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研读国学精粹,探究儒家思想作文范文
研读国学精粹,探究儒家思想作文范文
其实我们所说的国学就是道家和儒家这个学派知识的总和。而儒家基本占了国学的百分之八十的比例。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研读国学精粹,探究儒家思想作文范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
研读国学精粹,探究儒家思想作文范文
国学,是国家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的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心灵之桥。譬如风雅精神融会贯通的《诗经》、彰明较着的文化经典《论语》、洞察人生百态且词藻优美的《菜根谭》,都是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如一杯茶,淡雅幽香,细细品味之中,便潜移默化、醍醐灌顶了。而中国两千多年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厚重的国学,思想主导几乎一直是以一种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的学派——儒学为主。那么儒家思想是如何在中国的国学经典中体现的?它的精华与糟粕又有哪些呢?作为新时代文明继承人的我们,又应如何面对呢?
众所周知,在那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学派林立。儒家之所以能在众多学派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时代的思想主流,除了一些儒学之士的推广——如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学术价值。儒学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派,它关注于人类的生命、伦理,对人类的生命存在进行思考,而这也决定了它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它不似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也不似阴阳家,重视阴阳现象的发生及规律,将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它有如墨家,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相互相爱,反对侵略战争,重视礼乐、文化的.传承,又如农家,顺民心、忠爱民。儒家以仁爱为怀,注重以和为贵,关注民生百态。
以《论语》为例。作为记录儒学之祖、“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古典书籍,它的思想核心便是儒家思想。譬如: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里,孔子提出了管理一个泱泱大国的基本方针,即“敬事”“节用”“爱人”“使民以时”,这也是对国家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敬事”,便是要求统治者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尊崇敬仰,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做事,规规矩矩的做自己的本分工作。这不仅是要统治者去如此行事,便是一位普通人也要如此,而这便是党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一词;“节用”,旨在强调节约国家的经济、自然资源,重视国资的使用与流通。在我看来,孔子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国家资源是维持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不可缺的一点;“爱人”和“使民以时”是相互关联的,“爱人”便要“使民以时”,而“使民以时”便也是“爱民”了。这要求统治者要关心民生疾苦,胸怀天下苍生之心,以民为本,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保障人民群众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此一句,即涵盖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国家管理的建议。
而诸如其他国家儒学经典,《诗经》描写了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民的劳动耕种、男女间的情爱,贴近于现实生活,十分真实;《菜根谭》囊括了中国的处世智慧,“云中世界,镜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事;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便是如此,要能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快乐的因子,也要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充满哲学的气息,洞察人生百态。
而儒学并不只有优点,它的弊端也是存在的。儒学的兴盛时期是在封建时代,而对于新时代的中国,一些理论是不实用的。我认为,儒学思想的弊端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对于人格讲求过度忍让,不到最后关头、不痛到骨髓里不会反抗,这便造成了封建时代一些中国人的怯懦与妥协,并且墨守成规,以致于中国在清末遭外族践踏、蹂躏,甚至人民群众无法拧成一股绳,阻碍了人民的进取和创新意识;二是对于封建时期妇女的过度歧视,女子也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论语》中提到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将儒家思想中对于妇女的歧视暴露无遗,体现出儒学将男权主义捧上最高点,而将女子的地位一再降低;三是对于法治的轻视,忽略了法律的存在及它对于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儒学认为在法与孝中,孝更为重要,“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倘若如此,做错了事、犯了罪互相包庇,互相开脱,那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如何能好呢?我国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真是因为它能为国家治安提供了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提出了”法治“一词。
国学在中国这片净土之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人,对于国学,我们不仅要读,还要讲究读时对于它内在学术价值、思想文化的思考与认知;而对于国学中存在的儒学思想,我们则要取其精华,领悟它对于人生价值取向、建立大同社会这一崇高的思想,学习它为人处世的准则,同时亦要去其糟粕,将对于新时代的人文主义价值观有所冲突且不适用于社会主义时代文明的封建思想予以摒弃,是自己的人文素养有所完备和提升,为以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道路积蓄并贡献力量。
第2篇:感悟国学精粹
感悟国学精粹
品读国学经典 感悟国学精粹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自从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我们也开始了对国学经典——《论语》的理解与诵读。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学生的淳淳教诲,每一句都饱含哲理。我们学的第一句《论语》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句告诉我们: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们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是最经典的一句。随后我们又学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明白了世上没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识,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才会有学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告诫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不能空想,要付诸学习,而学过的东西必须经过思考,细细咀嚼,才能真正吸收。我最喜欢这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这才是明智的表现。这一句在千年后的今天,同样适用,它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老师上完一堂课,假如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就做一些习题巩固;如果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那我们就不能浑水摸鱼了,应该立刻去请教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当没有人理解自己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给你以安慰;当自己排斥别人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给你敲响警钟;当自己失信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给你教训;当你想要抓住过去的事不放手时,“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给予你提醒……
