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有瞽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有瞽
原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译文: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
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
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
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
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
肃穆舒缓和谐美妙,
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
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
注释:
⑴瞽(gǔ):盲人。这里指周代的盲人乐师。
⑵业: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大板,为锯齿状。虡(jù):悬挂乐器的直木架,上有业。
⑶崇牙:业上用以挂乐器的木钉。树羽:用五彩羽毛做崇牙的装饰。
⑷应:小鼓。田:大鼓。县(xuán):“悬”的本字。
⑸鞉(táo):一种立鼓。一说为一柄两耳的摇鼓。磬(qìng):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柷(zhù):木制的打击乐器,状如漆桶。音乐开始时击柷。圉(yǔ):即“敔”,打击乐器,状如伏虎,背上有锯齿。以木尺刮之发声,用以止乐。
⑹备:安排就绪。
⑺箫管:竹制吹奏乐器。
⑻喤(huáng)喤:乐声大而和谐。
⑼肃雝(yōng):肃穆舒缓。
⑽戾(lì):到达。
⑾永:长。成:一曲奏完。
鉴赏:
周代有选用先天性盲人担任乐官的制度,据《周礼·春官·序官》记载,其中的演奏人员有“瞽蒙,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计三百人;另有“眡瞭三百人”,贾公彦疏说“眡瞭,目明者,以其扶工”,即是在乐队中配备视力正常的人做盲人乐师的助手。可见,当时王室乐队的规模相当庞大。《有瞽》描写的.正是王室乐队演奏的壮观场面。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说明在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瞽;而“设业设虡”、安置乐器的则当是担任瞽的辅佐的眡瞭。乐器则列举了应、田、鞉、磬、柷、圉、箫管,与《周礼·春官》所载“瞽蒙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基本相符,其中柷为起乐、圉(敔)为止乐之器,以首尾涵盖,表示这次演奏动用了全套乐器而“八音克谐”(《尚书·舜典》),“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其音乐自然十分美妙。
第2篇:诗经·周颂·臣工之什·臣工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臣工
原文: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译文:
喂,喂,群臣百官,
你们勤谨地从事公务。
王赐给你们成法,
你们要商量研究调度。
喂,喂,田官,
正是暮春时节,
还有什么事要筹画?
该考虑怎样整治新田畲田了。
啊,多茂盛的麦子,
看来将要获得好收成。
光明伟大的上帝,
终于赐给丰年。
命令我的农人们,
收藏好你们的锹和锄,
我要去视察开镰收割。
注释:
⑴嗟:发语语气词,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臣工:群臣百官。
⑵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在公:为公家工作。
⑶厘:通“赉(lài)”,赐。成:指成法。
⑷咨:询问、商量。茹:调度。
⑸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不取。
⑹莫(mù):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⑺又:有。求:需求。
⑻新畲(yú):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畲。
⑼於(wū):叹词,相当于“啊”。皇:美盛。来牟:麦子。
⑽厥明:厥,其,指代将熟之麦;明,成,刘瑾《诗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⑾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⑿迄用:终于。康年:丰年。
⒀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⒁庤(zhì):储备。钱(jiǎn):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鎛(bó):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
⒂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铚艾(zhì yì):铚,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鉴赏:
全诗反映出周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周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依靠在当时处于先进地位的农业而兴国,建立王朝之后,进一步采取解放生产力和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之作为基本国策。周朝制度,周王直接拥有大片土地,由农奴耕种,称为“藉田”。每年春季,周王率群臣百官亲耕藉田,举行所谓“藉田礼”,表示以身作则。“藉田礼”中也祈祷神明,演唱乐歌。据西周文献,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就制定土地分配、土地管理、耕作制度的具体法规,如品种改良、土壤改良、水利建设以及轮种等耕作技术都包括在内。这一套法规,就是诗中所说的“成(法)”。当时鼓励开垦土地,又注重土壤改良,把田地分等级,耕二年称“新田”,三年称“畲”。为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朝廷规定了因地制宜的整治方法,如轮作、深翻、平整、灌溉、施肥等等,即诗中所说的“如何新畲”,周王要求臣民按颁布的成法去做。周朝重祭祀,祭礼众多,不但在开耕之前要向神明祈祷,而且在收获之后也向神明致谢,这篇诗中面对即将到来的丰收,自然也要向神明献祭,感谢“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当时的周王不但春耕去“藉田”,收割也去省视,末三句就是写这一内容。周王说:锹、锄暂时用不着了,要收好,准备镰刀割麦子吧。他对农业生产很熟悉,指示比较具体,这进一步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第3篇: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有客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有客
原文: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译文:
有客远来到我家,白色骏马身下跨。
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盛服来随驾。
客人头夜宿宾馆,两夜三夜再住下。
真想取出绳索来,留客拴住他的马。
客人告别我送行,群臣一同慰劳他。
客人今已受厚待,老天赐福将更大。
注释:
⑴客:指宋微子。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来朝祖庙,周以客礼待之,故称为客。《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皇武子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可证。
⑵亦:语助词,殷商尚白,故来朝作客也乘白马。
⑶有萋有且(jū):即“萋萋且且”,此指随从众多。
⑷敦琢:意为雕琢,引申为选择。旅:通“侣”,指伴随微子的宋大夫。
⑸宿:一宿曰宿。
第4篇:诗经·周颂·臣工之什·丰年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丰年
原文: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译文: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
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
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
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
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注释:
⑴黍:小米。稌(tú):稻。
⑵廪:粮仓。
⑶亿:周代以十万为亿。秭(zi):数词,十亿。
⑷醴(lǐ):甜酒。
⑸烝:献。畀(bì):给予。祖妣:男女祖先。
⑹洽:配合。百礼:各种礼仪。
⑺孔:很。皆:普遍。
鉴赏: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