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7-18 07:12: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数认识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数认识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

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平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分冰箱、钟表的问题了。或者即使出现了,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可能要比老师强调的要好。学生会更清楚。

3、知识的延伸、拓展不够 比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的时候,指出了分数家族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但学生说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我应该加以拓展延伸,指出千分之

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并不局限于分母是10以内的分数。或是举例,比如二十三分之一,也就是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了二十三份。进而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份数的理解。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节课遗憾的地方很多,如果在讲这节课,我会把这些不足弥补过来,并在环节的衔接上仔细斟酌,让教学的时候环节更加的紧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这是我这节课反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第2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第3篇:小学《认识分数》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认识分数》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认识分数》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认识分数》数学教学反思1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本上对于分数的教学安排是分为不同的阶段,“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分数的教学中作为分数教学的第一阶段。从之前整数的学习到分数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于数字类型的认识的拓展,更是对数学表达概念的一个拓展。下面给大家分享《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欢迎借鉴!《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1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但是与上学期学习的分数比较,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要比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要难得多,因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一共分成的分数与药表示的份数都清晰可见,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个数上,不能很好地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我做了如下的构思:首先,从复习近平均分四个苹果,两根火腿肠入手,通过旧知的复习,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在情境中引入

情境创设有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联想,激活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说出一个分数来吗?这个分数是怎么得到的?” 复习导入是为了了解并做到尊重孩子的知识基础,然后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在操作中感知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更好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来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郁金祥

今天这节课我主要教学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的问题,主要是借助对图形的观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讲新课之前,我并没有直接利用课本例题,而是通过复习上学期的认识分数,把一个圆平均分,进而引出把一些圆平均分这一个新的知识,我这样做是想将新旧知识作一个衔接,分圆片比分桃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然后做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我们是在把一些圆看做是一个整体在平均分。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我将一个圆平均分与一些圆平均分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加以比较,它们涂色部分不同,为何能用相同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理解“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