《论语》是孔子的智慧结晶,他将一生的感悟都传给了学生。他的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他的`格言收录下来,编成《论语》流传后世,孔子的思想从而传承下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后人起着醒世的作用。想当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论语》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在至情至性的格言面前,在博大精深的真理面前。三天新学一条《论语》,同时每天复习一遍从前学的几条《论语》,真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精粹,一部《论语》,受益终生。
第3篇:宏扬国学精粹
宏扬国学精粹,打造和谐校园
----XX小学国学特色学校建设
一、指导思想
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整洁,学习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师生发展和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学校。学校校情,紧紧围绕凸显学校个性特征,结合我校少年宫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为传统文化铸魂,以课堂文化提质,以活动文化升格,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科学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客观冷静地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选准突破口,革故鼎新,打造品牌,创建国学品牌特色学校。
二、特色构建规划
(一)、校园环境特色建设:
建设目标:校园环境整洁,书香气氛浓厚,和谐布局,旷达有序。
1、环境美化特色
净化:以狠抓师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
第4篇:生本对话 研读探究
生本对话 研读探究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作者:胡灵敏
单位:浙江省永康市溪岸小学
邮编:321306
电话:***
教材简析:
《狮子和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鹿一心赞美自己的角精美别致,而抱怨自己的腿太细配不上两只美丽的鹿角,最后却因鹿角差点送命,而因鹿腿狮口逃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笔者认为以人为本,顺学而导的教学策略,能较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体验感悟,实现平等对话。本教案的设计力图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
第5篇:国学精粹与当代社会 作文
国学精粹与当代社会 作文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字骨,画魂,音容,文气,诗节,镌刻下了五千年历史的兴颓变迁,凝炼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五术六艺,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这些用智慧凝成的思绪,用哲理汇成的情思,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深刻与博大,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邃的美.它教会我们如何处事,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吾静而思之,有此心得:凡欲成大事,立伟业者,其身须自强,其德须淳厚,以此为本,蓄以时日,加以磨炼,方可达一代英杰之境界.在竟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谋求发展,在社会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吗?
《史记》是国学经典中一块璀璨的
第6篇: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精粹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精粹
品读国学经典 感悟国学精粹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自从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我们也开始了对国学经典——《论语》的理解与诵读。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学生的淳淳教诲,每一句都饱含哲理。我们学的第一句《论语》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句告诉我们: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们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是最经典的一句。随后我们又学了“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明白了世上没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识
第7篇:国学研读心得体会(热门21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怎么样写一篇具有独特个性且引人入胜的心得体会呢?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从不同角度和视角出发,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考和领悟。
国学研读心得体会篇一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具有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更能够为我们提供精神指引和生命力支撑。最近,我开始研读国学经典,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感悟。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在研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些古人留下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带给了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比如《道德经》中提到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懂得保持沉默,从内心去修行,而不是张口说教。这种宁静、内敛的态度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情绪、沉淀情感,让人更加强大和自信。再比如《论语》中的
第8篇:国学研读心得体会(优质19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在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将思路和观点有机地串联起来。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和总结的能力。
国学研读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国学经典自古以来便为人所推崇。许多先贤大德留下了不朽的文字,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而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在互联网充斥的日常中,研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锤炼个人思想,更能够激发文化传承的意识。
二、体验研读国学经典的过程
研读国学经典,需要耐心、细心、用心,平日里的粗浅对比起来,可以说要求更高了。经过自己的体验,我深刻体会到,对于伟大经典的深入理解,需要我们经常思考琢磨,并用自己的语言言简意赅的总
第9篇:国学研读心得体会(精选23篇)
心得体会是人们通过思考和总结对于某种经历、感悟或者领悟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认知和反思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种种问题和挑战,从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总结的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复述和罗列,而是需要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深入思考和触动内心,从而得出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自己的体会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下面是一些来自于普通人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历可能与你有所共鸣。
国学研读心得体会篇一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国学研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人重新认识和重视。国学研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在从事国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