜或没有煮熟的四季豆,切勿采食自己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野蘑菇。食物中毒急救:

急救原则:快速、及时地设法使毒物排出体外或对症治疗解毒。

主要措施:一是催吐,对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以引起呕吐,也可取温水一碗,放食盐0.5~1汤匙、连饮数碗,饮后再刺激舌根部诱发呕吐,反复数次。二是洗胃,催吐后用温水反复洗胃。三是导泄,加速毒物从大便中排出,但严重腹泻者禁用。可于洗胃后灌人蓖麻油30~60毫升或硫酸镁20~30克(溶于1杯水中)服用。四是利尿,加速已吸收的毒物从小便中排出,可用车前草30克,水煎服用。经上述处理后中毒症状未见好转或逐渐加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4、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中暑是人在高温环境下(气温超过34℃就有可能发生中暑)发生的急性疾病。由于身体产热量不断增加,能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引起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或有强烈辐射热也可能促使中暑发生,此外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体弱多病、过度疲劳等也易引起中暑。中暑大多有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心慌、口渴、多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体温升高,血压下降,脉快而细,甚至出现昏迷或抽筋等症状:

预防中暑一般措施: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衣着要轻薄透气。少量多次饮水或多吃些消暑清热的瓜果饮料、清淡盐水为好。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要过大。户外活动要戴宽边草帽或颈裹湿毛巾,随身带人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中暑急救措施:首先应尽快将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解开衣裤。给饮含盐清凉饮料。用冷水擦身,头颈部、腋窝、股沟等处敷冷毛巾或放置冰袋,帮助身体散热、同时用风扇吹风。选服人丹、十滴水、麝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如出现昏迷等重症病人在急救的同时,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救治。将中暑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

5、地震防范(临震应急)

◆对地震的主要监测手段有:测震、地磁、地电、地应力、地形变、重力、地下水动态及水文地球化学、电磁波、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等。

地震主要防范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精心施工。建设工程必须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及其不利地段。没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拆除。政府、企业、单位、部门应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遇震时要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迅速就地躲避。固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方,如跨度小的厨房、厕所、墙角、或桌子、床底等矮家具下。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绝对不可以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在室外要注意躲避在开阔、安全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立交桥、高烟囱等;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山崖等。迅速避开高大危险建筑物!不能顺着滚石方向跑!

6、雷电防范

◆雷电极具破坏力,闪电的强度可高达500千伏。雷电以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反击电压、雷电感应等方式产生破坏作用·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火灾、爆炸、建筑物、电气设备和各种设施损坏、电力千口通讯的中断。

防雷措施:建筑物、电力线路、电气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等都应安装避雷设施。各类防雷设施都要定期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查。遇到雷雨天气,在室内要自我保护:关闭门窗、电视机、计算机、电风扇等电器设备开关不要靠近水管、暖气片、煤气管、避雷针引下线等建筑物内的裸露金属物,不要在电灯灯头下洗头,不要停留在屋(楼)顶上。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雷雨中行走,避雨时不要躲进孤独的小屋里或躲进独树下、电线杆、高压线旁。在雷雨天气不宜站在高坡上、不宜在湖中划船或游泳、不宜在旷野打带有金属尖顶的伞或扛有金属制品。

7、防洪防汛

◆洪水防范措施:编制防洪防汛预案,并在汛期前做好检查落实工作。学习防洪知识,加强并完善自身环境内的防灾措施,发现异常征兆,如堤坝渗水,出现“管涌”,水位异常猛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做好防洪准备,准备必要的医疗用品,妥善安置贵重物品,准备必要的衣物、食品、矿泉水,做好自救和救援的准备,将人畜等尽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被洪水围困,可在屋顶、树上等高处避难。将木料或木制家具捆扎成救生筏使用:施放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如有条件时,要积极援救周围的遇难者。在洪水到达之前,最重要的是选择逃生路线,尽快地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撤离危险地带,不要徒步涉过水流湍急、水深已过膝的水溪。不能饮用洪流中的污水。即时了解汛期灾情,制定或调整防洪对策。在汛情紧张时期,当天气预报有连续暴雨或有台风袭击时,在易受洪水淹没的低洼、滞洪地带或湖泊、海边、河边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水位的变化,及时了解洪水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或减轻洪水的危害。

8、泥石流防范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起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泥石流来势凶猛,且经常伴随山体崩塌,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它建筑物破坏极大。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发生。

9、消防安全基本知识

◆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燃能量(明火、高温、摩擦热动能、化学能……),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达到一定量时,燃烧即会发生。可燃物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三类。可燃固体主要是木材、纸张等;可燃液体主要是汽油、酒精、油漆等;可燃气体主要是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10、火灾逃生与自救

◆如果是住宅或公共场所的房屋内发生火灾,应想方设法迅速沿安全通道脱离火灾区域,同时要采用湿毛巾包住口、鼻,将身上穿的衣服用水泼湿,俯身向外冲,或者尽量低头向外爬行。千万不能盲目地躲藏,尤其不能躲在床下、桌下或壁橱里。在浓烟的侵袭下,应尽量压低身体,向燃烧物的相反方向,沿着墙壁摸索向前。在楼房着火以及楼梯被火和烟雾封闭时,应寻找没有着火的房间,将门窗关闭,用衣服等织物堵塞门缝,并不断用水泼洒,防止烟火侵入:如果大火已逼近房门,要打开窗户或到阳台上呼救,有条件的也可用床单、被褥等连接成绳索,牢固地系在窗框上或室内坚物本上,沿着绳索攀到安全地带,千万不要慌张跳楼。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有“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逃生时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防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就地翻滚,将火扑灭,不要穿着着火的衣服跑动。不要乘电梯逃生,火灾发生后电梯容易因断电而卡住,电梯中也会因烟气涌入而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

第3篇:应急救援安全知识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1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包括可能引发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因素、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工作环节、工作岗位、设备设施以及人员等。

2.应急处置:包括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灭火、报警、人员疏散等。

3.应急救援:包括现场抢救、医疗救护、现场指挥等。

4.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救援的种类、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演练的开展等。

5.应急设施:包括应急设施的`种类、应急设施的配备、应急设施的使用等。

6.应急措施:包括应急措施的种类、应急措施的制定、应急措施的实施等。

7.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的原则、应急管理的流程、应急管理的实施等。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2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大全如下:

1.火灾急救

1.1火灾急救概念

火灾急救是火灾现场灭火抢险的延续,是灭火抢险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应急安全知识分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急安全知识分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