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烤烟的记忆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7-26 07:12: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栽种烤烟的记忆散文

栽种烤烟的记忆散文

几场雨过后,到了六七月份的日子,田野里绿油油的烤烟,在轻风细雨里抖动着它肥硕的叶子。掐指一算,我家也有七八年没种烤烟了,回忆把我拉回了几年前家里种烤烟的点点滴滴。

我们县是典型的农村县,烤烟历来是县里的支柱产业,同是也是农村群众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由于烤烟具有见效快,经济效益相对其他农作物来说比较高,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在我们村几乎大部份农户都会在田块里栽种烤烟。春节过后,打算种植烤烟的农户就得盘算着栽种烤烟相关事项了。先得去挖土拉回院子里,捡去土里面的石头、树根等杂物,在用自家畜圈里的农家肥和土伴均匀,撒上水用塑料薄膜盖起压紧,这算完成了第一道栽烤烟的准备,这个工序叫捂营养土。然后得去弄些废书废报纸,把它们均匀地裁好,用麦面熬成面麸把裁好的纸粘成纸杯的样子,然后把每个纸袋装满营养土。到四五月份,把田里事先撒好的烟苗拔来,一颗一颗地移栽的纸袋里,纸袋一个接一个地靠在院子的角落里,这时不能用瓢来给移栽的烟苗浇水,得用大的茶壶给移栽好的烟苗浇水免得纸袋破掉。到了“大战红五月”的时日,就得挑着成活的纸袋烟苗到大田里进行移栽,在事先拢好的烟沟上打好滩,放上烤烟专用复合肥作为底肥,把成活的纸袋烟按滩放下去,周围拢好土,用瓢浇足浇够定根水,再透过每根烟苗盖上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压上土块,这样一颗烟就完成了栽种的过程。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三四天去浇一次水,特别是干旱时,田地里人挑马托去浇烟水的群众络绎不绝,一路上零星晃迫的水,把干裂的`村中的小路滴淌得湿漉漉的,看着如同画家的重彩画布。一两个月的时日,烟苗就长得有人腰高,开出了粉色白色的小花,烟叉上也郁郁葱葱地发出了数不清的嫩芽,这时除了三天两头去打防止花叶病及腻虫的药外,还的把烟上发出的嫩芽及烟花折掉,反反复复要折好多次,有时还得在折过的烟叉上涂上防止烟叉再生的药物,这叫封顶打叉。几场雨水过后,看着烟的叶片变成淡黄色,这是就可以采摘烟叶了,把淡黄色的烟叶采来用篮子背回家,在用划烟针在烟叶的筋上划一道口子,防止烤不干而成柈杆烟卖不出去,把划过的烟叶一片一片用绳子编在烟杆上,然后洒上水,一杠一杠的把烟叶放进烤房进行烘烤。开始三天得用小火烘烤,使烟叶在温度下充分变成黄色,第四天起则改用中火烘烤一到两天,最后就用大火把烟叶烘烤干然后闭火。把烤干的烟叶拿出来放在屋子里回一到两天,待回软后则可以分级了。把回软的烟叶按照黄色的亮度及油润度,把他们分别分出不同的等级,如果烟叶中间叶片上有小斑点的,还得用剪刀将小斑点剪去,以保障烟叶的色纯。分好等级后再把烟叶一片一片地用手抹平整,根据所分烟的等级,一片一片用登子木板等家什压平,最后把压平的烟叶按大下次序进行砸把,再放在阴凉的地方把烟叶进一步回软,用草席把烟叶捆起来,就可以背去当地的烟叶站进行验级出售了。

这几年为什么栽烟的农民少了呢?其实在农村你回听到看到各种现象。农民群众中也时常流传着这样一些说法,“蹲着栽烟跪着卖烟”,其实这也是农村群众卖烟难的真实写照,正所谓烟栽得好不如烟卖的好,由于烟叶站验烟的都是验级的那几个人说了算,同样的烟叶不同的人去卖烟会有不同的级别,而烟叶一个等级和一个等级之间差价比较大,验级的过程中人情烟关系烟等等人为的因素很多,加支近几年来,农药化肥农膜烤煤等等种烟所需农业生产资料一度涨价,进一步打击了烟农的栽烟积极性。烤烟栽种虽然和其他农作物相比生长周期短,可烟叶种植工序多劳动强度大,卖烟过程关系复杂,验级过程人为操作浮动大等等原因,进一步打击了烟农栽烟的热情。

第2篇:栽种树荫好歇凉散文

栽种树荫好歇凉散文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生活的哲理就是如此,你要是刻意经营,实现自己向往的目标,也许反而煞费苦心,却是徒劳一场;要是无意之中种下“因缘”,不知不觉,有朝一日,绿树成荫,自己也罢,别人也罢,岂不是意外享受了绿荫的庇护,神清气爽,赏杨柳之旖旎,听鸟鸣之婉约,遮阳光之灼人,看雨露之圆润,也不失为一大赏心悦目之事。

