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孝廉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并不是官职,孝廉是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扩展资料
孝廉来源典故
1、选官标准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2、制度简介
孝廉举至中央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都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
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即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从此以后,岁举这一途径就出现了正规的考试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种地方长官的推荐制度,开始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
师古曰:“孝谓曰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汉书·武帝纪》。
孝廉现实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孝敬”,已成为衡量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利益的追求正不断地冲击着人们原有的道德观,包括“孝道”在内的传统美德也渐渐遭到一部分人“淡忘”。
第2篇:举孝廉是什么意思
是选拔品德高尚的人。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亦得人最多,出了许多名人。
扩展资料
孝廉之设,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武帝下诏,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显示孝廉起初不是常科,不被重视,后来孝廉规定为岁举常科,才受重视,渐显重要。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汉代孝,大部分是通儒学的高官及富豪子弟。举孝廉之后,前程远大,升迁较快。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起初举孝廉是以郡为单位。
第3篇:夜香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夜香在古代指的是粪便。倒夜香也就是倒粪便。这就是一种委婉修饰,以达到美观、不俗的效果。以前的茅房没有下水系统和自动冲水的系统,是用木桶装粪便(也称作马桶),装满后需要清空。于是,会有专人在半夜每家挨户收各家的马桶中的粪便,倒夜香就是指的倒粪便。
扩展资料
中国人讲究文明,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深刻的体现。在遇到害怕、面子、忌讳、粗俗等不好直接说出口的.话时,往往会采用委婉的用语,说反话。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避免尴尬,破坏气氛。这是汉语常用的一种修辞语法方式。
在对待解手这件事上,为了美化、雅化,常用一些委婉的词语。比如:上茅房不叫上茅房,叫出恭、更衣、如厕、净手、登东。尿盆不叫尿盆,叫夜壶、虎子。坐便器叫官房。古代擦屁股用的竹片,叫厕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