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文/刘兰兰
摘 要:谈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原则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学校和教师应当尊重教育规律,根据具体实际,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遵循一些指导性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本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个体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一、人本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基本出发点是人,是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教学模式应当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遵循人本性原则,教师应当注意:(1)坚持以人为本,要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的安排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始终以学生发展素质能力为出发点。(2)坚持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要求,保护自尊心,提高自信心,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取得成就感,从而主动地学习。如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分层次教学中,应当将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相结合,防止挫伤学生的自尊心。(3)坚持以人为本,要摈弃传统上语文教学单纯以提高学习成绩为标准的观念,树立语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语文学科的交际工具性,教学应当重点发展学生相应职业领域所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人文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文,培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类似于“说文解字”,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知识予以解构和概括,忽略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打好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遵循人文性原则,教师应当注意:(1)在教学过程中,把培育人文素养摆在首要位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要体现人文性要求。(2)将语文学科和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联系起来,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开阔视野,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人文基础,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外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扩展知识,提高修养。
三、全体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语文能力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达到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学的全体性,也体现在学生集体的能力提高和集体精神的培育。
在语文教学中,遵循全体性原则,教师应当注意的是:(1)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寻找语文后进生的闪光点,精心设计提高策略。(2)以“纲”为纲,按照语文教学大纲,严格要求全体学生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四、个体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尊重个体,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个性化发展,是语文教学创新的立意所在。
在语文教学中,遵循个体性原则,教师应当注意:(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和评价考核,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自主创新,对于主观性学习内容,不预设固定“框框”和标准答案,避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3)在分组合作学习中,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科学分组和安排活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个体优势,运用集体动力改正缺点和不足。
五、可接受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可接受程度。创新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废立”,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的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学创新不应一蹴而就、盲目冒进,而应理性分析,稳步推进。
在语文教学中,遵循可接受原则,教师应当注意的是:(1)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循序渐进,步子不要过快,采取阶段性递进策略。(2)与学生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根据学生反应来调整教学进程,经常与其他教师、家长和用人单位保持沟通,及时反馈,争取各方面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和支持。
六、实效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实效,保证教学创新取得实际效果。很多教学改革由于流于形式,最后都收效甚微。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立足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实现相应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在语文教学中,遵循实效性原则,教师应当注意:(1)转变教学改革只是上几堂“公开课”作秀的观念,将教学创新保持常态,以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节课。(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考虑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避免形式主义,既要做到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又要有的放矢,不滥用教学手段。
第2篇: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一、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情
要写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首先要引导学生用感情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师使用的一种根据自身条件形成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情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主宰着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助于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调节和充分地调动情感这一点是不可小觑的。要让学生明白,中职作文不能简单地将一堆文字罗列在一起,而要将自己的感受和所思所想融入到文字之中。对中职生的作文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能将一件事情描述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可以,这就达到了创新的要求。只要写作时能够按照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从生活实际出发,就能够写出新意。每个中职生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自然写作思路和写作模式也各不相同,这样一来写出的文章才有特色,才会异彩纷呈。因此,只要学生在写作时将自己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尽情张扬个性,作文自然会有新意。例如,在给学生布置《续写龟兔赛跑》这一题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放开思路,不要拘泥于套路,只要情节合理,构思巧妙,忠于自己的思路,不管你写兔子赢得比赛还是乌龟赢得比赛,都是创新,都有新意。
二、选材要创新和独特
写作训练时,文章的主题思想要明确,细节上的情感变化也要表现出来,融入了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的作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分析情感的能力,还要培养表达情感的综合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有好的选材,来自生活的选材,选材方面有新意。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贴近生活,拉近自己与生活的距离,从生活中体验感情,将感情升华,跃然纸上。只要学生能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增加生活积累,留心观察生活现象,就不愁在写作时找不到素材。例如,在给学生布置《买菜》的作文题目之后,学生如果不深入生活,不到菜市场走几趟,不跟着父母买几次菜,是写不出真是感受的,闭门造车只会落入老套路的框框之内,表达不出新意来。只有经历了,才能有自己的题材,才会有自己的`感受和不同的发现,才能积累写作的基础,进而表现出新意。
三、善于观察和积累生活中的点滴
要想“文思如泉涌”,就要做好平时的积累。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中职生要用敏锐的眼光观察这些细节,做好积累工作,这样才能在写作时跃然纸上。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观察本,让学生随时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现的新问题、观察到的新变化记录下来。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上的变化情况,去年马路还是很窄的,绿化也比较差,经过一年的城市绿化和改造,现在马路变宽了,马路上的车虽然多了但却不堵车了,马路两边也绿树成荫了,而且就在公交站牌的地方还安装了座椅,让等车的老爷爷老奶奶能够坐下休息。这样的观察和记录,将城市美丽的一面展示了出来,在表现新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从这些变化中发现学生写作的新意。中职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反映生活的作文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只要善于观察和积累,从生活中感悟和体验,巧妙构思,作文才会写出新意,才能感动读者。
第3篇: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语文教育作为中职公共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工具的掌握,同时“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遗憾的是,当前中职语文教育面临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学生厌学情绪强,学生普遍更注重对专业课的学习特别对热衷于考级、考证,而不予重视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课程。这一现象引起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反思,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语文教育被边缘化?本文主要从导向型教育改革思路出发,探讨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方案。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一、中职语文教育导向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导向型教育改革的内涵
导向型教育改革是指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确定一定的目标,把握一定的方向,以目标是否达到、方向是否偏离作为教育改革成败的衡量标准。导向型教育改革
第4篇: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论文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独特的个性。为此,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0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又具独特的个性。因此,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接受三年中专教育后就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相对而言这些学生与普通高中生之间存在着至少三年的学校教育的差距。高中生毕业之后,通过参加高考可以继续接受三年的大专教育或者是四年的本科教育,可是中专生在完成中专课程之后绝大多数都选择就业。这样的差距使中职
第5篇:中职就业语文教学论文
中职就业语文教学论文
一、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模拟特定的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如我在讲授《应聘》时,就模拟了招聘会的场景。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为应聘者进行应聘。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前准备几个应聘时需回答的问题,在应聘者进行应聘时进行提问,最后由学生决定录用其中某位应聘者。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从应聘者的服饰、言行举止、个人专业素质上去判断应聘时怎样做才是最突出的,从而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二、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阅读。通过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文章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语文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如在讲授《芝
第6篇: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独特的个性。为此,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0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又具独特的个性。因此,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接受三年中专教育后就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相对而言这些学生与普通高中生之间存在着至少三年的学校教育的差距。高中生毕业之后,通过参加高考可以继续接受三年的大专教育或者是四年的本科教育,可是中专生在完成中专课程之后绝大多数都选择就业。这样的差距使中职院校的学生一定要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