农民对土地,视作比金子还要宝贵,因此,他们不会让哪怕是弹丸之地空闲下来的,要是不能把土地最大限度的利用,那种浪费是有一种负罪感的。寸土如金吧!大块的田地可以种粮食,小块的呢,点些萝卜、白菜之类的。要是再小,连蔬菜也种不了,没关系,见缝插针地栽种几颗白杨或者柳树,反正也是空闲之处,偶尔浇几桶水罢了,费不了多大的力气。白杨、柳树之类的,就像农民自己,极易存活,不会挑拣环境,生命力之顽强,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栽种它们的地方,大都是田埂上,水沟边,或者河滩地上,要是成长起来,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护卫了庄稼,还可以做烧柴,甚至盖房子的木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家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总是被利用起来,整个村子,也显得更加幽静、自然、随意。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总是被杨柳环卫着,村子外边河道边,就是成片的杨树林、柳树林,就连绕村而过的水沟边,也载满了树。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绿树成荫,鸟鸣瞅瞅,蔚为壮观。大伙儿在劳作之余或是上下班途中,坐在树下,纳着凉,聊着天,说是干农活,却是不紧不慢,还要享受着,多惬意呀。就是走在树荫之下的小石路上,也觉得分外清爽。还有的大姑娘小媳妇,在树荫下水沟边洗洗衣物,树枝上晾晒着花红满绿的衣物,在微风中飘逸着,和斑驳的树影相辅相成,构成一幅明暗相间的水墨画。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因为树荫的存在,格外清凉。村子外因为树林的存在,及时发洪水,也冲毁不到村子,无形之中,构筑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我们河坝地边,就有一条二三百米长的石坝,石坝内外,红柳繁盛,蔚为壮观。每年洪水席卷而来的时候,因为红柳的抵挡,石坝岿然不动,洪水只好“望柳兴叹”,奈何不了石坝内的麦田。

白杨和柳树,没有专门培育的树苗。春天来临的时候,砍下一根白杨树枝,挖个小坑,栽下去,过不了多久,就会生根发芽的。柳树要“压”,不能垂直栽种的.,砍下一股柳枝,平放在地上,上面埋上湿土,发芽、生根,一簇一簇的,渐渐繁茂起来。起初栽种树木的时候,没有考虑它们成材之后会如何,所以哪怕它们生长多么缓慢,栽种者有的是足够的耐心,路过的时候,顺便浇浇水,剪剪枝。冬天来临,围上带刺的灌木条,一则保暖;再则防止牲畜啃食树皮。这样两三年之后,小树也就会慢慢成长起来的。不过虽说是随意栽种,但栽种的地方是有原则的。比如村边大片河滩地,是经过村上会议协商,“瓜分”了的,谁家多大一块,都是根据人口,分摊入户的。远看蔚然,走进了,你就会发现下面纵横交错的分界线。水沟边、田埂上,或者田间地头的空闲处,都是讲究“最近”原则,靠近谁家的田地或者水渠,就属于谁的“领地”,这不需要划分,自然而然,约定俗成。

因此,栽种的树木,也就奉行“谁出力、谁受益”的原则。比如,每年会有枯枝,这可以作为烧柴使用。再说了树大一点的时候,为了让它能够长成能用的材料,还要在每年春天的时候“删树”,删繁就简,把旁逸斜出的枝条砍了,否则顺其自然生长下去的,就会成了“废材”。这些删除的枝条,既是烧柴,也可以在盖房子搭棚子的时候,铺在屋顶,作为“房梢”。房梢上面,铺上麦草压上土,抹上泥皮,屋顶自然就密不透风连阴天不漏雨了。过了七八年,树木长大了,屋子破旧了,儿女成人了,要娶媳嫁女了,那就恰好要盖新房了,要是自家的房子还不至于破旧,那这些树木,也可以卖了,贴补家用的。这可真正应了俗话说的“前人栽树,后人纳凉”呀。白杨树就做椽子、檩条、柱子、大梁;而柳树,枝条繁茂,那是铺在椽子上面的极佳的“房梢”,要是没有“房梢”,盖出的房子极容易漏水的。这样柳树和白杨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没有它们的搭配,这房子自然也就建不好。所以,要说它们的组合,也就像是男人女人的组合一样。白杨挺拔高大,是男人;柳树婉约细密,自然是女人。不过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拿杨柳来比喻美丽的女子,说什么“杨柳之姿”,还有“风摆杨柳”,袅袅娜娜,万种风情。有屋才有家,男人挑大梁,女人补漏洞。没有梁柱的支撑,没有柳枝的陪衬,这屋子可是容易钻风漏雨的。男人女人不协调,家里肯定也是多风多雨,难得天晴的。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可惜没有梧桐,栽种白杨树,引来的却是花喜鹊。喜鹊最喜欢在白杨树上搭窝。也许是白杨树高大坚强吧,喜鹊把自己的窝搭建在白杨树上,安全、便捷,因为搭窝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被风吹折的树枝,就是最佳“建材”。喜鹊在农村中,是喜庆之鸟,只要它叽叽喳喳地叫着,就会有喜事临门的。无论多么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大人的告诫,也不会冒险爬上树,去破坏喜鹊窝的。偶尔有小喜鹊不小心掉下来,才会有艺高胆大的少年,爬上树把它安全送到家的。所以这种报喜之鸟,每天在村子周围欢叫不休,大伙儿一个个眉开眼笑,在这浓郁的喜庆氛围之中,感觉好事即将临门,谁的心中,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疙瘩瘩呢?

