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重走长征路作文欣赏
重走长征路作文欣赏
重走长征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每当读到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时,我就会想: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么样的?他们经过了哪些事情?就在星期二,我的到了答案。
星期二,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同学坐着大巴车来到东阳横店的红军长征博览城,我们亲身体验了一次当年红军艰难曲折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历程。
刚刚走进大门,伟大领袖的石像便映入了我的眼帘。再往前走,红军烈士纪念塔矗立在中间。在太阳光下,纪念塔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我们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同学们各个表情严肃地注视国旗冉冉升起。随后,我们就跟着导游踏上了我们的“长征”之路。
在路上,我们见到了“天网”,听导游说,当时红军就爬过,头顶上还是枪林弹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牺牲!接着,我们就有次序地爬过“天网”。过来好一会儿才轮到我。我刚把手放上去,手就感到有点痛,很快地向前爬几步,我的手就感到火辣辣地疼,我只好慢慢地爬了。我一边爬一边想:红军叔叔真不容易,上面是枪林弹雨,还要忍着手掌上的痛飞快地爬过去,不小心就要命丧“天网”。接着,一道道防线被我们越过,却毫发无伤。可是当年,却有许多红军战士在这里倒下,为祖国捐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爬过一座山,就来到了泸定桥。看着长而抖的泸定桥,我都有些后悔了,心想:如果早知道泸定桥那么危险,我就不上来了。如果有后悔药的话,我一定会吃的!可是现在后悔也不行了。唉。还是咬咬牙过去吧!于是,我紧紧地抓住前面一个同学的背包,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我心想:当年的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澎湃的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克服了重重险阻……
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这次的活动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第2篇:重走长征路
“十.一”重走长征路
------黎平会议旧址自助游(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
路线介绍:怀化--通道县溪—播阳镇—黎平洪州镇—德顺--中潮镇—古
驿道—羊角岩—黎平县城(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等)
黎平会议简介:1934年12月11至14日,中央红军一路由湖南通道西进贵州黎平洪州、德顺、中潮、佳所进入黎平城。另一路由靖州新厂、平茶入黎平潭溪、十万坪、草鞋铺、五里桥进人黎平城。12月18日,党中央在城东“胡荣顺”店铺内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的会址,位于黎平翘街上。黎平会议会址是一座清代中叶的古代建筑物,会址用房原是店铺,建于清代(1616-1911)。在这里召开了黎平会议,明确了红军长征的方针,改变了长征,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同时也书写了新的历史。(门票:20元级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徒步行程初步安排如下,具体可视实际情况变更:
D1、10月2日07:50乘7269次火车至通道县溪,县溪统一中餐,徒步约20公里至播阳镇,播阳统一晚餐,住:播阳;
D2,徒步,播阳---黎平洪洲,行程约20公里,自备中餐,住:洪洲; D3,徒步,洪洲---德顺乡---中潮镇,全天行程约30公里,自备中餐、水,统一晚餐,住:中潮镇。
D4、徒步,中潮镇—古驿道(步道)—羊角岩—黎平县城,全天行程约25公里。自备中餐、水,统一晚餐,住:黎平县城。
D5、程车返回怀化
注:本次活动费用自理,需要集中开支的项目,钱款统一交由易运农、肖松青负责开支,每人预交400元,多退少补。户外旅行备用物品:背包、换洗衣服、水壶(或矿泉水瓶)、户外常用药品、雨具、打火机、手电筒等,徒步宜穿解放鞋、运动鞋,应急物品不宜繁杂过多。要注意实用和携带方便。
第3篇:重走长征路
再探工农红军长征路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智取腊子口——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1935年10月10日,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
第4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追寻着当年红军长征翻越梦笔山的足迹,我们克服了因氧气稀薄产生的轻度高原反应,爬雪山、顶雨雪、冒寒流,团结互助,亲身体验了爬雪山之苦。我们参观了两河口会议会址、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听张旭敏老师讲授了《红军长征在阿坝》,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停留1年零4个月艰苦、悲壮的行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红军的艰辛,对红军战士们充满了敬意,更让我们又一次对长征精神有了新的感悟。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一、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当年红军
战士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
第5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实现中国梦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十分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通过参加“重走长征路”集团党日活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正是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中解脱出来,解决了生存问题,建立了新的根据地,成为日后发展壮大的根基和基础。正是通过长征,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明白了马列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的事情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正是通过长征,代表正确思想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脱颖而出,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新中国。读史使人明智,重温这段历史,特别是在几天的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实地体验、感受、学习长征精神,使我更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历史使命,从
第6篇:重走长征路有感
重走长征路有感 ——老山界
车子停了下来,老山界到了。
一块石碑矗立,孤独的望着远方。导游给我们介绍,这就是老山界,红军当年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巍巍老山界,它记载着那一段万古流芳的历史,也见证了那一段慷慨悲歌的历程。我走到石碑旁侧,抚摸着石碑,感受着它的悲伤。八十多年前,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工人,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明白了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他们拿起身边的镰刀、锤子甚至一只简单的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及后辈们的未来,坚定的跟随着那面红色旗帜。两万五千里的路程,一次悲壮的战略大转移,二十万许人,最终只剩数万人归来。那些倒下的人再也无法看到人民当家做主的那一天来临,但他们无怨无悔!
在这石碑矗立的地方,洒满了先烈的鲜血。红色的字迹,记载悲壮!远处的一颗铁杉树独立在那儿,它见证了那段残酷的历史。似
第7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5篇
【篇一】
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
第8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五篇
【篇一】
5天大别山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念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斗的力量!
回首5天的学习,从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群;从激情教学《大别山,我来了》,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
大别山10万英雄儿女驰骋疆场,血沃中华,以自己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行动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备加珍惜,忠诚于党,忠诚履责。
参观李先念故居,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地践行先国后家、先民后己的奉献精神和人间大爱。为民永远是我们党员追逐的人生目标。
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让我们感受到
第9篇: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五篇
【篇一】
5天大别山的学习,转瞬即逝,当脱下红军装的一瞬,自己的内心充满不舍、眷念和崇敬。看着这身戎装和红色的领徽,给我带来的更是一种忠诚、责任和奋斗的力量!
回首5天的学习,从课堂教学《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到现场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群;从激情教学《大别山,我来了》,到体验式教学《重走长征路》,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荡、被洗礼、被净化。
大别山10万英雄儿女驰骋疆场,血沃中华,以自己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行动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备加珍惜,忠诚于党,忠诚履责。
参观李先念故居,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地践行先国后家、先民后己的奉献精神和人间大爱。为民永远是我们党员追逐的人生目标。
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让我们感受到
第10篇:重走长征路征文
重走长征路征文
“岷县是我第一故乡”、“岷县是长征路上的“加油站””这两句话是常挂在公公婆婆的嘴边。五十年代公公婆婆响应国家“支边”号召,甘肃到新疆工作。公公婆婆和他们那些甘肃老乡在新疆工作、结婚、生子。新疆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在新疆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后,他们要落叶归根----退休后老两口执意要回家乡过晚年。公公婆婆出生、成长在岷县,对于岷县有着深厚的感情。
丈夫给我介绍说,岷县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区之一,红军三大主力都曾经过这里。
2008年初春,我们顺应了老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安排。2009年秋小叔子大学毕业后招聘到岷县工作,这倒是让一直为孩子就业问题担心的公公婆婆省了心。2014年新年,我们带孩子从新疆到岷县看望二老。这是我这个新疆人,第一次到岷县。女儿也是第一次出远门。坦率地讲,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