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科学纸的观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纸的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用各种感官、借助简单的观察工具进行纸外部主要特征的观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科学地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
2.经历并理解观察比较、科学观测等过程,会把这种观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的观察活动中去。
3.对于新的发现能提出新的问题和有继续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白纸、放大镜4人1份书写纸、卡纸、报纸、挂历纸(4人1份),准备两本书(有一定厚度)。
小组合作人员:每组4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纪律。
教学过程:
一、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1.引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张普通的白纸,你能不能告诉我这张白纸它有什么特点?
比如说:这张白纸除了是白颜色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长汇报
教师评价。
(建议: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过于强调自己在学生探究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说出它的一更多些特征,因为在教材的一开始就有一位学生说自己一口气能说出白纸的10种特征。教师在这里只是一个学生探究活动的旁观者。描述白纸的.特点是一个学生全部的描述。教师在这里要提高要求。分清学生的汇报是观察得到的还是以有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间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观察能力。)
2.比较不同的白纸。
书写纸挂历<提供不同纸张的图片>
卡纸报纸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
如果是比较两张纸的薄厚用什么方法?
如果是两本书,我们用什么方法比较它的薄与厚呢?(建议:这个环节教案设计的非常开放,但是比较纸的不同最好是两两比较,教案上要注明两种纸类的比较,三年级学生的比较思维水平还是处在萌芽阶段。)
3.组织观察纸,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纸的结构(纤维),利用哪些工具,用什么方法。
观察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
教师评价。
为下节课造纸做铺垫。
(建议:教学设计过于简单,教学设计关键是讲清楚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此环节的设计是在上个关节设计的基础上的,比较两张纸与观察纤维是两个有结构的探究活动,前面学生对纸的比较中会发现纸上有很多毛,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
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追踪记录
学生搜集、整理《纸的纤维》的资料。
第2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的观察》教学设计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xiangyalu”为你整理了“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的观察》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有能够相互沟通,小组协作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自己动手造一张纸,亲身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养成了节约用纸的习惯。
3.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造纸工艺,产生对祖国璀璨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或旧报纸),每组1份。学生查找古代造纸工艺(或现代造纸工艺)的资料。
小组合作人员:每组6~8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性研究。
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纪律。
教学过程:
一、整个教学过程
1.引入。
古代的造纸工艺(学生以小组汇报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
学生通过课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古代的造纸过程,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资料共享,同时每组派出一个组员到讲台前,阅读他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全班进行资料共享。
2.授课。
资料共享完成后,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同学们,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古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制造纸的,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自己也来制造一张纸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对比古代造纸工艺(或现代造纸工艺),可能会联想到自己造纸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想像空间)
教师给予一定评价。
引入书上的造纸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步骤讲解,学生自己动手“造纸”,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造的纸怎么样了,能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可能有一些组造的“纸”很糟糕,不能揭下来。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制造“纸”的过程。(自己认为最成功的.地方,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组互相交流,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自己满意的“纸”(薄、厚、均匀的纸)。
教师提出节约用纸的倡议。
(建议:造一张纸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造纸的过程中体验纸的来之不易,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开展。教师在教学的引入中要让学生交流造纸的材料,再引领学生亲身经历制造纸的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设计意图要明确。)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化的造纸厂也这样造“纸”吗?引入现代造纸厂的资料(或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追踪记录
收集保存学生的作品:制作的“纸”。
第3篇:三年级科学《纸》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2.知识与技能: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各种不同的纸、放大镜、滴管、红墨水、火柴。教师准备:投影片。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一课的次级研究课题。纸这种材料,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各种纸制品或者纸来进行讨论,在交流中认识一些纸,了解一些纸的用途,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不常见的纸制品,以扩大学生对纸的
第4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各种不同的纸、放大镜、滴管、红墨水、火柴。
教师准备:投影片。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一课的次级研究课题。纸这种材料,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各种纸制品或者纸来进行讨论,在交流中认识一些纸,了解一些纸的用途,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不常见的纸制品,以扩大学生对纸的认识领域。
第5篇:小学科学《纸的观察》教案
小学科学《纸的观察》教案
一、引入
师:今天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给你们带来一个特殊的礼物,(出示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纸)喜欢不喜欢?
生:喜欢。
师:要得到这些礼物需要大家完成一件小小的任务,抽出其中一张白纸,今天我们来观察纸的特点。板书课题:〈纸的观察〉
[评:这样的引入直观形象,任务明确,开门见山,节约时间,用任务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观察一张白纸
1.估计。
师:大家估计一下,如果你拿到这张白纸观察,你能找到白纸多少个特点?
生:只能找到1个。
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能找到3个。
师:有没有更多的?
(5个、7个、10个)
师:他说能找到10个特点,你们相信吗?
生(一起说):不信。
师:但老师相信。他能找到10个特点。(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评:用估计这个活动,创设了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情景。一张白纸要观察出10
第6篇:《纸的观察》教学设计
纸的观察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纸;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知道白纸的一些特点;
5、意识到纸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放大镜、各种不同的纸、小刀、百科全书。教学过程:
一、查课前准备情况
1、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带的纸的种类、名称。
2、请各值日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3、说说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纸的?
4、今天我们要来观察这些纸,用什么方法?(看、摸……)
二、观察一张白纸
1、师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说名称。
2、请同学们找出白纸,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白纸的特点,并作记录。
3、请值日组长代表小组交流,(其余小组成员可补充)
三、比较不同的纸
1、请同学们找出两张不同的纸,观察有什么不同,并作好记录。
2、请值日组长代表小组交流,(其余组员补充)
第7篇:《纸》科学教学反思
《纸》科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纸》科学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纸》科学教学反思 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