第3篇:借铁锹栽种抚顺作家林散文

借铁锹栽种抚顺作家林散文

当今时代,在农村的住户家里没有铁锹不可想象,在城市时的住户家里有铁锹也是不可想象,这也许就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因为铁锹的功能就是挖坑起粪、种植农作物、树木和花草等。所以,城里人家没有铁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而对属于居住在城市又舞文弄墨的作家来说,我想铁锹也只能是文学作品中的名词和“道具”了。4月12日,我这个城里人兼所谓的“作家”,还真着实地与铁锹有了一回“零距离接触”。

4月10日,我在市委党校学习接到市作协短信,内容是市作协会员自备锹镐,于4月12日早晨9点,在市肿瘤医院门前集合,然后统一到植树地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栽种“抚顺作家林”活动。看到短信心里非常高兴,活了大半辈子,参加植树活动无数次,都是尽义务,而且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这次植树是以“抚顺作家林”命名的活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栽种希望作文

栽种希望作文

【篇一:栽种希望】

今年春节,我们家过得跟往年都不一样。年前,爸妈在荆门承包了一块荒山,打算种成一片核桃林。这不,大年十二,还正是走亲访友的时候,我们已经热热闹闹地抢工咯!

一大早,我就跟着爸妈把一批树苗往山上运。等我们到达目的地时,请来的农民伯伯们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瞧,他们一顺儿排开,有的挖坑,有的栽树,还有的已经在给树苗培土了。虽是初春,可山风吹在脸上,还是生疼,我不禁缩了缩脖子。再看看他们,有的脱掉了厚厚的棉袄,有的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们手里不停地忙活着,嘴里也没闲着,聊一聊村里的奇闻趣事,说一说新年的期望和打算……一阵阵淳朴的笑声,赶走了荒山的寂寞。

“还愣着干什么?你也别闲着,抱树苗来发吧!”妈妈下达了命令,我一把抓起细嫩的树苗,准备分发。“哎哟,小祖宗!千万别拿树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烤烟

蛇场乡位于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南部,东邻岩茶乡、龙滩乡,南与西林县普合乡相接,西接德峨乡,北与长发乡和克长乡毗邻。乡政府驻地距县城80公里,全乡总面积237.1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01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汉、苗、彝、仡佬等五个民族,2004年末总人口1.56万人。全乡有耕地面积17530亩,其中水田4216亩,旱地13314亩。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是烤烟。多年来,烤烟生产已成为蛇场乡的重要支柱产业,蛇场乡也成为隆林县的主要烤烟生产基地,200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254元。建国50多年来,蛇场乡在自治县委、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在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拼搏下,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进步。先后荣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广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记得烤烟金黄时优美散文

一从我记事,嗄呦寨就种烤烟了的。大哥高中毕业,一九七好几年,因为高考取消还没恢复,就是在生产队的烤烟专业队劳动。父亲是生产队的马车夫,七八月间,每逢星期天区上赶场,他都要为集体拉一马车烤烟成品到区里交售。我不知道父亲拉一趟烟有多少补贴,但赶场回来,三分钱一块的臭豆腐干,他总要带几块回家来的。

不知是上面说我们队的烤烟烤得不好呢,还是我们队的烤烟真的烤得不好,总之我们生产队的队长有一年就宣布从此不种烤烟了。专业队解散以后,父母挺惋惜的,因为集体没有烤烟卖后,一年的分红明显要短去好几十元。最现实的,赶场天的臭豆腐干是没得吃了。

再种烤烟,那时已经包产到户,各人家种烟各人家卖。一车接一车拉了水泥砖来,在我们嗄呦寨修了一座烟仓,收烟时节依然是七八月间,每一年人背马驮的就数这儿热闹,有人在烟仓旁边开了馆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栽种烤烟的记忆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栽种烤烟的记忆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