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开放性初中课堂教学论文
开放性初中课堂教学论文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1.1教学内容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实际
初中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都是理论的精华,这些精华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而这些客观事实应来自学生身边所发生、存在的,在他们所见所闻的范围内.通过对这些事实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学生才会明白:“哦,原来如此.”如在进行“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教学时,可让每个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取一支铅笔,用手指分别顶住其两端,稍稍一用力,两手指的感觉便不一样.通过这个小实验,让学生来阐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很快会得出:比较两手指受到的压力,一样大.但是其中刺痛感觉的手指由于接触的是铅笔尖,受力面积比另一端小得多,手指受到的压强大.由此得出结论:压力不变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反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再延伸,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用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有哪些是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教师也可适当列举一些现象供学生讨论,如水库大坝的结构、纪念碑、图钉、缝衣针……
1.2教学内容应更灵活
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应是封闭、一成不变的.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否灵活运用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注重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与扩展.为此,教师可进行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答辩和变式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初中学生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发展平台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并培养创新思维.这里以演示实验教学为例.传统演示实验教学形式通常是“启发+问答+操作”的单向教学信息传输通道,让初中学生按教师意图沿固定顺序、方向进行观察和思考.这固然有利于学生观察的方式、顺序及聚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在教师“启发”的牵制下观察思考,学生思维空间被压缩,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和想像力;再者,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的机会,学习氛围沉闷,情绪消极,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个性都得不到发展,造成思维被动和惰性.因此,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让学生参与实验,主动思维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进行“电阻”教学时,可以先演示一根镍铬合金线,让同学们通过观察、猜想的办法,先得出电阻可能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设计实验过程如下:先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和要求等,学生熟悉后分成实验小组,进行验证实验.
第2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
导语:初中“科学”课程对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是一门主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体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探索自然的奥秘。因此,提高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收获,从而充分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去传授学生知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最终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此,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有效呢?我以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要遵循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对初中科学教学的要求来制订,而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要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前提进行确立。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明确了自己要“教什么”,还明确了学生要“学什么”,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自然而然地使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例如,在教师准备《力的图示》这一节内容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首先,在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力的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以及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其次,要让学生能够用力的三个要素来表示一个力;最后,学生要能够运用力的三个要素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为什么会不同,以及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力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有目标地向学生传授力的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有目标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初中科学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明显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入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自转》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丰富表现形式,为学生制作出一个地球自转的模型。然后再向学生抛出问题,如,白昼和黑夜是怎么产生的?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制?为什么会出现时差的现象等。通过有效的提问,再加上学生对模型的观察,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使学生学习到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并能利用地球自转现象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以素质教育为教学背景的当代,作为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使一些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初中科学的课堂上,深入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初中科学在一种科学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发挥它的作用,从而实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初中科学这门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内容非常丰富,实践性也较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构建出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一片知识的海洋,让他们自由地遨游,发现科学知识的奥秘,从而喜欢上初中科学这门学科。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这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学生主动去参与这个过程,说明学生的学习情绪是积极的,那么必然会收到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这是从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技能来考虑的,只有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这也是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
例如,在讲解《代代相传的生命》这一章的内容时,首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策略,针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生命的概念和内涵,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再引出有关动物生命周期的教学内容,利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一只蝴蝶能活多久?一只海龟又能活多久呢?利用这些问题,说明动物生命周期有长有短。其次,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采取视频播放,向学生展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最后,再利用探究性的教学策略,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和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组成小组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是在确立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全面强化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照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2)。
[2]杨功立。对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的探讨与实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40)。
第3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代表着教育变革的方向。物理教学的发展逐渐与多媒体技术联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体物理教学模式。由于物理教学形式的不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得有失。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多媒体条件下的物理教学具有广泛性、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演示实验
探究性实验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虚幻的空间中寻找自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教育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当教育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育的
第4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一、教学模式简介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
第5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实状况和解决策略
宕昌县八力九年制学校教师:李建斌
随作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化,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我根据自己上课的体会和多次听课掌握的情况,呈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现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想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要合乎实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第6篇: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论文
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论文
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大量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